?

從身體美學角度分析《所羅門之歌》中奶娃的成長

2016-10-14 04:56陳惠良孫晴晴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8期
關鍵詞:所羅門之歌成長

陳惠良+孫晴晴

摘 要:《所羅門之歌》是美國作家托妮·莫瑞森的作品,文章以“黑人會飛”這則古老的民間傳說為故事主線,講述了黑人家庭的男性青年“奶娃”從冷漠自私到樂觀自立,實現了自我意識的覺醒與身體美學的深化。社會的發展使得物質生活極大地豐富,但是精神的匱乏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身體美學強調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統一,強調身體與精神的平衡。本文嘗試從人體美學的角度分析主人公“奶娃”的成長歷程,通過南行尋金卻意外找到家族之根與民族文化之源,實現了自我的蛻變與美學角度的深化。

關鍵詞:所羅門之歌;奶娃;成長;人體美學

一.緒論

托妮·莫瑞森是美國二十世紀著名黑人女作家,莫瑞森的主要成就在于她的長篇小說。其中小說《寵兒》獲得了1988年普利策獎和美國圖書獎。莫瑞森在1993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她的作品均以美國的黑人生活為主要內容,筆觸細膩,人物、語言及故事情節形象逼真,想象力豐富。

自從1977年《所羅門之歌》首次出版以來,它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各方評論家從多個角度對這部作品進行研究,其中西方的評論相對較多。一些批評家關注種族沖突和種族歧視。一些試圖探討小說的寫作風格:口頭傳統,所羅門的歌,民間故事,超自然的力量等。

與國外的評論不同的是,《所羅門之歌》在國內也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國內主要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究托妮·莫瑞森的作品。評論家主要是從寫作技巧、主題以及人物分析等方面分析作品。同時女性主義批評和后結構主義也是比較主流的方向。當代學術界對托妮·莫瑞森以及作品的研究比較多樣,但有些地方還有待深入,很少以“人體美學”的角度來分析作品,本文嘗試從身體美學的角度來分析主人公奶娃的成長,從一個冷漠自私的人覺醒,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獨立并且回歸了自己民族文化的人。

二.身體美學

身體美學的概念在20世紀90年代由理查德·舒斯特曼首次提出,而在《實用主義美學》一書被翻譯出版后,“身體美學”概念才在國內慢慢被人熟知。但國內身體研究在哲學、美學等領域發展趨勢和熱度在近年來開始上升,這樣的身體美學的訴求不僅帶來了現代身體話語研究的推廣,也促進了傳統形而上美學的改造與革新。身體美學不僅關乎身體問題,而且涉及美學構建。舒斯特曼作為“身體美學”的理論代表也在其書中論及身體美學作為傳統美學的拓展而非解構,地位不可忽視。[8]

三.從缺陷到完整,奶娃的成長飛躍

身體美學強調外在美與內在美的一致,即形體美與精神充實的和諧。在他不斷成長的歷程中,對身體美學的實現主要體現在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和諧化與自我的和解。

1.與他人的和諧,實現自我關懷

對自身的關懷與對自我的發現,是對生命本體的充分肯定,把對生命的審美性擴展到對生命主體的整個生存狀態中去,成為一種生命關懷。這種關懷生命是自身關懷的前提,同時自身關懷又促成對關懷生命的延續。這種生命關懷,表現為一種態度,一種行為方式,充滿了各種生存方式。[4]

在處理與他人的關系上,初期的奶娃是采取是消極敷衍的態度。奶娃生長在富裕的家庭,然而優渥的家庭環境并沒有塑造出一個自信目標清晰的奶娃。父親的冷酷與母親的軟弱,壓抑的家庭環境為奶娃的性格塑造埋下了隱患?!八麖膩頉]有愛過他的母親,不過他心里一直清楚,她是愛他的。在他看來,這很正常的,理應如此嘛?!盵1]甚至對于深愛他的哈格爾也是喪失了興趣,拋棄了她。他將哈格爾比作可有可無的“第三杯啤酒”,認為他之所以需要她是因為她就在那,反正也沒什么害處。

他生活的轉折點出現在姑媽對他生活的介入,讓他懂得了深入的探尋。與姑媽的相處使他逐漸走出自己以個人為中心的封閉的世界,走向一個更遼闊的文化根源世界。隨著與姑媽的相處,“這位婦女對他的未來正像對他的過去一樣起著重要的作用?!迸衫貫樗某錾c麥肯斗爭著,同樣的,對于奶娃以后要走的路,派拉特是一個具有種族意識與自我意識的“領航員”指引著他。最后姑媽在他懷里倒下的時候,他的蛻變已經實現了,不僅是對于他人的關懷,更是對他人的原諒。將自己的身體交給空氣,也交給了信仰,是他堅信他的民族文化力量足以讓他飛翔。

美學理論與實踐核心是自身關懷,就不能不顧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問題。他開始變得不再懼怕父親,不再聽從父親不準許他與姑媽交往的禁令。后期的奶娃,到了南方,接觸了當地人并因為祖先的關系備受關照,他也逐漸敞開自己的心扉,仿佛成為了另外一個人。吉他是他唯一的朋友卻因為金子的問題追殺他,他考慮著和吉他說清楚一切就會和諧的。然而并沒有等到那一刻,吉他就槍殺了姑媽派拉特。他對于吉它的原諒,使得他懂得更加和諧寬容地處理人際關系。

2.與自我的和解,實現自身的自由

人生最重要的任務是成為一個自由自主的主體,一個自我塑造的主體,一個不馴服、不隨眾的主體,一個反抗權利的主體。并且,這種主體永遠是存在于當下。奶娃的身體并不是和諧的,“到奶娃十四歲的時候,他注意到他的一條腿比另外一條要短?!盵1]所以為了顯得完美或者和諧,他從來不站直以掩飾他這嚴重的生理缺陷。實際上,他的這點小毛病真的算不上什么特別嚴重的問題,這種畸形主要還是在他的頭腦里。

身體,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是一切生存活動的中心,是決定生存方向和方式的中堅力量。自身在其生命活動中,只以它獨立的快樂需要和幸福欲望作為指導原則和出發點。自身是生命的靈魂和基礎,它自然地隨生活環境以及內在欲望的驅動而不斷發生變化。[3]奶娃初期屈服于父親的權威,但是精神是不能給予他幫助的父親讓他沮喪。他內心并不想成為父親的復制品,可他并不具有完全獨立的意識。所以他盡其膽量去與父親不同,“麥肯總是把臉刮得光光的,奶娃卻竭力要留點髭須。麥肯總是打蝴蝶領結,而奶娃總是系活結領帶?!盵1]奶娃嘗試以這些生活中的不同使自己與父親區別開來,這也暗示出奶娃并不期待成為父親那樣的人,他對麥肯更多的是畏懼而不是崇敬。

四.結論

《所羅門之歌》全文基于“黑人會飛”這一古老傳說,通過黑人青年奶娃的尋找揭開黑人傳統與文化的幕布。他的的成長闡明了一個道理,即已經沾染了社會惡習的青年人,只要肯在大自然中接受古老文明的“再洗禮”,就能返璞歸真。奶娃告別了舊我,開始了新生。只有繼承祖先的傳統文化與價值觀才能成就自我,實現文化歸位。派拉特是小說中非洲文化的代言人、家族歷史的守護者,她把家族的歌、祖先的故事、非洲人的價值觀都傳給了下一代奶娃,讓他了解家族的歷史和黑人民族文化的源泉。奶娃從北方向南方追尋的過程是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是傳承歷史和傳統的過程,也是實現自己的身體從缺陷到完整,本民族文化的復興與騰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托尼·莫瑞森.所羅門之歌[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2]Toni Morrison.Song of Solomon[M]Vantage Books, 2004.

[3]徐稚妮. 珍妮特·溫特森小說的身體美學研究一以《給櫻桃以性別》、《寫在身 體上》、《蘋果筆記本》為例[J]西北民族大學,2014.

[4]姜威.論??伦陨黻P懷及其審美意義[J]武漢紡織大學,2013.

[5]張巧毅.The Ethical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of Song of Solomon[J]遼寧師范大學,2013.

[6]林會麗.命運的悲歌——淺析《所羅門之歌》中奶娃的成長歷程[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3.

[7]Danise Heinze.New essays on Song of Solomon[J]African American Review, 1995.

[8]吳瓊.Post-colonial Study of Song of Solomon[J]河北師范大學,2010.

猜你喜歡
所羅門之歌成長
《所羅門之歌》主人公“奶娃”的成長歷程新論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長
煤企關注大學生員工心理成長的現實意義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優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研究
《所羅門之歌》中黑人文化的走向
托尼·莫里森《所羅門之歌》中奶娃的悲劇命運
原型批評視角下《所羅門之歌》中哈格爾人物原型解讀
原型理論視角下的《所羅門之歌》解讀
有容乃大:學術期刊編輯成長之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