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農村人口轉移的歷史軌跡、特征及動因研究

2016-10-17 04:46戴麗娜牛超
2016年27期
關鍵詞:城鄉收入差距人口遷移

戴麗娜 牛超

摘 要:首先分析了河南省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歷史軌跡、特征及動因,發現農村人口轉移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流向及原因都不同。農村人口的轉移逐漸由向省外轉移變為向省內轉移,轉移的目標仍以第二產業為主,向第三產業轉移的人數呈上升趨勢。同時發現農村人口轉移主要是為了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水平和更好的就業。

關鍵詞:農村人口;人口遷移;城鄉收入差距

一、引言

工業革命后,伴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相應地在區域之間大規模遷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人口的空間分布及其變動不僅能夠反映一個地區的內部發展狀況,更會影響一個地區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產業升級以及城市結構與布局的改變。研究城市人口空間分布、遷移、特征及動因是研究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高加快一個地區全方位發展的前提與基礎。

人口遷移的研究涉及地域空間差異、人口自身特征、經濟社會演變規律幾大研究領域,是一個跨學科、綜合性和現實性的難題。國內外不同學者分別從經濟學、社會學、地理學等多個角度對其進行研究,產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外國學者對人口遷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遷移的經濟理論與模型、人口遷移的空間規律以及從社會學角度進行的研究。劉易斯(W.A.Lewis)于1954年提出發展中國家農業勞動力向城市工業部門流動的兩部門人口流動模型,兩部門在結構上和收入上的差異導致勞動力的轉移,從而引起農村人口向城市移動,該模型也是第一個人口流動模型。1960年斯托弗(S.A.Stouffer)提出了人口遷移的介入機會模型,希望能夠反映出人口遷移的方向。

朱傳耿(2002)等利用1996年公安部提供的流動人口資料對中國三大城市流動人口圈的流動人口特征進行了分析。俞路(2006)認為在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相對平均的情況下,人口中心的軌跡可以反映出人口遷移的進程。許鵬、王曉波(2004)利用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得出五條人口遷移規律,即省外遷移人口比省內遷移人口多,省際遷移以就近遷移為主,外來人口的遷移區域趨向擴大化,省際遷移以男性為主,每年的遷移人口數量受政策的影響。戴麗娜、王青玉(2012)在考慮空間相關性的基礎上建立空間計量模型,主要研究各個政府支出對河南人口遷移和分布的影響,結果發現各支出的影響顯著。

下面就通過河南省農村人口的統計數據,來對河南省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歷史軌跡、特征及動因來進行分析。

二、河南省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歷史軌跡、特征及動因的統計分析

(一)河南省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歷史軌跡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政策經過不斷地調整與實踐,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逐漸走上正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也走上了正規化的道路,國家也開始有序的調節著勞動力的轉移。從整體來看,河南省的農村勞動力轉移歷經了三次轉變:第一次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市場化導向的改革,農村開始出現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同時鄉鎮企業的發展成為了吸收農村勞動力的主要渠道。在這一階段,河南省的農村人口主要以省內轉移為主。第二次是在1990-2010年之間,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東南沿海地區快速崛起,西部大開發的進程加快,加之交通的快速發展使得勞動力轉移更為便利,國家宏觀經濟始終保持著快速的增長,這一時期,河南省農村人口以外省轉移為主;第三次則是在河南省提出中原經濟區的建設之后,中原經濟區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以鄭州為中心的城市群向四周擴散,為農村人口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引導河南省的農村勞動力在省內就業,使得農村人口的轉移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二)河南省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特征

2013年在河南省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占40.12%,從事第二產業的占31.86%,從事第三產業的占28.01%,農業所占的比重高于第二、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就目前河南省農村人口的從業分布可以看出,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村人口占了一半以上,第二、第三產業所占較少。由于沒有直接的農村人口轉移數據,這里通過農村人口中具有代表性的勞動力數據來說明。截止到2014年底,河南省農村人口中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達到了2742萬人,轉移總量大,轉移速度快。雖然農村人口中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在不斷增加,但是,其轉移的增長速度將會放緩。

在現今這一段時期之內,河南省農村人口的轉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轉移地域由向省外轉移變為向省內轉移。2011年河南省農村人口省內就業數比2010年多了126萬人,其中,約有24萬人是從外省轉移回來的,使得農村人口省內轉移就業人數達到了1268萬人,首次超過省外轉移就業人數1190萬人。2012年河南省農村人口轉移就業實現了新增轉移就業105萬人,其中有80%以上實現在省內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其次,輸出區域由東部逐漸向中西部轉變。向東部轉移的人口由2010年的48%下降到2012年的35.5%,而轉移到中部的農村人口則由47.5%上漲到57%。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的戰略推進,為農村人口轉移提供了更加廣泛的外出就業機會,中西部地區對河南省農村人口的吸納能力進一步的增加。最后,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行業逐步轉變。河南省農村人口轉移就業的方向以第二產業為主,比例始終保持在65%以上,第二產業在吸納農村人口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第三產業吸收的農村勞動力人口在不斷增加。隨著河南省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未來會有更多的農村人口從事第三產業方面的工作。

(三)河南省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動因

通常來說,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主要動因,是為了更高的勞動收入和生活條件,其次城市的快速發展也為吸納這些勞動人口提供了就業崗位。

城鄉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是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主要動因,劉易斯在《二元經濟論》中指出,“無論是什么原因,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結果將是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笨傮w上河南省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經歷了先逐步擴大的之后逐步縮小的過程。在1998年時城鎮居民收入是農村的2.26倍,到2003至2006年之間,則達到了3倍以上,雖然在2014年的時候回落到2.59倍,但是,應當看到的是,雖然近幾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減小,但是這之間的差距依舊很大。

生活水平的差距以及城市所能提供的更好的就業環境也是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動因。從2007年以后雖然城市居民恩格爾系數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都達到了40%以下,進入了富裕階段;但是城鄉之間的生活水平還是有較大差距。同時,城市的快速發展所提供的更多就業崗位也為剩余的農村勞動力提供了機會,促使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下面就從空間計量的角度對河南省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進行實證分析。

三、研究結論

本研究以最近三次河南省人口普查數據和近十年河南省統計年鑒數據為依托,在對河南省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全面系統的描述之上,較為全面、直觀的分析、研究河南省的農村人口轉移的歷史軌跡、特征及動因。

研究發現,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農村人口轉移可分為三個歷史階段,在最近的階段,轉移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如:河南省農村人口的轉移地域由向省外轉移變為向省內轉移,轉移向第二產業的人口占大多數,向第三產業轉移的人口數在逐漸增多。而人口的轉移動因主要為城鄉收入差距,生活水平差距和更好地就業。

盡管本研究希望盡量對河南省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歷史軌跡、特征及動因等問題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和研究,但仍不夠完善,存在許多不足及需要改進的地方。(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商學院)

課題:2015年度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課題編號:2015B170,課題名稱: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歷史軌跡、特征及動因研究

參考文獻:

[1] Lewis.W.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54(22):143-181.

[2] 朱傳耿.中國城市流動人口的空間結構[J].人文地理,2002,17(1):65-68.

[3] 俞路.20世紀90年代中國遷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間極化效應[D].華東師范大學,2006.

[4] 許鵬,王曉波.利用五普數據分析中國外來人口流動的基本規律[J].人口與發展,2004,10(6):46-51.

[5] 戴麗娜,王青玉.人口空間分布及遷移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空間計量方法與河南省數據[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3,28(4):61-66.

[6] 段平忠.中國省際間人口遷移對經濟增長動態收斂的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21(12):146-152.

猜你喜歡
城鄉收入差距人口遷移
《人口遷移》教學設計
從“劉易斯拐點”談“人口遷移與產業發展”專題復習策略
集聚效應、人口遷移與經濟增長
“人口的空間變化”教學設計
“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內容詳析
“人口的遷移”教學設計(中圖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