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特色研究型大學創建研究型大學的現狀與對策分析

2016-10-17 05:10王亞運劉紅
2016年27期
關鍵詞:研究型大學現狀對策

王亞運 劉紅

摘 要:研究型大學的建設不僅有助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同時也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與完善。當前,我國研究型大學建設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存在著種種不足和缺陷。本文基于對區域特色型大學的研究,以具有農業特色的H大學為例,試圖挖掘其創建研究型大學路徑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成因分析,進而提出對策。

關鍵詞:區域特色;研究型大學;現狀;對策

一、區域特色研究型大學與研究型大學的內涵辨析

所謂研究型大學,按美國卡內基教學基金會的解釋,是指那些給研究以優先權、開展高層次研究生教育并以擁有可觀的研究經費來體現其核心素質和競爭力的大學[1]。區域特色研究型大學則是指那些在某些學科和領域處于國內優勢水平,特色科研產出與區域特色發展聯系密切,對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大學[2]。相較于研究型大學研究性、綜合性、開放性特征而言,區域特色型大學往往只是在某些特色領域接近或達到研究型大學的水平,但是在優勢學科之外的學科研究性上呈現不均衡特征,綜合科研水平遠遠低于研究型大學。

二、H大學創建研究型大學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H大學近年來為創辦國內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通過學科建設、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國際合作、條件建設、管理創新和文化建設等方向,取得了明顯的成果,正在向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邁進。然而,通過回顧其近年來研究型大學建設之路,發現仍存在諸多方面的不足,與研究型大學的標準還有所差距。

(一)研究性不足—缺乏原始創新能力。首先,H大學嘗試向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側重,但沒有根本扭轉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這一基本現實。具體表現在學校原創性科技成果、國家級科技成果獎、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等,與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相差甚遠。原始創新能力不強是學校研究型欠缺的主要原因。其二,在辦學經費來源渠道上也存在單一性弊病,過度依賴于國家和政府資金支持辦學,經費來源多元化創新意識缺失,直接制約了研究型大學發展的規模與速度。其三,在學科和課程設置上,教師隊伍數量呈現規模不足和層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阻礙了學校課程設置的規模以及學科的創新性發展。

(二)綜合性不足—學科發展不協調。H大學作為區域特色研究型大學,以學科特色著稱的優勢奠定其學科發展的不協調性基調。以生命學科為特色的代表學科,相較于學校其它學科,其全國地位顯得異外“鶴立雞群”。這也直接注定學校進入國際同類學科領域前沿學科和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量不夠多、學科發展嚴重不協調的局面,如此,所建設的研究型大學學科框架體系在未來還要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三)開放性不足—研究生留學派遣機制缺失。隨著全球經濟的高度發展,越來越要求加強與世界各國高校進行學術、文化的交流。建立一個開放性的研究型大學,遵循國際化和民族性相結合的原則越發重要。H大學近年來注重外國留學生的引進招生工作。在人數、規模、生源(國籍)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等領域與學校進行全面實質合作的國際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數目與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還存在較大差距。對外開放力度不夠大,尤其是研究生的國際化培養機制。眾所周知:研究型大學是指提供全面的學士學位計劃,致力于碩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的教育,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學[3]。即在校研究生數量與本科生數量相當的大學,或研究生數量占有較大比重的大學。研究生是主要標志,而目前針對碩士研究生的留學派遣計劃在H大學仍存在機制性缺失,這與研究型大學的標準是背道而馳的。

三、H大學研究型大學創建過程中存在問題之對策

(一)培養創新意識,營造創新氛圍

1、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機制的創新。首先,學校應正確處理好引進優秀人才與用好現有人才的關系,加強現有人才培養。繼續強化、跟進選送優秀中青年人才到海外著名大學或科研機構學習和研究的政策,資助教師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深化人才培養創新機制。其二,通過優化整合,重點培育學術團隊,大力支持創新團隊建設,形成一批在學術界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創新團隊和教學團隊,強化科研隊伍創新。確保研究型大學最基本的要求——師資力量充足和結構的合理。

2、辦學經費來源多元化的創新。目前辦學經費單一化制約著眾多國內高校的研究型大學創建及發展速度。而借鑒美國斯坦福大學以自身優勢為根本,創新性地將校土租用給創新型企業,開創了校企特殊結合、謀取辦學經費支持辦學的創新模式,在開創硅谷卓越輝煌的同時達成互利互贏、科研與轉化的良性發展循環模式。推動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科研的高轉化率以及校際創新創業氛圍的營造。也可以說,斯坦福的輝煌其本質就是人類創新意識、不墨守成規的典范。利用自身地緣優勢在辦學經費上加以創新,謀求經費方式的多元化、發展的主動化,無疑對國內創建研究型大學的諸多高校提供啟示,為推動研究型大學建設的規模和速度提供經驗。

(二)以特色為支撐,加快學科綜合性發展步伐。針對綜合性不足問題。美國康奈爾大學無疑是最成功且最相近的效仿對象。作為美國農業大學之牛耳,康奈爾大學是美國贈地學院之一,最初以農工學院起家,其酒店管理學院、工業與勞工關系學院為全美首創??的螤柎髮W在傳統優勢專業發展的基礎上,打開聲望,繼而又適時地大規模的發展和擴增,發展到如今的學科齊全、包羅萬象的新型綜合性大學[4]。

借鑒其經驗,在建設研究型大學道路上,首先要發展好自己特色,以特色為支撐,打造國際知名度;其二,在特色、優勢學科上打開知名度后,適時抓住機遇,有危機感地擴大規模,尋求學科間平衡,追求綜合性發展。其三,應師資規模和課程設置做起,擴增優勢師資力量,設置實用型、多樣性、創新性課程,加強學術管理靈活性,轉變發展策略,加大弱勢和后進學科扶持發展,形成以特色學科為支撐,兼顧其它學科的協調發展模式,從而加快綜合性發展步伐,為研究型大學的創建添磚增瓦。

(三)“引進來”和“走出去”攜手并進。在開放性不足的問題上,尤要重視引進來、走出去并重。對于研究型大學而言,研究生教育是重中之重、是關鍵環節。若局限于校際間、本土化,而脫離國際大環境的熏陶,科研學術境界就雷同井底之蛙。所謂:“學術世界如同崇山峻嶺,居于不同山嶺中的不同學者,有著不同的學術境界、不同的夢想,關注不同的學術問題,執行不同的學術標準,因此創造不同的學術成就[5]”言下之意,大致如此,視野不同,層次不同。因而,要想實現創辦真正的研究型大學,務必要打開學生視野,提升學生所處層次。具體而言,首先就是積極探索研究生留學派遣機制,彌補研究生公派機制不足之缺陷;其次,在派遣機制中,要均衡不同學科學生的派遣比例;再次,在注重“引進來”的同時,要兼顧“走出去”步伐。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齊頭并進。(作者單位: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賈永堂,沈紅.世界研究型大學形成與發展的特點及其對我國建設研究型大學的啟示[J].科技導報,2003.

[2] 楊林,劉念才.中國研究型大學的分類與定位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

[3] 廖忠.加拿大研究型大學國際化研究[D].西南大學 2013.

[4] 美國大學專業排名,美國大學計算機專業排名.[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84b8fae0102vs14.html

[5] 趙炬明.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文獻研究與文獻綜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

猜你喜歡
研究型大學現狀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建設高水平大學數學教學團隊
研究型大學中教師角色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