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偽滿中醫文獻旨要與特色探析

2016-10-20 23:41魏曉光陳曦馮晶吳興全馬躍,王喜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偽滿洲國古籍中醫

魏曉光+陳曦+馮晶+吳興全+馬躍+,王喜臣

摘要:偽滿時期,日本施行多種政策統制壓迫中醫,企圖消滅中醫學,東北中醫為此展開了頑強抗爭,為中醫爭取了系列權益。研究現存偽滿中醫文獻,從中探究偽滿中醫發展狀況、中醫文獻出版情況及中醫文獻特色,有助于了解偽滿時期中醫學術發展,為中醫學研究提供史料和借鑒。

關鍵詞:偽滿洲國;中醫;漢醫;古籍;雜志

中圖分類號:R-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16)04-0041-04

Main Points and Feature Analysis of TCM Literature during Manchukuo Period

WEI Xiao-guang1, CHEN Xi1, FENG Jing1, WU Xing-quan2, Ma Yue1, WANG Xi-chen1*

(1.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117, China; 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021, China)

Abstract: Japan oppressed TCM by practicing a variety of policies during Manchukuo period, attempting to eliminate TCM. Northeast TCM launched tenacious struggle and got a series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for TCM. Study on existing TCM literature during Manchukuo period from the aspects of TCM development status, TCM literature publication condition and TCM literature features during Manchukuo period can help understand the TCM academic development during Manchukuo period and provide historical data and references for TCM research.

Key words: Manchukuo; TCM; Chinese medicine; ancient books; magazine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對東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實施了一套完整的侵略統制方案。在醫療衛生方面,日本侵略者停止中醫考試長達10年,企圖徹底消滅中醫。但是,在中醫界的抗爭下,日本侵略者不得不顧及民間百姓對中醫的信賴和認同,更由于統治境內西醫數量少,需要借助中醫完成計劃中的防疫保健任務,于是便采用奴役利用的辦法,在各地開設訓練班,迫使中醫參加訓練,學習簡單的西醫知識,規定通過漢醫考試者方可執業從醫。偽滿文獻指在偽滿政權統治時期內所產生的圖書、期刊、報紙、音頻、視

頻等資料[1]。與其他文獻一樣,中醫文獻在偽滿時期也被日本政權逐步改造和利用。這期間,大量中醫藥報刊被查禁,中醫藥書籍被封鎖或焚毀,中醫古籍舊藏和偽滿政權下所出版的醫籍、雜志成了人們學習新式醫學的主要渠道,也是學醫者通過漢醫考試的重要參考資料。

1 偽滿中醫發展概要

偽滿統治前,中醫有師承、家傳、自學3種傳統學醫方法。學者學成之后,須經過當地衛生主管部門考試,及格后發給中醫師證書,才準許開業。偽滿政權確立以后,日本侵略者延續了日本鼓勵西醫、抵制中醫的發展政策,實施文化侵略和殖民統制。

1932年,偽滿政權規定除原持有中醫證件暫準行醫外,不再發行醫執照。1934年,偽滿政府指令中醫改稱“漢醫”,此令是日本侵略者“去中國化”的策略,是日本實施文化侵略,進行殖民統治的重要一步。1936年11月,偽滿政府公布《漢醫法》,規定未得到漢醫執照者不準行醫,企圖使中醫后繼無人,最終自然消亡。1939年,長春市(當時稱“新京”)成立“首都漢醫會”。1941年,長春成立偽滿洲“中央漢醫會”,全東北25 000名中醫為“中醫素質向上”作出共同努力。在中醫界集體抗爭下,偽滿政權放寬了限制中醫的政策,改壓制為改造利用。同年,偽滿政府頒布《漢醫考試令》,施行中醫考試,考核漢醫學和西醫學知識。但偽滿政府設計、控制下的漢醫考試并不容易通過。1933年德惠縣中醫57人,1935年為73人,但1945年,全縣僅有中醫61人[2]。同樣,1945年光復時,琿春縣領取行醫證書的僅有6人[3]。1941年,在日本人管理的長春市第一醫院成立了中醫科,這是吉林省西醫醫院出現的第一個中醫科室,也是日本人對中醫基本認同的一個標志。1942年,該中醫科遷入長春市第四醫院(翠華醫院),對外掛漢醫研究所的牌子。1945年,偽滿“民生部”與“文教部”協商成立了培養高級中醫人才的私立“東方醫學院”,招收偽國民高等學校畢業生,學制5年。同年6月,招生80余人[4]。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偽滿洲國土崩瓦解,結束了偽滿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的殖民統制。

2 偽滿中醫文獻發行概況

在醫界的努力下,偽滿政權有所妥協,政策有所放寬,對中醫進行了相應改造。但是,日本侵略者對中醫的控制卻從未松懈,更從思想、文化上對中醫進行了進一步奴化教育和改造。

2.1 偽滿出版政策

根據偽“文教部”記載,1932年3-7月,日本侵略者開始搜查和焚燒有礙其侵略的書籍,在東北共焚書650余萬冊。11月24日,偽滿當局頒布所謂《出版法》,規定凡屬關內的報紙、刊物,一概禁止發行和流通,書籍要經過檢查才許可流通。如有違者,視其情節輕重,處以百元以上罰款,甚或6個月以上有期徒刑。東北的出版業遭到嚴重摧殘,原有出版機構所剩無幾,圖書市場大為萎縮。1935年以后,偽滿當局相繼發布了《對進口出版物新的取締規則》,建立了“滿洲圖書株式會社”,發布了《印刷業取締規則》,設立了“滿洲書籍配給株式會社”(簡稱“滿配”),成立了“滿洲出版協會”,進一步控制東北圖書的發行,徹底壟斷圖書的進出口業務。據東北老中醫彭靜山回憶,在中醫藥文化遭到短期快速打壓的情況下,當時東北有中醫書籍的書店已經很少,一些舊書攤可以買到的善本醫書,種類也少得可憐[5]。

2.2 偽滿中醫籍述要

偽滿時期流通的中醫籍大略是古籍,后期出版發行的則是被西化改造了的教材及醫學書籍,這些中醫籍可以劃分為5類。

第一類中醫籍是受偽滿出版法規控制,來自境外。如在偽滿“民政部”1936年3月出版的《資料分類目錄》中,收載衛生法規28種,衛生統計材料15種,衛生行政類報告44種,醫學一般96種。這些資料出版地多為日本東京、京都等,出版于中國境內的著作僅10種。關于漢方醫的著作寥寥,僅有1933年栗原愛塔著《漢方醫術》、陽本成真著《皇漢醫學》。內容文字有中文也有日文。

第二類中醫籍是偽滿中醫翻譯的日本醫著。如《東洋新漢醫學》就是張繼有根據矢數道明、矢數有道、木村長久3人所講述之拓殖大學《漢方醫學講義》進行譯述的。該書由新京益智書店于1941年12月20日發行,運用中醫學理論對病位、病情、三陰病、三陽病、病證、瘀毒、四診、治則和禁忌作了分別論述,共載病111種,方藥270個?!稘h譯內科秘錄》則是紹興李客亭對日本本間和卿原著《內科秘要》漢譯而來的,由奉天大東書局于1940年8月1日發行。該書記載疾病內科疾病58種、婦人疾病18種、小兒疾病58種。這些日本醫家的著作給偽滿時期的中醫開辟了視野,促進了日滿兩地中醫學術的交流,而兩地中醫交相呼應的抗爭也為中醫的生存和發展爭取了機會。

第三類中醫籍由偽滿洲國境內中醫撰著。如1935年安東宏業號發行郭浡然編《漢藥成方輯要》;1936年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發行閻德潤著《仲景傷寒論評釋》;1937年安東善書流通處發行鄧萼樓著《傷寒試驗精法》;1938年吉林市“漢醫研究會”發行佟獻宸編《痘疹會通》;1939年“新京特別市藥商同業組合”發行《漢藥方案》,討論疾病14門233方;1940年長春益智書店出版宋慎著《漢醫常識問答》,以問答方式介紹中醫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科的臨床理論施治方法;1942年偽滿洲“中央漢醫會”發行張繼有著《漢醫藥物學》;1943年1月大連實業印書館發行張文熙著《醫學問答》;1943年長春益智書店出版周自魁著《滿洲醫學二十講》,闡述防治傳染病、地方病、性病的醫療衛生常識。這些都是偽滿時期中醫依據本人醫技所長及對中醫藥理論的研究所編寫的中醫藥類著作。

第四類中醫籍由外國研究人員于偽滿轄地內撰著。如1940年滿洲醫科大學東亞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岡西為人著《滿洲の漢藥》;1943年奉天吐風書房出版的陸軍司藥上將阿部要治著《滿洲漢藥性狀と應用》等。內容文字有純中文的,也有中日文并用的。

第五類是偽滿洲“漢醫會”推廣的新式中醫書籍及考試用書。如在偽滿洲“中央漢醫會”創辦的《醫林》雜志中,宣傳了23種醫學研究性書籍:《傷寒論講義》《雜病講義》《經方試解》《漢醫合璧生理學輯要》《傷寒論新解》《實用藥物學》《新漢醫學叢書診斷學》《婦科學》《診斷學》《解剖學》《傳染病學》《藥物集覽》《痘疹秘授》《增補滿洲國醫師、齒科醫師、藥劑師考試問題集》《漢藥丸散膏酒標準配本》《溫病條辨》《漢醫必攜》《本草備要》《傳染病》《幼科》《現代漢醫實用藥物學》《西藥實用秘訣》《漢方醫學指南》。這些書籍既是漢醫學習的經典教材,同時也是漢醫考試的重要參考書。

2.3 偽滿中醫雜志述要

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后,東北地區原有的醫學刊物都遭到禁止。后期流通的醫藥衛生類雜志主要有《衛生月刊》《東方齒科》《東北衛生通訊》《東北醫學》《民眾醫學》《滿洲醫學雜志》《醫務生活》《醫學匯刊》《醫林》《國民衛生》《哈爾濱漢醫學研究會月刊》《大陸醫學》《健康報》《軍醫團雜志》《東方醫學雜志》等。

其中,《滿洲醫學雜志》是1924年10月由《南滿醫學會雜志》與《東洋醫學雜志》合并而成,由大連東洋醫學社發行,主編為鈴木正氏。1925年3月11日《滿洲醫學雜志》第1刊發行,延續《東洋醫學雜志》的刊號,為第3卷第1號,之后隔月發行。自1938年1月開始改為月刊,每年2卷,每卷6號,每月11日發行,至1946年完結?!稘M洲醫學雜志》主要收錄西醫實驗、臨床各方面的研究論文,期號不同收錄內容不同,可以分為綜說、原著、臨床雜纂、會報和歐文5部分。

《大陸醫學》由柚木祥三郎、原亨、寺田交次郎、廣木彥吉、緒方維弘、藤浪修一編輯??坑烧f苑、臨床講義、手術前后、地方病、研究室、大陸醫學、座談會、臨床經驗、讀物、學會記事10個欄目組成?!盾娽t團雜志》發行人山本昇,編輯人白天助,刊次由原著、通信組成?!稏|方醫學雜志》為閻德潤編輯,于1933年3月20日出版,每月20日發行1期。雜志分為3個部分,專論載原著、會記及雜纂,綜說載抄譯、防疫、年鑒及叢談,實驗主要是臨床講義等內容。每期雜志欄目均由交稿不同而設為不同名稱,作者多為滿洲醫科大學各教研室的研究人員,內容主要是西醫藥、滿洲醫科大學各學科的研究,間有中醫藥內容。文章或自撰,或翻譯,或介紹外國醫學而附加意見,文體不拘。雜志另附藥品廣告和各類講習會的宣傳。以上這些雜志內容多論及地方病、多發病、傳染病的西醫病理學、生理、免疫學以及藥物學研究等,間或涉及漢醫分布、漢醫考試情況、漢醫基礎理論、漢醫名家醫案、漢醫藥文獻研究等。

《醫林》是由滿洲“中央漢醫會”于1942年2月27日許可發行的雙月刊,逢單月出版。至1944年5月,共出版12期。該刊分為卷頭言、論評、研究、講座、轉載、消息、雜俎、常識、著述、寸鐵等欄目,這些欄目從各個方面記錄了中醫學術研究成果、當時中醫行業的從業者情況、中醫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以及與中醫有關的社會新聞等[6]?!稙I江省漢醫學月刊》創刊于1937年,是偽滿時期“哈爾濱漢醫學研究會”出版發行的醫學刊物,發行人為高仲山。該刊初名《哈爾濱漢醫學研究會月刊》,1940年1月第31期時更名為《濱江省漢醫學月刊》(當時哈爾濱隸屬濱江?。?,共刊發53期,以濱江省中醫撰述經典理解、中醫理論、中醫藥文化、著作轉載為主要內容,間附講習會的會議記錄。它是當時濱江省中醫進行中醫藥學術交流的重要刊物,更使不屈的中醫學在偽滿政權下有所發展并發揚。

3 偽滿中醫文獻研究特色

在日偽頒布各項出版政策嚴控東北人民文化思想的特殊時期,中日漢醫為中醫生存及傳承做了艱苦奮斗和抗爭,努力為中醫爭取了系列權益,民間所能流通的各種語言的醫籍為后代醫療發展做了有力的支撐,為中醫學術儲備了一定數量的人才。這些偽滿時期流通的醫學文獻,反映了時代特征及學術特征。

3.1 日偽改造,西醫重于中醫

和日本的漢醫改造一樣,日本將在本國行之有效的手段依樣用于偽滿洲國內。日本侵略者積極扶持西醫,在大中城市設立較大、較完善的西醫院,并從日本派來醫生,使日本的西醫西藥大量涌入中國東北。1932年后,日偽又相繼建立了偽省立醫院、偽市立醫院、偽縣立醫院、偽滿洲赤十字病院、開拓團病院和偽軍病院等,這些醫院皆是西醫醫院。此外,偽滿洲國還建立高等醫學院校,培養西醫人才,每年高、中等學校畢業生達數百人。到1940年,吉林省范圍內大、中城市西醫已經基本取代了中醫,完全占據主導地位[5]。雖然公、私立醫院有所增加,但就醫者大部分是日本人、偽官吏、警察、豪紳等,平民百姓則由于生活貧困,藥品昂貴,無錢就醫,患病仍采用民間土方、驗方,依靠分散在城鄉各地的民間中醫沿襲傳統診療方式??墒?,與西醫發展如火如荼的形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醫的辨證論治被曲解,中醫的療效被否定,只有少數中醫散在城市和鄉村。再加上日偽對中醫的打擊,使中醫從業人員大幅度減少,中醫傳承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雖然“漢醫會”舉辦多種活動,聘請各地著名中西醫講課,力圖改變中醫命運,但日偽從根本上仍然認為西醫藥的研究方法優于中醫,西醫藥作用強于中醫,因此西醫的政策寬于中醫,流通的醫學文獻西醫書籍多于中醫,而且相當一部分中醫文獻也是為了中醫學生存而經過改造的。

3.2 政攝文思,組織協同力爭

在漢醫的爭取下,日偽同意在嚴格監控的范圍內,出版中醫類書籍和雜志,但這些出版單位一般隸屬于漢醫會、書社等,發行人多為各地漢醫會成員。與此同時,滿洲“中央漢醫會”公函三七二醫第一九九號發布“關于推薦漢醫參考書之件”,積極宣傳醫書,“新京特別市立第四醫院長張繼有先生今次有《經方試解》之著述,本會確信此者對于漢醫之學術改善上,俾益莫大”[7]。各地漢醫組織先后發行中醫雜志《醫林》《哈爾濱漢醫學會雜志》,其他《東方醫學雜志》《健康報》《滿洲醫學雜志》等亦有對中醫內容及發展現狀的相關研究和評價。此外,“漢醫會”也對中醫籍的發行做了一定限制。1942年,“漢醫會”提出,“漢醫參考書籍與漢醫本身之素質向上有重大關系,但坊間新出版漢醫書甚多,其內容是否合于偽滿醫應予以審查,即急速延聘國內醫學名宿為委員,組織編審委員會,審核并規范中醫著作的出版發行”[8]。

3.3 中西匯通,重在傳承流通

在日偽企圖廢止中醫的同時,馬英麟、王仙舟、高仲山、閻德潤等人用高超的醫術征服了日本高層,張繼有等人亦通過多種關系聯系日本漢醫及相關學者,并獲得了日本漢方醫學會、東亞醫學協會主要發起人的幫助。在多方努力合作之下,中醫學得以在夾縫中生存。偽滿政權14年中對中醫進行了3次考試,以不合格為借口,取消資格證件的不在少數。當時中醫為求發展,努力學習西醫知識,認為西醫與中醫各有所長,應取長補短,結合使用,方能共同進步。在日本書籍大量涌入中國的同時,一批優秀的日本漢醫研究著作也相應流入。為使漢醫著作能在正規渠道內得到更好利用,張繼有等翻譯了日本醫家的研究著作,很大程度上給東北的漢醫拓寬了視野,也彌補了本地中醫籍出版的不足,使中醫籍的使用變得合理、合法。一些名醫臨診后亦會撰寫心得、脈案、驗案等,并將自己的經驗整理出版。雖然這一時期醫家缺少獨到的醫學思想或見解,但這些醫籍的產生對于中醫學在特殊時期的普及和研究做出非常重要的貢獻,中西醫學匯通思想逐漸形成。

4 結語

偽滿時期,日偽重視政治、經濟、交通、通信等,嚴控民政命脈,將貼近民生的保健醫療視作技藝,與文藝、演出、體育競技、出版、映畫等同,當時的人民衛生醫療狀況與地位在《滿洲年鑒》《滿洲帝國概覽》《滿洲國現勢》等日偽出版的調查材料中可見一斑。源于日本侵略者的種種限制,偽滿時期中醫的學術發展幾乎停滯不前,中醫文獻發行數目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與傳承了中醫。在西醫無法一力承擔民生保健職責時,中醫一如繼往地肩負起治病救人的重任,為東北地區人民健康做出重要貢獻,也為中醫學事業儲備了力量,避免了東北中醫后繼無人的局面。也正是這一批人,成為建國后東北中醫醫療、教育及中醫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 魏曉光,吳興全,趙宏巖.偽滿文獻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4,38(3):61-63.

[2] 德惠縣(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德惠縣志[M].長春:長春出版社, 2001:739.

[3] 琿春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琿春市志[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811.

[4] 長春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長春市志 衛生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252-253.

[5] 鞏瑞波.偽滿時期日本殖民侵略與中國東北中醫藥事業[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3):54-57.

[6] 李磊.偽滿時期《醫林》雜志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2,33(13):74-76.

[7] 宋志華.關于推薦漢醫參考書之件[J].醫林,1943(9):32-33.

[8] 佚名.中央漢醫會第二次臨時總會之開催[J].醫林,1942(3):33-36.

猜你喜歡
偽滿洲國古籍中醫
西藏大批珍貴藏文古籍實現“云閱讀”
古籍修復師的巧手與匠心
江蘇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中醫英譯的誤譯現象探析
關于中西醫結合治療乳腺增生病38例臨床觀察
偽滿洲國時期農產品價格變化及其影響
淺析偽滿洲國傀儡帝制的原因
淺析偽滿洲國工業統制政策的影響
古籍出版的困頓與生機訪談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