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通量法選育果膠酶高產菌株

2016-10-20 16:23馬瑋超杜茂林谷亞楠
江蘇農業科學 2016年7期
關鍵詞:果膠酶高通量超聲波

馬瑋超 杜茂林 谷亞楠

摘要:用深孔微培養-酶標儀檢測替代搖瓶培養-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以期建立1種高通量選育果膠酶高產菌的方法。試驗確立的最佳微培養條件為:轉速280 r/min,振幅45 mm,裝液量1.2 mL/孔。經統計軟件分析表明:2種檢測方法的檢測值、酶產值間線性回歸關系均極顯著,且數值排序大致相同,表明用深孔微培養-酶標儀檢測體系選育菌種是可行的。通過復合誘變(超聲波處理40 min,紫外照射60 s),經過高通量篩選,得到4株高產菌。經傳代培養后證明:C23-7、C23-9這2株菌遺傳穩定,酶活效價均值分別可達705.7、695.0 U/mL,分別比出發菌株(477.3 U/mL)提高了47.85%、45.61%,適合應用。

關鍵詞:果膠酶;高通量;復合誘變;超聲波;紫外誘變

中圖分類號: S18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7-0513-04

果膠酶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加工、紡織加工、造紙制漿、醫療衛生等領域[1-2],是世界四大酶制劑之一。目前果膠酶主要采用微生物發酵法大規模生產,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和應用價值。高效生產果膠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提高酶的產量,離不開高產菌種的選育。目前,菌種選育的技術手段十分豐富,如原生質體雜交育種、不定向誘變、轉基因定向育種等,大大提升了育種效果,但是與其配套的高效篩選方法卻進展不大。已報道的果膠酶高產菌種選育方法,多數仍為傳統的平板篩選法[3-5]。傳統方法在初篩時,對誘變后菌液的梯度稀釋過程中,很有可能遺漏高產正突變菌株,而且人工、設備消耗較大,效率低下。建立1種可有效減少篩選遺漏、工作強度、材料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的果膠酶高產菌選育方法,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材料與方法

1.1 主要材料與儀器

1.1.1 出發菌株 出發菌株為筆者所在實驗室保藏的1株可產果膠酶的黑曲霉(Asperillus.spp)及其多個突變株。

1.1.2 主要儀器 SP-Max 2300A光吸收型全波長酶標儀;VIS-7220N紫外分光光度計;ZWY-200D搖床;Matrix EXP 6道移液器;TDZ5-WS孔板離心機;YLN-V紫外誘變箱;xrc-80AD超聲波清洗器;孔板固定架;48孔矩形深孔板(4.6 mL)。

1.1.3 主要試劑 果膠粉(Sigma公司,分析純)。DNS溶液為自行配制,儲存于棕色容器避光保存1周后備用。

1.1.4 培養基 種子培養基:40 g果膠,10 g (NH)2SO4,38 g K2HPO4·3H2O,2 g KH2PO4,加蒸餾水定容到 1 000 mL,將pH值調至6。

發酵培養基:30 g蔗糖,2 g果膠,20 g(NH4)2SO4,3 g NaNO3,3.8 g K2HPO4,0.2 g KH2PO4·3H2O,0.25 g MgSO4,0.15 g Fe2(SO4)3,加蒸餾水定容到1 000 mL,將pH值調至6。

篩選平板培養基:28 g果膠,20 g (NH4)2SO4,3.8 g K2HPO4,0.2 g KH2PO4·3H2O,0.18 g CaCl2,0.25 g MgSO4,0.15 g Fe2(SO4)3,20 g瓊脂條,0.2 g溴酚藍,加蒸餾水定容到1 000 mL,將pH值調至6。

斜面培養基:PDA培養基。

1.1.5 種子液制備 挑單菌落接在PDA斜面上,于30 ℃培養7 d,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斜面,裝入含有玻璃珠的錐形瓶中,振蕩。用血球計數板計數,調節孢子濃度為2×107個/mL,作為種子液。

1.2 培養條件和酶活效價測定方法

1.2.1 搖瓶培養及其酶活效價測定 搖瓶培養:250 mL三角瓶中裝液23 mL,接種2 mL種子液;轉速200 r/min,振幅25 mm;溫度30 ℃,培養58 h。以下如無專門說明,均與此相同。

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單位酶活力與反應后顯色物濃度呈線性相關,顯色物濃度又與D值呈線性相關。因此可以直接用D值代表酶活力效價,用來反映單位酶活力。

搖瓶培養酶活力效價測定:培養結束后,取發酵液,用離心機離心,上清液即為粗酶液。

試管中加入0.9 mL含1%果膠的緩沖溶液,40 ℃水浴保溫3 min;加入0.1 mL適度稀釋的粗酶液,反應10 min;加入 3 mL 3,5-二硝基水楊酸(DNS)溶液,混勻,沸水浴3 min;冷卻,定容到15 mL。以煮沸滅活酶液作為空白對照調零。適度稀釋反應液(使D值保持在0.1~1.0之間),裝入1 cm石英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540 nm處D540 nm。以加煮沸滅活酶液的試管為空白對照。每次測定3個平行。相關計算公式:

搖瓶培養酶活力效價(U/mL)=D540 nm×反應液稀釋倍數×酶液稀釋倍數。

1.2.2 深孔培養及其酶活效價測定 深孔培養:在適當單孔裝液量、振幅、轉速下,培養溫度為30 ℃,培養時間為58 h。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與此相同。

深孔培養酶活力效價測定。培養結束后,在各孔取 0.1 mL 發酵液,轉入空白深孔板對應孔中,用無菌水補足至1 mL,混勻,孔板離心機離心,孔中上清液即為粗酶液。

為方便比較起見,其他測定條件完全同本節。不同的是先在試管中進行DNS反應,適度稀釋反應液后,再將反應液移至48孔孔板對應孔中,利用酶標儀快速測定D540 nm。原因是直接利用孔板進行顯色反應,沸水浴容易使孔板受熱變形,且DNS反應液呈堿性,具有一定的腐蝕性,且稀釋樣液不方便,都會影響到測定。以加煮沸滅活酶液并經掃板檢測的深孔為空白對照。每次測定3個平行,相關公式:

孔板培養酶活力效價(U/mL)=D540 nm×反應液稀釋倍數×酶液稀釋倍數。

1.3 復合誘變條件的確認

超聲波可產生空化作用,使液體中小氣泡產生高溫高氣壓,沖擊細胞,破壞壁膜,促使胞內外物質交換,從而引發突變。在紫外線照射下,嘌呤、嘧啶會形成嘧啶二聚體,阻礙堿基配對,引發突變。2種誘變方式操作簡便,安全無毒,設備易得,突變率高,適合作為誘變因子。而復合誘變具備有效克服疲勞效應、提高突變率的優勢。因此本研究決定采用紫外線-超聲波復合誘變的方式選育高產菌種。

在平皿中分別裝入10 mL種子液,超聲波功率480 W,頻率40 Hz,分別作用10、20、30、40、50、60、70 min(每個梯度3個平行),計算各梯度致死率。

平皿中分別裝入10 mL種子液。將紫外燈功率調至 15 W,距離30 cm,電磁攪拌。分別照射15、30、45、60、75、90、105 s(每梯度3個平行)。計算各梯度致死率。致死率用平板計數法計算,3個平行,相關公式為:

致死率=(1-誘變處理后單位活菌數/未誘變處理時單位活菌數)×100%。

1.4 高通量法篩選和分離純化單菌株

按適當方法進行誘變,將誘變后菌液盡可能全部、分別接入裝有培養基的深孔板,每孔接50 μL,共得195孔。振蕩培養。

對照出發菌株深孔培養的酶活效價用酶標儀測量,得到高產孔。高產孔中混有高產單菌株的概率明顯較高,起到富集高產株的作用;并且,誘變后的菌液幾乎全部轉接至各孔,用于篩選,大大減少了遺漏可能。

將高產孔中菌液接種于斜面,培養6 d,用無菌水沖洗制成孢子懸液,適當稀釋后涂布于篩選平板。挑取菌落較大、水解圈/菌落直徑比值較高的單菌落,用滅菌牙簽分別挑入48孔板振蕩培養。用酶標儀檢測酶活力效價,將高產株轉接至斜面并編號保藏;同時,將高活力菌株轉接入搖瓶中發酵驗證酶活力效價。

2 結果與分析

2.1 深孔板培養方法的優化

2.1.1 轉速、振幅對酶產量的影響 設置轉速梯度 40 r/min,振幅梯度10 mm,深孔板裝液量1 mL/孔。在深孔中接入出發菌株種子液,按“1.2”節中的方法培養,研究轉速、振幅對酶產量的影響。由圖1可以看出:當振幅小于 35 mm 時,產物積累量隨轉速的提高增長十分有限,可能是深孔中、搖瓶中液體的力學狀況明顯不同,深孔中的液體相對搖瓶會產生明顯的表面張力,培養液所受離心力需要克服表面張力,振蕩效果較差,影響了溶氧效果[6];當振幅達到45 mm時,轉速從240 r/min增長到280 r/min時,產物積累量有了顯著提高,可能是在振幅、轉速明顯提高后,克服了表面張力,改善了供氧條件。而在45 mm振幅下,轉速超過280 r/min后,進一步提高轉速,產物積累量沒有明顯提高,過高的轉速還容易使發酵液溢出,增加了交叉污染的可能。因此,選取深孔培養的振動條件為轉速280 r/min,振幅45 mm。

2.1.2 單孔裝液量對酶產量的影響 采用0.2 mL/孔的裝液梯度(每個梯度3個平行),轉速、振幅同“2.1.1”節中的優化結果,驗證裝液量的影響。產酶是一個需氧過程,裝液量的多少對果膠酶積累量的影響很大[7]。由圖2可見:裝液量為1.0 mL/孔時,單位效價最高;裝液量為1.2、1.4 mL/孔時有所下降,但下降不多,且相互間差別不大;裝液量繼續加大后,效價有較為明顯的下降。

裝液量過多會使菌體生長困難,單位產物積累下降,且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和空氣中的雜菌污染。而裝液量過少,會給取樣分析造成困難,且容易提高培養液揮發率,影響測定精度。深孔板振蕩培養結果表明,四周培養基澄清無生長跡象,因此設置裝液量為1.2 mL/孔。

2.2 深孔板法用于菌種選育的可行性分析

2.2.1 酶標儀替代紫外分光光度計的可行性 取14株產酶能力明顯不同的突變株,按“1.2.1”節中的方法搖瓶培養后,分別利用酶標儀檢測深孔、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石英皿中液體吸光度,得到2組酶活效價。

由圖3可見,2組數據排序一致。用SPSS軟件分析得到2組數據的相關性,F值=596.122,P值=0.000<0.01。

2種測定方法所得酶活效價不同,但2組數據線性回歸關系極顯著,說明用酶標儀檢測法代替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法是可行的。

2.2.2 深孔板培養與搖瓶培養產酶量相關性分析 由于搖瓶培養、深孔板中的菌體生存環境存在一定區別,會對菌體的生長繁殖和新陳代謝過程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產物積累。本研究旨在用深孔培養替代搖瓶培養以提高選育效率,考察同一菌株在2個不同培養環境下彼此之間產物積累量的相關性,有一定的必要性。

取14株產酶能力有明顯差異的突變株,分別接入孔板和搖瓶當中培養(做3個平行),按“1.2”節中方法測出2組酶活效價。由圖4可見:產量排序大致相同,有2株不同,原因可能是同一菌株對不同生長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同。用SPSS軟件分析2組數據關系可知:F值=61.533,P值=0.000<0.01。

2種培養方法之間酶活效價線性回歸關系極顯著,說明用微孔板培養替代搖瓶發酵,用于快速挑選高產菌株是可行的。深孔產量偏低,可能是深孔供氧能力較差所致。

2.3 高通量選育

2.3.1 復合誘變條件的確認 如圖5、圖6所示,隨著超聲波時間的延長,致死率呈線性提高,30 min時達到62.3%,40 min 達到74.6%,50 min時即達到89.3%,70 min開始達到100%。隨著紫外照射時間延長,致死率同樣迅速提高,45 s 后即達55.6%,60 s時達到71.8%,75 s時達到86.5%,105 s開始達到100%。

致死率過低,會使突變率不足,不利于得到突變菌株。致死率過高,同樣不利于得到突變株[8-9]。并且,考慮到要先后進行2次誘變,2種誘變條件均不宜處理過長時間,使致死率過高。因此,選取2個誘變因子的致死率均為70%~80%的時間作為處理時間。以此確認誘變條件:超聲波處理40 min,紫外照射時間60 s。

2.3.2 復合誘變和高通量篩選結果 按“2.3.1”節中確認的誘變條件進行復合誘變,再按“1.4”節中的方法篩選高產孔,分離純化單菌株。

誘變后分接培養的195孔菌中,158孔無生長跡象,其余37孔經酶活檢測,結果見圖7??梢钥闯觯憾嗫渍冎昝富盍Φ靡蕴岣?,其中C23孔最高,酶活效價可達254.6 U/mL。對照組(出發菌株)酶活效價:孔板186.7 U/mL??梢姼弋a孔C23比對照(出發菌株)高36.19%。

按“1.2.2”節中方法分離純化C23孔中菌株,共得到單菌落67株,挑選出17株水解圈/菌落直徑比較大、生長比較迅速的單菌株,經搖瓶培養驗證,共得到4株高產菌株,分別為:C23-4(687.5 U/mL)、C23-7(701.3 U/mL)、C23-9(692.3 U/mL)、C23-14(698.7 U/mL)(圖8)。

2.4 高產株遺傳穩定性驗證

將斜面轉接分離純化所得4株高產菌傳代培養,每轉接1次記為1代。取不同代數菌株進行搖瓶試驗,測定酶活效價。由表1可見,C23-7、C23-9這2株菌產酶性能遺傳性比較穩定,酶活效價均值分別可達705.7、695.0 U/mL,與出發菌株的477.3 U/mL相比分別提高了47.85%、45.61%,適合作為生產用菌種;而C23-4、C23-14隨傳代培養而酶活效價下降,可能是因為傳代過程中相關性狀丟失或者發生了自然分化,不適合作為生產用菌種。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本研究嘗試建立的采用深孔板微量培育、酶標儀快速檢測、高通量選育果膠酶高產菌的方法是可行的。與傳統選育方法相比,本方法幾乎覆蓋了誘變后等待初篩的菌,大大減少了高產株遺漏的可能性。最多可一次性利用酶標儀精確測定48個待測樣本的酶活力效價,單批次檢測量大增,顯著提高了初次篩選的效率,大大降低了材耗和能耗,節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

本方法是一種具備一定應用價值的果膠酶高產菌株選育方法,一些其他產酶菌株,如果所產酶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測定(如產纖維素酶菌),亦可嘗試利用本方法進行菌種選育。

參考文獻:

[1]李 琦,李國高,劉 紹,等. 果膠酶應用的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1):258-262.

[2]李祖明,張洪勛,白志輝,等. 微生物果膠酶研究進展[J]. 生物技術通報,2010(3):42-49.

[3]陳勇強,嚴 芬,葉秀云,等. 高產果膠酶菌株的篩選鑒定及其發酵條件研究[J]. 中國食品學報,2014,14(2):138-145.

[4]華寶玉,林 娟,嚴 芬,等. 產果膠酶菌株的篩選鑒定及其產酶條件的研究[J]. 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0(3):412-417.

[5]袁志輝.一株果膠酶產生菌的篩選、鑒定及其產酶條件研究[J].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3,25(12):1627-1630,1637.

[6]Duetz W A. Microtiter plates as mini-bioreactors:miniaturization of fermentation methods[J]. Trends in Microbiology,2007,15(10):469-475.

[7]全桂靜,王 碩. 果膠酶液體發酵條件與分離純化的研究[J]. 現代食品科技,2009,25(11):1338-1341.

[8]佘秋生,楊海波,楊冠軍,等. 紫外誘變黑曲霉篩選高產果膠酶菌種[J]. 中國釀造,2012,31(6):134-137.

[9]陳 林,王明茲,柯崇榕,等. 紫外線與超聲波復合誘變選育紅曲色素高產菌株的研究[J]. 中國釀造,2010(3):66-67.

猜你喜歡
果膠酶高通量超聲波
高通量衛星網絡及網絡漫游關鍵技術
高通量血液透析臨床研究進展
Ka頻段高通量衛星在鐵路通信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Niosll高精度超聲波流量計的研究
白屈菜多糖果膠酶提取及脫色工藝的優化
中國通信衛星開啟高通量時代
蝙蝠的超聲波
超聲波流量計的研究
超聲波流量計在蘭干渠上的應用
果膠酶酶解紅棗制汁工藝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