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

2016-10-20 15:20陳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創新

陳燕

"

【摘要】 在新課改下,對數學教學的創新已經成為數學教師不斷在探討的一個課題。數學作為一門抽象、嚴密的學科,教學方法的好壞對于學生的數學技能和學習品質等培養有著直接的影響。初中數學是今后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如果不改善教學方法,就無法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就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進行探討。

【關鍵詞】 新課改 初中數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9-008-01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思維的學科,實用性和廣泛性都很強。初中數學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基礎,因此教學方法的創新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在新課改后,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如何對初中數學教學進行創新,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就需要數學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以下是筆者對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的思考,僅供參考。

1.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和創新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理解和記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的有效性。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索,其實就是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愛上數學,促使學生動腦,學會如何創新。數學中有很多趣味性的東西需要學生自己去尋找,教師要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出來。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創新呢?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有趣的教學情景來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情景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如給學生準備足夠的糖和水,以及準備70g含糖35%的糖水與60g含糖85%的糖水,要求學生配制出50g含糖50%的糖水,看哪位同學設計的方案用的糖最少。通過這樣的情境,就能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起來,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同時,就能夠促進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提高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對學生探索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自然而然地聯系生活實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巧妙設計習題

在數學教學中,練習是其中重要的內容,教師要在習題上巧妙設計,在教材習題的基礎上,除了讓學生熟練掌握解題技能,還要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蛇m當設置一些課堂練習題,比如對教材上的練習題進行改編,使一題多解,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解答:如圖1所示,分別以△ABC的邊AB,AC為一邊向外作正方形ABDE與正方形ACFG,連接CE和BG。求證:①BG=CE;②BG垂直于CE.

教師就可以根據該題進行適當變化:正方形ABDE繞點A以順時針方向旋轉,當AE和AG重合時,如圖2所示,①BG=CE;②BG垂直于CE這兩個結論能否成立?

通過巧妙地設置習題,能夠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觀察、分析和探索歸納的能力,幫助學生分析不同習題的異同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和解答能力。又比如設計開放類的習題,引導學生通過多向立體思維來分析和選擇題目中的條件,對問題進行全方位地思考,對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篩選和重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還可以將編設習題的機會提供給學生,啟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3.注重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采用針對性和目標性的教學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因為學生個體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比如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答效能等,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統籌兼顧,多關注后進生的培養,真正實現全面提升學生的成績的目的。比如在教學了因式分解之后,按照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下列任務:A類為探究性作業:從“9a2、4b2、1、(x+y)2”選擇兩式作差,將得出的結果因式分解。B類為提高性作業:利用圖形面積因式分解①a2+3ab+2b2;②a2+b2+c2+2ab+2bc+2ac.C類為模仿性作業:將下面三式因式分解①x4-81;②-2xy-x2-y2;③3ax2-3ay2.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師在因材施教的原則上,采用逐層遞進的方法設置問題案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依次從基礎性(模仿性)、提高性、綜合性(探究性)的教學任務中學習,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能夠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對后進生進行指導,從而使處在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共同進步。

4.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摒棄以往的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來備課,要讓學生真正地去熱愛數學,主動去學習數學,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建立起數學和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學習數學,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巧妙地設置習題,培養學生的解題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將教學重心向后進生偏移。另外,教師還要采取開放性的教學評價,采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結合的方式,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 參 考 文 獻 ]

[1]張彩瑞.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基本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31):49-50.

[2]馬增良.淺議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常見問題與對策[J].情感讀本,2016(20):68.

[3]張東旭.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的優化策略[J].理科考試研究,2016(16):33.

[4]李明.對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運用的思考和探析[J].考試周刊,2014(31):75-76.

【摘要】 學科核心素養是國家教育發展的新動向,圍繞著“立德樹人”這個總目標,各個學科都承擔著各自的任務,政治學科因其特殊性和時政性,體現著社會發展的方向性。學科核心素養傳承于傳統的三維目標,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為其獨特性,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以更加開放、民主、和諧、高效的課堂使學科核心素養真正落地、內化為學生自覺地行為,推動國家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學科核心素養 整體發展 三維目標 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9-006-02

早在幾年前,教育部就根據十八大精神,啟動了高中課程方案和高中課標的修訂工作,明確提出學科核心素養這個理念;在2016年底即將頒布的《高中新課程》、《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也重點增加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以及具體的質量評價標準。隨著《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于2016年底正式出臺,學科素養即將從理念層面提升到了實踐層面。本文主要圍繞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傳統三維目標的異同、實現策略等方面作出初步的探討。

一、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1.何為學科核心素養

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主要包括道德品質、言行舉止、知識水平與能力才干等各個方面;而核心素養就是指那些關鍵的、不可或缺的品質、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學科核心素養則是指學生發展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表現,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課程(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明顯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吨袊鴮W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了: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政治意識、公共參與等方面。

2.學科核心素養的特點

學科素養具有統一性、多樣性和獨特性?!督逃筷P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由此可見,“立德樹人”是所有學科核心素養的總要求。而又因為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每個學段、不同學科的學科素養在具體內容上是不一樣的。比如物理學科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等方面的素養;而政治學科主要培養的是學生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方面的素養。

在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中,我們經過推敲,可以發現它們之間具有共通性。就物理和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來看,物理學科通過對物質的研究,達到認識物質世界、指導人們合理地利用資源、正確看待人與世界的關系、保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素養要求。從政治學科的視角上看,物理研究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的過程,處理人與物質世界關系的準則和方式。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承,物理方法的習得和物理學科價值的認識過程,還是一個包含跨學科的知識、觀念、思維方法、價值觀和科學倫理觀念的形成的過程。因此,雖然各個學科素養具有獨特性和多樣性,但是我們不能把它們完全對立起來,而是要從統一的角度,使學科素養的培養滲透到學習的整個過程,從而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總目標。

3.學科素養提出的意義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來,中小學教育一直在嘗試著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真正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中央曾經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到了二十世紀初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1999]9號)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1]21號),開始在全國轟轟烈烈開展了新課程改革。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是這樣概括學科核心素養提出的意義的:研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根本出發點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強調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當今我們所提倡的“學科核心素養”與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培養目標是一脈相承的,都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學科核心素養進一步提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深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化;而新課程的改革也需要更具有引導性和時代性的標準來衡量,使新課程的改革真正實現從知識走向素養、從理論走向實踐、從虛化走向具體。

二、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與傳統的三維目標有何異同

就兩者的關系,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同中有異、求同存異。不管是學科核心素養還是三維目標,其目的都是讓學生了解、理解和掌握,通過教師的教,從而使學生達到某種層次和水平。但是三維目標主要關注的是教師如何教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的教學需要達到一種什么樣的程度,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更多的是對個體的發展而言;而學科核心素養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學科素養則不僅僅局限在個人的基本能力上,更多的是個人是否自覺實現自身價值,是否能夠真正實現人與社會的有機統一。從這一點來看,學科核心素養顯然要高級很多,既要涉及到個體的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的實現,也要考慮到個體未來的整個人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

三、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關注學生、以問引思、落地實踐、內化素養

美國密歇根大學伊麗莎白·博·莫杰在《哈佛教育評論》第85期第2卷發表《青少年學習者學科素養的做和教——基于社會和文化項目》一文提出,教育者重構教學工作,增加學生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多素養語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和幸福感發生根本改變。因此,落實學科核心素養要求老師使課堂成為學生感受體驗成長、教師傳道點燃提升的平臺,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歡
新課改初中數學創新
新課改下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課改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探索
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
新課改下開展數學建模教學之淺見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團精神,開展合作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