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網絡對社會學的影響和改變

2016-10-21 17:41郜言
華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社交網絡改變社會學

郜言

【摘 要】隨著社交網絡的發展與普及,社會學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些挑戰給社會學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文章從社會學的觀點就社交網絡對社會學的挑戰與機遇進行了歸納。

【關鍵詞】社交網絡;社會學;影響;改變

社會學是用實證調查的方法來研究社會行為、社會變革、社會階層、社會流動性、宗教和世俗文化以及法律。隨著社會發展和變化,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已逐步擴展到更多的領域,如衛生、醫療、軍事、教育等?,F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學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尤其是互聯網以及伴隨互聯網而發展起來的社交網絡。這些新型數字科技的出現,推進了社會學從傳統的研究方式向信息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延伸,同時也使互聯網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從早期的工具、資訊,逐漸發展到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改變著人們的社會行為和社會文化。當今,社會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有著難得的機遇。

社交網絡通過Internet網這一載體把人們連接起來。這種連接是虛擬的聯系在一起。今天,主要社交網絡包括電子郵件、微博、微信、臉書(facebook)、聚友(Myspeace)、YouTube、推特(Twitter)。它們影響著人們的社會行為、社交需求和社會文化,也越來越吸引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社交網絡上。雖然網絡社交的起點是電子郵件,但它僅只能滿足人們5% 的社交需求,今天的社交網絡已經把這個數字提升了至少10倍。手機短信系統以其發送通道暢通、操作簡便等特點得到廣泛的使用,截至2014年全世界手機用戶約為75億左右,中國手機用戶總數12.86億戶。微信目前為全球第五大通訊軟件,它具有便捷、快速發送免費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的功能,特別是隨著3G、4G網絡的興起,人們接收、發送消息的方法和習慣也從手機短信逐步移駕到微信上。截止2013年,其注冊的用戶量已經突破6億,每日活躍用戶1億。臉書是世界排名領先的照片分享站點,目前全球有13億人在使用,據2013年的統計數據,每天上傳約3.5億張照片。聚友網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的社交網站,它集交友、個人信息分享、即時通訊等多功能一體,擁有超過2億名注冊用戶,并正以每天新增23萬注冊用戶的速度繼續增長。這些社交網絡的出現,改變和影響人們的社會行為,同時也產生了獨特的社會文化。

二、社交網絡對社會行為和社會文化的影響

社交網絡有著巨大優勢,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豐富多彩,與此同時也給我們帶來的了挑戰,它正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社會行為和社會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社交網絡對春節傳統文化的影響

自從有了網絡即時通訊軟體,中國過春節的方式也在不斷改變。以前逢年過節人們主要通過探親訪友、打電話、短信的方式道賀,但現在已經很少采用這些傳統方式,特別是年輕一代,微信等已成為拜年的主要方式。近年來發壓歲錢的傳統文化,因手機“搶紅包”游戲注入更大的活力。據統計,2015年春節期間,微信聯合各類商家推出春節“搖紅包”活動,送出金額超過5億的現金紅包。紅包大戰也影響了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的央視春晚收視率。從除夕開始,許多家庭一邊看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一邊猛搖手機“搶紅包”。據騰訊公布,微信紅包除夕當天收發總量達10億1000萬次,春晚全程微信搖一搖互動次數達110億次。更有甚者,洗漱、做飯、開車時都有人緊盯屏幕,生怕錯過紅包。從社會學的研究觀點來看,網絡即時通訊軟體導致每個人抱著手機,把親情、友情晾在一邊,搶紅包正毀掉中國春節傳統的生活習俗。

(二)社交網絡對傳統婚姻文化的影響

社交網絡給尋覓伴侶帶來了新變化。以前人們尋找伴侶主要是在熟人之間產生或是通過親友、熟人介紹等方式,現在社交網絡也被人們用于尋找伴侶。通過社交網絡,可以把素不相識,甚至遠隔萬水千山的人聯系在一起,大大增加了人們尋找伴侶的空間和范圍,從而也有了更多擇偶機會,通過網絡的交流,彼此相識、相知、相愛。過去10年,美國約有1/3的單身人士上交友網站尋覓良緣,約1/4的人因此發展長期穩定關系或步入禮堂。

社交網絡也常被用于秀夫妻間恩愛。以前夫妻間的照片更多的是放在相冊里或掛在家中的墻上予以展示,而社交網絡的興起,讓更多的人愿意和喜歡把自己的婚姻幸福展示給大家,讓大家共同分享,這樣也更增加了情侶間、夫妻間的感情。一份由美國休士頓大學與賓州州立大學合作的研究指出,在臉書上張貼情侶、夫妻的合照,不但展現兩人高度親密,也同時是給予伴侶認同,這些喜歡在臉書貼照片秀恩愛的伴侶檔,在現實生活中也的確擁有比較穩定的夫妻、情侶關系。

社交網絡可以給人們展示幸福,但當人們過多地沉迷其中,也可能會成為感情殺手。以前人們相處時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聊天等進行交流,現在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也讓人們面對面交流的時間大為減少,許多人回到家里跟伴侶、親人相處時也不自覺時時查看,坐下便開始各自沉溺于掌中的世界。研究顯示這種行為會導致伴侶間的不信任和失和,嚴重的還可能危及婚姻關系?!秶H神經心理治療雜志》的一項研究顯示,當伴侶一方比另一方更沉迷于智能手機等時,會讓對方感覺被忽略,而缺少安全感。美國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項報告發現有25%的手機使用者表示另一半自己相處時,經常會因查看手機而不專心,還有8%的使用者表示曾和另一半爭吵上網時間過多的問題。而有時和對方相處時即使不用手機,只是擺在一旁也會影響兩個人的關系。從社會學的研究觀點來看,社交網絡正逐漸改變著人們傳統的婚姻文化。

(三)社交網絡對健康文化的影響

社交網絡正改變著人們的健康。天天盯著手機屏幕,不僅會影響人際間互動關系,還會帶來許多健康隱患。有研究顯示,手機、平板電腦所發出的光不僅會影響人的睡眠,還可能引發身心上的疾患;而許多不停玩手機的人還經常落下手指、手腕、脖子等長期毛病,不少人甚至出現沒帶手機就魂不守舍,或是手機在口袋震動的幻覺。根據英國的一份統計,有84%的年輕人背部疼痛是因為長時間低頭看手機、平板電腦或是電腦。根據紐約時報報道,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太多可導致失眠。美國商業內幕網站(Business Insider)還指出,手機和平板電腦所散發出的藍光會讓人埋下乳癌和前列腺癌癥等隱患,不僅如此,當人體過度受到光照打擾時,還易產生抑郁等心理問題。而手機使用過多還會導致神經過敏,英國一項針對1000人的研究發現有66%的人表示很怕丟手機;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研究則發現有89%的大學生曾出現過手機在口袋震動的幻覺。

(四)社交網絡對休閑文化的影響

關于休閑文化的新概念也隨著社交網絡而產生。今天,許多網絡論壇有部分專門用于游戲和搞笑視頻,短動畫片中的Flash動畫的形式也很受歡迎。超過600萬人使用博客或留言板作為一種通信手段和思想的交流。休閑在互聯網上的另一個領域是在線游戲,這種形式下創建的休閑社區,使所有人享受多人游戲的快節奏世界。從MMORPG到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從角色扮演視頻游戲到網上賭博,徹底改變了人們互動的方式。許多人使用互聯網訪問和下載音樂、電影等作品為自己的享受和放松。許多人使用互聯網訪問新聞,天氣和體育報道,策劃和預訂假期,并找出更多關于他們隨機的想法和休閑的利益。

(五)社交網絡產生了新型霸凌

社交網絡給社會學帶來的另一個影響是網絡霸凌(cyberbullying)。當臉書、推特等社交媒體在人們之中越來越普及,網絡霸凌也就越來越容易出現,給受害人帶來無法估量的身心傷害。在網上使用語言暴力、發冒犯性的短信或郵件、散布謠言、未經允許傳播別人的照片和信件等,皆屬網絡霸凌的表現形式。這種行為可能造成受害者心靈扭曲、學生成績下降、不合群,甚至引發受害者產生報復行為,后果之嚴重和惡劣無法估計。許多人在網絡開罵,或添醋加油附和某些批評時,往往未意識到自己參加了一次集體暴力,絕少意識到自己的言論有什么后果或有什么責任要負,很容易變得肆無忌憚。太多人躲在網絡背后匿名發言,卻不愿承擔言論責任,這不僅是對當事人的傷害,更會造成社會失序,人際間信任崩解。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在上海以“論人言可畏”一文,悼念電影明星阮玲玉自殺。80年代,臺灣電視藝人楊又穎因為網絡霸凌自殺,遺書中提到,希望她的死能告訴大家“言語暴力”應被重視。陸文斯基,那位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有染的女實習生,最近在“科技、娛樂與設計大會”以“羞恥的代價”為題發表演說,控訴網絡霸凌毀了她的人生。陸文斯基1998年爆出與柯林頓有染丑聞,也正處于網絡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刻,2010年,社群媒體影響力邁向高峰,也讓她飽受折磨與羞辱,網絡上充斥對她歧視騷擾的訊息,當年她接受特別檢察官訊問錄音更四處散布。陸文斯基說,以前壞名聲只在學校、村里傳播,現在拜網絡之賜,能傳遍全球。當年不少報紙、電視拿她當刺激銷售量和收視率的手段,現在更多網絡媒體靠消費民眾隱私、八卦、恥辱,吸引人注意,提高點閱率,羞辱他人的網絡文化對社會造成傷害。

三、社交網絡帶來的機遇

雖然社交網絡的普及化帶來諸多問題,但它也給社會學的研究帶來機遇。

社交網絡給社會學的調查與研究提供了更為便捷、廣泛的方法。例如,傳統社會學要研究一個項目,面對的挑戰是數據收集難。但互聯網具有速度快,傳遞信息的層次廣泛(男、女,老、少都有手機、電腦)等優勢,調查者可以用網上問卷調查代替紙張調查。在線調查通過統計學網絡分析并在同一時間解釋定性。社會變革可以通過統計人口或通過網絡媒體研究不斷變化的信息和符號的解釋進行研究。

社交網絡給社會學提供了研究網絡文化的機會。信息爆炸時代,短信、郵件和社交媒體等多媒體已成為人們生活和娛樂的必備品,由此產生的特殊用詞和流行語愈來愈多。就連央視春晚也頻頻使用,諸如“女神”、“女漢子”等網絡流行語。美國長島高中12年級華裔學生鐘濟蔚憑借一項“新語言”的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入圍2015年美國“英特爾科學獎”半決賽。該課題探討現代通信方式對個人用語習慣的影響,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分析“新語言”可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社交網絡給社會犯罪學的研究帶來新的機遇。網絡霸凌在國外被歸類為“Hate Crime”(仇恨犯罪),美、加等國在曾多次發生網絡霸凌造成當事人自殺,并對此開始施以刑罰。過去只以民事責任規范的加拿大,推動“反制網絡霸凌法”,在2013年以刑法規范進行處罰。美國透過反暴力法,學校政策也專對霸凌行為。譬如奧克拉荷馬大學兩名學生因將唱歧視黑人歌曲的影片上傳YouTube被開除;賓州州大對兄弟會臉書匿名張貼裸露酒醉女學生照片一事,也調查并懲處學生。高等學府對暴力零容忍,雖無法杜絕類似行為,多少能減少憾事發生,并有教育效果。

社交網絡給社會學衍生了許多分支學科。隨著信息可在互聯網上越來越廣泛的傳播,互聯網的用戶的數量在全球持續快速增長,很多新分支社會學開始出現。例如,“數字社會學”,重點是研究數字媒體,如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博客和微博等,以及這些不同的媒體對社會行為和社會變革的影響,2009年。術語“數字社會學”被用于學術文章。此外,術語“互聯網的社會學”、“網上社區的社會學”、“網絡文化的社會學” 和 “社交媒體的社會學” 也被廣泛用于社會學的研究中。早期,人們相信互聯網會改變一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相信互聯網,至少在目前的發展階段,是補充而非取代此前實行的媒體。對社會學家來說,當今,社交網絡帶來的不可估量的機遇。

參考文獻

[1] Ashley D,Orenstein DM (2005).Sociological theory:Classical statements (6th ed.).Boston,Massachusetts,USA:Pearson Education.pp:3–5,32–36.

[2] Daniels,J.and Feagin,J.(2011)”The (coming) social media revolution in the academy”.Fast Capitalism,8(2).

[3] Schneider,C.J.(2014).Social Media and e-Public Sociology.In Ariane Hanemaayer and Christopher J.Schneider,editors,The Public Sociology Debate:Ethics and Engagement,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205-224.

[4] Ruppert,E.,Law,J.and Savage,M.(2013)”Reassembling social science methods:the challenge of digital devices”.Theory,Culture & Society.

[5] Wynn,J.(2009) Digital sociology:emergent technologies in the field and the classroom.Sociological Forum,24(2),448-456.

猜你喜歡
社交網絡改變社會學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會學專業“社會學概論”教學改革研究
意外遇見社會學
實現“四個”改變 提高閱讀質量
社交網絡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讀
奧迪品牌峰會見證“改變”發生
淺談基于智慧教室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與實施
意外遇見社會學
名實的分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