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紅色電影《英雄兒女》中的愛國情懷

2016-10-22 10:38廖飛宇
電影文學 2016年16期
關鍵詞:愛國情懷情節人物

廖飛宇

[摘要]紅色影片凝聚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思想,散發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電影《英雄兒女》作為紅色經典影片的巔峰之作,通過成功地塑造王成、王芳等無數英雄形象彰顯愛國情懷,通過英雄事跡、主題情節展示愛國精神,通過對白、音樂等視聽語言烘托愛國思想,全方位彰顯了中華民族英雄兒女的愛國主義情懷,并以其強大的藝術感染力鼓舞和激勵著現代觀眾為國家和民族而奮斗。

[關鍵詞]《英雄兒女》;愛國情懷;人物;情節;視聽

代表中華民族記憶的紅色影片在我國電影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其中1964年上映的紅色影片《英雄兒女》,更是被公認為新中國電影發展史上不朽的巔峰之作。電影將故事背景設定在20世紀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通過王成和王芳這對志愿軍兄妹的英雄事跡傳達出中華民族深沉的愛國情懷。雖然電影《英雄兒女》經歷了50余年光陰荏苒,但是其愛國主義色彩仍未褪色,電影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跡、視聽語言中蘊含的愛國情懷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鼓舞著一代代人擔負起了國家和民族的責任。

一、核心人物彰顯愛國情懷

電影以“英雄兒女”為名稱,足以看出影片中英雄人物對于故事和主題發展的重要意義,影片成功地塑造了王成、王芳等無數英雄形象,他們的英雄形象至今仍讓觀眾難以忘懷,他們身上彰顯的愛國主義情懷仍然具有時代價值。

(一)王成的犧牲精神彰顯愛國情懷

影片《英雄兒女》中王成的犧牲精神帶給觀眾最強烈的心理沖擊,其彰顯的愛國情懷也最為強烈直接。電影中王成具有中華民族優秀的性格特征,他勇敢、忠誠、開朗、樂觀的性格迅速地征服了不同時代的觀眾。影片中王成不但具有過人的膽識,并且豪邁無畏。王成最后手持爆破筒站在敵人包圍中喊出的“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至今回蕩于歷史的長河中,回蕩在每一個觀眾的心中。影片中王成生于工人的家庭環境,當帝國主義國家侵略鄰國朝鮮時,他毅然決然地響應國家的召喚,參加了志愿軍奔赴抗美援朝的最前線,踐行著自我對國家、民族的責任。在朝鮮戰場,他身受重傷被送到戰地醫院接受治療,傷口未愈他卻迫不及待地奔赴戰爭的最前線。在無名高地的慘烈防御戰中,王成的隊伍以寡敵眾,身邊的戰友在炮火中紛紛倒下,最后只剩他一人堅守陣地,打敗了美國侵略者的一次次反撲,最終彈盡糧絕只剩下一支爆破筒。王成在浴血奮戰后抱著爆破筒與敵人同歸于盡,慷慨犧牲。電影通過王成這一普通士兵的犧牲精神詮釋了普通戰士的愛國主義情懷,也展示著為國犧牲的愛國主義抱負和大無畏精神。

(二)王文清、王芳的奉獻精神彰顯愛國情懷

電影除了通過王成的犧牲精神直接體現偉大的愛國情懷,還通過軍隊領導王文清和女兒王芳的無私奉獻凸顯更加深沉的愛國情懷,雖然不如王成那般強烈直接,但是卻更加濃厚感人。

電影中志愿軍領導王文清作為主人公之一,其久經沙場,對國家、民族事業保持著矢志不渝的奉獻精神,身上無時無刻不彰顯著革命者的高風亮節。王文清在前線指揮戰斗過程中,沉著果斷;在與戰士相處時,平易近人,與所有戰士同吃同住,一起面對死亡的威脅,毫無領導的架子。作為志愿軍主管思政工作的領導,王文清不僅對志愿軍戰士嚴格管理,細心教導,對女兒王芳也一樣,讓她和普通戰士一樣投身于為國奉獻的事業中。電影中,王文清通過王成的英雄事跡鼓舞和教育自己的女兒和身邊的戰士,激勵他們和自己像王成一樣到戰火紛飛的最前沿去為戰士服務,為戰士唱歌,加油打氣。最終在王文清的鼓舞下,戰士小劉和王芳勇敢地走上前線,演變為與王成一樣的身具愛國主義理想和抱負的英雄,實現著自己對國家的諾言。電影中王文清通過自己的奉獻精神,以身作則鼓舞和教育著自己的親人和戰士,讓他們成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可以說,王文清這一形象充分彰顯了革命前輩身上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除了王文清,影片中最能體現奉獻精神的人物當屬女兒王芳。影片中王芳雖是女性,但是在王成、王文清的影響下,她逐漸成長為一名敢于、樂于為國犧牲、奉獻的女戰士。影片中王芳受到愛國主義的鼓舞,投身于志愿軍的文藝工作中,在父親的支持和幫助下,她以活力和青春在抗美第一線奉獻著自己的激情。在慘烈的前線,王芳和戰士們一起面對著死亡的威脅,自覺勇敢地在戰火中踐行著自己對父親及國家的承諾,在槍林彈雨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才華。當王成慷慨犧牲后,她沒有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將悲痛轉化為愛國主義的力量,用更無畏和飽滿的奉獻和愛國情感,用自己更加有力鏗鏘的歌聲弘揚英雄王成的英勇事跡,用實際行動彰顯著她對于國家的奉獻和熱愛。王芳的奉獻精神除了表現在文藝演出上,她還用崇高的愛國覺悟幫助朝鮮人民,用她的無畏精神和身體幫助朝鮮老人和孩子躲過敵人的轟炸和屠殺,尤其是為了保護朝鮮老人,她身負重傷,使觀眾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鼓舞著無數人的愛國激情。

總之,電影《英雄兒女》通過王成、王文清、王芳等英雄人物形象彰顯著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雖然方式略有不同,但帶給觀眾的心理感受卻一樣,讓每個人在觀影中感受到英雄和愛國情懷的偉大。

二、主題情節展示愛國精神

作為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紅色經典,影片《英雄兒女》中導演用較大的篇幅向觀眾展示了朝鮮戰場上一次次慘烈的戰爭場景,也通過王成等人的英雄事跡彰顯英雄兒女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和忠誠,故事情節中蘊含的愛國情懷至今仍被無數人銘記。

電影《英雄兒女》一開始就通過硝煙、槍炮聲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慘烈的朝鮮主戰場。當志愿軍戰士和朝鮮百姓面對美國飛機的掃射時,電影中每個人都沒有退縮,而是仍然抓緊時間搶修公路。此時,剛從后方戰地醫院跑出來要奔赴前線的王成為了挽救朝鮮老人和孩子,完全地忘記了自己的傷口和危險。電影沒有采用傳統的鋪墊式的故事情節安排,而是一開始將蘊含愛國主義精神的情節直接展示給觀眾,通過戰場的慘烈和英雄的勇敢將王成等志愿軍英雄的國際主義情懷和報效祖國、無畏犧牲的愛國精神展示得淋漓盡致,同時也為整部影片奠定了愛國主義的主旋律和基調,很快就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并沉浸在愛國主義的感情中。影片中,王成剛剛返回原部隊,甚至沒有休整就自愿積極地參與了另一項更加艱巨和危險的任務。接到上級命令,王成和他的部隊必須以少敵眾堅守住一個無名高地,這次任務注定了戰士們有去無回、以身殉國,但是每一個戰士此時毫不猶豫地執行著命令,正是愛國主義情懷讓這些英雄能如此的無畏、勇敢,甚至甘愿犧牲生命。影片中,美國士兵雖然一次次地向著王成所在陣地猛烈攻擊,但是志愿軍戰士在保家衛國的信心和決心鼓舞下,一次次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當英雄一個個倒下,只剩下王成用僅有的彈藥拼命抵抗著敵人的進攻時,電影用近乎悲壯的直接敘事形式展示著王成的愛國精神,影片沒有故意設定主人公心理獨白等敘述來展示闡述愛國主義對他的影響,而是讓王成身背電臺向總部報道,并讓王成喊出了“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最后吶喊。此時影片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卻直截了當地將“向我開炮”的吶喊轉化為愛國主義的號角,引導著觀眾的愛國情懷達到頂點。當王成手持最后一個爆破筒,跳出戰壕沖入敵群英勇就義時,志愿軍戰士不怕犧牲、以死報國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每個觀眾都肅然起敬。除了這一故事情節直接展示志愿軍戰士的愛國精神,影片還以王成犧牲后諸多角色的轉變為突破口,揭示了愛國主義對每個人的鼓舞和激勵,也側面展示了愛國情懷的偉大。電影中,王芳在哥哥王成英雄事跡的鼓舞和激勵下,很快由一個懵懂的新兵成長為堅強勇敢的女戰士,讓她的愛國主義情懷得以成熟。例如,在影片中王芳冒著槍林彈雨,在最前線救護傷員、唱歌跳舞鼓舞士氣,甚至在戰地的一次演出中,為保護戰友免遭敵機的轟炸而英勇負傷,以自己的奉獻來彰顯對國家的熱愛之情。電影中關于王成、王芳等人的故事情節地直接地將革命者的大無畏情懷及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展示給每個觀眾,讓觀眾真正地理解了愛國主義情懷的偉大之處。

影片《英雄兒女》通過上述令人血脈僨張的戰斗場景和情節將愛國主義精神直接或間接地展示給現代觀眾,讓每一個人在心理上受到了愛國主義思想和精神的一次洗禮,也對現代社會思想和精神起到了一定的升華作用,這也是影片成為紅色經典的最主要原因。

三、視聽語言烘托愛國思想

電影從根本上來說是視聽語言的集合,它通過對白、音樂等元素來烘托電影的思想主題,各種元素的綜合運用能讓電影表達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內涵。電影《英雄兒女》充分利用了視聽語言這種敘事方式,通過音樂和對白烘托出影片深厚的愛國情懷。

(一)經典臺詞意含愛國精神

臺詞或語言是電影必不可少的敘事工具,貫穿于整部電影,讓故事主題清晰而完整,也將思想內涵傳遞給每個觀眾。電影《英雄兒女》中出現了大量經典的、具有愛國意義的臺詞,甚至某些臺詞至今仍廣為流傳,這些極具時代性的臺詞將主人公的愛國情懷表露得異常清楚。如電影中王成父親曾經言道:“祖國和人民都盼望著你們能打勝仗……黨中央盼著你們打勝仗”,這一臺詞將普通人的愛國情懷表露無遺。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觀眾會遺忘王成英勇赴義時喊出的最后一句:“向我開炮!”這一經典臺詞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最好的宣言,永恒地留在觀眾的腦海中。另一句經典臺詞“他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委婉卻意味深長地將愛國戰士的崇高人格完完全全地展示給觀眾,引發觀眾對愛國主義及革命先烈的思考和崇敬。電影《英雄兒女》中充滿愛國情懷的臺詞比比皆是,在電影的世界中為每個觀眾樹立了愛國主義這一神圣道德標準,鼓舞和激勵著無數人將王成等人視作榜樣,即使在現代社會,這些臺詞蘊含的愛國主義思想仍然具有時代價值,值得發揚和繼承。

(二)《英雄贊歌》歌頌愛國精神

音樂作為電影視聽語言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之一,對影片思想主題的烘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队⑿蹆号分械牟迩队⑿圪澑琛肪褪且噪h永深邃的震撼力影響了一代代人,其深遠的愛國情懷一直提醒著觀眾切勿忘記歷史,忘卻英雄。

影片《英雄兒女》中無論是《英雄贊歌》的旋律還是歌詞,都通過觀眾的耳朵轉化為充滿想象力的視覺畫面,這些令人血脈僨張的視覺畫面引導著觀眾逐漸沉浸在愛國的情緒中。如電影中《英雄贊歌》響起時,觀眾會隨著旋律讓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進入到朝鮮戰場的意境中,“烽煙滾滾唱英雄……”更是將觀眾的集體記憶吸引到對英雄及英雄事跡的回憶上,也拉近了觀眾與無畏英勇的犧牲精神、奉獻精神等愛國情懷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電影《英雄兒女》中音樂這一視聽語言的運用,將整部影片的愛國基調展示得淋漓盡致,也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思想及堅強不屈、不怕犧牲的革命意志。除了《英雄贊歌》之外,影片中音樂這一敘事方式的應用非常廣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當美國士兵包圍了王成后,王成準備用鮮血和生命來捍衛陣地,決定與敵人同歸于盡時,畫外音和音樂完全掩蓋了炮聲、槍聲、吶喊聲、爆炸聲等,此時電影用一種悲壯的音樂背景凸顯了主題思想中的革命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強行地或者直接地讓每個觀眾忽略掉戰爭的殘酷性,而同時讓觀眾被英雄的犧牲精神完全吸引或感染,心理上接受了一次完完全全的愛國主義洗禮。電影《英雄兒女》中大量應用這一音樂敘事語言,用音樂襯托了愛國主義的思想意境,也給觀眾以耳目一新的觀影感受。

總之,電影《英雄兒女》作為紅色經典影片,在我國電影發展長河中堪稱不朽之作。雖然歷經50余年的風雨滄桑,它仍然鼓舞和激勵著無數人的愛國情懷,其愛國主義思想仍未褪色。電影無論是在核心人物的塑造,還是影片故事情節和敘事話語上,都彰顯著濃厚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值得現代觀眾去欣賞和銘記。

[參考文獻]

[1] 潘婧.穿越歷史時空的英雄壯歌——經典影片《英雄兒女》藝術賞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2).

[2] 夏明亮.電影導演武兆堤和他的巔峰之作《英雄兒女》[J].名人傳記,2015(08).

[3] 田英.重溫紅色經典電影《英雄兒女》的愛國情懷 [J].電影文學,2012(23).

[4] 吳榮彬,文仕江.從78年前后戰爭片看電影聲音創作差異——以《英雄兒女》與《集結號》為例[J].電影文學,2011(06).

猜你喜歡
愛國情懷情節人物
多次販毒能否認定為“情節嚴重”
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