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背景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發展

2016-10-25 18:49王晶晶
體育時空 2016年8期
關鍵詞:治理發展

王晶晶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8-040-02

摘 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表明了黨和政府堅持依法治國的決心。在國家治理體系背景下,要推動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改革,體育事業也不例外。民族傳統體育是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展示各個民族風采,促進民族交流的平臺。在國家推進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針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存在的問題,從治理的角度出發,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 治理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發展

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發展概況

1953年11月8日---12日,在天津市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后被大家稱之為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共有13個少數民族的395名運動員參加。此次大會把體育項目分為三個部分:競賽、表演以及特邀表演。競賽項目包括舉重、拳擊、摔跤、短兵和步射。表演項目分為武術、民間體育和騎術三大類。其中維吾爾族的達瓦孜、朝鮮族的跳板、內蒙古騎兵的馬術等少數民族項目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歷史的原因,時隔30年之后, 1982年9月2日---9月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行了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55個少數民族全部參加的運動會。第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中還舉行了射擊邀請賽和中國式摔跤比賽。第三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與1986年8月10-17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舉行,共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個少數民族以及漢族的代表團參加運動會。第三屆民運會上共有7個比賽項目:摔跤、射箭、賽馬、叼羊、射弩、搶花炮和秋千[ ]。除了摔跤、射箭為第二屆保留項目,其余5項都為新增加的項目。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于1991年11月10日-17日在廣西南寧市舉行,在本屆民運會上,臺灣省少數民族龍舟隊和少數民族傳統歌舞藝術團首次參加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比賽和表演。第四屆民運會共有9歌競賽項目:龍舟、搶花炮、秋千、珍珠球、射弩、母球、摔跤、賽馬和武術。競賽項目共設金牌34枚;表演項目124項。本屆民運會還制定了競賽項目規則、表演項目評判方法等,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規范化發展做出了貢獻。第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于1995年11月5日-1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首次組團參賽。本屆民運會競賽項目增至11項,射金牌65枚,表演項目共129項,設一、二、三等獎。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1999年9月在北京舉行,共設比賽項目13項,表演項目129項。在第六屆民運會競賽項目中,呈現出地區差別逐漸縮小的特點,集體項目表現的尤為突出。2015年8月9日至17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隆重舉行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賽項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獨竹漂、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少數民族武術、民族式摔跤、馬術、 民族健身操等17項。表演項目預計140項左右。

在1981年9月召開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座談會后,國務院便批準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業委員會和原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辦,由地方承辦,每四年舉行一次。2005年5月31日起實行的《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中,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要定期舉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

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發展存在的問題

經過60多年的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經成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工作中的一大盛事,各個省市紛紛效仿,舉辦本省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截止到今天,四川省已經舉辦十四屆四川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

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發展中,最直接的問題是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地位認識不明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傳統體育的一部分,這是首先要明確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對立面是漢民族傳統體育,而學者在交流過程中,往往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國外其他民族的傳統體育相對比。這是由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我國傳統體育中多占比重較大,在交流中,往往忽略了漢民族傳統體育。第二個問題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舉辦地政府把民運會的舉辦看作是業績工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逐漸成為各個省市爭面子的工程,忽視了民族傳統體育的深刻內涵。除此之外,還存在民運會項目設置不合理,從第2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始,民運會的項目分為兩大類:競技類、表演類。在競技類比賽項目中,應根據每個比賽項目的特點制定比賽規則、評分規則,不能按照奧運會某些項目的規則進行評判。如在第8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中,在武術項目的比賽中,竟然是拿著體操的規則進行比賽。這完全肢解了傳統武術,這樣武術與廣播體操有什么區別[ ]。對比賽項目的監管不到位還體現在射弩比賽中,國際比賽通用的標準弩出現在民運會上。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各個少數民族的比賽,各個少數民族生活中狩獵所用的弓弩一般都是自己做的,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標準弩,出現了比賽不公平的現象。

三、治理背景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發展

(一)明確治理主體的多樣性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治理的主體除了政府,還包括從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團體、個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治理的主體并不是單一的,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治理并不是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規則,實際上是通過這個治理的過程促進其良好發展。從政府層面看,主要是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對民運會的治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治理要進一步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發揮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作用。在堅持《體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基礎上,制定相關的法規。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治理不能局限于政府的治理,更多少數民族的人民也應該加入進來。他們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的主角,民運會的治理與他們息息相關。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的表演項目是展示各少數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徑,一些地方的參賽隊把民運會上的表演看作是招商引資的途徑,將本民族的表演過分的夸大,不注重該民族文化的展示。

(二)治理的方法機制

體育治理的方法機制是靠什么手段更好的進行體育治理的問題。它不同于傳統的體育管理的方式,在治理過程中更強調人性關懷和良性互動[ ]。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來看,主要是制定合理的比賽規則,確保比賽的公平。競賽項目應該有自己的比賽規則,這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會比賽規則制定的重點也是難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中的項目,它不同于西方競技體育的項目,有明確的判分標準。如武術分為南、北兩派,兩大派別內部還要進行細分。中國傳統體育項目講究的是形神兼備,更注重參賽者的內心,這就使比賽過程中判分比較困難,也容易出現比賽不公平的問題。

猜你喜歡
治理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關于治理潮州市區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的思考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治理分析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攜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國發展不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