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教育的首要目的

2016-10-27 15:28肖菊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盧梭受教育者能力

肖菊

(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11)

淺談教育的首要目的

肖菊

(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11)

本文就當今教育現象,利用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對教育的培養目標進行思考,認為培養一個人才是教育的首要培養目標,并認為一個人應具備哪些能力,最后對怎樣培養一個人做簡要的解答。

自然主義;教育目的

自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布以后,我國開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但10多年過去了,素質教育現狀仍然堪憂。

一、當今教育現象

目前我們的教育功利化傾向嚴重,教育方向嚴重偏離了素質培養這一根本教育目的,特別是忽視了德育教育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培養的學生往往智商很高,但人文道德素養低下。這不禁引發我們的思考:當今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首先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難道真是為了培養年紀輕輕,卻不能明辨善惡的博士和老態龍鐘,卻有奢侈、貪慕虛榮等不良心理的學生嗎?

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在教育目的問題上,教育史上長期存在著所謂的“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之爭:

個人本位論主張教育目的應當從受教育者的本性出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人,充分發展受教育者的個性,增進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

而社會本位論主張教育目的要根據社會需要來確定,個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發展必須服從社會需要;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符合社會準則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會化,保證社會生活的穩定與延續。

這兩種本位論各執一端,都有其合理性,一個指向個人的完善,一個指向社會的發展。但隨著社會對個體自主性的日益重視,個體本位論和社會本位論的界限日益模糊。教育關注個體主動發展不僅是個人自我完善的要求,同時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因此,本人認為,這兩種本位論從本質上是一樣的。都需要首先培養成為“人”。

三、教育的首要目的:培養成為“人”

(一)“培養成為人”的由來。

“培養成為人”的教育目的來自法國教育家盧梭的觀點。盧梭則提倡“自然教育”,教育的任務是使兒童從社會因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歸于自然”,培養自然的人、自由的人。

他認為確立教育的目的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真實的現實發展需要,否則等到學生長大以后,教育者當時所設想的教育目的早已偏離了學生發展的軌跡,所確定的一些教育內容早已過時。盧梭認為:“從我門下出去,我承認,他首先是人:一個人應該怎樣做人,他就知道怎樣做人,他在緊急關頭,而且不論對誰都能盡到做人的本分?!?/p>

正如盧梭的觀點,無論學生最終有什么職業,什么身份,他首先是一個人,所以教育首先應該是培養成一個人。

(二)人具備的能力。

1.強健的身體?!皬娊∑潴w魄,文明其精神”??梢娚眢w健康對于人的發展乃至社會的發展的重要性。盧梭繼承和發展了洛克關于體育的思想。他賦予體育以特別重要的意義,強調從學生出生起,就要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使他們能適應各種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變化,并為以后各個時期的教育奠定基礎。

2.學會學習的能力。在當今時代,知識在不斷變化,與其拼命記住當下的知識,還不如擁有學會學習的能力。正如劉世民老師說“知識的價值是建構更高一級的知識”。教育的任務不在于教給人各種學問,而是要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做學問的方法,使他們自己去發現學問。

3.勞動技能。勞動訓練可以發展學生的體力和智力,可以使學生掌握勞動技能,通過勞動學會使用各種工具,學會一種技術以及相關的原理,保證他未來生活的獨立和自由,能自食其力。

4.良好的道德品質。良好的道德品質包括善良的感情、正確的判斷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力。善良能使人包容、仁愛;正確的判斷力使人明辨善惡;良好的意志力使人勇敢、堅強,形成較好的心理素質。這與盧梭、裴斯泰洛奇的道德觀相似。

5.社會生存能力。社會生存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一個生活在社會的人,必然會與人交流、交往,只有擁有這些能力,才能在社會上很好的生存。

總的來說,教育要培養的人應具備以上幾種能力,才能使他在社會中既能盡到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又能獨立自主,頭腦清醒,知道怎樣在社會中生存,與他人共處而不為偏見、欲念、權威所控制,并能保持自己的個性。

四、怎樣培養成為“人”

(一)正確看待學生。教育應正確認識學生,考慮到學生按其能力可以學到些什么,不能把學生當大人看待,而沒有想到他們還沒有成人。學生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不能想用成年人的思想去代替學生的思想。而現在的教育中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掌握一切在他們看來是有用且必須掌握的知識,而完全忽視了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在他所處的年齡段可以掌握什么,拔苗助長的現象比比皆是。

(二)順應學生身心自然發展的特點來進行教育。教育應順應學生身心自然發展的特點,反對成人按自己的意志強迫學生接受教育。如今不少父母除了超負荷地要孩子讀書、寫字、計算外,還要求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弄得孩子沒有了自己愛好。如此的教育,在不情愿的狀態下,學生不可能用心去學,更不會成什么才,成什么家,相反會給學生造成厭學的情緒,最終成為教育的犧牲品。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權利,讓學生的天性真正釋放,根據學生身心成長的自然節律來因材施教。

(三)讓學生從做中學。感覺是知識的門戶,把感覺經驗視為發展理性的基礎,因此極為注重要從外界事物獲得印象。重視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注重從事物中獲取第一手的經驗。讓學生親自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觀察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反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成人的說教。

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做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苯逃咴诮虒W生知識和專業技能之前,首先更應該做的是教他如何成為一個人。

G40

A

1671-864X(2016)09-0111-01

肖菊(1991-),女,漢族,四川內江,碩士,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論。

猜你喜歡
盧梭受教育者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數學學習弱勢學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對策的研究
淺談初中語文“三段六步”教學法的策略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與盧梭的獅子相遇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跟著盧梭去看原始派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盧梭的思想實踐及其爭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