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大眾的中產

2016-10-27 17:48蘇琦
中國新聞周刊 2016年33期
關鍵詞:中產階層動員中產階級

蘇琦

消費不但不僅僅是中產階層的行為,它也是促進“大眾”形象

和身份誕生的推手,而與此同時,在消費社會形成中出現的國貨

運動和抵制美貨日貨的運動也極大地推動了民族和民族國家意識的構建

民國時代上海的中產階級沒能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市民社會,后來在與國家的對抗中敗下陣來,一直令不少歷史研究者感到遺憾。

但在《上海大眾的誕生與變貌:近代新興中產階級的消費、動員和活動》一書中,日本學者巖間一弘則認為,上述觀點過分強調了市民社會與國家對立的一面,而忽略了其與國家互動和配合的一面,正是在這樣的互動中,市民社會逐漸演變成了大眾社會,即政治性和組織性壓倒了消費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傾向。

這本書讓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將市民社會、大眾社會和國家的發展交織穿插展現,從而擺脫了二元敘事的窠臼。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人們會發現,消費不但不僅僅是中產階層的行為,它也是促進“大眾”形象和身份誕生的推手,而與此同時,在消費社會形成中出現的國貨運動和抵制美貨日貨的運動也極大地推動了民族和民族國家意識的構建。

換言之,消費從來不僅僅是消費,它從一開始就具有豐富的政治意涵,而為了促進消費“俘獲”大眾而進行的種種文宣,和日后的政治動員僅有一線之隔,那些善于發動大眾的意見領袖們無一不對消費社會的鼓動工具得心應手,而一些廣告從業人員也會搖身一變成為政治宣傳人士。

此外,大眾消費和大眾娛樂也不完全是自發性的,各種行業團體和具有互助性質的合作社在組織和動員大眾進行他們所認為“適宜”的消費和娛樂時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尤其當這樣的組織和動員還涉及政治勢力間的競奪時。

從這個角度來說,日后出現的種種“革命歌曲大家唱”以及物資的單位配給制等等,也并不是橫空出世之舉,更非完全意義上的國家對市民空間的侵奪,而是有著深遠的歷史根源和順理成章的歷史延續性。

更多從歷史延續性而非歷史的斷裂來看待上海社會發展史,正是《上海大眾的誕生與變貌:近代新興中產階級的消費、動員和活動》這本書比較突出的特色。我們曾先入為主認為是新社會新風尚的很多現象其實在民國時期都曾出現過,比如反對奢華強調簡樸的集體婚禮,就曾被作為“新生活”運動的一部分被大力提倡和推行過。

而日后的“三反”和“五反”,其實在抗戰后揭批漢奸資本家的大眾風潮中即已埋下了根源。而不法工廠主在通貨膨脹時期囤積居奇的行為,在當時即已成為工人合作組織斗爭的對象。因此,相關部門通過發動普通工人,以群眾運動的方式來整肅工商階層并非是一種新發明,而是對既有動員模式乃至組織機制的發揚光大,只不過因為有了政權的加持而更加得心應手。

中產階層沒能領導構建一個市民社會,反而走向了一個大眾社會,其間似乎不乏被裹挾的意味,也似乎充分暴露了中產階層的軟弱性。但在巖間一弘看來,這種看法其實不乏武斷偏頗之處。

一方面,從歷史上看,中國的民間社會與官方的關系從來就有著既對抗又合作的傳統,而在大多數情況下,由士紳所組成的代表民意的社團,雖然在皇朝末期也不乏領導民眾進行抗爭的事例,但承平時期更多發揮了對政府官方職能進行補充的功能,合作的一面大過對抗的一面。

另一方面,當時中國內外情勢的交迫基本容不下一個市民社會的從容發育,救亡圖存、構建民族國家和界定民族國家公民身份等等無不需要去一次次發動大眾,與此同時大眾本身也一直在進行自我動員。在這一過程中,中產階層本身也同時扮演了發動者和被發動者的雙重角色,比如上海救國總會旗下就不乏各社會職業團體。

換言之,如果說以前的研究者過多強調了民國時期中國社會政治和暴力的面向,而忽略了同一時期市民社會頑強成長的一面,近年來對“市民”面向的強調則又有矯枉過正之嫌,有意無意忽視導致了市民社會“變貌”的大眾動員和群眾運動。

︻上海大眾的誕生與變貌:近代新興中產階級的消費、動員和活動︼

作者:[日]巖間一弘 譯者:葛濤 甘慧杰

出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定價:78元

猜你喜歡
中產階層動員中產階級
海底總動員
誰最早提出了“中產階級”?
誰最早提出了“中產階級”
音樂迪斯尼
“被中產”?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中國中產階層成長中的煩惱與壓力
“缺少衣物難過冬,動員親朋送春風”等十二則
171萬人躋身中產階層
謹防中產階層由“敏感”轉變為“憤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