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區留守青少年成長困境的現狀與社會工作介入路徑探析

2016-10-27 13:32向泉張星
2016年28期
關鍵詞:現狀

向泉 張星

摘 要:牧區留守青少年是青少年弱勢群體中的一部分,理應受到社會與他人的關注,對牧區留守青少年成長困境的社會工作介入路徑進行研究,有助于拓寬社會工作專業的服務領域,有助于幫助牧區留守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健康快樂成長。本文主要深入分析了牧區留守青少年成長困境的現狀與社會工作介入有關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牧區留守青少年;現狀;社會工作介入

一、問題提出

近年來,有關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屢屢在電視、廣播、報紙等大眾傳媒上出現。在成長過程中青少年容易出現自我心理、學習壓力、家庭(親子)關系、朋友關系及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困境。諸如:學習負擔過重、心理壓力大;經常逃學,甚至輟學;缺乏自理能力;還有如尋釁滋事、毆打搶劫等校內外暴力。甚至有因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而發生的家庭暴力事件頻頻發生。這些,都是目前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突出問題。

這同時也是牧區留守青少年的持續性問題,由于牧區牧民特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導致他們與自己的孩子長期分離,大多數牧區孩子都是寄居在親戚和朋友家中或是獨自居住,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監管和關愛、缺乏與父母的交流,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養成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和處事方式。

這里,我們把牧區青少年界定為父母以畜牧業或半農半牧為主要生產方式,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長期生活在牧區而不能陪在其身邊、沒有專門人員照顧或長期居住在城鎮中的青少年。

二、牧區留守青少年成長困境現狀

青少年是承上啟下的一代人。然而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自我心理、學習壓力、家庭(親子)關系、朋友關系及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困境。加上牧區牧民特有的生產、生活方式,使牧區留守青少年的問題尤其值得重視。

(一) 牧區青少年與外界交流少,自我封閉,內心孤單

自我開放不僅是處于成長期青少年逐步融入社會的重要因素,而且對于青少年自身性格的成長與健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數據顯示,牧區生活的青少年,放牧對青少年有著特殊的意義,牧區是留守青少年的主要活動場所。因此他們比較自我比較封閉,與外界和其他的活動場所接觸過少。

(二)在校老師關注程度不高

對于學校來說,老師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關注度不高,常常忽視了他們的各科成績的變化情況以及該有的鼓勵和期望,此外,在心理上的教育和關注度也偏低,因此給他們造成了心理上的極不平衡和落差。往往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他們極端的心理特征以及對精神層面的忽視。

(三)父母少監管,牧區青少年日常生活、學習壓力大

牧區的青少年經常是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近的親戚監管,父母由于比較繁忙,對他們生活,學習,精神方面的關心少之又少,常常是只關注了物質層面而忽視了心理層面的關心。此外,他們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正處于特殊的發展階段,對于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考慮較多,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四)牧區青少年長期獨居,個人易受網絡、社會影響,厭學、逃學顯現

大部分的牧區青少年都是無奈之下選擇獨居,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同齡群體的影響,網絡文化的潛移默化,加之生活學習的壓力和心理上的空虛寂寞等因素的影響,他們在控制力及其薄弱的情況下很容易染上社會上的不良氣息,如:迷戀網絡虛擬空間,厭學、逃學,拉幫結派,夜不歸宿,甚至吸煙、酗酒、賭博等。

三、社會工作介入牧區留守青少年成長困境問題

在社會飛速前進的時代里,人才的新陳代謝不斷加速,現在的青少年逐漸成為未來的中堅力量,而青少年的成長旅程又格外的至關重要,那么如何幫助他們認清自身成長過程中的困境,如何走出自身迷茫的羈絆就顯得格外重要。針對牧區留守青少年成長困境的問題的解決來講,主要可以從牧區留守青少年的個人層面、家庭層面、學校層面、社會層面這四個層面來做出社會工作專業介入建議及對策。具體內容如下:

(一)個人層面

1、自我梳理。個人應及時通過自己或在他人特別是社工幫助下理清自己實際所處現狀,初步認識自己的問題,并試圖處理和解決。只有在自己了解的基礎上,他人的介入才會顯得更有效。

2、促進溝通。一方面,個人需要試圖積極和父母、老師、同學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從而為彼此間的交流創造良好的空間與可能。以自己為出發點,才能更好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更充分、全面地認識、了解、解決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將會與留守青少年個人面對面溝通,在了解他們情況的同時為他們提供建議。自己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具有良好品質的青少年才能更好的成長。同時也需要牧區留守青少年群體胸懷理想;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形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養成積極心態;主動與人溝通。

(二)家庭層面

1、發揮家長的綜合作用。與家長溝通說明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及家庭的重要性。社會工作者在與父母溝通過程中,讓牧區留守青少年的父母能夠懂得“家庭”這一主體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和培養等方面有正確的認識,從而使他們的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教育方式等方面發生改變,提高家庭培育的質量。

2、發揮兄弟姐妹的榜樣作用。牧區留守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兄弟姐妹幫助。從本次調研結果看大多數牧區留守青少年,愿意與兄弟姐妹相處,他們大量時間在一起。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是留守青少年的同輩,是留守青少年成長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學校層面

1、加強學校教師對牧區留守青少年的關懷。由于牧區青少年與父母長期分離的特殊情況,教師除了對于他們需要進行常規性的學業輔導,對于為人處世、身心調節也要盡可能的完備,讓青少年可以打開心扉,幫助成長。

2、學校與家長溝通互動。學校應該加強與家長溝通。積極培養學生溝通意識、溝通能力,開展有助于培養群體協作能力的活動;培養學生安全意識;注重學習技巧、能力的培養;老師經常與問題學生談話;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嚴格管理。

(四)社會層面

1、提高社會關注。社會應加強對牧區這一特殊地區的關注,更多方面的深入了解牧區牧民及其子女在生活、心理等多方面的實際關注。雖然在物質方面國家給予了相當程度的補貼,但究其心理方面的關懷則相對薄弱。

2、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社會大環境的存在對于個人有著多多少少的影響,相對不佳的社會環境促使打架斗毆、厭學逃學、坑蒙拐騙等猖獗,而良好的社會氛圍則使得社會趨于和諧,因此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在宏觀大背景下顯得十分重要。

3、牧區社會工作發展。推動牧區社會工作發展。針對牧區這一特殊地區,就其自身特性發展牧區社會工作,對于牧區工作給予科學聯合技術上的幫助,對于牧區牧民、牧區留守青少年給予適時人文關懷。

4、因地制宜,挖掘潛能。發掘牧區發展潛能。例如通過牧區農家樂等方式吸引外來人口,在幫助牧區本身發展增加牧民實際收入的同時,滿足牧區留守青少年對于“家”的特殊依賴,同時在也不同人群的交流中也逐步提高牧區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降低這方面的壓力和困擾。(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 章國賓.淺議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09(02)

[2] 蔣獎.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問題關系的研究.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第12卷第1期

[3] 張秀麗,侯鳳珍,許正剛.新型農牧區中青年學習需求及學習策略研究.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

[4] 楊曉莉,鄒泓.青少年親子溝通的特點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8(1)

猜你喜歡
現狀
黔東農村地區青少年科技活動開展狀況與調查研究
衛生類高職?!皩=颖尽钡默F狀和管理對策
當代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現狀探究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高職數學中微積分的教法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