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洛克晚期集成歌劇的整生論美學研究

2016-10-31 17:07
戲劇之家 2016年19期
關鍵詞:巴洛克共生歌劇

洪 艷

(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 廣東 湛江 524300)

巴洛克晚期集成歌劇的整生論美學研究

洪艷

(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廣東 湛江 524300)

從起源上看,巴洛克集成歌劇生發于多維文化生境中,在歷史的集成與整生關系中,蘊含著多層次的生態審美內涵:人與自然的依生與競生之美、民族生存景象中的競生與共同審美理想,以及多樣文化共塑的整生之美。從文化生成上看,巴洛克集成歌劇的生發路徑包含著民族地域文化與傳統主流文化的交融互滲,集成歌劇與古典文化、宗教文化耦合共生以及在地域文化多維整生中呈現的生態規律。

巴洛克;集成歌??;整生

集成歌劇作為巴洛克晚期的歌劇形式,是18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混成歌劇。這類歌劇的創作者截取若干經典歌劇的精華片段加以集合,形成新的歌劇作品。因此,巴洛克集成歌劇必定蘊含著豐厚的生態整生的特質。

一、多維整生的巴洛克集成歌劇的文化生境

從袁鼎生教授關于生態美的整生機制來看,整生是依生、共生以及競生的終極,而整生又內蘊著依生、共生和競生等階段。從生態藝術的歷史發展來看,整生機制促使藝術從生存性走向生活性,最后升華為生態性藝術。而文化生境根源于自然生態與社會文化生態和合的審美文化語境。集成歌劇似一個多味“餡餅”,文化生境就好比餅皮,巴洛克時期人們對于歌劇的審美意念和追求糅合而成餡料,經過歌劇創作者的精心篩選和烘焙,從而生成了別具一格的歌劇審美特色和作品。因此,集成歌劇的自然生境為其生發提供自然審美傳統與審美范式上的指引與規范,與社會文化生態、時代風尚和藝術傳統等審美生境整生出多維的集成歌劇文化生境。

從縱向歷史生態影響上看,集成歌劇文化生境的多維性較為突出。歌劇起源于以悲劇為最的古希臘,吸收了中世紀的儀式劇、奇跡劇,文藝復興的牧歌套曲、田園劇、幕間劇等形式。而集成歌劇誕生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其后發展范圍延伸至羅馬、威尼斯、那不勒斯,以及法國、德國、英國等國家。

從橫向社會生態背景上看,集成歌劇流行于歌劇藝術的晚期。18世紀歐洲的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思想潮流,它促成了集成歌劇的藝術題材形成和審美范式,因而集成歌劇浮華、復雜、富有感性的吸引力洽和了當時歐洲各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各民族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民族文化傳統各異卻通過整生機制融合的現實,在逐漸形成明顯的民族風格中孕育出了富于個性和思想的經典作品。

從綜合的人文生態角度上看,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美學重視情感和審美心理,這得益于巴洛克時期職業藝術家身份的轉變,他們大多是手工業者,在政治上處于無權地位,多依附于貴族、宮廷、市政府或教會。意大利和德國的音樂組織還注意吸納業余音樂家,以宗教和慈善性質提供音樂教育和音樂服務活動,使高雅的歌劇藝術得到了普及。同時,貴族出于對歌劇的熱愛,樂于贊助藝術家,促使音樂家和理論家關注音樂如何能打動聽眾、引起審美共鳴。在這種側重“情感”音樂美學思想的影響下,巴洛克晚期歌劇創作逐漸達到了輝煌。

二、動態演進的巴洛克集成歌劇的生態審美意蘊

集成歌劇生發于多維整生的文化生境中,在注重情感為先的審美規范中彰顯自由個性,在地域局限中追求開放性的嘗試與復興,呈現出一種動態演進的生發規程與生態審美內涵。從多維文化生境看,集成歌劇是民間通俗文藝與經典文藝交融的產物,包含了各社會階層的生存語境、社會生活方式、審美傳統、藝術理念等在內的巴洛克晚期歌劇藝術及藝人的生存萬象,并以多樣化審美方式呈現。集成歌劇的生態審美意蘊——從依生之美、競生之美到整生之美,以動態化的演進序列方式生發,隱射出巴洛克晚期歌劇藝術的審美風范。與此同時,集成歌劇以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民間文化與經典藝術等多元內容的耦合并生、共生乃至系統整生,彰顯出獨特的生發路徑與生態規律。

在此,依生之美是指集成歌劇的審美意蘊在生成過程中,主體對客體存在依附性,而主客二者之間在動態演進中又能互為補充。所以,集成歌劇的依生之美是人依存、依從于自然之美,或是人依從于某種客體、對象所生成的。它基于歐洲人探索海洋的冒險精神,是歐洲文明與海洋文化相互依存關系的原始形態寫照,也是巴洛克音樂追求繁復華麗裝飾觀念的審美化呈現。以意大利為例,它南臨地中海,有發達的造船業和海運業,十字軍東征運動使得威尼斯等海運城市應運而生,新的經濟運營模式為意大利積累了巨額的財富。時至巴洛克時期,土耳其帝國興起,新航線、新大陸的發現造就了英國、西班牙、荷蘭等新興海上霸主國家,意大利的經濟霸權開始衰落,但仍依靠積累的財富維持著表面的繁榮。在此過程中,集成歌劇與海洋的關系充分體現出人在對海的依存中走向和諧共生。巴洛克時期,人們對海洋的審美認知與自然崇拜,使得集成歌劇附帶上了一種別樣激情,它打破了理性的寧靜和諧,以濃郁的浪漫色彩突顯出了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

集成歌劇的競生之美是以主客體的斗爭、沖突為主的生態關系,生發出崇高與壯美為主的審美內涵。首先,這體現在歌劇藝人從地理環境中獲得的一種既相互依存、和諧共生,又相互矛盾與斗爭的關系。藝人們在作品中不僅表現人與大海等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還以藝術想象力的方式營構出了崇高之美。吻合袁鼎生教授指出的“人的對象化,形成了崇高之美?!保?]其次,體現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沖突所呈現的抗爭之美,即人的覺醒上。比如集成歌劇在德國的形成就必定會受到宗教改革運動和持續30年之久的歐洲戰爭的影響。宗教改革運動除了平緩橫征暴斂引發的矛盾外,在歌劇上還促進和創造了眾贊歌(chorale),它的曲調和結構簡樸,多為A-A-B形式,人們在禮拜時演唱,打破了天主教會對宗教音樂的壟斷。在這樣的背景影響下,各類音樂作品開始探索運用本國語言,增強歐洲戰爭以來被重挫的德意志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許茨創作的《達芙妮》作為德國民族歌劇的開端,給歌劇藝人在宗教、戰爭等社會生態競生中帶來了精神的曙光,同時也體現出歌劇藝術家在與異族文明競生中展現出的頑強勇敢的民族精神,即人態整生。

集成歌劇的共生之美以靜態和諧為審美特征。閹人歌手的出現和“炫技”風格的產生正是當時社會、文化和藝術共生的產物。這一轉變在于人們對于高超技巧,尤其是對身懷絕技的藝術家情有獨鐘的審美情懷,并與鋼琴、小提琴的器樂“炫技”等和諧共生,從而賦予集成歌劇獨有的審美特征。貴族、君主、崛起的中產階級、新興階層,還有信奉不同宗教的群體作為集成歌劇的觀眾主體,他們熱衷追求夸張、怪誕、華麗、壯觀、張狂的“巴洛克”風格。閹人歌手實則是宗教和世俗相結合的產物,他們用特殊的聲線、即興創作,賦予每一個音符以生命。這樣的共生狀態終結了宗教對人的神態整生,開啟的是人態整生模式,體現了主體間性的本原特質。

整生法則作為所有經典藝術與高端藝術的本質規律,必定存在于巴洛克集成歌劇生發的每一個環節,從整體與本質上規約其生發規程。集成歌劇集合古典與現代、宗教與世俗、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相處之道,生發出了富有哲學意味的和諧生態思想,體現了集成歌劇至為樸素的生態觀念和對多樣整生規律的尊重與嘗試。

三、耦合共進的巴洛克集成歌劇生發的生態規律

巴洛克集成歌劇經歷了本土文化與主流文化的交融互滲與自身轉型的更新過程,也顯現出歌劇這門藝術的藝術傳統、審美創造與古希臘經典文學藝術的耦合共進態勢。因而,集成歌劇生發的生態規律是在本土地域文化與主流傳統文化耦合并生、耦合共生乃至系統整生中走向經典。

地域文化因其地理環境與自然環境相融后,帶上獨特的地域烙印的同時,又無一例外地包含了無形的精神文化類型以及有形的物質文化形態。主流文化在社會文化系統中占據基礎性地位,以其內在價值與精神功能影響社會的整體發展,相較而言,它在傳播范圍與普及程度上占有空間形態的優勢。前面提到,集成歌劇中存在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因素,具有較為明顯的多層面的雙重性特征,既封閉又開放,既自由又充滿規范,既高度綜合又保持其本土文化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同時又與以古希臘、羅馬和宗教為核心的主流文化和諧共生于整體文化系統中,因此,集成歌劇的誕生是建立在歐洲各國音樂融合的現實基礎之上,又受新歷史條件下歐洲各國、各民族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性和民族文化傳統各異的影響的。從早期巴洛克歌劇的誕生與發展來看,意大利、法國、德國作為其繁盛的核心地,它們既有各自的特點又相互影響,因此巴洛克晚期形成的集成歌劇是本土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與主流傳統文化相互交融、耦合并生的結果,帶著復雜性和獨立性、傳統性和開放性、規范性和自由性等諸多二元統一的特點。

另一個層面上說,集成歌劇可算作一種特殊的民族民間藝術形式,帶著底層民眾強烈的參與感,具有最為廣泛的傳播和接收范圍,它同時承載著民族文化心理最深處的族群記憶、審美理想和藝術理念追求,并最終系統化為最具感性經驗與抽象價值的歌劇藝術符碼。古典的戲劇題材和《圣經》故事、豐富的民歌和民間故事,在集成歌劇中獲得繼承,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互滲、耦合發展的結果。以意大利產生的集成歌劇為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其歌劇的開放性特點。巴洛克時期的意大利,具有一種全民化追求知識的文化氛圍,有利于人們傳播和吸收各種知識,尤其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異乎尋常的熱情。與此同時,人性的覺醒促使他們在認識外部世界時注重人的主體地位,在藝術上重視人的主觀情感,在審美上重視藝術審美感性的作用,同時促使人們追求個性發展、人格完善。古希臘羅馬文化精神中贊美人性的古老藝術傳統,恰恰成為意大利集成歌劇探索人性自由的經典形態。同樣,在神話劇和道德劇的表現形式中,宗教慶祝儀式和商業匯演由城邦組織演出,而由專業演員、不同的行會及其會員、業余愛好者所組成的劇團,則以田園劇的方式展現和塑造著農民及社會底層生活和情感追求??梢?,主流的經典文化以其獨特的價值與美感影響集成歌劇的發展,使得集成歌劇既有屬于歐洲民族獨特的美感價值,又滲透著經典文化的深層審美意蘊與藝術內涵。

集成歌劇是巴洛克時期所有藝術生存方式、生產行為、生活內容的多位耦合與綜合性審美升華,是歌劇藝人在一百多年里探索并構建起來的集審美心理、審美趣味、審美傳統在內的文藝體系,是一個時期內諸多文化側面從依生-競生-共生-整生的探求歷程的結果,具有相對穩定的地域性、民族性等特點,也具有自由開放的自然性、生命性、生態性等特點。因而,集成歌劇超越了歌劇藝術本身的地域局限,以文化整生的豐富內涵上升為人類普遍情感與生存景象的真實反映。

四、結語

由此看來,在多維共生的民族文化生境基礎上,以經典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為典范形態的參照,獨特的聲樂、器樂發展,濃郁的歌劇創新氛圍,共生的地緣空間,系統整生而成巴洛克集成歌劇。因而,集成歌劇在廣闊多元的文化耦合并生與多元共生中,實現了整生形態的新的嘗試與創造。集成歌劇表現出以整生為核心的生態審美內涵與生態規律,以整生機制、法則與規律,規約其在模仿經典之后朝著另一種經典形態邁進,從而有了我們今天的研究,以及反思其最終又走向沒落的原因。

[1]黃秉生,袁鼎生.民族生態審美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7.

[2]亞里士多德.詩學·政治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21.

[3]袁鼎生.整生論美學[M].上海:商務印書館,2013.123.

J832

A

1007-0125(2016)10-0006-03

洪艷(1981-),女,廣西賀州人,碩士,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生態美學、文藝美學。

2014年度嶺南師范學院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項目“巴洛克集成歌劇集成方向性和地緣性研究”,項目編號:QW1420。

猜你喜歡
巴洛克共生歌劇
戲劇性十足的巴洛克藝術
巴洛克藝術的先驅
人與熊貓 和諧共生
共生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走進歌劇廳
“沒規矩”的巴洛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