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人才培養制度研究

2016-10-31 16:04夏新顏
成才之路 2016年29期
關鍵詞:人口紅利創新人才培養

夏新顏

摘 要: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從一個人口大國向人才強國的轉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推動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要因之一的“人口紅利”將逐漸消失,加快實現“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就必須加大對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力度。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深層次原因在于高等學校體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從高考招生、學生評價、教學、學生培養和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等方面著手,探索培養創新人才的制度保障。

關鍵詞:人才紅利;創新人才培養;人口紅利

中圖分類號:C961;G5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9-0004-02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人均 GDP 增長率中有 27% 的貢獻來自于“人口紅利”,“人口紅利”優勢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然而,我國社會的“劉易斯拐點” 即將到來,進入老齡化社會,依靠廉價勞動力推動經濟發展模式受到的挑戰也會日益嚴峻。從依靠低成本勞動力的“人口紅利”,轉向依靠高素質創新人才的“人才紅利”上來,對于加快實現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創新性國家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人口紅利”和“人才紅利”

“人口紅利”是由安德魯·梅森于1997年在《亞洲——太平洋人口與政策》中首先提出的?!叭丝诩t利”指憑借龐大的人口數量、較高的中青年人口比重、較低的勞動力價格等形成發展優勢,對經濟發展產生巨大推動力?!叭瞬偶t利”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高創造性勞動參與率。創造力是勞動者素質中最具有價值的部分,也是衡量一國人口智力素質和人力資本總體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人才作為勞動者中知識、技能和素質相對較高的一部分人,其創造能力也相應地高于普通勞動者。在當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條件下,人的創造力主要表現在新技術、新思想的提出上,同樣也表現在把若干領域的技術成果加以綜合利用,把前人的各種片面的、不成熟的思想放在一個體系里重新組裝,由此創造出新的勞動成果,提出新的思想等方面。人才作為同時具備思維力、想象力與知識智力的人,在其勞動過程中,不斷地將其創造性發揮出來,成為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我國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嬗變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紅利”功不可沒。我國自 1953 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以來,經歷了三次人口生育高峰,隨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計劃生育政策的嚴格執行,少兒人口的出生率明顯下降,進入二十世紀末,勞動年齡人口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據統計,從 1953 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再到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少兒人口( 0歲~14 歲)比例從 36.3% 到 22.9%和16.6% ,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從59.3% 到 70.2% 和74.53%。人口年齡結構的這些變化,大大提高了人口結構的生產性,大大減輕了人口的撫養負擔。根據對1978—1998 年期間我國經濟增長因素的分解分析,在此期間的年平均9.5% 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中,物質資本增長的貢獻份額為28%,勞動力數量增長的貢獻份額為24% ,人力資本因素的貢獻份額為24%,勞動力部門轉移對增長的貢獻份額為21%,其他為3%。良好的人口結構比例,在改革開放政策和有效的經濟、社會政策的推動下,促進了勞動人口的充分就業,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形成了“人口紅利”,創造了“中國制造”的奇跡。但是,“人口紅利”并不是永久性的增長因素,哪個國家都無法回避老齡化這一客觀必然。研究表明,目前我國人口已經進入一個低生育階段,人口再生產出現了轉型,人口年齡的結構發生了變化,老齡化水平不斷提高,65歲及以上年齡的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53年為4.4%,1964年為3.6%,1982年為4.9%,1990年 為5.6% ,2000年為7.0% ,2010年上升為8.87%(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老齡化的進程逐步加快,社會總體養老負擔迅速加重。雖然老齡化的人口結構并不必然阻礙經濟增長,但這種變化畢竟意味著經濟增長可利用的“人口紅利”,即經濟增長的一個額外優勢將逐漸弱化乃至最終消失。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人口轉變是挑戰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很可能未富先老。因此,充分挖掘人口轉變的潛在貢獻,不僅是我國獲得經濟崛起的重要手段,也是迎接老齡化社會到來的當務之急。未來中國必須從投資拉動型經濟走上人才拉動型經濟之路,讓“人口紅利”提升為“人才紅利”。概括地說,就是從依靠人口數量、依靠低成本勞動力的“紅利”,轉向依靠人口質量、依靠科技創新能力的“紅利”。歷史經驗表明,利用廉價勞動力和物質資源消耗,只能換來粗放式的增長。只有全面提升勞動者素質,把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才能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高校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是認識未知世界、探求客觀真理、為人類解決面臨的重大課題提供科學依據的前沿,是知識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大力開展教育創新,培養創新人才,高校責無旁貸,要更有擔當。

三、創新人才培養制度

“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順利過渡,關鍵是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質量,要著力改革不適用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和機制?!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 年)》(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設現代學校制度?!闭吆椭贫葎撔率侨瞬艖鹇缘谋U?,要從實現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為高校培養創新人才建立良好的制度保障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快推進和深化教育和科技體制的各項改革。

(1)高考招生制度。高考招生制度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項基本制度,是公正選拔人才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毒V要》明確將招生考試制度改革作為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人才培養體制的樞紐,系統闡釋了教育考試評價改革的目標、任務和路徑,提出要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招生考試制度。高考內容要實現考核對象從知識點的掌握,向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轉變上來,考試的科目一方面可以根據考生的專業興趣,自由組合和選擇;或者高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科特點,自行確定科目和分值組合。

(2)學生評價制度。評價本質是價值判斷,價值判斷的過程是動態的而不僅僅是定量評價。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混淆著“考試”和“評價”的概念,更多的是強調考試就是選拔人才,忽略了評價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的重要作用。當前,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進程中,傳統的學生評價觀正在向現代的、發展性的評價觀轉變。要依據現代教育目標和價值觀,建立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能夠體現時代發展要求的、具有創造性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的人才評價機制。

(3)教學制度。教學制度作為高等教育的內部制度,外延很廣,這里只探討教學管理制度。耶魯大學校長萊文在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指出:制約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應該是教學方法的問題,教學中不給學生特定內容,而是要培養他們獨立思考、批判思維、嚴密分析、從不同視角看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創新人才為主要目標,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發展的高等教育價值觀,應在教學管理理念、制度、內容、方法等方面具體反映,學生創造力的養成和培養,主要是通過富有創造性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系統教育而實現的。為此,應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重大改革,可以通過壓縮、精選專業必修課模塊,在保證基本的專業培養規格基礎上,擴展通識課模塊。同時,應該擴大選修課的規模,包括人文社科課程、現代信息技術課程、外語訓練課程、實踐應用課程、方法類課程等,要提高選修課程的地位,使之能夠與普通教育課程和主修課程同等重要。

(4)學生培養制度。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本途徑,是創新人才成長的奠基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必然要求在人才培養觀念、培養視角及教育制度等方面進一步改革創新?!毒V要》就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特別強調了幾個理念: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創新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突破既有人才培養模式的障礙,“教、學、做”一體化,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做”一體化基礎上,構建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大學生就業跟蹤反饋結合的“1 + 2 + 1”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改革“教”,重建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個性化教學平臺、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編寫新概念教材、改革考核方法、創新學生管理手段;通過“學”,捕捉交叉學科的切入點、密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聯系、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通過“做”,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社會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參與項目和科研活動、鼓勵學生的科技作品在企業孵化,做到學思結合、知行統一;通過“畢業跟蹤”,準確反饋畢業生質量信息,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模式。

(5)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制度。高校要加快培養創新人才,就必須加大學生參與科研的力度。學術上提倡的是不斷創新,主張更多原創性的知識和成果。創造在學術能力中的作用是無可比擬的,而且“鉆研學術是學生的天職”,大學應該“不專叫學生在講堂上聽講,要留出更多時間,讓他自己去研究”。要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要以“厚基礎、寬領域、強能力、高素質”為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跨學科思維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積極營造鼓勵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氛圍?,F代人才測評有諸多要求,已有產業化趨勢,我們必須鼓勵學生向現代創新人才發展??沙闪ⅰ按髮W生創新實踐活動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策劃、審核和評審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設立“大學生創新教育專項基金”,資助大學生創新實踐課題立項和各項創新活動;設立科研學分、能力學分、創新學分和獎勵學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中來。學生還可以做老師的小助手,參加一些具體的科研工作,如文獻檢索、文獻綜述、調研、收集整理資料、實驗工作、撰寫論 文。在參與科技創新、科研實踐的過程中,有助于增長知識、增長才干。

參考文獻:

[1]任才舉.加快實現“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J].人才工作通訊,2012(01).

[2]馬陸亭.以制度保證質量和公平———《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習體會[J].現代教育管理,2010(10).

[3]戴家干.制度創新是考試制度改革的關鍵——學習十七大精神對推進高考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J].中國考試,2008(01).

[4]沈祖蕓.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認為——教學方法影響創新能力[N].中國教育報,2006-07-20.

[5]湯哲遠,龔美君.論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制度保障[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02).

[6]余海斌,王慧琴.我國現代人才測評產業化研究[J].經濟經緯,2010(06).

猜你喜歡
人口紅利創新人才培養
供給側改革下營銷創新人才培養思考與實踐
創新性科研人才的培養模式
我國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人口紅利漸失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