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向社會的人際關系

2016-11-02 16:50李盼盼
青年文學家 2016年27期
關鍵詞:社會

摘 要:本文介紹的《縱向社會中的人際關系》,是一本用獨特的新穎方法研究日本社會結構的著作,是風靡一時的暢銷書。在書的《序》中,原作作者中根千枝寫道:“我的目的不在于說明日本社會,而是以日本的各種現象為素材,通過對社會人類學上的‘社會結構進行比較分析,提出有關日本社會結構的新理論?!?為了找出衡量日本社會最切合實際的尺度,作者基于一定的方法論對社會進行實地調查,并對調查進行解釋和歸納,然后抽象出這個社會的基本理論,上升到理論高度,在這個水平上同其他社會進行比較。中根提出,所有現代國家都有一套廣泛使用的制度和組織(如學校、行政機構、官僚制度、企業組織等) “顯性結構”之外,還有一套無形的、潛在的“隱性結構”,它在規定人際關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本書中主要探討的有關社會的隱性結構的問題,有助于我們了解日本社會的特征(即“縱式社會”)和分析比較中日“家”文化的異同。

關鍵詞:縱式社會;場所型集團;序列意識;社會;家

作者簡介:李盼盼(1992-),女.河北衡水人,天津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方向為日本語言與文化。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7-0-02

我初次讀到《縱式社會中的人們關系》時的激動心情,至今仍記憶猶新。本書提出的“場所型集團”、“縱式社會”和“序列意識”這三個相互聯系的概念,構成了中根的整個理論的基石。中根千枝所謂的“縱式社會理論”,是在同中國、印度以及歐美社會相比較之下而提出的。據統計,該書中提到中國的地方共16處,雖然同屬于亞洲國家(或東方國家),但中日兩國的社會基本結構和人際關系根本不同。[1]本文擬從其理論入手,在介紹本書的同時談一下自己的見解。

一、“資格”與“場所”之異

中根指出“資格”和“場所”是分析集團的關鍵。把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屬性作為基準而構成的集團稱為“資格型”;把不問資格的異同,僅以一定范圍劃界(即以某一地域、所屬單位)而構成的集團稱為“場所型”。[2]

中日社會都有這兩類集團,不過社會不同,對這二者的強調也有所不同。根據她的看法,日本人在締結集團時對“場”的強調甚于對“資格”的強調。這在當今社會主要表現形式如會員制(中/日)、県人會(日)等等。中根強調,認識日本的“場所文化”是理解日本社會的公平、公正,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關鍵點,也是影響日本人在國內外行為差異的原因所在;中根還指出,有的社會是“資格型”集團的作用大于“場所型”(如印度),甚至也有平分秋色的現象。作者指出中國則處于日本和印度這兩個極端之間(更傾向于印度)。

二、“縱向社會”與“橫向社會”之分

中根指出人際關系可以從理論上分為“縱式”和“橫式”兩種形式。以“資格”為紐帶結成的團體是由同資格的人組成的,如種姓、階級、同行業等,其人際關系是橫式的;而以“場所”為紐帶構成的團體,如家、村落、機關等,其人際關系多為縱式。[3]

中根認為,日本的“家”是日本“縱式社會”的原點,其舊式的“家族”概念已經消失,實際上是一個生活共同體,一種由住宅或是經營體為界定范圍而形成的社會集團。比如日本的養子繼承制以及在現實社會中,有許多幫工或管家被看作是家庭的一員,享受與家庭正式成員相同的待遇;也有店主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管家,讓管家繼承家業等。這無疑都是在強調日本的“家”是一個淡化血緣關系,在經濟上有密切聯系的經營單位。

中國人也是很重視“縱式”關系。如儒家強調的“孝”、“忠”就是縱式關系的體現。與日本的家庭不同,中國的家是一個重視血緣關系的聯合家庭。中國人在強調“縱式”關系的同時也強調“橫式”關系。中根指出,中國人和日本人在集團的歸屬問題上的差別在于:在締結集團方面,中國人重視血緣和其他一些資格,出身地的相同、操同一種語言等因素,常常產生強烈的共同感。而且中國人的集團內的“序列”遠沒有日本人那么發達則是事實。

三、序列意識之比較

當“縱式”結構原理被用于調整集團成員的相互關系時,在集團內部就會產生“差別”,從而形成精確細致的等級序列。作者指出日本的人際關系類似于“親子”的上下關系,明確的序列有助于加強集團的凝聚力,也使得個人對自己的位置十分敏感,自己在集團中的位置決定了自己的言行。本書第3章<3>(與中國、印度、西藏的比較)中同中國的比較主要是在以下兩個方面:

(1)以會議發言為例,中國和日本社會都是重視長幼順序的社會,但二者有所不同。在中國,雖然長幼順序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規范,但是在有才華、有能力的個人或功臣而前,序列規范隨時都準備讓位。(即:“隨著場合和目的變化,個人的序列是可以改變的?!保1]此外,雖然中國人對長者也是謙讓的,但是,古語亦云:“其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而不像日本人,在談自己的想法時仍不忘嚴守序列,不得因率直而犯上。

(2)與(中國)西藏比較。中根認為,在日本很難有擺脫前后輩關系、師兄弟關系的純粹的學術討論。作者指出具備與日本序列意識最接近的社會是西藏,這一點可以從西藏社會對座次的重視及敬語的使用中看到。同時,作者對西藏(傳統的僧侶)學者之間的討論能完全放棄序列意識,只以能力大小說話的情況感到吃驚。這一點道出了中華文化多樣性的特點。日本的序列意識體現了學術解放程度較低,與西藏農奴社會最接近,卻也并非完全一樣。此外,中根在注解中還特別強調日本與(中國)西藏差異是源于印度佛教文化的影響。中華文化多元一體,中根能清楚地認識到西藏社會的特殊性,并辯證地與日本進行比較,是值得肯定的。

此外,她還指出日本雖然吸收中印、歐美等各國文化,但其社會結構的基礎卻不能被改變,即實力主義(對序列的否定)不能戰勝日本的序列意識,從而指出日本社會的獨特之處。然而,在某種層面上,所謂“縱式”社會,本質上不正是一種徹底的等級制度嗎?在日本,“萬世一系”崇尚的是“天皇”的至高無上。而部落民身為過去封建時期賤民階級的后代,作為最底層的存在,主要從事“不潔”的工作,并傳統上居住于對外隔絕的村莊或貧民區。在日本的一些地區至今對部落民就業、結婚 、同住一棟公寓等仍存在歧視。由此來看,序列意識或可說是一種服從權威的意識。

四、中日老齡社會中“家”文化的比較

如中根所說,任何社會都有“資格型”和“場所型”這兩類集團,不過社會不同,對這二者的強調也有所不同。根據她的看法,在締結集團方面,中國人更重視血緣關系。而日本人在締結集團時對“場”的強調甚于對“資格”的強調。這也是理解兩國“家族觀”形成差異的關鍵。日本社會的“家”,強調的是經濟關系。這也是區別于中國,理解日本老齡社會特色的關鍵點。日本的老年人經濟獨立、行動力強,早已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了打算?!巴孓D生命,瀟灑終生”這句簡單明了的口號,流行在今天的老年人群中。

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26%,已有近3300萬之多。和中國不同的是,日本人不認為退休之后的樂趣只是含飴弄孫,相反他們擁有自己的社交團體,有著豐富多彩的業余生活。無論在哪一個城市,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人們都可以輕松找到適合自己的社團。[3]在中日兩國老人養老觀念問題上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日本的“場所文化”。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中日老齡社會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們分析比較兩國的“家族觀”有一定的幫助。

注解:

中根千枝[タテ社會の人間関係],商務印書館,日本叢書1967。

以“縱式社會”,論聞名的中根千枝(Na ka ne Chie,1926- )教授。著名人類學家、藏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印度、西藏和日本的社會結構及亞洲社會的比較研究。曾多次來華訪問考察,到過西藏、青海、四川阿壩、甘孜等地,深入到藏族村寨、寺廟等進行調查,試圖從歷史學和人類學相結合的角度研究西藏的歷史和社會,撰寫了《西藏中部自耕農的農業耕作情況》、《論西藏農民的實況》等著述。

參考文獻:

[1]有馬真喜子(日)《中 根 千枝 一 日本社會人類學家》.

[2]陳成 譯本《縱向社會的人際關系》1994.

[3]暢學日語微信號:changxueriyu【日語早餐秀】第七十二期20160612.

猜你喜歡
社會
淺談留守學生的教育策略
多元評價在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中的實踐
公共政策角度的我國人口老齡化分析
據《樂記》考辨藝術的源流
淺論提高我國公務員素質的途徑
淺論班主任德育的時機把握
論社會穩定與發展的關系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綜述
民法公平原則的倫理分析
河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與管理的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