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2016-11-02 08:33韓瑛
當代教育 2016年3期
關鍵詞:創新性新課程過程

韓瑛

一、新課程背景下創新思維的特點

“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師角色定位的新要求:由教書匠變為研究者,尤其是從一個教育教學者轉變為研究者、探索者,不斷尋求適應學生學習的技巧、方法、途徑,以滿足學生的思維日益發展的求知欲,讓他們能全面發展。

1.創新性思維的基本特征

創新思維是指以獨創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以超常規的視角去思考問題,并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得到獨到的思維成果。概括起來說,創造性思維具有以下特征:

(1)創新思維的新穎性。新穎性是創新思維的最基本特質。它具體表現為思維目標新穎、思維方式與眾不同,并且思維過程見解獨到,如變換角度思維方法、類比思維方法和聯想思維方法等。

(2)創新思維的多向性。在進行創新思維活動的過程中,思維的軌跡是多向性的,即從“類比”的縱向、“對比”的橫向和“反比”的逆向三個方面來進行思考問題。

(3)創新思維的開放性。創新思維是一個開放性的動態思維過程,需要大量、廣泛地吸收外界各種信息和知識,并且在與外界各種信息的交換和反饋中不斷地吸收新知識,以此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調整自己的思維方法,整合自己的思維成果。

(4)創新思維的創造性。創新性思維所使用的思維原素絕大部分都是經過加工改造過或從新創造出來的思維形象。

2.培養創新思維的意義

(1)創新性思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課中含有大量的抽象概念與方法,往往使許多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的學習是一種比較枯燥的過程,進而喪失了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而創新思維的展開恰恰可以恢復信息技術問題的本來狀態,加上其新穎性、獨到性的特點,就會使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有了積極性。

(2)創新性思維有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目前對腦功能的研究表明,創新性思維活動是通過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協同進行的。創造型人才的培養包括創造意識、創造思維、創造技能等方面的培養,發展創新思維是培養創造型人才的一項基礎工作。

3.中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現狀

(1)同一性的傳統文化影響創新思維的培養。思維定勢、從眾心理現象普遍存在,這嚴重妨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2)“個性學生”與“創新型老師”的缺乏影響創新思維的培養。大多數學校并沒有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作為他們的教學目標,而是仍在追求高升學率和高成績。因此,大部分老師也就以考試為導向來安排他們的教學,即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輕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從而導致了創新型老師的缺乏。

4.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往往涉及大量的計算機原理以及網絡資源,因此信息技術課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方面具有優勢。

(1)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教學過程中,應經常創設一些情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產生好奇心,盡可能地通過提出問題、創設情景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萍歼M步中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術往往來源于發散思維,因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是成功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一步。

(3)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實踐課應改變傳統的簡單套用書上的程序而進行大量計算的狀況,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開發學生智能和提高其創新思維的能力上,多設計一些實際問題來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以提高他們的創新性思維能力。

二、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

(1)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它是一種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根據布魯納的發現法,認為學習的過程與人類一般認識過程有一致的方面。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發現過程。而學生的學習就是依靠發現來進行的強調自我思考、探索、發現事物,讓學生成為一個“發現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一種需要,想獨立完成學習任務,而不依賴于外界作用。

(2)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初中學生的思維屬于經驗型,他們的好奇心強,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差,易于接受感性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盡量做到使他們的學習是一個個性化、主動參與合作與交流的過程。

(3)當前,要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就必須提高教師的素質,尤其是教師的教學思考和教學常規反思等過程。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教育領域,反思教學已成為一種潮流,其實質是喚醒教師的自覺能動性和創造性,促使教師不斷追求教育實踐的合理性,讓教師學會教、學生學會學,即教師在教學中起到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去打造自己的潛能、挖掘自己的最近發展區。

三、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課程設計

創新是現代教育教學最前沿最亮眼的字眼。而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恰好印證了“創新”,它是因“創新”應運而生,是實踐性和創造性很強的學科,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信息技術課程的最大特點是一門集知識性和技能性于一體的基礎性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綜合性很強,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例如,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我設計了“形狀漸變動畫”這一課,在導入新課時,引用了邁克杰克遜的經典MV(《black or white》)讓同學觀看。面對層次豐富,內容精彩的作品,同學們有所震撼:一方面是劇情的吸引,另一方面是MV中人物頭像切換技巧使用;另一方面,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和創作熱情,引出“形狀漸變動畫”這一概念,并說明形狀漸變動畫制作的相關原理、方法及使用事項。

四、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實施

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主要從以下角度進行考察。

(1)從關注內容看:主要是考察教師期望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行為、課堂表現,以及其動手動腦能力提高,教師應注意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相應地采取各種方法,要充分體現因材施教。

(2)從關注對象看:可從教師分別對學生依據實際教學情況分析,與以往的傳統教學對比,將學習的主動性留給學生,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五、討論和思考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而課堂上學生能否專心學習是關鍵。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牢記: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以追求更藝術、更人性化的教學;關注每個學生,利用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注意和興趣,不斷培養其有意注意的學習品質,使學生能夠更多地從課堂上汲取養料,快樂學習,主動思考,做學習的主人。無論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最主要的是適合自己的教學和教法,適合自己當下的學生、學情等,不能按照同樣的模式去教導學生,那樣將會限制學生的發展。同時,是否考慮為了教學編寫自己的校本課程,也許這樣的做法會更好地解決自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更有利于自己的教學。

猜你喜歡
創新性新課程過程
關于自動化縫制連續縫的研究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建設的實踐和思考
本科生參加科研活動的教學改革
基于教育技術學的教學APP現狀及其發展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圓滿的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