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托邦中的異托邦:當代美國醫生書寫中的空間敘事

2016-11-04 01:34孫杰娜
社會科學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空間敘事

〔摘要〕當代美國醫生書寫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對??庐愅邪罾碚摰年U釋性寫作。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作為其書寫的重要場域——醫院本身就是一個異托邦;其次,醫生書寫創造了一個詩學空間來抵制理性至上和科技至上的職業規范以及社會規范。醫生作家嘗試在文學與醫學構成的邊緣空間,展示醫院這個異托邦里各種關系構成的權力網絡如何發揮作用及其后果。醫生書寫同時也是具有自覺意識的醫生作家試圖從邊緣空間介入現實,建構新的自我的有益嘗試。

〔關鍵詞〕異托邦;空間敘事;美國醫生書寫

〔中圖分類號〕I712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769(2016)01-0183-07

①另一個說法是Medical Narratives, 但該說法包含意義甚廣,既包括醫生作家和醫學生的文藝作品,也包括醫療相關的書寫,如病歷等。此外,因為國外有學者(如Suzanne Poirier, 2009)曾專門研究醫學生的生命寫作(Life Writing)作品,為區別起見,本人使用Physician Writing 來特指取得行醫資格的醫生作家的文藝作品。此處的physician 取其廣義,泛指醫者,包括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等。關于Physician Writing這一說法的解釋,詳見孫杰娜《閾限·敘事——當代美國醫生作家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的前言部分。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美國當代作家——醫生界別研究”(14CWW009)

〔作者簡介〕孫杰娜,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講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美國文學博士,湖北武漢430072。

隨著敘事理論在醫學界的滲透發展,當代美國文學與醫學的結合在過去四十幾年里得到長足發展。美國當代文壇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醫生作家,如外科醫生理查得·謝爾澤(Richard Selzer)和內科醫生亞伯拉罕·佛吉斯(Abraham Verghese)等。他們既是醫生又是作家,他們在文學與醫學構成的中間地帶訴說在生死苦難面前的點滴感想,反思多重身份碰撞下的生存狀況。文學與醫學在美國當代語境下的結合既是文學積極參與時代中心話題的表現,也是醫學界抵制理性崇拜和科技至上的狹隘理念所進行的有意義的探索??梢哉f,文學與醫學的結合既是文學的自覺,更是醫學的自覺。醫生書寫(Physician Writing)①是具有自覺意識的醫生作家把醫學目視(the medical gaze)從患者身上內轉到自身的產物,也是他們以局內人的角度從內部解構醫療話語霸權規訓作用的嘗試。

醫生書寫有別于其他文類的最大特點在于其醫院場景。無論是虛構敘事,還是非虛構敘事,醫院始終在醫生書寫中扮演一個不可取代的角色。醫院不僅是醫生故事發生的場所,更是促成故事發展的原因和動力。作為現代文明的產物,醫院在控制人類疾病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具有毋庸置疑的先進性,但它同時也是現代醫學話語霸權實踐其權力的平臺,是社會按照既有規范(norms)規訓越界個體的場所。在??碌臋嗔碚擉w系中,醫院作為一個充滿張力的空間,一直是他考察的重要對象之一。??碌漠愅邪罾碚摳鼮槔斫忉t院作為一個實體存在以及發生在這個密閉空間中的權力關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1967年??略谝淮谓ㄖ杏憰蠈臻g問題進行專門闡述。在其題為《另類空間》的演講中,??伦匪萘丝臻g理念發展的歷史?!?〕中世紀的等級定位空間是一個由森嚴等級制度劃分的場所的集合,如神圣空間和世俗空間的劃分等。而伽利略的發現使人類意識到一個“無限的,并且是無限寬廣的空間,”也即廣延性空間。??碌目臻g觀有別于古典哲學和經典物理學的空間概念。他認為現代空間概念的關鍵詞是“位置?!薄拔恢糜牲c和元素間鄰近的關系確定……而我們的空間是在位置關系的形式下獲得的”?!?〕空間不是靜止不變的,也不是單一同一的??臻g是各種關系以及各種異質元素互相作用的場所,或者說是一個動態發展的由各種關系構成的權力網絡的復合體,是權力運作的場所和基礎。而如何在這些權力網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常是現代焦慮感的根源。

??逻M一步指出,在這一個個權力網絡中,某些特定關系的集合所定義的特別的位置便構成了異托邦(heterotopia)。??抡J為,“在所有的文化,所有的文明中可能也有真實的場所——確實存在并且在社會的建立中形成——這些真實的場所像反場所的東西,一種的確實現了的烏托邦,在這些烏托邦中,真正的場所,所有能夠在文化內部被找到的其他真正的場所是被表現出來的,有爭議的,同時又是被顛倒的。這種場所在所有場所以外,即使實際上有可能指出它們的位置?!薄?〕異托邦存在于每個文明和每種文化中。其存在撕開了現代社會理性有序的外裝,展示的是被抑制的和被邊緣化的瘋癲和非理性的世界,是更真實但同時又可能令人更加不安和焦慮的另類空間。監獄、公墓和殖民地這些被邊緣化的、與現實社會異質的空間結構便是很好的例子。需要指出的是,??略O想的異托邦具有現實和虛擬想象多重性質:有些異托邦有明確的位置,可以指認;有些異托邦在現實中并不以實體存在。按照??碌脑O想,當今的網絡空間以及詩學空間等都可以算是異托邦的一種存在形式。無論有無實體存在,異托邦存在的意義在于它們能把理性世界所抑制的真實世界的另一面,如暴力、死亡、瘋癲乃至狂歡等充分展現出來。這些空間結構是各種權力關系相互作用,尤其是邊緣地帶與權力中心抗衡的基礎,更是現代社會中不可否認,不可忽略的存在。

從這個層面上講,當代美國醫生書寫是對??庐愅邪罾碚摰年U釋性寫作。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作為其書寫的重要場域——醫院本身就是一個異托邦;其次,醫生書寫創造了一個詩學空間來抵制理性至上和科技至上的職業規范以及社會規范。通過敘事,醫生作家嘗試在文學與醫學構成的交叉空間(也是邊緣空間)展示醫院這個異托邦里各種關系構成的權力網絡如何發揮作用及其后果。醫生書寫同時也是具有自覺意識的醫生作家試圖從邊緣空間介入現實,建構新的自我的有益嘗試。

一、偏離異托邦:醫院空間

??略谄洹杜R床醫學的誕生》中梳理了西方醫學發展的軌跡,重點講述西方醫學如何從古典分類醫學發展到癥狀醫學再到臨床醫學。與這三個時期相對應的是西方醫學的三次空間化,也是治療場景的空間變化。第一次空間化中,分類醫學賦予疾病“一種組織,并被劃進科、屬、種的等級系列”?!?〕分類醫學認為, “疾病具有與生俱來的、與社會空間無關的形式和時序”?!?〕基于此,分類醫學的診斷和治療依托于描繪疾病種屬關系的表格和圖像,“把疾病置于同系的領域”〔6〕,而忽略了作為疾病發生的場所——人體。社會空間更加不在分類醫學者考慮的范圍內。因此分類醫學所產生的是“沒有深度的投影空間、一個只有重合而沒有發展的空間”?!?〕實際上就是一個有序的同質的族譜式平面。正是由于對疾病樸素和本真的認識,“分類醫學對于疾病來說就意味著一種自由的空間化,沒有特許的區域,也沒有醫院環境施加的強制——在其誕生和發展的場所自發地分化,而這種場所應該反過來又成為疾病自我消除的自然場合”?!?〕這個自然場合便是家庭。這是一個最自然,也是最自由的社會空間。

在醫學的第二次空間化中,疾病跟身體的關系得到重視,疾病不再是超然于身體實體的存在。對患者身體的關注使醫學逐步擺脫了簡單的種屬歸類。醫生通過醫學目視的作用和對身體變化等的精細感知,重新審視人與疾病的關系,并致力于復原疾病在人體這個動態空間所體現出來的厚度,或者是復雜度,如關注具體患者的動作、姿態和其他種種表現?!?〕第二次空間化實際上把疾病置于人體這個神秘的空間中,并確定了醫生、病人和疾病所構成的復雜權力網絡。但此時醫生對人體內部空間的了解仍有限。

這兩次空間化產生的較為樸素的和自然的醫療實踐也是當代美國醫生作家關注的對象之一。從1970年代起便活躍于文學與醫學領域的外科醫生謝爾澤在其敘事中便多次表達對居家治療的懷念之情。如其故事《騙子》(“Imposter”)講的便是一個患病的逃兵來到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并利用最自然、最原始的方法以及當地的草藥等為當地人治病的故事?!?0〕這里沒有侵入性的治療(aggressive treatments),也沒有特效藥,更沒有受過專門訓練的醫生,一切都是順其自然。那個偽裝為醫生的逃兵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對患者加以適當的干預,僅此而已。這種懷舊既展現了謝爾澤一直以來對人體奧妙的欣賞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他對過度機械化和制度化的(institutionalized)現代生物醫學的抵制,也即對醫學第三次空間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控訴。

第三次空間化是“在一個特定社會圈定一種疾病,對其進行醫學干涉,將其封閉起來,并劃分出封閉的,特殊的區域,或者按照最有利的方式將其毫無遺漏地分配給各個治療中心”?!?1〕隨著醫學的發展,尤其是解剖學的發展,醫學目視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至的人體內部空間。第三次空間化顛覆了前兩次空間化所產生的醫療實踐和醫療機構,促使了現代醫院的出現。??抡J為醫院的產生,也即醫學的第三次空間化,“揭示了一個群體為了保護自身而如何實行排斥措施、建立救助方式以及對貧困和死亡的恐懼做出反應等等的方式?!薄?2〕醫院的出現,實際上是社會面對種類越來越多和殺傷力越來越大的疾病所采取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疾病本來是自然的生理現象,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疾病所處的社會空間也隨之變得復雜起來。在各種關系的相互作用下,新疾病出現,既有的疾病也可能產生變異或者并發癥等,疾病不可避免地變得多樣化了,而且更加復雜,更加不自然。因為各種現代化技術的介入,以及現代醫學對數據、影像等的過分依賴,居家治療似乎已經不太現實。疾病也逐步從最原始和最自然的家庭環境轉移到醫院這個復雜無比的現代人造場所中去。??抡J為,疾病在社會空間里的轉移,也即從一個大眾共享的空間(當然這個空間也不是單一的)中被轉移到一個專門為患病個體所設的異質空間里,促使患病個體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產生變化。

在生理層面,??掳厌t院看成是把患病個體從一個自然的、原生的家庭環境轉移到一個“各種疾病混雜的邋遢花園?!薄?3〕疾病在這個復雜又危險的環境中不斷改變其本質,變得撲朔迷離。??玛P于醫院的評述看似過于偏激。不可否認,醫院的存在以及基于醫院資源的各種現代化治療技術控制了很多過去的致死性疾病,從而大大延長了人的壽命。但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表明,因為各種疾病在此場所交叉匯集,互相作用,加上人為的因素等,有些疾病樸素和本真的特性已經發生變化,從而出現了各種交叉感染或者并發癥等問題。而這些新問題可能比原來迫使人們到醫院就醫的問題嚴重得多。外科醫生阿圖·葛文德(Atul Gawande)在其散文集《阿圖醫生第一季》(Complication)和《阿圖醫生第二季》(Better)便多次從一個局內人的角度揭露了醫院這個異質空間里的種種問題,如制度上的非人性化、各種醫療失誤、交叉感染等問題出現的可能性?!?4〕醫生作家的作品曝光了很多醫學界以往諱莫如深的話題,因此也被稱為“醫生揭秘文學”(Physician Unmasking Literature)。這種業內人士的揭秘把紅十字下的骯臟和混亂暴露無遺,迫使人們重新審視這個一直以來被神化的場所和被英雄化的職業形象。

在心理層面,醫院成了病痛苦難、孤獨感、絕望情緒等主流社會所抵制的負面因子的集合地,并最終在社會空間里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問題,如貧窮等?,F代社會的這種排斥措施在妖魔化疾病的同時,也邊緣化了患病主體。由于制度性權力以及知識權力的規訓作用,某一些人被貼上病人的標簽,并被置于醫院這個封閉的空間中。跟監獄一樣,醫院空間實際是??略凇读眍惪臻g》中提到的偏離異托邦的典型例子。當權者通常把相對于社會認可或者提倡的所謂行為準則來說顯得異常的個體置于偏離異托邦中。在醫院這個特定場所,這里的人們,也即通常意義上的患者,偏離的是社會關于健康的集體想象。個體只有健康,才能完成相應的社會責任;另外,失去健康,不僅代表著在社會空間里的失職,而且成為社會的累贅和污染源。

不同于遠古時代,現代社會的疾病觀過多地把生病與個人責任聯系起來。疾病已經超越了身體和生理的范疇,而成為一個道德事件,乃至政治事件。例如,人們往往把艾滋病和同性戀或吸毒等與社會主流生活方式相左的行為聯系起來,患病成了個人行為不檢點的懲罰。這種刻板印象實際上是對患病者一種道德上的評論和譴責。艾滋病醫生作家凱特·斯坎那爾(Kate Scannell)在其回憶錄《好醫生死了》(Death of the Good Doctor)中,以一個個真實例子質疑這種刻板印象,她通過敘事再現了艾滋病人的真實生活,同時也還原了本該在場的個人情感?!?5〕另外,在關于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傳播的敘事里,艾滋病則往往與黑暗的非洲大陸(the dark continent)聯系在一起。普遍認為該病可以溯源于非洲原始部落中的不文明行為。這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妖魔化非洲大陸,此時艾滋病已經上升到政治層面?!?6〕這些敘事把生病這個最正常不過的身體事件極大地復雜化了,賦予了疾病過多的隱喻性意義。蘇珊·桑塔格(Suzan Sontag)在其名作《疾病的隱喻》中把病痛描述為“生活中黑暗的一面,”而且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都“有著雙重國籍,一個是健康的國度,另一個是疾病的國度?!薄?7〕的確,病痛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經歷之一。但是,疾病并不是生來就平等的。有些疾病,如癌癥或者艾滋病等,由于其自身的致命性、傳播途徑和表現形式等,從一開始就被社會污名化了。桑塔格反復強調疾病的隱喻化給患病個體帶來的傷害常常要比疾病本身大得多。關于疾病的隱喻化解讀展示了社會對疾病的種種想象,也展示一種歸因心理,似乎把得病原因與“他者”聯系起來,便可以劃清自己與疾病的界線;似乎把患病個體隱藏于醫院這個異托邦中,便能展現出全民健康的影像。

異質空間的劃分和維持跟權力中心和邊緣地帶的力量抗衡不無關系。當權者規定了哪些屬于規范的行為,哪些屬于越界的行為,并以這些規則規訓著生活于其中的人,從而建立和維護一個理性的世界。這個世界呈現出來的并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一個經過理性規范的場所。異托邦的出現是某些不馴服的個體被邊緣化的結果,它展示的是理性世界所抑制的真實世界的另一面——病痛、死亡、瘋癲乃至狂歡等,但這才是最本真的存在。關于死亡的呈現便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在理性主宰的主流社會中,死亡是禁忌詞語。而在醫院這個異托邦中,死亡成了生存其中的人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大小手術前都會被告知死亡的可能性、絕癥病房中討論的是如何死得更有尊嚴等。理性社會的禁忌在這里似乎不起作用了。外科醫生理查得·謝爾澤(Richard Selzer)在其短篇小說《憐憫之心》(“Mercy”)中便通過文學手法再現了癌癥晚期患者在劇痛折磨下所做的最后掙扎。他筆下的年輕醫生與病患家屬面對的是如何使病人能更安詳地死去?!?8〕印度裔內科醫生亞伯拉罕·佛吉斯(Abraham Verghese)的成名作《我的國家》(My Own Country)描寫的是在艾滋病這場世紀瘟疫中人們面對死亡的極端恐懼?!?9〕

佛吉斯的敘事中關于私生活的描述也從另一個側面個很好展現了醫院的異托邦性質。私生活,尤其是性生活,在社會傳統規范中是不雅的話題,一般人不會與陌生人討論該話題。但是在醫院這個特別場所中,關于私生活的話題已經沒有任何神秘或者不雅色彩了。佛吉斯的病人多為男同性戀患者。問診過程中,他了解到這個隱秘社群的性活動相關細節,并將這些細節通過文學手法再現出來。他的敘事也因此有很濃重的窺視意味。在醫院這個權力關系網中,因為知識的不對等導致了力量的不對等(the imbalance of power),病人往往處于弱勢地位?!?0〕為了得到醫學幫助和治療,他們不得不放低對尊嚴的追求。當代美國醫生作家書寫的正是桑塔格筆下的“疾病的國度?!逼x健康軌道的人在這里接受治療,或者規訓,以期重新回到社會中去。這是一個與主流社會異質的異托邦,這里流行的是另一種語言——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這里實行的是另一種社會制度——個人的首要任務就是恢復健康,其他一切社會職責和禁忌都顯得不重要了。醫生作家的書寫便是以局內人的角度向外界展示一個被封閉起來的令人不安和焦慮的世界。但是這個異托邦是所謂正常社會和正常生活的投影,是一個更真實的存在。

二、鏡子異托邦:文學與醫學的交叉空間

一直以來,關于醫院權力關系網絡的討論重點都在于患病個體,而醫療場景中的另一個主體——醫生則往往被簡單化為受到醫療話語體系規訓的客觀理性的權力實施者。當代美國醫生作家的書寫則進一步細化了醫院這個異托邦里的權力關系。同監獄、軍校和工廠等空間一樣,醫院里也出現權力的空間化,也被分離出許多不同的單元,不同社會成員對應不同的等級。例如,美國醫生作家薩繆爾·申(Samuel Shem)的《上帝之家》(The House of God)勾勒的便是處于醫生權力體系中最底層的醫學實習生的生存狀況?!?1〕處于職業化過程中的醫學生不僅要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還有來自上級醫生的種種壓力,乃至嘲笑和辱罵。而醫學生相對于病患來說便屬于強勢者了。通過夸張和諷刺等文學表現手法,申再現了醫院權力網絡中各種關系的相互作用和抗衡。不同等級的出現以及權力自上而下的實施使這個密閉的空間充滿壓力,隨時可能爆炸。維持這個密閉空間的穩定性主要是通過各種關系的定位和對應權力的規定。在這過程中,知識起了無可比擬的作用。掌握知識的個體在運作知識的時候便擁有了權力。在醫生隊伍里,經驗豐富的年資高的上級醫生利用其知識權力管理控制著下級醫生(包括醫學實習生)。在醫患之間,因為知識的不對等,醫者相對來說擁有更大權力。醫者是觀看者和言說者,而患者則往往處于被觀看和被言說的地位。古今中外,醫生的崇高形象無不帶著英雄主義色彩,甚至被神化了。但這種宏大敘事創造的是一種幻想,是大眾的美好愿望,也是現代生物醫學一直追求的目標。和英雄醫生相對應的是遵從醫囑的患者。只有這樣才能維持醫院權力關系網絡的穩定性。

1978年,美國醫生作家大衛·希爾菲克爾(David Hilfiker)發表的一篇短文動搖了醫療話語霸權苦心經營的這種穩定性。在這篇學界稱為“令人震驚”的文章中〔22〕,希爾菲克爾反思了自己誤打活胎的嚴重醫療失誤。因為“現代醫學對醫生有著完美無缺的期望,”〔23〕失誤雖然確實存在,但醫者往往諱莫如深。希爾菲克爾的敘事迫使醫學界和整個社會重新面對醫療失誤等一直得不到正視的問題,重新思考醫者在整個醫學權力系統中的身份和地位問題。人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被現代生物醫學抽象化的患者,同時還有受到醫學權力規訓而變得麻木不仁的醫者。

上世紀70年代,隨著現代生物醫學各種弊端的逐步顯現和敘事理論在各個領域的滲透,美國醫學界把目光投向文學。希望文學與醫學的結合能實現人文關懷的回歸,從而抵制現代生物醫學重理性和重科技的狹隘理念。美國醫學院校紛紛開設醫學與文學相關課程,并聘請人文學科學者為醫學生授課。人文醫學界更是掀起了一場敘事轉向運動。哥倫比亞大學敘事醫學項目主任瑞塔·莎?。≧ita Charon)于2001年提出了敘事醫學(Narrative Medicine)的概念。作為一位擁有文學博士學位的醫生,莎隆強調除了扎實的業務能力,醫者還必須具有一定的敘事能力(narrative competence)以“認識、吸收、解讀關于疾病的種種故事(包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病人的故事),并被這些故事所感動?!薄?4〕敘事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文學熏陶和敘事訓練(如文藝寫作等)來實現。莎隆所發起的敘事醫學運動在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得到熱烈反響。美國當代醫生敘事的蓬勃發展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一反集體想象中的高大上形象,醫生作家以手中筆書寫在生死苦難面前的切身經歷(lived experience),感悟生命的神秘,反思醫學的自我尊大,以及體制中人的生存狀況。他們希望文學的介入能把被現代生物醫學抽象化和機械化的人(包括患者和醫者)帶回醫療場景中來,重新弘揚醫學關懷(caring)的本質。

通過敘事,醫生作家實際上是在醫院這個異托邦中建構起另一個異托邦,這個異托邦的存在更真實地反映了醫者的生存狀況。這個異托邦基于醫院,同時又存在于文學和醫學這兩個不同學科所構成的交叉空間。這個交叉空間與前半部分討論的醫院異托邦在形式上有所不同。??略谡撌霎愅邪顣r,所舉的例子大多為真實可見的存在,如花園、度假村和公墓等。但是他也強調,異托邦“這種場所在所有場所之外,即使實際上有可能指出它們的位置?!薄?5〕也即有些異托邦并不像他在《另類空間》一文中所舉的例子一樣能在現實中以實體存在,如當今的網絡虛擬空間。異托邦具有現實和虛擬想象多重性質。??屡e了鏡子的例子來闡釋這樣復雜的存在。他認為鏡子空間是一種混合了烏托邦和異托邦特性的特別空間。一方面,雖然觀看主體看到了自己在鏡子里的影像,但鏡子中產生的影像并不真實存在,這是鏡子的烏托邦。另一方面,“在鏡子確實存在的范圍內,在我占據的地方,鏡子有一種反作用的范圍內,這也是一個異托邦”?!?6〕鏡子可以作為烏托邦存在,也可以作為異托邦存在。當它作為異托邦存在的時候,它反映了現實存在,并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連接起來。??抡J為:“正是從鏡子開始,我發現自己并不在我所在的地方,因為我在那邊看到了自己。從這個可以說由鏡子另一端的虛擬的空間深處投向我的目光開始,我回到了自己這里,開始把目光投向我自己,并在我身處的地方重新構成自己?!薄?7〕在鏡子異托邦中,我意識到了自己在鏡子中的“不在場,”因為真實的我存在于鏡子外。這個從“不在場”到“在場”的意識轉換,實際上是觀看主體的目光從虛擬的我投向現實的我的過程。此時,“鏡子像異托邦一樣發揮作用,因為當我照鏡子時,鏡子使我所占據的地方既絕對真實,同圍繞該地方的整個空間接觸,同時又絕對不真實,因為為了使自己被感覺到,它必須通過這個虛擬的、在那邊的空間點”?!?8〕鏡子中那個虛擬的我使我看到存在于現實空間的我。通過鏡子這個起到橋梁作用的連接點,我穿越于虛擬與現實世界各種關系中,并在這兩個世界交叉所構成的權力空間確定了自己的位置,形成對自我身份的認識。這個認識自我或者意識到自我存在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受到所處社會文化語境影響的自我身份重構的過程?!?9〕

文學對于醫學正是起到鏡子的作用。醫生作家通過文學創作,在虛擬的文學世界中再現自己的行醫經歷和感想,并以此來反映現實存在。醫生作家在作品中看到現實中的自己在各種權力關系網絡中的位置和各種關系間的權力抗衡?,F代生物醫學崇尚理性和科技的理念導致了人文關懷在醫療場景中的嚴重缺失。情感的流露和表達往往被貼上低效和無能的標簽,醫者成了對付疾病的機器或者能運用機器和工具的客觀理性的匠人。而文學與醫學共同構成的這個異托邦中,借助鏡子作用,醫生作家把醫療場景再現出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等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應物,與現實空間存在直接的依憑關系。在醫生敘事里,醫生作家猶如在照鏡子一般,既能看到自己,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正處在一個并不在的地方。這是一個既真實又虛幻的混合空間。說其真實,是因為故事反映的是醫生作家的切身經歷;說其虛幻,是因為只有在這個學科交叉的空間醫生作家才能讓這些情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外科醫生作家理查得·謝爾澤認為,“在手術室,醫者和患者都需要被麻醉?;颊咄ㄟ^麻醉減輕疼痛,醫者通過【精神的】麻醉來抑制正常人【面對血淋淋的人體內臟器官】所產生的情感反應,從而使手術順利進行。因而當外科醫生剖開患者身體時,他自己的身體不會流血?!薄?0〕為了使醫療活動順利進行,醫者的情感需要受到抑制。謝爾澤和其他醫生作家紛紛肯定這些情感反應的重要性,同時深信書寫能使這些被抑制的正常情感復原,從而使被工具化的醫者在文學與醫學的交叉空間重新建構一個新的完整的自我。謝爾澤在其日記中寫道:“只有醫生作家沒有被麻醉【并變得麻木不仁】。他看到一切, 也不過濾掉任何東西?!薄?1〕醫生作家回顧并再現工作過程中的情感歷程,或者更確切地說,被現代生物醫學話語和職業要求所抑制的另一個自我。這是對過往經歷的一個再經歷過程,而且這一次經歷能使其更完整地體驗整個過程。理性的控制在這個特別的文學空間中被極度弱化了,醫生作家展現的是一個個更真實的自我。在其散文集《最后的期末考》(Final Exam),醫生作家陳葆琳(Pauline Chen)從一個器官移植專家的角度袒露醫者在死亡面前強烈的無能感和無助?!?2〕謝爾澤在其作品中,如《憐憫之心》等,也無數次諷刺了醫學的妄自尊大和醫者痛苦的自我認識過程。兒科醫生作家佩里·克拉斯(Perri Klass)在其半自傳體小說《別人家的孩子》(Other Womens Children, 1990)講述的是女性兒科醫生在家庭和事業間掙扎的經歷?!?3〕為了在這個權力網絡中生存發展,女主人公不得不放棄自我,根據職業規范規訓自己的言行。她苦苦追尋的是如何在母親、妻子和醫者這三個身份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是生存于男性話語統治下的醫療體系中的女性的無奈和偽裝。而這些正是現代醫學話語體系所抑制的非理性的因子。

對非理性的崇尚在艾滋病專家、公開的男同性戀者、古巴裔醫生作家拉斐爾·坎普(Rafael Campo)那里被推崇到了極致。人的身體性(corporeality),尤其是欲望(desire)是坎普作品中的一個關鍵詞?,F代生物醫學崇尚理性和科技,追求的是建立醫者的英雄形象。為了達到這些目的,醫者的身體性,或者具體來說,人類情感的表達以及人的弱點在醫學話語體系中均被抑制了。但是坎普和其他人文醫學學者認為醫者只有承認了其身體性,才能走下神壇,才能與病人進行真實有效的溝通,從而體現醫學的關懷本質?;趥惱淼赖潞吐殬I道德,身體性在醫療場景中的表達并不現實。而文學則為有自覺意識的醫者創造了一個自由和安全的表達空間??财照J為,文學,尤其是詩歌能拯救陷于困境中的醫學。在他看來,詩學空間是現實空間的再現,更是現實空間的補充和擴展。他寫道,“在詩歌中,我可以將耳朵貼到我的病人胸前;在故事中,漫漫長夜里我可以躺在病人身邊。我的手與紙接觸帶來的愉悅讓我重新體驗了我觸摸病人皮膚的愉悅。我對他們【病人】的愛是跳躍在我的詩歌中的韻律?!薄?4〕詩歌使坎普重新回到醫療場景中去,并把本該在場的情感復原,從而使自己更加完整地體驗到整個醫療過程。這里沒有冷冰冰的醫療器械,沒有抽象難懂的數據和術語,沒有客觀理性的醫者,也沒有所謂溫順的病人。取而代之的是對人體之美的欣賞,對生命奧秘的感嘆,對人與人之間最本真的關系的探尋。

坎普在其詩歌《你使我心中的醫者顯現出來》(“You Bring Out the Doctor in Me”)中講述的是醫者和病危的男同性戀患者在艾滋病這場世紀瘟疫中的情感故事。當醫者走進病房為瘦骨嶙峋的患者檢查身體時,醫者和患者的目光交匯,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财赵谠姼栝_頭創造了一個浪漫(或者色情)的氛圍,敘事者把消毒水的味道變成香水味,把病服看成了睡衣等。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病痛的束手無策則被轉化為對醫患之間猶如情人般緊密聯系的渴望所取代。破除隔閡的根本在于醫者卸去客觀理性的職業外裝,以本真示人。在詩歌的結尾,敘事者更是從患者的角度看到了醫者的“無助”、“無知”、“麻木”和其在死亡面前的無能為力?!?5〕坎普強調的是醫者的弱點。病危的患者知道醫生“并不能治愈他,”所以他懇求醫生“愛他”?!?6〕坎普詩歌中大膽的色情意象和曖昧的醫患關系容易引起誤解。他倡導的這種情人般的醫患關系具有超驗性質。他借情人關系這個隱喻來表達在不治之癥面前,人類所能做的便是去除制度性隔閡,從而建立一種親密無間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此來體現醫學的終極目標——關懷人間苦難。

而正是關懷人間苦難這個終極目標使醫學與文學的結合顯得再自然不過了。文學的介入為醫者創造了一個表達訴求的補償性空間。這個空間是對現實的關照,也是對現實的補充。醫生作家通過回顧工作狀態中的自我,把在工作中被剝離開來的感情復原,從而在客觀理性的職業要求和有血有肉的苦難見證人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醫生書寫的回顧性意味著工作中的醫生和寫作中的作家兩個不同身份的分離。正是這種距離和空間間隔使醫生作家能以一個新的角度去觀察、反思并再現工作中所發生的一切。醫生作家看到的不僅是完整自我的不在場,更重要的是重構自我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在文學與醫學交叉構成的異托邦中,醫生作家通過藝術手法對現實種種現象進行重置、置換、轉化和提升,掙脫現代生物醫學的規訓作用和集體想象的困囿,使非理性的因子自由表現自己,從而重新建構一個雖然不完美,但更真實的自我。醫生作家表現和闡釋的是被權力壓制而不得不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實。這些存在雖然沒有物理性質和可觸摸性,但它們是現實的影像,它們的存在闡釋的是醫生在這些現實發生的醫療場景中真實的感受,它們展現的是存在于真實世界中很隱秘的“異質空間?!?/p>

結論

醫生書寫的隱秘異質空間與醫院這個顯現的關系場所緊密相連,共同構成美國當代醫生書寫的特色。通過書寫,醫生作家重點呈現醫院這個被邊緣化的他者空間中的權力網絡關系和自己在這個復雜的權力網絡中的異托邦體驗。更重要的是,書寫是醫生作家從邊緣視角介入霸權關系網絡的一種比較安全和保守的策略,也即在學科交叉所構成的非此非彼的自由空間中,醫生作家可以把理性社會中種種非人化的(depersonalized)規定推翻,把一直以來附加在其職業形象上的種種光環去掉,讓內心的真實浮現出來。借助文學手法,醫生作家希望譜寫屬于自己的故事,塑造一個個更真實的而且更完整的自我,并以此來顛覆醫生英雄形象的宏大敘事和質疑醫療話語霸權的規訓作用。

〔參考文獻〕

〔1〕〔2〕〔3〕〔25〕〔26〕〔27〕〔28〕???另類空間〔J〕.王喆,譯.世界哲學,2006(6):52-57.

〔4〕〔5〕〔6〕〔7〕〔8〕〔9〕〔11〕〔12〕〔13〕???臨床醫學的誕生〔M〕.劉北成,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2,17,16,5,19,16,16,16,18.

〔10〕Selzer,Richard.Imposter〔M〕//The Doctor Stories. New York: Picador, 1998: 354-76.

〔14〕Gawande, Atul. Complications: A Surgeons Notes on an Imperfect Science〔M〕. New York: Picador, 2002;Gawande, Atul. Better: A Surgeons Notes on Performance〔M〕. New York: Picador, 2007.

〔15〕Scannell, Kate. Death of the Good Doctor: Lessons from the Heart of the AIDS Epidemic〔M〕. San Francisco: Cleis Press Inc., 1999.

〔16〕Couser, G. Thomas. Recovering Bodies〔M〕.Madison: U of Wisconsin P, 1997:86.

〔17〕Sontag, Suzan. Illness as Metaphor〔M〕.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9:3.

〔18〕Selzer, Richard. Mercy〔M〕//The Doctor Stories. New York: Picador, 1998:142-46.

〔19〕Verghese, Abraham. My Own Country: A Doctors Story of a Town and Its People in the Age of AIDS〔M〕.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5.

〔20〕Couser, G. Thomas. Vulnerable Subjects〔M〕.Ithaca: Cornell UP, 2004:95.

〔21〕Shem, Samuel. The House of God〔M〕.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1978.

〔22〕Berlinger, Nancy. Broken Stories: Patients, Families, and Clinicians after Medical Errors 〔J〕.Literature and Medicine. 2003, 22 (2): 230-40.

〔23〕Hilfiker, David. Healing the Wounds: A Physician Looks at His Work〔M〕.Omaha: Creighton UP, 1998:58.

〔24〕Charon, Rita. Narrative Medicine: Honoring the Stories of Illness〔M〕. New York: Oxford UP, 2006: vii.

〔29〕趙福生. Heterotopia:“差異地點”還是“異托邦”?〔J〕.理論探討,2010 (1):45-49.

〔30〕〔31〕Selzer, Richard. Diary〔M〕.New Haven: Yale UP, 2011:140,140.

〔32〕Chen, Pauline. Final Exam: A Surgeons Reflections on Mortality〔M〕.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07.

〔33〕Klass, Perri. Other Womens Children〔M〕.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0.

〔34〕Campo, Rafael. The Poetry of Healing: A Doctors Education in Empathy, Identity, and Desire〔M〕.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97:24.

〔35〕〔36〕Campo, Rafael. You Bring Out the Doctor in Me〔M〕//The Enemy. Durham, NC: Duke UP, 2007: 90-91.

(責任編輯:潘純琳)

猜你喜歡
空間敘事
空間視閾下的《拉格泰姆時代》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空間敘事的結構與功能
論《三城記》空間敘事藝術特征
淺談中韓電視劇、電影的敘事差異
論徐則臣小說的空間敘事
酒樓:彷徨與抉擇之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