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族傳統服飾的藝術特征及創新應用

2016-11-04 05:02張耀軍王冠茹馬亞倩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
關鍵詞:藝術特征壯族圖案

張耀軍+王冠茹+馬亞倩

摘 ? 要:從壯族服飾的款式、色彩、圖案、工藝及文化內涵方面,探討了壯族服飾的藝術特征。并且在壯族服飾與現代流行趨勢的研究基礎上,以實例說明壯族服飾元素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創新與應用。

關鍵詞:壯族;傳統服飾;藝術特征;圖案;應用

中圖分類號:J5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9-0133-02

壯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服飾文化。壯服不僅是圍繞著稻作生產方式的需要,裝飾紋樣也與農耕生活有關。壯族服飾融合了中原漢文化的諸多因素,同時也受到苗、瑤、彝、侗、水等民族服飾的影響,從而不斷拓展和豐富自己的服飾形態。按壯族居住的地域, 廣西壯族服飾劃分為桂北土語區、桂邊土語區、右江土語區、紅水河土語區、靖德土語區以及左江土語區等,其款式多達數百種。不同區域的壯族文化特色各異,構成多元一體的服飾,體現出壯族獨特的文化和藝術風貌。

一、壯族傳統服飾的藝術特征

(一)款式結構

據《天下郡國利病書》載:“壯人花衣短裙,男子著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兩幅掩不及膝,婦女也著黎桶,下圍花幔?!鼻迥┮郧?,壯服都是自紡、自織、自縫制的。壯族男子上穿黑布對襟衣,圓領闊袖,兩襟扣子7—9個,扣子用黑布織成。褲子也是黑布,褲口寬大。成年人尤其是老人,頭包長約4—5尺黑巾,或用一塊長方形黑布合縫,上端打折,頂開圓孔,戴于頭上。婦女上穿大襟藍干衣,領窩至右腋下的衣襟、兩袖均繡大花邊,領矮露頸部。下穿長至腳踝的折裙,或鑲花邊的寬褲子,裙子外正兩腿心處,各繡一條垂直對稱的大花邊,在臀部處打幾個折,臀部下的裙腳卷起一寸左右,兩邊以幾針縫住,形成后裙腳弓形翹起,從前面看是桶裙,背后看是折裙,上下衣裙貼身,線條分外明朗,十分雅觀。清末民國以后,壯族男子改穿對襟唐裝衣,寬褲子,腳穿土布鞋。老年人頭扎黑巾。從“黑衣壯”、“布瑞”、“布衣”主要服裝款式看,均以斜襟窄袖、寬腿褲、百褶裙為主。男子多為破胸對襟的唐裝,以土布制作,上衣短領對襟,縫一排布結紐扣,胸前縫小兜一對,腹部有兩個大兜,下擺往里折成寬邊,并于下沿左右兩側開對稱裂口。穿寬大褲,短及膝下。有的纏綁腿,扎頭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頭巾,夏天免冠跣足。勞動時穿草鞋,節日或走親戚穿云頭布底鞋或雙鉤頭鴨嘴鞋。女子一身藍黑服裝,褲腳稍寬,頭包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系精致的圍裙。上衣著藏青或深藍色右衽偏襟上衣,分為對襟和偏襟兩種,有無領和有領之別。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內,隨襟邊縫置數對布結紐扣。邊遠山區的一些壯女,現還穿著破胸無領對襟衣,繡五色花紋,鑲上闌干,下穿寬肥黑褲,腰扎圍裙,褲腳膝蓋處鑲上藍、紅、綠色的絲織和棉織闌干。

(二)色彩圖案

壯族具有典型的農耕文化特點,服裝是用藍靛草染色而成的傳統色調,色彩樸素,基本以藍、黑、青為主,不僅耐臟,同時在壯族人心中具有沉穩、莊重、自然、美觀之感。如“黑衣壯”以黑色為主,并以黑色作為族群的標志;“布瑞”的短衣、長褲、短裙均分為黑、白、藍三色,猶如層樓疊起,錯落有致,被稱為“三層樓”;“布衣”則因著裝一體為青黑色而被稱之為“青衣壯”。壯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婦女尤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花紋,內容包含著植物、動物、風雨雷電、神話傳說等各式各樣的題材,壯人通過豐富的想象、抽象、變化、整合而成為千姿百態的圖紋藝術,顯示出自然萬物千變萬化的面目,通過頑強的生命力、秩序結構和排列,把它們的美變做了意味深長的裝飾圖案。如“布衣”族的青衣布質講究,一般用“花肖”和“郎泥”縫制,“花肖”是小塊形的圖案,“郎泥”是小麥穗的圖案,用藍靛染色,工藝繁復、精細,裝飾重點明顯在于上衣領口、袖口上的綠黑、藍黑的線條和三角圖案;花卉在服飾圖案中也是常見的一種,如以荷、菊、梅等為主的圖案象征著生機勃勃,和諧興旺的自然之美;幾何圖案的應用更是變化無窮,風格迥異,自然現象中的風雨雷電、日月星辰最為常見,如水波紋、回形紋、方格紋、菱形紋、八角紋等都從自然現象中抽象出來的紋飾。壯繡圖案多為吉祥意義的荷花、飛鳳、祥龍、麒麟、葫蘆、四方錢形以及花卉與福壽等圖形,并與弦紋、水波紋、方格紋、云雷紋等相襯,紋樣精美而豐富,裝飾于服裝、頭巾、肚兜、鞋面等。

(三)服飾工藝

壯族服飾工藝主要包括扎染、織布、織錦、刺繡等。其中要數壯錦和壯繡最為有名。壯錦在清代既是皇家貢品,也是壯族婚嫁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清?沈日霖《粵西瑣記》載:“壯婦手藝頗工,染絲織錦,五彩燦爛,與緙絲無異,可為稠褥,凡貴官富商,莫不爭購之?!眽彦\應用棉紗和五色絲絨織成,以棉、麻線作地經、地緯平紋交織,用彩色粗而無捻的真絲作緯織入起花,其色彩突破自然,對比強烈。壯繡有平繡、鎖繡、織繡、刺繡、堆繡、拖繡、貼布繡、打籽繡、挑花等多種繡法,多應用在衣領、領圈、頭帕、袖口、衣襟、衣擺、腰帶、裙子、綁腿等地方。與瑤族的抽象圖案、苗族的自然形變化的幾何圖案不同,壯繡圖案多為花枝繁密的寫生折枝花鳥、蝴蝶魚蟲,造型活潑,色彩鮮艷,洋溢著嶺南女性特有的浪漫、柔美的生活氣息。

(四)文化內涵

壯族服飾是壯族文化的活的載體, 是壯族人類物質文化的主要載體,它反映了壯族經濟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蘊含著豐富的民間信仰,形象展現壯族的思想理念、民情風俗、哲學思想、審美意念、道德倫理、社交禮儀、宗教信仰等,起到表征、再現壯族文化內涵的作用。以“黑衣壯”信仰為例,他們有魚圖騰崇拜的信仰,因此,佩戴的銀項圈兩端都制成魚形狀,壯族本民族宗教則以摩教為主要的信仰,摩教帶有濃重的佛、道二教,特別是道教相融合為其特點。此外,還有神靈崇拜,民間崇拜的神靈多而雜,有自然神、社會神、守護神等。

二、壯族傳統服飾與流行時尚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的全球化,流行時尚更加的國際化,現代人也愈來愈講究服飾穿戴的搭配,如服裝的造型與色彩能否體現出自身的個性氣質,以及兼顧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等。壯族服飾本身就具有仿生性、動態感、創意性、協調性、時尚性和民族性等特點,而這恰恰是現代流行趨勢中所崇尚的。從款式上看,壯族服飾端莊得體,簡潔大方。稍寬的褲腳就如近年流行的闊腿褲款型,寬松的輪廓帶著男褲的簡潔大氣,貼身的上衣裁剪又突出了女性曲線。從色彩看,壯族服飾以藍黑色為主,象征著沉著、深刻、莊重、高雅。而藍黑色作為一種百搭色也經常被搭配使用。從配飾圖案上看,壯族婦女普遍喜好銀飾及各種不同的刺繡、織錦等。而這些經典的中國元素,近年來紛紛被許多國際大牌所采用,表達了奢侈品牌設計師對于中國元素的理解,也透露著頂尖品牌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如2016米蘭時裝周,刺繡這一中國風元素席卷T臺,它穿出的不止是時尚,更是屬于中國人的一種情結和態度。從大面積的平鋪到小細節的裝點,刺繡裝飾在服裝中隨處可見。同時被借鑒的中國元素還有立領、民族圖案、織錦、拼布、藍染、編織等。在2016春夏國際品牌秀場中,就有設計師借鑒壯錦中的八角紋飾,遵循傳統的面料工藝制作,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時裝。

三、壯族服飾元素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應用

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分析是提取民族元素的先決條件,應用民族服裝元素去設計出新的符合現代化審美的成衣,不僅僅是將民族文化的某一部分應用于服裝上,而是要深入淺析,將民族服飾中的特色文化元素應用到服裝的設計中去。服裝元素的借鑒不是簡單的照搬,而是打破它固定的形式,對其元素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和藝術風格進行提煉,吸收并展現民族服飾的神韻,才能設計出既有時尚風格又擁有文化底蘊的時裝。壯族服飾的款式、色彩、圖案、及工藝等為設計師們提供了廣大的素材,設計師用他們獨特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壯族符號更適合現代服裝設計的靈魂,使服裝實用和審美兼具。

壯族服飾的領口、衣襟形狀、袖口和褲口的大小,下擺的長短,口袋的造型,以及廓形都可作為成衣設計提取的主要元素,在利用這些元素進行設計時,要對典型和代表性的元素進行合理的選用,與現代的面料、款式和細節有機結合,使服裝更適合于著裝者。壯族服飾整體簡約大方,與當今流行款式如闊腿褲、斗篷、以及面料上的立體感都相差無毫,以及今年流行的復古風、民族風也都應用其中。突破常規的壯族服飾結構,從廓形、省、結構線的變化來尋求創新,運用非常規的設計思路,強烈的解構造型處理,令壯族服飾也能充分展現出夸張與時尚感。

壯族服飾大多采用天然植物藍靛草染色,染制后的色彩耐臟,十分適合日常穿戴。除了黑青藍的主色調,還有一些其他顏色的搭配,使服裝色彩更加豐富而不至于顯得過于沉重。在應用壯族服裝色彩進行設計時,應注重色彩的搭配與轉換,對色塊群的認知,整體色彩風格的表達,避免生硬的套用,增強設計的靈動與美感。壯族豐富的紋飾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及美學觀念,無疑更能給現代設計帶來啟迪和靈感。壯人將花卉、飛禽走獸、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自然素材通過織繡等方式表現在服裝上,寓意了壯族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情趣。壯族圖案中龍鳳圖案雖并非現實存在,但它們的出現是人們對圖騰的崇拜和信仰?;ɑ軋D案也為壯族人所喜愛,傳遞吉祥美好的寓意,營造出濃厚的藝術氛圍。雖然這類圖案常給人一種傳統的感覺,但不一樣的應用,也會有時尚的感覺。如扎染圖案比較吸睛,它擁有獨特的紋理和圖案邊界,只要一小塊的使用就可以讓設計顯得富有新意,給人以活潑和趣味。而幾何圖案更顯趣味,大膽而又現代,可以局部印花,也可布滿全身的重復圖案,還可將數碼技術結合編織工藝,形成鑲嵌風格的印花,展現個性和趣味,為時裝帶來與眾不同的品味。

壯族人民通過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了獨具本民族特色的服飾和工藝。獨特的民族傳統扎染和刺繡工藝,受到時裝設計師的重視。壯繡圖案色彩鮮艷,也有一定的立體感,并且蘊含各種不同吉祥的寓意。運用這些工藝一方面可增加服裝的內涵,使服裝表現更豐富、更精美;另一方面,其體現出的壯族風情也能讓人眼前一亮。只要合理巧妙地運用壯族的服飾工藝在衣服的下擺、背部和整體廓形設計中,就可以創造出強烈的潮流與時尚感的時裝。另外,將壯族的織染工藝與現代面料與款式結合,也可以形成獨特的民族風格。除了扎染、蠟染、手繪、刺繡等工藝可與棉、麻、絲、毛等天然面料結合,還可以運用現代激光切割技術與皮革、化纖等合成材料相結合,從而制作各種個性而時尚的數碼圖案,形成奇特的、立體的面料本色質感,彰顯個性,體現服飾文化的多元化和現代性。

★本論文為廣西2015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編號13BMZ010)階段性成果之一;以及2015年廣西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510606093)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愛丹.壯族服飾的色彩意義[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3).

[2]王莘荇.壯族服飾元素及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探索,2011(04).

猜你喜歡
藝術特征壯族圖案
壯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壯族三月三”來對山歌
畫中謎
畫中謎
畫中謎
當下中國大陸喜劇電影的藝術特征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