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教育公平視角的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發展

2016-11-05 02:23鄧優
知音勵志·社科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特色教育教育公平

摘 要 教育公平是人類共同的教育理想。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為此做出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的發展影響著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國少數民族教育在黨的領導下有力長足的進步。但是少數民族義務教育水平整體偏低。存在著資源配置不合理、教師質量低下、教育同質化等現象。教育公平是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發展的基石。所以要在教育起點、過程和結果三方面來保障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的發展。這是新時期民族教育的主線。

【關鍵詞】少數民族義務教育;教育公平;特色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具體領域,對促進社會公平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教育公平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教育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接受義務教育是每個適齡兒童最基本的權利。如何在教育相對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夯實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的基礎,提高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的水平,讓少數民族學生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質量,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是構建新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

1 教育公平及其歷史淵源

教育公平是幾千年來人類共同的教育理想。對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是人類傳統的教育價值理念。從古到今,國內外的教育家都為此做出孜孜不倦的努力。我國教育公平的理念始于孔子,孔子的弟子有孟懿子這樣的貴族,也有顏回這樣的平民,可見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保證了人們教育機會的均等??鬃俞槍γ總€人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這種“因材施教”的理念保證了教育過程中每個學生發展機會的均等。在西方世界里,最具影響力的古希臘三哲中,柏拉圖最早提出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他提出的女性教育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在他創建的阿卡德米學園中,倡導男女平等,所以男女學生兼收,同等對待。而且教育內容和教學模式也是一致的。柏拉圖在《理想國》這部著作中寫到:“如果我們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照使用男子那樣,我們一定先要給女子以同樣的教育?!笨梢娝岢信逃龣C會均等化這種先進的教育理念。他還寫到:“我們一向是用音樂和體操教育男子的。那么,為了同樣地使用女子,我們一定要同樣地用兩門功課來教育女子,并且還要給他們軍事教育??梢娝岢凶优拥慕逃齼热莺托问揭矐撌且恢碌?。柏拉圖認為女性也應該和男人一樣成為公民的一部分,主張女性和男生一樣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主張對女性進行和男性一樣無差別的教育。亞里士多德的城邦幸福論,探討了實現城邦幸福的具體方式。他認為城邦政治的目的在于實現城邦的“善”。城邦的幸福就是“善”。想要實現城邦的幸福就要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則。公平、公正原則不僅應體現在城邦政治中,也應體現在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當然教育上的公平也不例外??涿兰~斯的“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教育理念以及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方式,使得更多的人有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同時教育公平也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崇高追求。馬克思主義始終貫穿著為無產階級謀取受教育權利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教育公平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工人階級要為自己以及子女平等的獲得義務教育的權利而奮斗。

當今教育公平的理論被國內外研究者進一步深度挖掘與發展。教育公平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多維度的概念。教育公平的概念可以從教育學、倫理學、社會學、法學、經濟學等不同領域進行闡釋。各個領域都為教育公平提供了理論基礎。中西方的學者試圖從多維度,多角度去闡釋教育公平理論。對教育公平的研究首先開始于對“教育機會的均等”的研究。以1966年科爾曼發表的《關于教育機會均等性的報告》(又稱《科爾曼報告》)報告為開端。此報告認為:“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人們不但要重視教育機會的均等,也要重視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的均等?!边@個報告為我國教育質量為基礎的教育機會公平理念以及以教師質量為基礎的教育過程公平、以學生質量為繼承的教育結果公平的理念提供理論指導。

在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里,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影響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是社會主義繁榮發展關鍵的鏈條。我國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是社會主義繁榮發展的基石,要想實現少數民族基礎教育的發展,教育公平是其必要基礎和保障。只有保障少數民族學生在教育機會、過程、結果上的平等,才能實現其基礎教育的不斷發展。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少數民族基礎教育已經跟不上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步伐。如果在教育公平的視角下提高少數民族基礎教育水平,使其跟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步伐成為本文關注的重點。

2 我國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現狀以及不公平成因

2.1 民族義務教育的現狀

我國各少數民族地區在國家的重視之下,各自治區以及少數民族聚居區都把義務教育放在教育發展的首要位置,堅持落實普及義務教育的目標不動搖。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少數民族兒童的入學率,提高少數民族兒童學習的質量。提高少數民族兒童的文化程度。在多年“兩基”的作用下,我國少數民族義務教育取得長足的進步。但是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來看,我國是擁有55個少數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雖然少數民族人口只占大陸人口的8.49%,但就其分布的狀況來看都在,民族自治區域卻占我國國土面積的64%。少數民族受教育的情況讓人堪憂,在十八個百萬以上少數民族人口中,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為朝鮮族10.32年,其次是蒙古族9.25年,最少的為藏族5.37年。藏族的文盲率達到了29.59%。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教育狀況尚且如此,人口在百萬一下的少數民族的教育狀況就更令人堪憂了。除滿族以外的其他少數民族的文盲率均高于漢族。除滿族和回族外,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均低于漢族??梢娢覈贁得褡寤A教育還尚顯薄弱。

2.2 少數民族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

2.2.1 少數民族義務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偏低,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

少數民族義務教育階段質量參差不齊,在人口較多,分布相對較發達的地區基礎教育相對自成體系,如朝鮮族,蒙古族的基礎教育實力相對其他少數民族略顯雄厚。有適合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小學和中學,所以入學率相對較高,教學質量相對較好。而人口相對較少或地域較封閉的少數民族基礎教育基本依附于當地普通中小學,即使成立民族中小學,學校里的漢族學生也占大多數。整體上看,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發展水平整體呈落后趨勢,文盲率普遍偏高。義務教育的普及率不容樂觀,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學歷普遍偏低,專職教教師也低于內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于發達地區,在教育的投入上明顯不高。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程度遠遠低于東部發達地區,中小學辦學條件急需改善。

2.2.2 少數民族義務教育同質化嚴重

少數民族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多元文化教育,但是目前九年義務教育以升學為導向的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學校里適合少數民族學生發展得的特色教育被邊緣化。雖然很多少數民族兒童在國家的關懷下得以入學,基本實現了教育機會的公平,但是在學校里受教育的過程和結果并未顯現出真正的公平。少數民族義務教育階段也是以升學的目的為主導,教育傳承少數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這一功能略顯蒼白。學校沒有負擔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使命。這使得很多人口較少民族的語言、文字等正在逐漸消亡。在教育內容方面,教師普遍忽略少數民族學生特殊的生長環境和心理特點,設置和漢族學生同樣的教學內容,提供相同的教學環境。就連語言也多數使用普通話,民族語言僅為輔助語言。為了方便交流,提高升學率,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人口較少民族,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在學校也都普遍使用普通話教學,使得很多少數民族學生難以適應,以致自尊心和創新精神等被大大的削弱,影響了少數民族學生后續的發展。

2.2.3 少數民族義務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1)經濟欠發達是少數民族基礎教育薄弱的主要原因

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多分布于我國偏遠地區,自然環境惡劣,交通欠發達,生活條件較艱苦。多以傳統農業和畜牧業為主,工業欠發達。經濟不發達導致很多少數民族家庭貧困,所以上學成了一種奢望。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占有的教育資源往往少的可憐,難以吸引優秀的教育人才來民族地區長期發展,優秀教師資源稀缺使得義務教育質量難以保證。

(2)宗教、習俗等根深蒂固的觀念成為少數民族基礎教育薄弱的重要原因

教育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傳統和人的觀念對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多數少數民族地區相對落后封閉。大部分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很多少數民族中 “讀書無用”以及“男尊女卑”等落后的觀念仍然盛行,使得很多適齡兒童的家長因要操持家務為由拒絕送孩子上學。所以在這些觀念的影響下少數民族兒童入學率普遍偏低。而且宗教也是影響少數民族兒童入學的重要因素,如許多維族、回族的家長將“義務教育”窄化成傳統的“經堂教育”,把讀書與念經等同起來。把教師和阿訇等同起來。家長不是把孩子送到學?!白x書”而是把孩子送到了清真寺“讀經”。

3 教育公平:少數民族基礎教育發展的基石

3.1 特色辦學形式和有效的教育優惠政策保障是教育起點公平的保障

教育起點公平包括受教育機會和受教育權利的公平,旨在保護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的權利。少數民族學生教育機會的公平是實現少數民族義務教育公平的前提,要努力保障少數民族學生享有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的機會,努力保障學生在義務教育起點上的公平。這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公平。我國的民族政策就是在保障民族平等、團結的基礎上,國家為少數民族同胞創造各種發展機會,促進少數民族在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發展??梢妵覍ι贁得褡褰逃拇罅χС?。少數民族教育機會公平的實現,也可促進少數民族同胞獲得和行使其他的社會權利。

首先由于經濟和地理等原因,難以保障少數民族適齡兒童入學,少數民族義務教育辦學形式是少數民族義務教育中最具特色的內容。對建立完善協調的少數民族義務教育體系有重要的作用。對于少數民族而言,要有符合自身民族特色以及實際情況的辦學形式。在小聚居的地區,民族中小學的建立在大雜居的地區,普通學校的民族班的設立是少數民族學生入學的保障。其次國家對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的扶持是保障少數民族義務教育得以開展的重要保障。少數民族教育優惠政策顯得尤為重要。對待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的優惠政策要因地制宜。要適當地建立民族地區義務教育補償機制。政策要落實到實處,保障每個少數民族兒童受教育的權利。

3.2 培養出一支優秀的少數民族師資隊伍是教育過程公平的保障

教育過程公平指受教育者在教育內容、教育模式、教育資源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對待。教師是教育資源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的質量是否一致直接體現這教育公平能否實現。教師是教育質量提升的掌舵者,教師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促進者。少數民族和漢族教育質量現存明顯的差距,各個民族內部之間基礎教育的質量也有差距。造成差距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是少數民族地區教師隊伍素質和水平有參差不齊。國家對于進入民族地區師范院校的少數民族考生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這導致民族地區生源不佳,直接的導致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質量以及專業發展的水平都低于發達地區。其次,少數民族地區對教師的選拔相對不嚴格。學歷層次、年齡結構、科研水平等都低于發達地區。再次,大部分少數民族沒有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教育模式。民族學校里漢族老師居多,對少數民族文化了解不深,對少數民族學生心理了解不透徹。對當地的民族語言掌握不熟練。教材和教法的選用上也是采取一般模式。所以國家要在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吸引優秀的人才致力于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各個民族中培養選拔致力于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完善中小學教師培訓制定。提高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發展水平。

3.3 把優秀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是教育結果公平的有力保障

教育結果公平指在接受一定年限的義務教育后,每一個受教育者都能獲得與其智力水平相一致的學識水平。使其才能和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從而被社會所接納。發展少數民族義務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讓通過教育讓少數民族文化后繼有人,豐富人類多元文化寶庫。其次是通過教育讓少數民族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從而適應現代主流社會。所以各個少數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應成為民族教育的重要內容。只有根植于少數民族的文化,才能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的少數民族人才。我國的學校教育較多的關注現代社會的主流文化,對少數文化教育關注較少。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將少數民族文化納入到義務教育體系當中。并且國家要加大對民族課程資源開發,推廣的資金投入。減少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的隨意性。在這個過程當中學校也要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學??梢苑e極研發繼承本地區少數民族文化,適合本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發展的校本課程。增加特色的雙語課程。通過對本民族語言文字和漢語的靈活運用從而增進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使得學生能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打下良好的語言和文化基礎。在根植于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化中逐漸融入到主流社會,展示出少數民族學生特有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馬麗君,買雪燕.教育公平:實現民族教育權利平等的基礎[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4):3-5.

[2]彭麗萍.教育公平視角下的少數民族研究-基于教育優惠政策的分析[D].(碩士論文).山東大學,2013:10-11.

[3]韓剛.教育公平與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7(05)1-3.

[4]孫百才,祁進玉.民族教育發展與教育平等-基于最近兩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6(05):1-5.

[5]丁月牙.少數民族教育平等問題及政府的教育政策選擇[J].民族教育研究,2005(02):1-2.

作者簡介

鄧優(1991-)女,鄂倫春族,遼寧省沈陽市人?,F為寧夏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學基本原理。

作者單位

寧夏大學教育學院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750021

猜你喜歡
特色教育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促進基礎教育公平的探討
孔子思想體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觀念
教育公平視角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研究
構建具有專業美術院校特色的計算機課程教育
植根嶺南 靈秀成長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中醫學專業特色教育的實踐研究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試論學校校本科技教材的研發與使用
財政教育支出區域公平性的雙權重泰爾指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