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

2016-11-07 02:19高婷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哲學思維比較

高婷

摘 ? 要: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將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分別是西方哲學思維比較、繪畫題材比較。中西方,不同的哲學思維,造就了不同的表現形式,成就了兩種繪畫藝術,也為兩種藝術在世界藝術中臝得了較高的地位。

關鍵詞:哲學思維;繪畫題材;比較

中圖分類號:J209.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173-01

一、作為繪畫前提的中西方哲學思維比較

孔子的仁學基于人的現實情感,以倫理道德本位的立場來審視現實社會,包括自然界,他的學說開啟了中國古典思想發展的基本路向,構成了中國傳統士人的內在追求,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繪畫領域,它的影響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1)奠定了傳統文人將人品與畫品視為內在統一體的觀念取向。仁是人的道德本性,它是統轄人類社會的最高法則,對它的踐行體現于日常的點點滴滴,繪畫也是其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在這種踐行中,人如其畫,畫如其人;(2)促使人物畫的發展以及藝術家對人物畫教化作用的重視。在孔子看來,人物畫不僅僅是對容貌肖像描摹和復現,它更應當通過具體形象感染人,促人反思,給人啟發,從而為“仁”的真正實現創造條件。受此影響,中國古代以圣賢明君、忠臣烈女為主要內容的人物畫經久不衰,人物畫對道德教化的作用則通過南齊謝赫、唐代張彥遠等藝術理論和美學理論家的闡述而不斷得到彰顯。

老子關于有與無的思辨對中國哲學思想和美術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藝術方面,這一思想又為中國繪畫“虛實相生”的意境構成奠定了基礎。清中國繪畫講求傳神傳韻,但神韻是不可見的,它在畫中要如何體現呢?笪重光認為,虛實相生,將畫中的實景描繪好,神韻就會自然顯現。如果把握不好虛實關系,作品就會不和諧;繪畫作品的意境和精妙之處正是在虛與實的張力關系中展現出來的。我們可以說一朵花是美的,一首詩是美的,一幅畫是美的。柏拉圖所追求的問題美的東西之所以為美的根據和理由。柏拉圖將世界分為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理念世界作為可感世界時期所是的根據。

在柏拉圖看來,可感世界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們“分有”和“模仿”了理念?!澳7隆笔且环N復制的技藝活動,它表明可感世界的個別事物都是理念的影子和摹本。柏拉圖以“床”為例子,解釋了模仿說,他認為存在著三種不同的床,首先是作為所感世界之根據的理念的床;其次是工匠按照理念而制造出來的,我們日常使用的個別的床:最后是畫家根據工匠制造的個別的床而描繪出來的,在美術作品中呈現的床。由此觀之,藝術作品是對摹本的摹本,與理念隔了三層,這里似乎顯示了柏拉圖對藝術的輕視和批判。浪漫主義創造理論強調藝術創作中主體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天才、情感與想象”,而柏拉圖關于靈感是藝術創作源泉的靈感論,成為了浪漫創作理論的鼻祖。與浪漫主義創作理論不同,現實主義創作理論強調客體的地位,強調主體對客體的遵從,而柏拉圖的理念論中的摹仿說則為此提供了理論基礎。

文藝復興時期,自然哲學和自然科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生物學方面,達芬奇推進了對人體解剖的描繪;天文學方面,布魯諾通過經驗觀察提出了日心說,打破了基督教哲學所依賴的地心說。凡此種種逐漸使科學脫離宗教的束縛,成為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自然也逐漸脫去了神話的外殼而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文藝復興的這些突破對繪畫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比較

山水畫和風景畫都是以自然風景為對象的一種繪畫形式,只是中西方稱謂不同而已。中國山水畫題材與西方風景畫題材最初在繪畫中的作用和地位大致相當,它們的出現都是用來襯托人物繪畫的,后來,隨著社會歷史變遷和畫家認識的轉變,中國山水畫題材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繪畫學科并且升為中國畫的代表性題材,而西方風景畫題材雖然也能夠脫離始終作為人物畫背景的宿命,但最終沒能成為主流題材,造成中西方山水和風景題材不同命運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哲學思維對其的影響。

“客觀對象化”則是西方繪畫創作風景畫的題材選擇。但風景畫可謂是從未登上過西方繪畫史的主流。西方風景畫的目的還是為了襯托人物的特征。這也正好符合西方的哲學思想,

崇尚平等、自由、博愛,凸顯人性的光輝與主體性地位,人依然主宰自然萬物,尊重自然本質上就是尊重人。人物畫的創作同樣以中國古代藝術傳統為基礎,人物畫同樣“重意”非常注重畫中人物之神韻,是否與自然背景相融合,是否符合當時的社會歷史狀況。通過對一群人衣著特征、發式性、所做之事等等細節的描繪傳達出畫者對人物與自然和社會的契合。

在西方繪畫中,人本主義成了人在宇宙中占有優越地位的證明。從其中舍棄了自然科學,其理由也是由于人文主義把人格放在核心位置的緣故,西方古典人物畫主要是由摹仿“鏡像”以客體來顯示主體,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拉斐爾的《肖像》、凡高的《自畫像》等等作品,都是通過借助鏡子將現實中的人物超驗抽象,形成畫者或畫中人物心靈景觀的映照。

中西方,不同的哲學思維,造就了不同的表現形式,成就了兩種繪畫藝術,也為兩種藝術在世界藝術中臝得了較高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猜你喜歡
哲學思維比較
哲學思維與治國理政
政治學科知識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胡塞爾認識真理之路
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制度比較研究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與《源氏物語千年之謎》的比較
同曲異調共流芳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托福聽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較”和“遞進”結構的講座題
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幾個問題
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幾個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