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貨幣視角的“經濟生活”的邏輯分析

2016-11-07 11:57劉祚柱
文教資料 2016年20期
關鍵詞:邏輯起點經濟生活貨幣

劉祚柱

摘 ? ?要: 貨幣概念是“經濟生活”的邏輯起點,貫穿于整個“經濟生活”,因而是“經濟生活”的基本概念。貨幣的產生與發展,貨幣職能的展示演繹著人類整個經濟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講深講透這個基本概念,有助于理清教材的邏輯,幫助學生解決相關的疑惑與難題。

關鍵詞: 貨幣 ? ?經濟生活 ? ?邏輯起點

所謂邏輯起點,用恩格斯的話說,就是指“科學應該從何開始?”這就是說,邏輯起點就是范疇體系的起始范疇?!皬淖詈唵蔚幕镜臇|西出發……因為這里,在這些基本東西那里,‘全部發展就在萌芽中”。因此,邏輯起點是一門科學的起始范疇,以它為基礎可以推演出整個科學的體系①?!敖洕睢比珪卜譃椤吧钆c消費”、“生產、勞動與經營”、“收入與分配”和“面向市場經濟”四個單元。其實質是構建一個社會再生產的過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一系列的社會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

一、貨幣的產生:商品交換矛盾的解決

教材第一課第一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在對“貨幣的本質”的分析中,涉及貨幣的產生問題,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商品交換的發展經歷了簡單或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交換和貨幣交換四個發展階段。貴金屬金或銀之所以獨占一般等價物的地位,只因為它們本身的天然特殊性使它們最適合充當貨幣材料。所以馬克思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p>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運用邏輯與歷史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分別從商品內在矛盾的邏輯發展和商品交換的歷史發展的兩條線索展開對貨幣起源的分析,通過分析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這就是: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高中新教材在貨幣的定義與本質的表述為:“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保ń滩牡?頁)就是沿用馬克思的定義。

二、貨幣職能:社會再生產的推動力

“Money is what money does.”(貨幣就是貨幣的職能)馬克思所說:“一種商品變成貨幣,首先是作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統一,換句話說,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統一是貨幣?!雹谪泿啪褪菫榱苏故酒渎毮懿抛呱蠚v史舞臺的。

任何社會都需要生產過程的不斷重復和更新,這是社會再生產。社會再生產過程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樣相互聯系的四個環節。貨幣職能的發揮使社會再生產得以可能實現。

馬克思認為貨幣資本在生產中成為“第一推動力”和“持續推動力”,資本登上舞臺,發揮貨幣職能,必須使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等生產要素結合起來,使生產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教材第六課分析居民的幾種投資方式,如儲蓄存款、股票、債券、保險等,居民的投資方式同時也是企業籌資的途徑。投資渠道的多樣化,有利于資本這一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資本市場需要不斷地進行規范和管理,形成公平、公正、有序的競爭環境,克服市場固有的弊端。近年來發生的老板“跑路”事件是由于金融市場的失范而導致實體企業的崩潰。貨幣資本同時是持續的推動力,正如美國歷史學家弗格森論斷為貨幣崛起的過程。教材第十一課分析社會生產是規模不斷擴大的再生產,國際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各國充分發揮本國的比較優勢,推動生產全球化、資本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單靠國內自身積累資金,不足以適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進外資;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國家積極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性經濟水平。

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教材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的落腳點是如何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材從貨幣引入,提出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兩種經濟現象,導出貨幣流通規律,也為國家的貨幣政策埋下伏筆。物價水平影響消費,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與供求相互影響和制約。貨幣需求增加會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會提高人民的收入,刺激消費,消費的增加會帶動生產的發展。當然,貨幣的流動性增加會導致物價的上漲,這時國家又得回籠流動性控制CPI的增長。貨幣流通正是貨幣生命力的所在。

貨幣就是錢,我們天天使用的錢。我們可以用錢去買各種各樣的產品,我們用錢去買產品的過程,就是用錢去分配產品的過程③。貨幣的分配職能是通過價格實現的,價格反映的是產品和貨幣之間的關系,價格可以是一單位產品換多少單位貨幣,也可以是一單位的貨幣換多少單位的產品。在“經濟生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中,不管是個人收入的分配,還是國家財政與稅收,都是參與社會財富分配的貨幣表現形式。

三、貨幣是基于國家能力的信用競爭選擇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公認為真正紙幣的開始。紙幣出現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然這種紙幣的發行是需依靠強大的國家機器和信用支持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效法元朝統治者紙幣發行的成功,亦在開國之后發行了明朝的紙幣。但是朱元璋忽視紙幣的發行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標準,而是隨心所欲地大量印刷一批,直接導致國家印,沒人用。過量發行紙幣的后果就是惡性的通貨膨脹。例子還有很多,比如1948年的民國政府,最近幾年的津巴布韋政府,都是濫發紙幣造成通貨膨脹和物價飛漲。因此教材將紙幣概念定義為: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可以任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世界貨幣是隨著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世界貨幣除作為價值尺度之外,還是國際支付手段、國際購買手段等。世界貨幣是在國際商品流通中發揮一般等價物作用的貨幣。外匯儲備是國家國際信用的抵押物,這就意味著,外匯儲備是國家國際信用的備兌支付手段。韓國人為什么要將1997年12月13日定為國恥日?因為,當時韓國國家國際信用崩潰,必須出讓部分經濟主權和幾乎全部的貨幣發行主權,以避免國家破產。在韓國人看來,這一天與亡國一樣恥辱。因此,中國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是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強大后盾,也是國家能力和信用的競爭選擇。

公元前2000年的古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500年的希臘寺廟就已出現辦理貨幣代保管、代收、代付等較為簡單、原始的金融業務。到中世紀,由于西歐各沿海國家的商品經濟得到迅速發展,逐步使這些中介機構演化為銀行業。1580年,意大利成立了威尼斯銀行,標志著以“銀行”命名的近代銀行信用機構的誕生。1694年,英國的英格蘭銀行成立,標志著現代銀行制度的產生及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產生。

在銀行創造了信貸之后,債券的誕生便成為貨幣崛起過程中的第二次偉大革命。股票和股份公司的誕生,讓貨幣進化到虛擬資產的時代④。股票,成為人們實現財富夢想的現實階梯,高風險和高收益同在。股份公司指公司的資產由多個投資者共同擁有,有限責任制度是在企業運營不下去的時候,有限責任可以防止投資者失去他們所有的財富。

保險——規避風險的投資。當今社會人們無法完全保護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只有讓別人一起分擔自己的損失?!叭巳藶槲?,我為人人”。保險使貨幣不再僅是財富的集聚,而包含了風險的分擔。

“貨幣”是“經濟生活”的邏輯起點,是貫穿“經濟生活”課程的一條主線,“經濟生活”的全部內容都是“貨幣”問題的充分展開。只有理解透貨幣這一核心概念,才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合理且有效地進行“經濟生活”的學科教學,并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注釋:

①胡中鋒.“教育學邏輯起點”研究述評——教育學有沒有邏輯起點[J].現代教育論叢,1999(1):4-5.

②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1,113.

③譚根林.循環經濟學原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5.

④[英]尼爾·弗格森.貨幣崛起:金融如何影響世界歷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6,113.

猜你喜歡
邏輯起點經濟生活貨幣
一國貨幣上的面孔能告訴我們什么?
古代的貨幣
古代的貨幣
淺談高中經濟生活課學習策略的幾點建議
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的價值研究
如何提高中學生參與經濟生活能力的探討
建構體現學術自由精神的現代大學制度
錢荒遇上貨幣空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