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道具在漢族民間舞中的功能

2016-11-09 23:08曾濤
戲劇之家 2016年20期
關鍵詞:功能分析道具

曾濤

【摘 要】在民間舞蹈文化中,道具在整個舞蹈形式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漢族舞蹈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性。本文將漢族民間舞蹈作為研究的重點,對其道具的文化內涵及功能進行了分析,旨在通過道具文化的分析,實現漢族民間舞蹈藝術文化的傳承。

【關鍵詞】道具;漢族民間舞;功能分析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142-02

在現階段民間舞蹈文化傳承及創新發展的環境下,人們對舞蹈道具的文化內涵及功能較為關注,這主要是由于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中,大部分的漢族民間舞蹈是由道具所完成的。道具作為漢族民間舞蹈中的標志性舞具,通過制作以及與舞蹈工藝的結合,可以擺脫舞蹈的單純性功能,展現較為強烈的地域文化內涵,并為舞蹈文化的傳承及藝術的創新提供有效支持。同時,對于我國漢族民間舞蹈文化而言,其舞蹈形式相對較多,通過道具文化內涵的研究,可以實現對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及保護。因此,漢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及創新中,應該注意道具運用的功能性,通過對文化資源的挖掘實現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及創新。

一、漢族舞蹈道具的文化內涵

(一)道具藝術較為注重追求吉祥

對于漢族人而言,自古以來就較為注重吉祥文化所帶來的心理感受。漢族民間舞蹈道具正是求吉祈福的文化體現,同時也是人們表達吉祥幸福、歡樂喜慶的主要情感。通常情況下,在漢族民間文化傳承的理念下,人們也可以在漢族舞蹈道具中,充分感受到對吉祥內涵的追求。例如,漢族舞蹈中的龍舞、獅子舞以及鶴舞等,都是吉祥文化的化身。因此可以發現,在漢族舞蹈道具設計的過程中,漢族文化中對吉祥的追求是較為重要的,并在趨吉心理的支配下,使人們對舞蹈道具中的藝術追求更為重視,同時對全新事物賦予更為全面的意義,從而使道具在民族舞蹈演繹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出吉祥喜慶以及幸福平安的藝術追求。[1]

(二)道具舞動中體現出農耕文化

漢族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國黃河的中游區域,這一區域正是由原來的農耕文化所發展起來的,同時也成為漢族農耕文化的初始發祥地。而漢族民間舞蹈正是漢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們農耕生活中的真實寫照,舞蹈中的內容、形式以及動作等,都會與人們的生活緊密關聯。例如,漢族舞蹈中的“跳春?!?,一人戴牛頭面具,并作拉犁狀,另一個人則在后面鞭趕牛前進,兩側會有扮演農夫及婦女的舞者進行舞蹈動作的演繹,在這種氛圍下,大家唱歌跳舞,充分彰顯出漢族道具運用在農耕文化中的基本價值。[2]

(三)道具在文化傳承中的民俗價值

對于民俗文化而言,主要是人們生活、習慣及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群眾精神以及生活文化的重要體現,這種民俗文化是在長期、特定的自然條件下所呈現出的時代精神及人民基本生活。通過民俗文化的形成,可以不斷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尊心,充分展現出民族文化中民族晉升及民族品格的文化內涵,激發了人們的心靈及基本道德情感。在漢族人民生活之中,無論是在農閑階段還是在婚喪嫁娶時,人們都舉行歌舞活動,并按照不同的區域習慣,將民間舞蹈分為“走會”“出會”,以及“鬧秧歌”等舞蹈形式并進行了融合,在長久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出極具代表性的舞蹈道具意識,實現了民俗文化價值的充分體現。

二、道具在漢族民間舞蹈中的功能性分析

(一)道具的限制性促成了舞蹈的特定藝術風格

在漢族民族舞蹈文化形成的過程中,道具藝術會促成舞蹈風格藝術的形成,這主要是因為在舞蹈動作以及風格特點形成的過程中,其基本的舞蹈動作會受到道具的影響。當人體某些部位受到道具的影響及限制時,人們會通過對舞蹈動作的強化實現動作的創新。例如,漢族民間舞蹈中的“遼南高蹺”,在表演的過程中由于表演者腳下綁有木蹺,行走時的中心不容易掌握,因此,需要膝蓋微屈,兩腳需要不斷地移動,而且上身以及雙手需要隨著重心的移動而進行甩擺,充分保證身體的平衡狀態。同時,由于蹺的著地面積相對較小,較容易活動,所以,其形成的律動形式被稱之為“艮勁”,這種力量形式也正與東北人民的性格相互映射,充分展現出人物性以及區域性的舞蹈文化形式。[3]

(二)道具的技藝性展現出舞蹈的競技特點

舞蹈道具在強化舞蹈表演技巧的過程中,較為注重舞蹈表演藝術風格的形成,通過重技藝的追求,實現民族舞蹈藝術文化的有效傳承,因此可以發現,舞蹈藝術中的美是道具文化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不同舞蹈藝術文化的形成,可以充分展現舞蹈文化的基本內涵。例如,江蘇區域中漢族舞蹈《鐘馗戲蝠》,由于其道具表演形式的新奇性,具有較為獨特性的舞蹈風格藝術。在道具藝術造型設計中可以發現,鐘馗高為2米,臉譜描繪的莊嚴肅穆、雙目圓睜而且色彩凝重,會使人們在觀看的過程中產生一種肅然起敬的心理,而小鬼則身材短小,臉譜的設計較為滑稽,這兩種差異性的造型藝術,形成及高矮、大小的強烈對比。在這種舞蹈演繹的過程中,鐘馗會從身后固定傘柄,并吊在華蓋之下,兩只腳綁在小鬼的腳上,當打傘人行走時,鐘馗也隨著行走,從而給人們一種真手操縱的感覺,通過這種舞蹈藝術的形成,可以使人們真實的感受到鐘馗的正義之氣。[4]

又如,我國河北南部區域,由于祭祀活動所傳承下來的“彩帷”,就是由舞蹈形式而得名。由于當地習俗,在每年的農歷2月19日,參與祭祀互動的人們需要燒香、燒制,這種民族文化形式也正是崇神尚巫的文化延續。隨著時代的發展,彩帷活動又滲透到民俗文化藝術之中,這種祭祀形式也從原有單純的祭祀形式,轉變為娛樂化的藝術形式,并成為人們歡慶元宵節中民俗文化的主要活動之一。

對于民間舞蹈的藝術文化而言,其舞蹈形式為了充分使用民俗心理、民俗行為的基本需求,需要將一些吉祥語言、言語以及民間傳說升華為舞蹈形式,充分展現出民俗文化的藝術色彩。因此,在舞蹈道具運用的過程中,通過文化的傳承及沉積,蘊含著較為濃厚的民俗文化精髓,并展現出民眾對非善惡觀念的判斷及表現。因此,在現階段民間舞蹈藝術創作及文化傳承的過程中,特定的民俗活動在舞蹈創作中,應該將道具與舞蹈文化進行充分融合,實現舞蹈藝術中的優勢互補,從而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及創新提供有效依據。[5]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民間舞蹈藝術文化傳承及創造的過程中,特定的民俗活動在漢族民間舞蹈道具以及民族文化形成中具有十分緊密的關聯性。舞蹈道具是在民俗文化活動中所形成的藝術文化形式,充分體現出一種特定化的文化載體形式,這種文化形式與民俗文化互為依托、互為補充,通過這種藝術文化的共同發展,可以實現民族文化內涵的有效傳承,同時也為舞蹈文化中道具形式的創新提供有效依據。

參考文獻:

[1]曹穎娜.中國漢族民間舞道具的文化內涵[J].大舞臺,2011,(7):111-112.

[2]田姣.中國民間舞人物角色構成[D].北京舞蹈學院,2014.

[3]謝長慧.淺析舞蹈道具與情感的融合[D].北京舞蹈學院,2014.

[4]王紅亮.民族民間舞的道具及其功能[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2,(10):136-137.

[5]李永祥,曾華美.嶺南民間舞蹈的道具文化初探[J].民間文化論壇,2012,(6):78-86.

作者簡介:

曾 濤,女,漢族,貴州貴陽人,工作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功能分析道具
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謝的生物合成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