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6-11-09 05:30石乾福
知音勵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對策研究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也培養出更多的民族學生為地方經濟和建設服務,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普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民族大學生也日益增多。調查結果表明,我院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少數學生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現象不容忽視。對于如何做好民族大學生的教育管理,提高民族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已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民族大學生;道德現狀;對策研究

“道”是萬物萬法之源,創造一切的力量;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提升自己的踐行方式。 道德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經濟關系決定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系的,并以善惡進行評價的原則規范、心理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民族優秀傳統道德精神是中國文化傳統的核心,是中國道德教育深刻蘊含的精髓,也是中國能夠屹立于世界東方的重要因素。 以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014-2015學年有民族大學生共計2270人,共16個少數民族。其中以羌族132人,彝族956人,藏族1011人為主。民族學生占學院總人數23.5%,是川內少有的幾所民族學生占據較大比例的高等院校。隨著教育的深入,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但在民族聚居地區,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依然淡薄,道德水平還較低。了解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現狀,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對于提高學院民族學生整體素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助推學院學生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的有效舉措。

1 概念

思想道德,從狹義上講,就是指道德;從廣義上講,是指社會意識形態的思想體系、觀念上層建筑,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藝術、哲學和絕大部分社會科學。它們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不同側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特定的經濟基礎并為之服務,在階級社會里具有一定的階級性。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狀況,既是衡量以往教育效果的基本依據,也是進一步開展教育的重要根據。

2 我院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

學生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是國家的棟梁,是國家強大和民族團結的重要力量。大學生的道德狀況如何,將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關系到能否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是一個社會道德的風向標,它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反映出所存在的社會問題。由于一些歪曲的道德評價標準的影響,有關道德問題的事件層出不窮?!肮烂馈?、“范跑跑”、“燒錢男”等事件的出現;支付寶推出“扶老人險”的出臺等等,反映出當代社會道德弱化,社會價值觀歪曲。從總體上說,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本質和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也應引起從事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的注意和思考。在當前就業、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綜合壓力下,部分民族學生的道德現狀令人堪憂,值得思考。

2.1 道德認知與主體行為脫節

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給全球人民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并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等每一個領域,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也迅速提高了大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從學院調查發現,民族學生在意識形態上是非分明,有主見,有愛國主義精神、奉獻精神以及優良的中華美德,能對他人和社會的道德現象和行為進行判別,但對于自己在道德行為中或身臨其境的時候往往缺乏自律,或者放任自流。對公共政治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不感興趣,學習動力不足,加上學校距離家庭較遠,家長的教育和管理幾乎缺失,長時間在年少時期形成的個人性格和不良行為習慣難以改正,常伴隨著酗酒、晚歸、遇事易沖動等特征。在大局觀上都能夠作答或判斷,但在實際生活中,其行為表現往往滯后于認知,即道德行動的缺乏,道德認知較為充分,主體行為難以自律,存在脫節現象。

2.2 道德評價標準多樣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不再以一個標尺來衡量評價人的行為和道德,而較多的是采用相對化、利己化、多元化的道德評判標準。這些標準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大學生的思想,放棄了以往的道德準則,擴大了道德評價的范疇。當大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諸多事物時,由于受外界環境變化而帶來的競爭觀念,再加上各種傳統的道德觀、市場經濟的道德觀、民族的道德觀、外來的各種道德觀以及宗教觀等多元并立的影響,這種多元化的選擇會導致民族大學生產生選擇的困惑,往往不知所措,出現道德評價混亂問題。

2.3 道德體系不完善

調查中發現,民族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政治思想比較健康,能夠用正確的政治立場、態度、觀點來觀察、分析、思考問題,有較強的政治鑒別力。但在各階段、各領域由于受當地經濟、政治、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綜合應訴的影響,加上教育的缺失,導致在對民族學生的道德教育體系存在斷層,或者道德教育不全面的影響。他們有正確的人生方向和人生態度,但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政治行為傾向功利性,習慣以個人主義為核心,功利主義、享樂主義影響較大,道德體系存在諸多不完善環節。

2.4 心理問題導致道德行為表現弱化

從調查中看到,目前我院學生在就業、學習、貧困、情感等方面存在諸多壓力,尤其是就業成為最重要的因素。民族學生由于受地理環境、教育水平等因素影響,在面對各種就業、創業問題時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加上他們性格較為倔強,很少尋求幫助,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學生們比較信任老鄉和網絡,易形成小團體、小圈子,不重視與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喜歡我行我素,在高壓強勢下,必然會出現心理問題,也不會遵從思想道德理論知識的教育和要求,更不會通過自己的行動展現自我道德素質和個人修養,道德行為表現弱化。在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導和重視民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是今后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3 提高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

面對當前民族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傾向,我院思想政治工作者著眼于新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教育對策,切實提高新時期我院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3.1 強化政治課堂教學

課程教學是加強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思想政治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內涵修養的重要舉措。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層面存在的種種困惑與偏差,歸結起來最根本的是由于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核心價值觀”的不了解以及對市場經濟體制缺乏足夠的認識造成的。要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哲學與人生》、《經濟與政治》等理論課程教育同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價值觀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與方法去認識與看待社會現實問題,并將所學理論知識通過實際行動外化為助人為樂、舍己為人等優良品德。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吸引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他們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在結合本民族優良傳統美德基礎上充分發揮自我教育的作用。

3.2 擴大民族學生的資助力度

我院民族大學生較多來自于地處偏遠的三州地區,他們家庭的收入較低,家人多以打工、務農為主,收入微薄,加上親人患病較多,醫療條件差,巨額的醫療費用讓本身收入不高的家庭雪上加霜,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他們的心理留下了陰影,自帶情緒的看待人生中的所有問題。當面對社會交往或與人相處的問題時,他們較多的是采用較為熟悉和簡單的民族習慣、風俗以及個人的興趣、愛好等方式,從而形成了與當前社會不一致的社會道德觀。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和對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的加大,除了在經濟建設、文化發展、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努力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平等。2015-2016年度助學金評選中,我院在校受助民族學生708人,占民族學生比例25.62%。學院充分利用中、省、市各項學生資助和條件給予更多的民族學生幫助,減少他們歪曲的道德觀形成,感受國家、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和支持,努力培養他們正確的、科學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進一步繼承和弘揚社會主義道德。

3.3 增強民族學生“道德觀”

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從不同的角度規范著人們的行為, 調整著社會關系, 對民族學生的教育,要將法制和道德教育結合起來。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腐朽的西方文化也不斷侵蝕著部分大學生的頭腦,而對于自控能力較差的民族大學生在明辨是非和堅定立場上就較為盲目,形成了一些“一切向錢看”、“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等人生哲學,極易導致個人成長道路的偏向,甚至導致不法事件的發生。只有加強民族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培養,增強社會主義道德觀意識,自覺抵制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道德意識,社會主義法制觀、道德觀才能真正確立。

3.4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拓展第二課堂

道德教育同樣堅持實踐第一的原則,實踐是道德觀形成的基本途徑。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主要來源于生活,并在實踐中得到升華和內化。高校思政課堂的教學由于內容較為嚴肅,形式較為呆板,加上民族學生由于語言等原因交流不暢而聽課較少,因此,高校教育要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崇尚實踐課堂教學,要敢于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深入社會實踐活動,努力讓社會知識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增強社會道德觀。其次,要多組織學生深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學生懂得飲水思源,學會感恩,感受當前生活來之不易。同時,讓學生勇于接受社會事務,樹立責任意識,承擔社會責任,在實踐中認識自我,建立報答父母、感恩學校、立足社會、奉獻國家的平臺,用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中國革命道德傳統,努力實現個人價值。

3.5 尊重宗教信仰,樹立公德意識

我國現行憲法第36條第2款規定:“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p>

調查中發現,我院2270名少數民族學生中,信教學生達到1065人,占46.92%。受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傳統的影響,在民族學生中,他們繼續傳承了本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遵循了宗教信仰的教義、教規。他們對宗教信仰的虔誠度高,宣傳力度大,加上自身民族所形成的個人性格、習慣,對他們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尊重民族大學生的信仰自由,在開展教學工作和加強學生道德培養的同時,要充分將民族優秀文化引用到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來,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道德意識,將民族文化與道德規范有效融合,推動本民族和社會主義文化的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發揚宗教文化作用,真正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3.6 設民族學生管理崗位,樹學生黨員干部典范

由于語言、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工作中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學院根據實際情況組建和聘請部分民族教師成立民族學生管理部門,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并以獨特的工作方式和風格,使民族學生工作充滿活力,成效顯著。由于他們對少數民族學生的語言、性格、文化基礎、家庭背景、民族習慣等方面非常熟悉,可以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增強學生道德意識。其次,可以強化民族學生干部同學的法律意識。學??梢栽诮M建的學生會、團委會等學生組織和團體中招募品學兼優的民族大學生,充分利用他們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去影響其他的民族學生,鼓勵他們追求上進。第三,積極發展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從思想意識和組織上鼓勵他們向黨組織靠攏。充分利用學生黨團進公寓、進教室、進校園,讓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切實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管理。

3.7 對違紀民族學生強化道德約束

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受歷史、文化、傳統習慣、地理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行為的文明程度相對較低,晚歸、曠課、遲到、酗酒、打架、考試作弊、越軌性接觸行為,甚至其它惡性事件也時有發生,違紀率較高。調查發現,學院2014年受處分學生124人,其中民族學生達83人,占67%;2015年受處分74人,民族學生達53人,占71.6%。2014年學生工作通報遲到、晚歸、曠課行為總計647人次,其中民族學生314人次,占48.5%;違紀頻率高,教育效果不明顯,部分民族學生對處分給他們帶來的相關影響也未在意,仍是以小群體、老鄉會、家族會等形式來解決問題,處理矛盾。

對違紀民族學生在加強教育管理的同時,教育者可以結合他們的優點為他們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對改變較大,有一定影響力的民族學生加強引導,結合他們在本民族和團體中的影響,教育和組織民族學生通過講座、表彰、獎勵、正面宣傳等方式給低年級民族學生樹立良好形象,引導他們學習和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學會知法、守法、護法,強化道德意識。

3.8 重視就業創業指導

從畢業學生中調查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畢業去向和工作單位主要集中在自己成長的家鄉,由于他們對本民族和地方環境的熟悉,加上國家政策的適度傾斜,他們在回到當地就業的人數較多,就業率高。他們是本民族、本地區學生中的佼佼者,優秀者,他們也是當地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的重要人力資本要素。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和個人能力也代表了當地的發展程度,因此他們除了必須擁有理論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個人心理準備和創業素養,這樣才能畢業后服務少數民族地區,擔當少數民族地區創新發展的重任。關注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創業,不僅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排憂解難,而且還能夠幫助少數民族家庭擺脫貧困。促進國家和各級政府高度關注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充分體現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關懷,以及改善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環境,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率和樂業率。

3.9 注重輔導員隊伍建設,構架道德教育橋梁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注重輔導員隊伍建設,構架好道德教育的橋梁,通過他們的教學、管理、組織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社會主義道德意識,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核心思想,強化道德在教室、寢室、食堂等公共區域的行為作用,以實際行動號召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及個人品德方面教育和宣傳,努力構建老師教育與民族學生的道德形成之間的重要橋梁,促進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思想道德建設和民族學生的道德工作的開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對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父母對子女的道德教育中,應作出榜樣,提出要求并嚴加管理。學校教育要堅持習慣養成教育,對大學生進行道德習慣養成教育,逐漸培養大學生守規矩的良好習慣。深化實踐教育,在大學教育中,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技能,還要具有承擔責任、奉獻社會的意識和品質,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力所能及地服務于社會和人民。同時,政府、學校、社會大環境也應引領正確輿論導向,及時樹立典范,只有這樣,民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民族學生的道德水平才能有效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楊麗坤.關于思想道德概念的幾點認識[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07) .

[2]薛劍符.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探析[J].高等教育,2008(03).

[3]劉燕華,馬莉.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5(04).

[4]劉燕華,馬莉.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5(04).

作者簡介

石乾福(1979-)男,漢族,四川省廣安市華鎣人?,F為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吳焰(1980-)女,漢族,四川省廣安市華鎣人?,F為廣安市前鋒區觀閣職業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

楊丹(1983-)四川省樂山市人?,F為廣安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農學。

作者單位

1.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省廣安市 638000

2.廣安市前鋒區觀閣職業中學 四川省廣安市 638000

猜你喜歡
對策研究
當代大學生思想現狀:問題、成因與對策
暑期游泳培訓班現狀及對策研究
“營改增”對高職會計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鄉村傳統財會工作轉型升級的思考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