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師范類高校植物景觀文化建設的調查報告

2016-11-10 23:53秦祎童星
人間 2016年28期
關鍵詞:調查報告對策建議

秦祎++童星

摘要:本文通過對重慶師范大學大學城校區植物景觀設計的調查分析,來探討師范類高校在滿足校園新要求的同時,如何延續校園文脈,建立一個校園環境突出,生態效益好,景色優美的大學校園。在調查的最后,綜合調查結果,提出對今后師范類高校植物景觀文化發展的建議和要求。

關鍵詞:師范類高校;植物景觀文化;調查報告;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S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215-01

高校植物景觀文化建設利用園林文化等進行高校校園植物景觀設計,營造出更高境界和人文特征的環境,在謳歌校園中的植物美景時,達到環境育人的功能。通過植物景觀文化的“軟教育”,可以陶冶師生情趣,完善師生人格,樹立正確的宇宙觀、人格觀、審美觀[1]。

為了真實地了解當前普通師范院校植物景觀文化發展的具體現狀,本研究以重慶師范大學大學城校區為例,對其植物景觀文化建設作了一次調查。通過對本校區的校園植物景觀文化建設的調查分析,來探討師范類高校應如何延續校園文脈,建立一個校園環境突出,生態效益好的大學校園。

一、五大功能區的植物景觀布局

重慶師范大學大學城校區的設計是以山水園林為校園環境的主體結構的生態校園,學生的學習生活大致在五大功能區:校前區、教學區、共享生態區、學生生活區、體育運動區。由此,根據功能區的不同功能,校園的植物景觀也遵循了一定的布局規律。

(一)校前區。校前區是校園與社會對話的窗口,以入口廣場為中心。在校前區,重慶“市樹”黃葛樹和高潔挺直的雪松是學校一張張鮮明的名片。在重慶人民眼中,黃葛樹是心目中的“樹之魂”,是一部耐人尋味的時間卷,也給校園師生的生活帶來了踏實與安寧。雪松四季長青,長青代表著遭遇逆境,永不后退。正如學校歷史,其自創立至今,雖幾經更迭,然秉持從教為師之天職銳意進取,深受社會好評。

(二)教學區。教學區位于校園基地的中心,著名景點桂花大道、三春湖中都少不了相對應的植物景觀。在植物景觀規劃中,學校因循古例,充分利用桂花枝葉繁茂、四季常青等優點,成就了著名的桂花大道。對于讀書者而言,桂花樹是貞潔、榮譽和吉祥的象征,由此也體現了學校對莘莘學子的美好期望與祝福。明波蕩漾的三春湖中一群妖艷的水中女神——睡蓮,為這份靈動增添了幾分潔凈和純真。這些睡蓮以自己的姿態提點師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應不忘初心。

(三)學生生活區?!拔ㄓ猩讲杵途?,綠叢又放數枝紅”的“市花”山茶花,帶給學校一份高傲和深沉,宿舍樓下的白蘭和廣玉蘭,每一個花瓣上都凝著一層淡淡的從容。學生宿舍區致力于創造優美的室外交往空間,使生活場所也成為陶冶性情的第二課堂。

(四)共享生態區。共享生態區位于整個校園的核心位置,是學生活動的重要場所。在此場所中,輕盈柔美的柳條不住地向即將離別的人們招手,讓人眩目的金色銀杏順風貼著人們褲腳,他們是既能抗病蟲害,又能觀賞綠化最理想樹種。

(五)體育運動區。主要運動區位與教學區、學生生活區成品字形布置。在此功能區中,象征著戰勝困難的勇氣與信心的小葉榕、充滿生機的加拿利海棗,作為運動、拼搏的象征,像是在體育運動區內肆意揮灑汗水的青年學子,為靜謐的校園激起一陣陣波濤。

二、校園植物景觀文化的特征體現

(一)植物景觀體現了地域文化和師范類院校的特點。學校建校60余年來,其校園景觀因其所在的特有的川渝文化背景和特有的審美觀念,而表現出重慶地域風格和布局方式,以及師范類高校特有的秉性。

(二)植物景觀與人文景觀結合,兼容教育性與娛樂性?!叭藙撛飙h境,環境又培育人”。在黨員承諾墻守護的松柏,博望亭的桃樹和李樹,女生宿舍下的廣玉蘭和白蘭樹,體現了植物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結合。

(三)植物景觀在于師生的共同維護。走在校園中,隨處可見校友捐贈的植物,既體現了學子們感恩母校,也是對后輩給予的祝福和希望。

(四)校園植物品種充足,功能豐富。重慶師范大學植物種類豐富,既有充滿西南地區特色的植物,還有來自非洲的加拿利海棗、南美洲的藍花楹、長江中下游等地的檵木等,方寸之間體味萬千風景。同時,在滿足植物的生長需求的時也突出景觀的季相變化。

三、校園園林文化生態配置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校園植物景觀文化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樹種間的配置模式重復、雜亂,校園閑置空地的太多。從調查現狀看,整個校園綠地系統還停留在以量取勝,單純地追求綠地綠化率的生態建設初級階段。由于本校區是2005年使用的新校區,閑置的空地仍占了不少面積,影響了校園的整體美觀。然后,環境綠化過度依賴人工保護。校園中的綠化植物都嚴重依賴人工灌溉,修剪,不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綠地管理維護工作也常常不到位,嚴重影響了植物的景觀效果;且校園環境建設方面應重視體現自己特色,加深文化蘊含[2]。最后,學校綠化管理機制不完善,反饋途徑不足。綠化工作在工作安排上、在職責上、在各項工作的完善管理上都不明確,既阻礙了學校綠化工作的執行,也沒有好好的利用全校師生的監督權力。

(二)校園植物景觀文化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首先,校園主體綠化植物應該突出本校特色。校園環境設計中應加強校園的垂直綠化,合理利用喬木的層次結構,其次,增加動植物物種多樣性,增強生態鏈的穩定性。同時建議給校內每一樹種掛上不銹鋼標牌的“身份證”,可以使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學到樹木分類知識[3]。然后,將植物景觀富有更加特色的文化內涵。作為一所西南地區的師范類院校,具有有別于其他普通院校的特色。重慶師范大學的辦學理念、校風、教風和學風影響了一批批教育工作者,這些人文內涵均應在植物景觀中有所體現。最后,加強師生監督機制,最大限度發揮園林植物的景觀效果。園林環境“三分建設,七分管護”,為使校園綠地可持續發展,并能獲得長期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就必須加強校園綠地的養護與管理。

四、結論

優秀的校園植物景觀建設并非只是簡單的材料堆砌,而應該能夠很好的體現校園個性、辦學特色,還應該具備濃厚的文化底蘊,能夠傳承學校的歷史文化,并且為在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感情提供怡人的空間場所。

參考文獻:

[1]沈濟黃等.信息校園——構成新世界信息化、人文化的景觀[J].大學城筑,2002(4):12-15.

[2]邱昆,論高校校園植物景觀文化建設[J].懷化學院學報,2009(8):125-128.

[3]褚泓陽,屈永建.園林藝術[M].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秦祎,女,研究生,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童星,女,研究生,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小學教育專業。

猜你喜歡
調查報告對策建議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調查報告
各年齡段人群對網上健康教育的認知和期望的調查報告
高中生數學應用題學習狀況的調查報告
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東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嚴重
職校學生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5%
都是機器人惹的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