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件工程博士研究生培養問題及改進

2016-11-10 08:01馮在文何敏何克清
計算機教育 2016年7期
關鍵詞:改進措施

馮在文 何敏 何克清

摘要:以2011年教育部將軟件工程學科獨立設置為一級學科為標志,軟件工程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步入了規范化發展的軌道。但與信息化強國相比,我國軟件工程博士研究生培養尚處于成長階段,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探索。文章分析當前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改進措施

0.引言

在信息化浪潮的促動下,我國軟件工程學科高層次人才隊伍培養經歷了跨學科培養、海(境)外引進、相近專業轉行等方式。2001年12月,教育部首次批準全國35所高校試辦示范性軟件學院(教高[2001]6號)。以2011年3月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學位[2011]11號)為起點,軟件工程專業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脫胎”出來,正式成為一門新的學科,標志著我國軟件工程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完成了由學科從屬型向學科獨立型的跨越。這一跨越無論對于軟件工程的學科建設,還是對于其高層專業人才的培養都具有頂層設計意義。

正是由于這一頂層設計的作用,2011年8月教育部首次在我國48所高校增設了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的博士點和碩士點。截至2015年,全國擁有軟件工程學科“博士一級”授權的高校已達52所,具有“博士二級”授權和碩士授權的高校達到106所。我國軟件工程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撐了國家信息產業的發展,基本適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縮短了我國此學科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由于軟件工程學科高度的交叉性、領域的滲透性以及需求的無限性,我國軟件工程學科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無論在基礎理論、課程設置,還是在培養方式、評價體系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學科課程體系特色不彰顯

我國軟件工程學科是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分化而來的,雖然已經獨立為一級學科,但由于其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緊密聯系,在博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的設置中,仍然有很多內容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下的二級學科“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極為相似。根據對國內60所具有軟件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39個單位)和一級學科碩士點(21個單位)的高校官網上所公布的研究方向和培養方案進行的統計分析,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二級學科和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相似度高于70%的研究方向占到了25%,相似度低于20%的研究方向僅為8.33%。從兩個學科開設課程相似度的比較來看,同一課程類別開設學校比例相似度高于70%的占80%之多。這些統計數字表明,當前我國對軟件工程學科和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并沒有本質區別。

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博士生相比,軟件工程教育的核心是能夠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軟件工程學科的博士生要熟悉一個或數個應用領域的相關知識,并強調綜合應用各種軟件工程方法與技術。他們在軟件工程知識廣度和深度、工程實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方面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博士生要更加優秀。但在目前軟件工程學科課程體系下,軟件工程學科博士并沒有顯著特色與優勢,這將影響本學科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2科研考核指標缺乏本學科特點

為了保證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我國各大高校都相繼出臺了博士生研究生考核指標體系。博士研究生依靠發表“垃圾論文”,以“論文灌水”等方式蒙混畢業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一般來說,規定在國內重要學術期刊或在國際SCI檢索期刊上發表論文是博士生畢業并取得學位的基本條件之一。這些科研考核指標的制定給軟件工程學科的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劃定了紅線。但這一考核體系仍具有“重期刊、輕會議”“唯SCI檢索”等特點。筆者認為,這種機械式照搬的考核體系擠壓了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的學術空間。

軟件工程是一門知識更新非常迅速的學科,通常情況下,每3~5年就會有一輪知識熱點的更新。對軟件工程學科而言,國際會議是最新穎、最優秀的論文展現舞臺。學者們通過這個學術交流舞臺,與國際同行近距離交流最新、最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從而達到掌握該領域學術前沿的目的。如果一味地要求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只能通過發表國內一流學術期刊或者國際SCI期刊作為畢業條件,將導致兩方面問題。一方面,SCI國際期刊或者國內一流學術期刊發表周期相對較長,從投稿到出版一般需要1~2年的時間,有些國際頂級期刊則需要2~3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出版周期。我國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的學制一般為3-4年,時間窗口有限,致使不少博士研究生放棄從事創新性強但有一定失敗風險的科研課題,而愿意選擇創新性較低但比較穩妥的科研課題去做,從而確保早日發表期刊論文而盡早獲得學位。另一方面,即使軟件工程國際一流學術會議可以代表該學科一流的學術水平,但僅發表國際會議論文往往并不能滿足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畢業的基本條件,導致一些博士研究生不愿將最新最好的成果在一流國際會議上發表,而寧可選擇一些水平一般的期刊。這種做法顯然不利于我國軟件工程學科的博士研究生與國際同行們的交流,實際上造成了我國高檔次研究成果的流失,對培養優秀的軟件工程人才得不償失。

1.3對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

軟件工程學科本質上是一門工程科學,要求學者們運用數學、工程和管理方法去解決軟件工程實踐中所遇到的人力所無法解決或者很難解決好的問題。因此,軟件工程學科與工程實踐問題具有高度的結合性。在軟件工程領域,除了少數的博士研究生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外,大部分研究課題是與具體實際相關的產業化問題。這就需要軟件工程學科的博士研究生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將理論概念轉化成為原型系統或者用實證實驗驗證理論、方法的動手能力。

在實際過程中,一些單位對軟件工程學科的博士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有的博士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編寫程序的代碼行數不超過1000行,有的甚至沒有編寫過代碼;有的博士生導師或博士研究生認為編寫程序不是創新性的工作,工程實踐是浪費學生或自己的寶貴時間;有的博士生由于在本科及碩士階段沒有打下良好的工程實踐基礎,導致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其能力不能勝任工程實踐。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工程實踐能力的不足給博士研究生及其所在課題組的科研工作都會帶來負面影響。其結果是,博士研究生所提出的方法、理論無法得到工程實踐檢驗,導致科研成果無法落地;另外,缺少原型系統或者實踐驗證的研究論文也很難在國際高水平會議或者期刊上發表,造成科研工作成為無果之花。

1.4博士生導師指導時間尚顯不足

博士生導師對博士生的悉心指導是提高培養質量的關鍵。相比發達國家,我國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指導的博士生數量普遍較多,甚至出現一位導師一屆招收3-4位博士生的現象。有的博士生導師擔任單位的行政職務,因此普遍感覺“日常雜事較多”“工作壓力較大”,這些因素從客觀上使得博士生導師沒有充裕的時間去指導每一位博士生,為數不少的博士生在讀期間感到與導師間的交流時間較少。有的博士生反映“長期見不著導師的面”,甚至“一個學期沒有和導師單獨交流”。這種“放養”現象有悖于對博士研究生的精心指導原則,對提高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十分不利。

2.改進措施

2.1構建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課程體系

軟件工程的學科內涵是:“以計算機科學理論和技術以及工程管理原則和方法為基礎,研究軟件開發、運行和維護的系統性、規范化的方法和技術,或以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其研究對象為軟件系統,學科涵蓋科學與工程兩個方面?!睋?,我們建議培養單位應當反思當前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生課程的知識體系,明確該學科博士研究生所應該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學科特定的高級知識,構建以數學、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管理學為基礎,以軟件需求、軟件設計、軟件構造、軟件測試、軟件維護、軟件配置管理、軟件工程管理、軟件工程過程、軟件工程方法和工具、軟件質量等為架構的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生課程體系,使之具有鮮明的學科特色,培養真正能在軟件工程學科內進行創新性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

2.2鼓勵博士研究生向國際一流學術會議投稿

目前,在軟件工程學科領域,國際一流學術會議的學術水平已與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相當。建議有關主管部門適時修改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的論文考核體系,不再將“國內一流學術期刊”或者“國際SCI期刊”作為博士研究生論文考核的唯一硬性指標,而將國際一流學術會議論文的發表也納入可選的硬性指標之一。

博士研究生通過參加國際一流學術會議,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而且更能向本學科的權威專家請教和學習。通過參加學術會議,博士研究生還可以提高自身的外文水平,擴大學術交流圈。筆者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of Technology,QUT)信息系統系訪學期間,了解到該系的博士研究生每年均有一次參加所在領域國際一流學術會議的機會,費用可通過博士研究生所在系的培養部門和研究生導師所在課題組協商解決。這種做法是值得借鑒的。

2.3將工程實踐能力納入博士生入學和畢業的考核體系

將實踐動手能力納入博士生入學和畢業的考核體系,有利于培養更高科研素養的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譬如,QUT信息系統系的每位博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除了開展理論研究外,還須將自己的理論研究內容通過工程實踐實現出軟件原型系統。這種做法的益處是:一方面,可促使博士生研究出真正經得起實踐檢驗的高質量科研成果,杜絕了空洞而無實際價值的所謂成果;另一方面,因為博士研究生在各高校院所中實際上已是科研的生力軍,由他們動手實踐得出的原型系統,對于課題組高質量地完成科研課題也極為有益。

建議將工程實踐能力的考查納入博士生入學考試的評價體系中,對于工程實踐能力欠缺的考生,要提前排除;同時建議博士生導師高度重視對博士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不能將形成的理論進行原型系統實現或者進行實證實驗的博士研究生,在畢業環節上要嚴格把關。應當鼓勵博士研究生在發表科研論文的同時,申請軟件著作權或發明專利,從而形成理論研究緊密聯系實際應用的良好培養機制。

2.4建立博士生培養的導師組制度

實行導師組制度不僅可以有效彌補博士生導師由于精力不足無法有效指導博士生的問題,而且還有利于形成知識結構合理、思維方式相互補充的導師指導團隊,這對培養博士生的團隊精神和發散性思維都十分有利。筆者在QUT訪學時,校方給我安排了由三位導師組成的導師組。兩位副導師很好地配合了第一導師的工作,整個導師組對我進行了非常有效的指導。其中,第一導師負責訪學期間學術研究方向的制定及總體研究方法的確定,主抓研究的方向;兩位副導師各負責一部分研究細節的指導,主抓研究的具體工作。通過導師組的指導,使我在訪學期間不但在學術上有較大的進步,而且還對國外博士研究生的指導方法有了一定的切身感受。事實上,導師組指導制在英式或美式的博士研究生培養中是很常規的做法。

在博士研究生培養中,建立導師組制度對于多方面利益群體均有益處。第一,對博士研究生而言,可以接受由兩(或多)位導師構成的導師組的指導。由導師組構成的更加豐富的知識平臺,可以給予博士生更加全面的指導;第二,對博士生導師而言,導師組制度有可能使主導師從指導工作的細節問題中升華出來,而將有限的精力更加聚焦于宏觀上的指導和學術方向上的把握;第三,對副導師而言,通過指導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也可以促進自身學術素養的提高,在豐富學術成果的同時汲取主導師的經驗,為未來的學術道路打好基礎。與主導師不同的是,副導師一般聚焦于從學術的細節上對博士生給予指導。副導師不一定要求具有高級職稱,只要能力具備即可,與博士生的關系更加接近于合作者之間的關系,而與主導師的關系可以定位為助理的關系。

3.結語

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方面所引發的問題,既有應當提請教育主管部門加以研究的共性問題,如我國博士階段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服務面向等宏觀方面的問題,更多的則是各培養單位在實踐中所需認真解決的具體問題。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創新成果已經深度融合于軟件工程的學術研究與產業實踐中,這就預示著我國軟件工程學科的博士研究生培養將更加國際化、工程化。教育主管部門和從事軟件工程學科教育的實際工作者必須牢記歷史責任,認真研究“互聯網+”時代下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提出積極的應對措施,使我國軟件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的培養邁上新的臺階。

猜你喜歡
改進措施
某電子企業電源轉換器質量改善研究
淺談事業單位報賬會計的財務管理工作核心分析
翻斗量油分離器防淹措施初探
論如何有效實施醫院內控制度
醫院會計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進措施探討
冷鏈物流基礎上的生鮮電商發展研究
公路工程監理存在的問題和一些改進措施
主變冷卻器全停跳閘事故分析及改進措施
壓片機加料器充填葉輪的改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