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2016-11-10 16:47張春菊
南北橋 2016年10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張春菊

【摘 ? ?要】眾所周知,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多種功能,能檢測和鞏固學習成果,促進學生的交流和評價等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作業的重要作用,不斷對作業設計進行優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76

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各個科目的教學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這是由小學語文科目的重要性決定的。語文是一門人文性的學科,小學生正處于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受到的教育對他們的一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不僅是豐富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方面的教育。在這樣的要求下,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反思傳統的語文教學,找到其中的不足之處,并且用新理論、新思想指導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與課堂教學是緊密相關的,是鞏固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優化設計是經常被教師忽略的一個部分。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就如何進行作業優化設計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作業設計要注意趣味性和主體性

無論在哪門學科的教學中,都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作業的優化,在設計過程中也要注意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形式比較呆板,內容上也比較枯燥。例如在關于生字詞的作業布置中,一般就是設置成填空或者選擇的形式。長期不變的形式不容易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用新鮮有趣的形式布置作業。同樣是生字詞,教師可以設置成幫生字找家,或者是找朋友之類的形式。只有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所創新,設計趣味性的作業才能讓學生愿意思考、樂于思考,在濃厚的興趣中完成作業,無疑會提高學生的效率,同時也能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進行作業優化設計時,教師要把內容和實際聯系起來,遵循趣味性原則,盡量把作業內容設計得新奇有趣,讓學生產生濃厚興趣,產生內在激勵。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能夠體驗到做作業的樂趣,也能體驗成功的樂趣。

另外,在進行作業優化和設計中,教師還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體性原則是一個重要的原則,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求?!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摒棄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作業設計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業是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環節,在這個過程中要體現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要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獨立進行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教師布置的作業要有針對性,也就是目標要明確,可以是鞏固某一部分知識,也可以是讓學生達到某種技能。其次要注意作業的難易程度,最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樣才能有挑戰性,學生有興趣參與。但是又不能太難,否則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對于作業的反饋,更加了解學生的需要,這樣才能在作業設計時心中有學生,一切都是以學生為中心。

二、作業設計要注意差異性和全面性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就是素質教育的宗旨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并且是為了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每個學生的先天條件不同,成長的環境也不同,因此學生在接受教育活動過程中有著明顯的差異性,這種現象是普遍的。教師如何應對這種差異性在教學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搞一刀切,面對所有的學生使用一樣的教學方法和標準等。這種思想有著很大的落后性,每個教師都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順應教育發展的趨勢,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在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首先要注意學生的差異性,這樣才能做到面向每一個學生。學生由于自身知識能力方面的區別,對語文作業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要體現作業的層次性,根據學生的自身能力來安排作業的內容、數量等。例如對學生成績較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一些拔高類或者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進一步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對于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布置一些鞏固知識類型的題目,讓這部分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小學階段在學生的人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在這個階段的語文學習,對于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和語文能力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作業優化設計,教師要注意全面性策略在教學中的應用。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要注意學生接受知識的全面性,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倡導合作和探究

合作探究是新課程中倡導的新型的學習方式,在進行作業優化設計中也要體現這一點。通過合作探究,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做作業的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學強調學生的接受性學習,強調學生進行死記硬背、機械記憶。在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中,要注意把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作目的,倡導學生進行合作和探究。

教師是作業的布置者,在設計過程中,要為學生創造機會,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布置一項內容較多的作業,一個人單獨無法完成,而是要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在發出任務后,讓學生自由組合建立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密切交流,共同完成作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注意進行指導,鼓勵學生進行探究。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合作的快樂,體驗到探究的快樂。同時這樣的合作探究有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例如學生的理解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問題和分析能力等等。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的優化和設計十分重要,教師不能忽略這一點,要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作業內容的單調性,改變作業形式的無趣性,積極進行作業設計的改革。教師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建立一套科學化的作業體系,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和提高。這樣才能發揮作業的重要作業,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