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銷魂別曲

2016-11-11 15:22王紫荊臧嫦艷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濟慈孟郊色調

王紫荊++臧嫦艷

摘要:孟郊《古怨別》和濟慈《明亮的星》都是兩首抒發離別的無情的詩歌,本文通過比較兩首詩中的意象、韻律、色調,來說明同為銷魂的離別之曲,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希望可以為現代詩歌分析與寫作有所啟發,本文第一部分簡要說明兩首詩歌的共同點,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闡述了兩首詩歌不同的表現形式,第二部分解釋了兩首詩歌的不同意像,第三部分闡述了兩首詩歌的不通格律,第四部分闡述了兩首詩歌給人不同的色調感。

關鍵詞:《古怨別》;《明亮的星》;孟郊;濟慈;意象;韻律;色調;離別

中圖分類號:P2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10-01

一、前言

孟郊的詩歌高妙簡潔,清峭賽苦,《古怨別》中描繪了一對情侶難分難舍,纏綿悱惻的情狀,濟慈是英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明亮的星》是在詩人生命的最后時光,寫給她的一首離別之詩。

這兩首詩在語體學中都屬于抒情詩,語體學中詩歌的美包括音樂美,意象美和意蘊美。本文也是從這三方面入手考慮,再進行具體分析比較。

前人多對孟郊和濟慈進行獨立分析,很少有將《古怨別》和《明亮的星》進行比較分析,且《游子吟》這類質樸易懂的詩似乎更為流傳,《古怨別》反而相對分析較少,但我認為,孟郊之詩刻苦,不亞于濟慈詩中所表達的凄婉之情,本文通過比較兩首詩之間的不同,希望可以對中英文詩歌加深了解。

二、星與月—意象美

《明亮的星》中主要用到了,風,月這兩個意象,先說這風颯颯,點名離別季節為秋風,中國自唐朝起興寫離別詩歌,秋天更是容易讓人聯想到離別的季節,且這種離別不似春日和風煦煦,讓人覺得這種離別是游子游學,前方一片美好,一片光明,秋日的離別是死生不復相見的離別,是前路暗淡的離別,是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秋風二字,讓一種悲愴的氣息,躍然紙上,我好似已看到片片殘于枝椏的枯黃樹葉隨著這颯颯的秋風,無奈落下;又看到瀟瀟的秋雨,隨著干冷的秋風,斜斜打在臉上,這絕不是什么享受。

而《明亮的星》中,濟慈用到了更多意象,星,海水,海岸,雪,山,愛人的酥胸,濟慈在這首詩里,又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畫,生動而富有啟發,他把詩歌中的抽象化為具象,把復雜的思緒轉化為具體的畫面,《明亮的星》中的意象具有跳躍性,讓人印象深刻。濟慈把這幾個看似毫不相干的意象組織在一起,而串聯在一起的線索就是永恒的美。

三、韻律—音樂美

《古怨別》是五言古詩,每一行字數相同,讀來朗朗上口,形式相對自由,多用口語,不講究對仗,押韻范圍較寬,孟郊在此詩中用字精確,用一兩個平常字眼生動精確地表現他對事物最深刻的認識和表達內心最深切的感受,心中雖有千言萬語,卻因深思止住淚水,不便于難過,不讓自己崩潰,只能抽咽,真是讓旁觀者都要落下淚來。

《明亮的星》,語言優美,清新,行文自由活潑,如行云流水,思緒可一瀉千里,變化萬千,明亮的心,是一首十四行詩,采用了五步抑揚格,他屬于彼得拉克十四行詩,而且可以分為兩部分,八行詩節和六行詩節,這首詩同樣運用了彼得拉克十四行詩轉折的慣例,這個轉折是一個邏輯轉折,使讀者能夠對全詩有一個全新的認識,詩人雖在前面提到,愿如星星般堅定,卻不愿孤獨一生,他希望可以震災戀人的酥胸上享受永恒,如果不能得償所愿,他寧可選擇另一種永恒,死亡。在《明亮的星》中,格律為其主題的傳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時鐘的聲音和節奏,給人營造了一種浪漫的,感覺賈媛別上使人覺得秋風吹動秋雨瀟瀟,上節有功而明亮的星,卻讓人覺得似乎一切都已經制,例如詩中“No-yet still steadfast,still unchangeable”,No-yet之間的連字符,使我們朗讀時停頓,延長了朗讀的時間,No-yet still 讓人覺得似乎一切都已經靜止不動,連續的重音可以加強緩慢,沉重,艱難的效果,steadfast也讓人覺得不必著急,使讀者處于恬靜的氛圍之中。

四、暗與明—意蘊美

不同的詩歌會通過其意象,格律產生不同的內涵,讓人對詩歌有不同的感慨,《古怨別》和《明亮的星》,有不同的色調一個較明,一個較暗。

先從名字上看,一首詩名稱帶有充滿悲情,悲觀色彩的“怨”,而另一首詩,卻是相對積極開朗的,用到了“bright”,在中文中有明亮的,又有聰明的意思,所以雖同是書寫離別詩題目,題目已經為詩鋪下了基本的色調。

《古怨別》是一副蒼茫朦朧的水墨畫,而《明亮的星》卻一副色彩相對較豐富的油畫,《古怨別》中作者用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幅山水畫,整個畫面充滿了淡淡哀怨,使人沉思其中,轉眼間就到了秋季,時而風起,打破往日生活的寧靜,秋風肅殺,萬木孟郊凋零,以秋風宣染離別的氣氛,形成了整首別曲,整幅悲哀的“基調”和暗淡的“底色”。

月是寒的,冷的,孤的,“月朦朦兮,山掩掩束束,別魂¥斂斂”,這種凄冷,攝人心魄?!奥劦烙麃硐鄦栍?,西樓望月幾回圓”,眼中的明月尙有圓滿之時,他們何時才能圓滿,所以更憑添了幾分相見不能的凄慘

《古怨別》中的離別季節是在秋季,秋季的離別本已悲愴,更何況秋季過后還有漫長寒冬,這更會讓人有絕望之感,《明亮的星》離別之際是在寒冬,離別在寒冬的確夠凄苦,可是想到冬季過后就是萬物復蘇的春季,似乎這種離別又多了許多“希望春天還會遠嗎”的樂觀,所以,整首《古怨別》的基調是暗淡的,沉悶的,凄冷的。

《明亮的星》色彩更加豐富一些,《明亮的星》給人的感覺,色彩是從開始的清潔純白到后來的溫暖嫩黃,再到最后永恒的金色。清潔純白是說星光閃耀的夜晚,作者看到了星星的堅定,星星的永恒,星星作為隱士,不落俗套,只看著下面海水沖刷海岸,洗凈污垢,看白雪遮蓋荒原和群山,作者給了我們一個靈動,潔白,無暇的世界。但是這樣的星星,雖可以俯瞰一切,未免孤獨,讓人產生清冷悲涼之感。

五、結語

本文通過比較孟郊的《古怨別》和濟慈的《明亮的星》來說明中外詩人在表現詩歌的美所用的不同方式,希望可以對理解中外詩歌起到幫助,對中外詩歌的傳播有所作用。

參考文獻:

[1]孟郊:《孟東野詩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

[2]葛立方.韻語陽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王劍國.透析濟慈的燦爛的星[J].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安陽工學院學報

[4]張萌,王謙.追求永恒之旅—濟慈《明亮的星》賞析[J].群文天地,2012

[5]查良錚.英詩金庫[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簡介:王紫荊(1993-),女,漢族,山東青島人,研究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英語語言文學。

臧嫦艷(1979-),女,漢族,山東金鄉人,副教授,研究生,中國石油大學,英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濟慈孟郊色調
千件羽絨服溫暖黑龍江困難退役軍人
游子吟
濟慈的死亡哲學觀
ROMANTIC PARTY
馬拉喀什記憶
肆意融合
西班牙臺階:羅馬的濟慈
孟郊的“得意”與“失意”
In Spring!春之色調
歌唱的夜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