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慈的死亡哲學觀

2020-09-02 14:46歐陽靜
傳媒論壇 2020年14期
關鍵詞:濟慈浪漫主義痛苦

摘 要:濟慈是英國史上非常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對于世界詩歌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在詩歌史上也是一個不得不提的存在。拜倫和雪萊也是非常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但是,濟慈卻是最大化浪漫主義詩歌影響的浪漫主義詩人,因此濟慈對于浪漫主義詩歌的貢獻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本文也主要通過濟慈的詩歌分析濟慈的生死哲學觀。

關鍵詞:濟慈;死亡哲學觀

中圖分類號:J9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4-0-01

一、引言

濟慈一直以來都飽受命運無常的折磨,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先后經歷了親人的離去,但是在這樣困難的處境中,他一直沒有放棄對真與美的追求,他用詩歌表達了他的內心感受和他的人生理想,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他受到病痛的折磨和各式各樣的打壓,他的愛情也離他而去,但是他從未退縮。他積極的熱愛這個世界,積極的感受這個世界,并用自己的筆觸將他的所見所感表達出來,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他的影響力并不短暫,他的生命力也并沒有因為他的生命的逝去而逝去,他的生命力在后人對他的拜讀中得到了不斷的延續。而濟慈對于生死哲學的探討與追問,使濟慈的詩歌煥發出了更大的光彩,也使濟慈的靈魂得以永久留存。

二、現實環境給濟慈的死亡哲學觀帶來的影響

濟慈生活的時代,各種思想在文化領域不斷碰撞,社會背景動亂,因此濟慈的死亡意識也就更加強烈。尤其是在濟慈處于人生的最后階段時,死亡于他而言觸手可及,在那個時刻,濟慈對于死亡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如果僅僅是從肉體生存的角度來探討死亡,那么死亡無疑是痛苦的,也是卑微的,死亡證明了生命的脆弱,也證明了命運的難以捉摸。但是同時,肉體死亡也反向證明了靈魂的不朽和高貴。例如在濟慈肉體死亡之后,濟慈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和給這個世界帶來的震撼和啟發是沒有消失的。

人們拜讀濟慈作品,解讀濟慈思想,對濟慈的人生觀和哲學觀進行研究和分析,這其實也就意味著,濟慈的靈魂被保留下來了,他的人生意義得到了最大化。而濟慈的生死哲學主要是來源于濟慈的生存環境以及濟慈所處的時代背景,濟慈是痛苦的,也是困惑的,命運好像從來沒有給過他選擇,他只能無力的等待著命運的判決,因此這也影響了濟慈的思想和觀念。但是雖然如此,濟慈依然堅強地、有責任感地活著。他留戀生命,不舍時間的逝去,因此他的生死哲學觀,不僅是他個人的思想,也能夠給正在痛苦中,彷徨中的人們,一次又一次的警示。

三、濟慈的死亡哲學觀

濟慈的死亡哲學觀是以生死現象與生死問題為對象進行哲學思考的,而在濟慈的死亡哲學觀中也反映出了濟慈對于人的生命以及生存的思考。生與死并不是簡單的活著與死亡的問題,在對生死的探討中所探討的也是人生存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而一個回避死亡的人,是永遠都無法理解生死哲學的,濟慈也因為其自身的原因對生死產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濟慈的詩歌中體現的不僅是濟慈困難的生活處境,也體現出濟慈的責任感與同情心,體現出了濟慈的人格魅力和濟慈的堅強意志。也許正因為濟慈在現實生活中已經遭受了太多磨難,所以不懼怕面對這些困難和痛苦,也并不懼怕死亡。濟慈懼怕的是自己的人生價值無法得到實現,因此他拼命地追趕時間,把他的所有思想觀點全部都填充進詩歌里,詩歌是他熱愛生命的證明也是他表達對生命的熱愛的最好的方式。詩歌對于濟慈而言,也許就像是一味良藥,能夠幫助他暫時性的脫離苦難的現實,能使他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而苦難并不能打倒一個人,反而能夠成就一個人,苦難成就了濟慈,他使濟慈超乎常人地珍惜生命,具備強烈的同情心,也使濟慈永不放棄,勇于爭取自己命運的選擇權。

在死亡哲學觀中濟慈表現出非常理智的一面,濟慈雖然看到了世界黑暗的一面,令人痛苦的一面,但是他卻沒有把那份黑暗和痛苦歸類為地獄,反而使他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死亡是必然的,但人們更加應該去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只有這樣的死去才是有尊嚴的,才是有意義的。如果一個人一生碌碌無為,那么他的活著和死去并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對于濟慈而言,他坦然的接受了不公的命運,將自己的光與熱傳遞給更多的人。他告訴人們,生命值得珍惜,應該把握當下,死亡也并不可怕。因為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地充滿著不幸和痛苦的。正因為看到了世界的不幸和痛苦,我們更應該去追求美好。從濟慈的詩作中也能看出濟慈追求的是生命的永垂不朽,但是這個生命指的并不是活著的時間,指的是生命力和靈魂,以及個人價值。濟慈渴望自己能夠成為永恒的存在,因此他從未放棄,談論的是生與死的問題,表達的卻是積極向上的態度。

四、結語

總而言之,濟慈給世界詩歌帶來的影響是任何人都難以替代的,而在濟慈的生死哲學觀中,表達了濟慈對于世界的熱愛,對美好的幻想,對生命的留戀,也體現了濟慈面對死亡的從容和平和,在分析濟慈的生死哲學觀時,人們也應該對生死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死亡并不可怕,沒有存在感的死亡才是可怕的。濟慈能夠將他的價值和他的力量帶給世界,那么他的死亡,就不是真正的死亡,他的生命、他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就像他的墓志銘——“此地長眠者,聲明水上書”。

參考文獻:

[1]黃鈴.約翰·濟慈頌歌中的兩個世界研究[D].西南大學,2008.

[2]李靚.濟慈的生死哲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8.

[3]馮英學.濟慈的懷疑主義和唯美主義[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4]趙越.濟慈的自然觀演變[D].西南大學,2007.

作者簡介:歐陽靜,女,漢族,江西湖口人。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課題項目:2019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年項目課題:濟慈的死亡哲學觀,課題編號:WGW19203。

猜你喜歡
濟慈浪漫主義痛苦
打開《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研究(1950-1960)》
千件羽絨服溫暖黑龍江困難退役軍人
在長影,被擊中
分擔痛苦
西班牙臺階:羅馬的濟慈
從浪漫主義角度淺析狄更斯的《遠大前程》
淺析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鋼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
暴力和痛苦
2009中國CEO痛苦榜
歌唱的夜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