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

2016-11-11 09:13陳琳
考試周刊 2016年86期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學習效果

陳琳

摘 要: 文章從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研究的現狀談起,從學生信息素養、知識技能掌握、職業素養、能力與個性培養四個指標,任課教師、學生、學校企業專家三個維度構建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 學習效果 知識技能掌握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要求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0-2020年)》明確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創新,對于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大意義”。信息化教學理念應運而生,并且得到高校與教師的高度重視與廣泛參與,許多課程都進行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相比之下,在信息化教學中,關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研究則相對較少。信息化課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增強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作為信息化教學過程的一部分,是衡量信息化教學開展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對信息化教學設計、實施等均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目前,關于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做法有,程麗[2]等人通過傳統教學模式與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對比,將信息化教學學習效果評價指標分為硬指標和軟指標兩種,其中硬指標類似于傳統教學模式的評價指標,包括平時成績、實驗成績和卷面成績,軟指標由信息素養、自主∕協作能力及學習策略三部分組成,硬指標和軟指標的權重分別為70%和30%。王正華[3]在公共課信息化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開展討論的情況、網絡學習的次數與時間等因素,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蓋克榮[4]對“高職液壓與氣動技術”課程進行了信息化教學實踐與探索,側重對學生學習軌跡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任務成果匯報答辯、小組網絡測試、個人網絡測試、電子任務報告評價、學習軌跡評價、職業素養評價。謝茂森[5]等將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分為兩部分:一是學習成績評價,可以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程考試方式進行,二是學習過程評價,評價指標為學習效果、學習過程、態度與感受、互動與交流,根據教學目標的側重點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郝中超[6]采用“過程性評價”為主、“總結性評價”為輔的評價模式,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學習效果評價。王丹丹[7]等提出“自編互考”學習效果評價體系,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中,讓每位學生按照大綱要求,參考教學目標,自己命題,然后由學生隨機抽卷進行考試,返回給出卷學生批閱,從而完成考試、判卷的全過程。

從文獻調研不難看出,當前對于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研究體系的構建研究有一定進展,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部分評價體系并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二是沒有根據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過程中各項學習數據的記錄,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習效果;三是學習效果評價體系偏重于知識、技能與能力的掌握,沒有兼顧職業素養及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我們以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中的《基礎化學》教學為例,根據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的教育目標應該包括認知能力、動作技能和情感,其中認知能力體現在“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方面,從學生信息素養、知識技能掌握、職業素養、能力與個性培養四個指標,任課教師、學生、學校企業專家三個維度評價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重視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過程中各項學習數據的分析與運用,客觀、真實地評價學習效果。指標一學生信息素養評價,主要通過與學生交流、實際網絡測驗等方式評價學生利用網絡獲取信息的能力,特別是百度、谷歌、雅虎等常用搜索引擎的運用,中文期刊數據庫的瀏覽與文獻搜索等,學生信息素養評價占總評價體系的10%。指標二知識技能掌握評價,由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組成,課前通過學習平臺完成教師下發的預習任務單,由電腦自動給出評價得分,課中由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組成,課后通過考查學生在學習平臺的拓展練習完成評價,知識技能掌握評價占總評價體系的60%。指標三職業素養評價,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完成,主要由學生在實際技能操作中表現出的職業素養及信息化平臺展示的情感體會兩部分組成,占總評價體系的20%。指標四能力與個性培養評價,通過網絡知識測試及分析教學數據實現,倡導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養個性,占總評價體系的10%。

信息化教學不是一味地將電子課件、教案、題庫、文獻、媒體素材等信息資源丟給學生,而是根據職業能力訓練要求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評價作為信息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重視學生在信息化教學平臺中各項學習數據的應用,做到客觀、量化評價,并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任課教師與學生,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一春.信息化教學技術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程麗,王寅龍,王聰麗,等.傳統教學模式與信息化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對比研究[J].價值工程,2013,03,219-220.

[3]王正華,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信息化教學方式的采用及效果評價[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1,21-22.

[4]蓋克榮.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6,18-21.

[5]謝茂森,張家錄,文武.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研究[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5,10,101-108.

[6]郝中超.以就業為導向的項目化教學中學習效果評價研究——以電子商務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95-97.

[7]王丹丹,胡佳楠.英語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效果評價的實驗研究[J].價值工程,2011,13,284-285.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TAPP)“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研究——以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中的《基礎化學》課程為例”。

猜你喜歡
信息化教學學習效果
基于信息化教學學習效果量化的課程考核研究
疫情期間線上學習效果評價分析
“百詞斬”對于大學英語四級詞匯學習效果的實證研究
基于學習性評價原則提高研究性學習效果的研究
蓮心寶寶有話說
淺談信息化教學在中職餐廳服務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效果的良方——良好英語課外學習習慣的養成
淺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課程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