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016-11-11 05:28周小梅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腦筋參與度周長

周小梅

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困惑:同齡的孩子中,有些人就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而有些人卻始終對學習缺乏興趣,表現得懶散而缺乏信心。而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欲望,但學習不刻苦,聽課時間不能持久、愛動、精力不夠集中,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不易持久。那怎樣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呢?在這里,我想結合所查閱的資料和自己8年來的教學經驗來淺談幾點。

一、激發數學學習興趣,樹立學生信心,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首要條件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情感教學的重要手段??梢?,要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將苦學變為樂學,就得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重疊問題一課時,我利用了孩子們喜歡的腦筋急轉彎引入新課:(出示兩個蘋果圖片,上分別寫有下面兩個腦筋急轉彎。)

師:劉老師覺得咱們班的小朋友個個都很聰明,想出兩個腦筋急轉彎考考大家,行嗎?誰答對了就把蘋果送給他。

我利用送蘋果的方式引出孩子們喜歡的腦筋急轉彎,與孩子們愛看的電視節目“幸運52”的答題方式極為相似,不僅讓學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重疊現象,為新知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成功自主地參與學習

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和情境。

如教學“長方體的特征”這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1. 首先教師出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先對他們進行分類,并敘述自己的分類理由;2. 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導,總結出長、正方體的所有特征;3. 讓學生用橡皮泥做頂點、長短不同的細木棒做棱,四人一個小組合作制作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

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而且還啟迪了思維發展,達到了數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三、設置認知沖突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重要因素

學生的參與欲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而學生的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學習的原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設置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

如在教學《周長的認識》一課時,當認識周長以后,我很自然地提出了測量計算周長的要求。我先讓學生想辦法測量出三角形的周長,學生很快想到直接用尺子量的方法。而后我又出示一個圓形,讓學生想想如何測量出圓的周長。這時矛盾沖突產生了,這種矛盾沖突激發了學生去尋求新的方法用毛線將圓繞一圈,再測毛線的長。此時我并未到此為止,而是又拋出一個問題:如果沒有毛線,只有直尺,你還能想辦法求出圓的周長嗎?新的矛盾沖突又開始了,學生想到了滾動測量法,充分展現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學生的個性在盾沖突中得到了充分展現。這樣設計,層層深入,不斷設置認知沖突,使學生始終處于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參與欲望。

四、關注學生差異,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為了建立和諧高效的課堂,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差異情況,實施分層教學,這是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有效辦法;在課堂教學上,知識內容應由易到難,教師的語言要深入淺出,讓優秀生多做一點,難度適當高一些,學困生少做一點,難度適當低一些,使優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做到培優輔困,使全體學生都能學好。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問題情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猜你喜歡
腦筋參與度周長
在線教學下的大學生內在動機和參與度探析
認識周長(部級優課)
周長面積變變變
腦筋轉轉轉
腦筋轉轉轉
腦筋轉轉轉
“上課時間太長,下課時間太短”的啟示
腦筋轉轉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