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孩子的兩節作文課

2016-11-11 09:36龍應臺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 2016年33期
關鍵詞:盲從瓶蓋作文課

龍應臺

瓶蓋怎么開啟

三個小學的六年級學生,加起來總共三十六個,或坐或站或蹦來蹦去,嘰嘰喳喳說話。緊張的是他們的老師,老師擔心自己學校的學生待會兒會不會“表現”不如人。

還沒開始,我就先去操場上看看。一個皮膚黑得漂亮、胖嘟嘟的原住民男孩子正在自己玩,看見我,靠過來大聲說:“你是誰?”他像個野鹿一樣地不怕生。

我是來教作文課的。

先教“說明文”。買回來的產品,不管是相機、手機還是烤箱,都附有說明文字。多半的說明文字,不是讓人看不懂就是讓人無法照做,因為文字太差。對于六年級的孩子,說明文可以當作入門。

五六個人圍著一張桌子,孩子們先看一段兩分鐘長的搞笑影片。兩個故意用很重、很滑稽的口音說英語的俄羅斯人示范如何徒手用一張白紙把一瓶有金屬瓶蓋的啤酒打開。

每個孩子桌上都有一瓶黑麥汁和一張白紙。他們必須仔細看那個好笑的俄羅斯人怎么做。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就怕漏掉哪個環節,待會兒打不開瓶子。

兩分鐘過后,我問:“看完了?”

“看完了!”孩子的聲音很清脆。

“看得很仔細?”

“很仔細!”

好,那就自己動手了。

孩子們認真無比地低頭折紙,當紙被折成一個立體、有棱角的小方塊時,就必須用它來開瓶子了;影片里,俄羅斯人只花了半秒鐘,“嘣”一聲,金屬瓶蓋就沖開了,好容易。真正做起來,才發現,不行,左手怎么抓瓶子的?抓瓶身幾分之幾的地方?紙張棱角要對準哪里?角度怎么對?在哪一個點使力?這時孩子們知道事態不簡單了,有的開始站起來,想用全身的力氣卻又找不到使力的地方;有的蹲下來,檢查齒狀的瓶蓋是不是有松動的跡象。一旁的老師們也緊張了,盯著孩子們的手,像世界杯的足球教練一樣,恨不得自己下去踢球。

“老師,”一個大膽的孩子說,“可不可以再看一次?”

沒問題,再看一次。

影片再播一次,這回,看得更認真了。

當第一個孩子成功地“嘣”一聲讓瓶蓋跳起時,那個小組是歡呼的,好像踢進了球。

沒有打開的黑麥汁,讓大家帶回家享用,或者回家再繼續努力?,F在開始寫作文了。題目就是,以精準的文字說明“如何用一張白紙打開瓶蓋”。

孩子們先是歡喜地看著黑麥汁,后來又好玩地看著影片,接著興奮地、認真地努力開瓶子,幾乎忘了我們是在上作文課。但是剛剛的體驗深刻,現在不再需要任何說明,每個人低頭努力寫作。

十五分鐘后,作品交上來,我們把作品投影放大,共同閱讀,一篇一篇、逐字逐句討論。有沒有寫出折紙的長跟寬?折紙的硬度需不需要說明?用哪一只手抓住瓶子?抓住瓶子的哪一個部位?硬紙棱角是要卡在瓶蓋的上面還是下面?力氣要使在哪一個點上?身體和瓶子的角度要不要寫出來?“卡”這個字對不對?動詞怎么選擇——是“撬”,還是“頂”?是“推”,還是“擠”?是“塞”,還是“刺”?“拉”和“扯”的差別是什么?用“敲”或“打”比較準確?

我完全不懷疑我可以和十二歲的孩子討論字義,我也非常相信,再練習幾次,這些孩子可以寫出非常精準到位的說明文。

老鼠集體自殺

第二節課談“論說文”。還是以視覺開始。

一個六分鐘長的影片,孩子們睜大眼睛看著成千上萬的老鼠在慌張地推擠奔竄,竄過森林,竄過溪流,竄過田野,仿佛在沒命地逃亡;最后奔到了懸崖邊緣,下面就是大海,最前面第一批老鼠毫不遲疑地就往下跳,后面跟上來的,不明就理,一批一批跟著跳。老鼠載浮載沉地在洶涌的海浪里漂,最后集體淹死。

影像驚心動魄,大家看得專注,一時鴉雀無聲。

我慢條斯理地問:“你們覺得,我要出給你們的論說文題目,會是什么?”

“不——要——盲——從——”,三十六個孩子拉長了調子像合唱團一樣唱出一個一致的答案,未經商量就一致的答案。

“是嗎?”我說,“真的是大家都同意?有沒有主張我們應該寫‘盲從很好、‘有時候我們需要盲從的,請舉手?”

大家就笑成一團,大叫“沒有沒有啦”。坐在后排觀察的老師們也覺得好笑。

好,既然大家都這么說,那么你們就寫這個題目,寫一段就好。

十五分鐘之后,卷子上來了,我們一篇一篇看。稚嫩的筆跡,工工整整地努力,每一個字都透著稚氣和力氣。最典型的,大概長這樣:

《不可以盲從》

我們不可以盲從,像這些老鼠一樣,因為盲從,所以跟著跳海。譬如說,如果有人說王小玲偷錢,你就不一定要相信,我們不能不經過思考跟著人走,盲從可能會使你悔恨終生。

大家都對“不可以盲從”的結論似乎很滿意,收好卷子,我問:“你們覺得剛剛的影片好看嗎?”

“好看?!?/p>

“有收獲嗎?”

“有收獲?!?/p>

“印象深刻嗎?”

“印象深刻?!?/p>

“如果我跟你們說,這個影片是偽造的呢?如果我現在告訴你們,這部片子得到了1958年美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但是內容是造假的呢?這種老鼠叫做旅鼠,一直有民間的說法,說旅鼠會集體自殺,可是并沒有科學根據。這部片子的制作團隊,為了得獎,制作出成千上萬旅鼠跳海自殺的畫面,事實上是攝影師只用了二三十只旅鼠,利用攝影鏡頭,假造出成千上萬的視覺效果,而且,那些旅鼠,是攝影師一群人圍起來把它們趕下懸崖的。影片得獎之后,傳播全世界,更加深了人類對旅鼠會集體自殺的印象。幾年以后,歐洲才有人舉報這個片子造假??茖W家也出來說,旅鼠根本不會集體自殺,他們只會集體遷徙……”

我相信孩子的腦子里剎那間有千條電光在閃,幾分鐘前的認知突然山河變色,自己腳下所踩的板子突然被抽走,需要重新找到看這個世界的位置。

他們大大的眼睛看著我,我看著他們說,“你們覺得,現在論說文的題目應該是什么呢?”

山海皆是文化

三個小時倏忽過去,我們沒有時間寫下一篇論說文了。結束后,一個老師過來,憂心地說,鄉下的孩子資源比城市里的孩子差太多?!昂⒆蛹彝サ慕洕膊皇翘?,接觸到的文化刺激也少。您知道嗎,不要說去臺北高雄,有些孩子到了屏東市的百貨公司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很多吃的玩的都沒見過……”

我明白的,因為我自己是“偏鄉”的小孩。鄉村的孩子“文化刺激”少,也是真的。住在臺北中正區的孩子往東西南北任何一個方向走去,都會碰到戲劇院、音樂廳、美術館、電影院;屏東、臺東的孩子往東西南北任何一個方向走去都會碰到山川和大海??墒?,在國家無法把戲劇院和音樂廳帶到他們面前來時,我們總不能讓孩子“呆”掉吧?能不能說,山川、大海也可以成為充沛的“文化刺激”?

我還想到鄉村教作文課。

教“說明文”,我會要孩子回家仔細觀察自己的祖母如何收成鳳梨,細看徒手摘取和鐮刀割取兩種方法的差別;他也可以觀察市場的魚販如何殺魚、農人怎么種蔥、茶家怎么焙茶、賣檳榔的怎么挑選檳榔。

教“抒情文”,寫人物,我會讓他們出去采訪打鐵的伯伯、淘海的叔叔、對街廟里的乩童、小村唯一的醫生和村子里大家都認識的“瘋子”……

寫風景,我會和孩子一起走到海邊,看海水的顏色變化,聽浪濤的聲音,上“寧靜”的功課;我會和孩子一起進入山林,教他們用裸手觸摸樹皮的紋路,用眼睛記住葉子的厚薄,用呼吸測出花香的分寸,用閉眼的心看見風徐徐吹。

作文,就是思想,就是生活,就是態度。

我自己在那樣的鄉村長大,我知道,對鄉村的孩子,你認為他能走多遠,他就能走多遠。

[怦然心動]

寫作和物質環境沒有必然的關系,而是寫作者對真實生活的由衷感受。從作者所舉的例中可以看出,鄉下孩子的作文不但可以教,而且他們還完全有能力寫出好作文,關鍵就要看老師怎么教和教什么了。這篇文章令人備受啟發和感動之處在于,作者指出了鄉下孩子寫作的天然優勢所在,他們距離原滋原味的生活那么近,距離有血有肉的人物素材也是那么近,而這些才是寫出佳作的真正模板和根基。每個鄉下孩子都有潛力寫出優秀的文章來,只要用心關注生活,用心聆聽人生。

【文題延伸】親近生活;寫作之道;相信自己……(小引)

猜你喜歡
盲從瓶蓋作文課
盲從
設計巧妙的瓶蓋
盲從
新新人類
巧開瓶蓋
哲理思辨
水瓶蓋藥丸小盒
省力閥門瓶蓋
作文課
Thc?。茫铮恚穑铮螅椋簦椋铮睢。茫欤幔螅笞魑恼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