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教學法在建設項目LCM課程實訓中的創新應用

2016-11-14 02:44王曉明吳浙文呂歲菊
價值工程 2016年29期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實訓教學綜合能力

王曉明+吳浙文+呂歲菊

摘要:該文闡述了在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的課程實訓中如何運用項目教學法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評價了項目教學取得的實際效果,并對項目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反思。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how to use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to achieve the teach purpose by the way of combining with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i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life cycle management, and to evaluat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and reflect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全壽命周期管理;任務驅動教學法;實訓教學;綜合能力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method;life cycle management;task driven teaching;practical teaching and training;comprehensive ability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29-0217-04

0 引言

項目教學法[1]是從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法[2]、英國的“三明治”教學法、美國的“合作教育”等職業教育方法發展起來的一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工學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是在建構主義和情景學習理論基礎上體現行動導向教育理念的教學方式,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3]。

國內很多高校在各類實踐應用性課程教學中開展團隊合作形式的項目教學,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4],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5],提升了實踐教學的實際效果[6]。但很多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能力、綜合能力,把項目制定的過大、過難,團隊人數又過多,使得項目組中一些能力較低的成員參與不了,自覺性較差的人員又不愿意參與。普遍存在著“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搭順風車”、“濫竽充數”等不合理現象[7]。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已經連續5屆在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Management,簡稱LCM)課程實訓中實施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在模擬工程項目情境中,主動探索,“學習中做事,做事中學習”,累積了一些經驗,希冀能對同行的研究有所助益。

1 項目教學的組織實施

建設項目LCM實訓課程是由十幾個實訓模塊組成,主要模塊如圖1所示,所有的實訓模塊基本上都貫穿了項目教學的理念。

從項目教學法的角度來看,在LCM實訓課程中每個模塊都是一個“項目”,在具體實施中[8][9],將項目分解為若干個子項(本課程中稱為實訓科目);通過學生完成這些科目的規定任務,達到實訓的目的。

我們根據現有學校資源情況及學生的特點,勘察文件編制、設計文件編制、施工合同編制3個模塊沒有進行實訓,其余均已有5屆學生的實訓經驗,現以施工招投標實訓模塊為例,具體的實施過程如下所述。

1.1 教師預先制定實訓課程教學進度計劃

本課程實訓計劃時間為六周,每天6課時,共計180課時。在六周之內,必須完成6個模塊的實訓,一個模塊平均需要30課時。

經過5年的不斷探索,各模塊實訓計劃安排如表1所示。

1.2 教師預先制定模塊實訓實施方案

指導教師根據當期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資源的情況,預先制定模塊實訓實施方案,如表2所示。

1.3 學生制定并實施實訓課目工作計劃

首先,教師進行招投標的要點講解,對招投標已學過的知識要點進行回顧。其次,提出在本模塊的實訓中,學生需完成的項目任務設想。再次,引導學生熟悉項目有關的各項工程資料。最后,根據模塊實訓實施方案,引導學生制定實訓課目工作計劃。

各組每個成員根據A、B兩大組相應的任務以及小組的工作分工,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流程和步驟,合作完成實訓任務。

1.4 教師主導下的綜合評價

在建設項目LCM實訓中,對學生實訓成績的評定采用教師主導下的綜合評價,如表3所示。

各模塊實訓成績出來之后,取平均值,既是這個學生在LCM實訓中的最終成績,如表4所示。

1.5 評價標準和成績分析

1.5.1 評價標準

項目教學中非常重視評價標準的量化設置,我們將評價項目、評價具體內容與培養學生的能力結合起來,如表5所示。

1.5.2 學生實訓成績分析

我們將2009級至2013級建設項目LCM課程實訓學生平均成績做了一個統計,具體內容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不論是各種能力要素,還是最終平均成績,均在不斷提升。值得指出的是,2011級與2010級相比,團隊協作能力上升幅度超過19%,可謂提升幅度驚人。然而,自2011級起,各能力要素的提升幅度均有逐年下行的趨勢,說明教學效果的提升基本趨于穩定。

2 項目教學的效果分析

2.1 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1.1 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在LCM 實訓的項目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小組團隊的形式完成各個模塊。每位學生不僅要了解自己的狀況,也要了解他人的信息,并及時地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人進行溝通、比較,從而獲得知識的全面提升。對于現實的工程管理,每個項目的完成都是很多專業人士共同協作的結果,LCM所應用的項目教學正是模擬了這種真實情境,鼓勵學生之間的協作與交流,逐步達到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2.1.2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及評估的實訓中,給學生提供一份現實的土地航測圖,要求在此空地上作出商住小區或學校擴建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這是一件創造性很強的工作。在此過程中,要求各項目小組的所有成員集思廣益,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多角度考察、多途徑探索,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創新能力[10]。

2.1.3 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項目教學的實施,要以法律法規、工程規范、工程技術標準、職業技能要求為依據才能完成,這樣就使這門實訓課程和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緊密聯系到了一起。通過較短時間的實訓,使學生初步具備了職業能力,就業時就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2.1.4 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從接受項目任務,到實施整個項目的過程中,學生無疑受到一次系統的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的鍛煉機會。此外,還可能遇到很多不甚了解的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去自學、選學相關知識,把課堂內外所學知識結合起來,從而使其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得到拓展。當一個項目完成時,學生所應用的知識結構已聯成網絡,其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2.2 注重教與學的有機融合

2.2.1 強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

LCM課程實訓的開設,一般在大三第二學期。此時,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專業理論知識,無須教師再作過多的理論講解、演示。學生在實訓中,是主人;教師已轉變成學生的促進者、組織者和幫助者,是顧問。學生不是學后用,而是邊學邊用;實訓任務的實現,主要靠學生自己思考,想辦法;出現困難時,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提示,幫助學生在獨立研究的道路上解決問題。

2.2.2 促進教師踐行和整合各種教學方法

項目教學法的一個突出的優點是將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融入教學過程,這個過程可以采用任務引導下的多種方式,在LCM實訓的各個模塊中,具體采用的教學方式主要有:實踐作業、實踐論文、現場講學、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擬現場、工學交替、團體對抗、課堂觀摩、主題沙龍、師生點評、技能比賽等。選用哪一種方式來實現項目教學,達到LCM實訓的教學目標,需要精心研究和策劃,這就要求教師不光是知識的集成者、傳播者,更是教學方法的實踐者和整合者。如何將教學方法的探索進一步深化到整個建設項目全壽命管理的教學中,還需作進一步的探索。

2.2.3 實現教與學的有機融合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體現在LCM實訓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雖然起引導作用,但并不意味著教師的任務減輕了;從近5年的教學實踐來看,教師的任務反而是大大加重了。學生在做各項任務時,往往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意想不到的。例如,在索賠模塊的實訓中,要求學生模擬施工方和監理方,編制出索賠申請報告和監理的索賠處理報告,學生在編制這些報告時,會提出許多與工程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而解答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具備豐富、寬廣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有些問題,教師可能一下子也解決不了,這必將促使教師去學習。 LCM實訓中各模塊實際上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項目,共同取得的進步,是教學相長的真實寫照。

3 項目教學的深刻反思

3.1 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目前,大多數學生已習慣了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一旦要求學生進入自主完成項目的LCM實訓,大部分學生還需一段時間的適應。由于任務量大,綜合要求高,學生難免會有畏懼情緒,甚至會有逆反、抗拒心理。因此,教師要注意觀察,積極引導、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而學生的主動、積極、認真的參與,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不可或缺的有力要件。因此,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是我們后續工作需要探索的課題之一。

3.2 如何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LCM實訓的項目教學中,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過程,這個過程貫穿著每個學生參與的創造性實踐活動,這是實訓內涵的重點。我們設計這樣一個評價體系,就是想客觀、公平、公開、有效的評價每個學生在模塊實訓中的表現,也想通過這樣的評價,一方面督促學生能夠認真參與到實訓的每一個環節中,另一方面還想讓學生從一個評價者的角度去審視自己及別人的成果。評價要素不僅包括學生的知識、技能、創新能力,還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個性情感等多個方面。通過不同場合、不同環節、不同主體的評價,應該來說,成績是比較客觀、公允的。不同權重的設置,也是有一定的導向性,就是這種評價必須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完成。

當然,這種評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實際操作過程中,各種不可控的因素比較多,難免會有不盡人意之處。比如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差異比較大的情況,組長給各組員給同樣成績的情況,我方委員會與對方委員會成績差異比較大的情況,而這也是我們將來需要進行分析研究的內容之一。

3.3 如何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項目教學法對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力是很大的挑戰。在傳統理論教學中,教師對自己所要講授的內容是有準備的,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大多數問題也是有準備的,可以作到主動應對問題。但在LCM實訓中應用項目教學法,很多場合下,學生是主動的,他們的思維往往跳出了教師預定的框架,他們提出的問題教師很難做到提前準備,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獲得較好成效,教師不僅理論知識面要廣、要深,而且還要求有較多的工程技術和管理的實踐經驗,否則很難應對實訓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因此,還需要通過長期的、不間斷的教學實踐探索,來培養和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4 結論

①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能力、綜合能力逐年趨于穩定。

②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意識明顯得到增強。

③教與學互動頻繁,教學效果明顯,教學相長得到了明顯的詮釋。

④項目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索、共同前行的過程,也是學校各種教學資源的合理使用過程,是個系統工程。因此,需要各方持續去關注、扶持、重視、堅守,前行路上,各方均需要孜孜不倦,各司其職。

參考文獻:

[1]Susana López-Querol,Santos Sánchez-Cambronero,Ana Rivas,etc.Improving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Transportation Geotechnics Taught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ologies[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5,141(1).

[2]高喆.德國雙元制學校以學生為本的項目教學法[J].Vocation and Technical Educationg,2014(30):41-43.

[3]周文根.項目課程理論與開發技術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5):79-84.

[4]駱珣.項目教學法在項目成本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4):124-126.

[5]王曉曄,溫顯斌,肖迎元.“項目驅動”實踐教學法在計算機接口課程群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11):183-186.

[6]張安富,劉興鳳.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7]朱向慶,胡均萬,曾輝,等.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微型項目驅動教學法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11):159-162.

[8]柳燕君.構建“能力遞進、縱橫拓展、模塊化設置”的中高職課程銜接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 (17):56-60.

[9]張其亮,王愛春,陳永生.能力遞進式項目教學法在嵌入式系統課程中的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8):185-189.

[10]王美玲,郝艾芳,江澤民.通過實踐教學的改革提高大學生電子技術創新能力[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0(7):49-51.

猜你喜歡
任務驅動教學法實訓教學綜合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利用廢舊生活材料 培養設計創造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軍械士官大?!皺C械基礎”課程中的具體實施
分析任務式教學在中職會計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