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類新聞報道的新出路

2016-11-15 00:29樊滿江
新媒體研究 2016年18期
關鍵詞:新聞報道公眾受眾

樊滿江

河南法制報社,河南鄭州 450003

法治類新聞報道的新出路

樊滿江

河南法制報社,河南鄭州450003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趨勢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交相輝映,形成全媒體時代,推動著各類新聞報道的新發展。同時,隨著法治社會建設目標的提出,當前法治類新聞成為推進人民了解法治社會、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渠道所在。因而文章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探究當前社會對法治類新聞報道提出的新要求,并探索其發展的新出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全媒體時代;法治類新聞;問題;對策

作為當前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之一的法治新聞,其報道的方式、內容等都決定法治新聞最終的影響范疇。由于我國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村及偏遠地區對于法律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渠道單一、認識片面,導致出現較多的違法亂紀現象頻發。而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我國發展過程中普遍實現了硬件基礎設施的發展,如電視、電腦、廣播、智能電子產品等已經在全國普及。因而當前形勢下,通過新的媒體渠道,在新的時代要求中,提高法治新聞報道的有效性,擴大其積極影響迫在眉睫。要求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實現法治新聞報道水準的提升。一方面,要求新聞報道能夠實現傳統和創新的結合,即要求紙質報道和互聯網報道相結合,為公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新聞閱讀方式;同時要求將法治類新聞報道的主要受眾擴大到全國各地法制知識匱乏的地區;另一方面,在全媒體環境中,新聞傳播行業面臨著挑戰日益激烈,取得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新媒體的人才,加強培養優秀新聞媒體人才迫在眉睫。因而,在全媒體環境下提高法治類新聞報道要求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

1 新形勢下我國社會對法治類新聞的新要求

1.1受眾對于法治類新聞報道的新要求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存在不平衡現象,所以在道德思想、政策接受等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因而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作為法治類新聞報道的主要主體之一的受眾,其對法治類新聞報道的需求成為指導法治類新聞報道主要發展方向。首先,法治類新聞報道的首要職能是代表著公共價值取向,要求法治新聞報道具有教育性,即法治類新聞報道的主旨是向公眾宣傳科普法治知識,推動我國法治社會建設,因而當前要求法治類新聞報道能夠遵循十八大會議精神。同時對于文化水準較低的偏遠地區而言,法治類新聞報道是他們獲取法治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所以要求報道的內容要淺顯易懂,深入淺出,讓受眾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其次,當前媒體傳播行業具有播報渠道的多樣性的特點,因而要求法治類新聞報道能夠充分利用全媒體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新聞播放渠道,例如:在當前的紙媒大多數開通了公眾微信號,實現多種渠道的時事追蹤等,不僅對于重大的法治話題新聞進行報道,更要利用多種新聞媒體的作用,引導公眾認識到更多的法治類新聞,掌握更多的法治信息,如鄉鎮地區發生消極的刑事案件,該地在其微信公眾平臺上撰寫一篇法治類新聞報道,并添加較多的圖片、思維導圖等利于理解的內容,有效地起到警示作用并讓當地居民感受到法治內容;最后,是當前的國際背景和國內經濟政治發展環境下,要求法治類新聞報道具有世界性,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我國的法治類新聞報道也要求具有世界性特點,能夠跟隨世界發展的趨勢,把握時代的主旋律,具體是指法治類新聞報道的內容要具有全球性的特點,即對于國內外的相關法治類新聞都進行對比報道。如當前英國脫離歐盟的事件,我國能夠從中挖掘出與我國社會性質相關聯的法治新聞。同樣要求法治類新聞報道能夠制定科學的發展方向,確定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腳印的戰略發展方式,充分調動政策和時事的相互聯系,整合資源,實現法治類新聞報道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早日建設和諧社會,

1.2新形勢下對法治類新聞報道主體的新要求

根據上文所提出的受眾對法治類新聞報道的要求可知,當前新聞撰寫者對法治類新聞的主體。在當前國內外的局勢下對法治類新聞報道撰寫者提出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新聞記者能夠擁有良好的職業和道德素質,即法治類新聞記者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的求真意識,在展開法治類新聞報道時以群眾利益為主、為國家政策方針為輔,禁止采用影響動搖兩者穩定的言論,并且在法治類新聞內容撰寫時要擁有一定的法制知識,使公眾能夠通過具體的法治類新聞了解到國家最新的法律條例,政策要求,例如在當前要求新聞撰寫者增加對整個法治事件的報道,而非在報道的前期將問題暴露,最終卻使該事件成為爛尾新聞。二是要求法治類新聞報道記者能夠把握時代潮流,具有創新性。全媒體時代下,法治類新聞報道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強法治社會的建設,讓更多的公眾知法、懂法、守法、護法。因而要求記者能夠有效預測評估出人們的關注重點并有效協調這一新聞重點同法治類新聞報道的目的,站在人們的前方進行法治類新聞的報道,主要是要求法治類新聞報道能夠從人民關心的話題入手,由小及大宣傳相關法治知識。

2 法治類新聞報道新出路的具體策略

2.1完善法治類新聞報道主體的職業素養

由上文可知,法治類新聞報道的主體在于新聞撰寫者,尋找法治類新聞報道的新出路的基礎在于新聞記者。另外受到記者的主觀能動性的影響,法治類新聞報道帶有明顯的個人色彩,如何把握好理智和情感的界限成為法治類新聞報道的重中之重。對于法治類新聞而言,往往涉及到政府形象問題,所以在全媒體時代中,首先,要求加強對記者的專業性的培養,通過優秀法治類新聞報道的培訓和宣講,使法治類新聞記者能夠掌握清晰理智的寫作思路;其次,是通過培養在校學生的法治類思想,加強其實踐活動機會,使法治類新聞報道記者能夠擁有堅定的理論基礎并且掌握最新的報道方式;最后,要求法治類新聞記者深入群眾,從各種渠道中獲得公眾當前的主要需求。例如:“雷洋”案件中,記者將新聞報道的重點集中在執法不嚴方面,導致公眾對于政府的不滿大大加深,即使在真相大白天下的時候,還是難以扭轉公眾對政府的消極影響。

2.2提高法治類新聞受眾的法治理念

由于法治類新聞報道中含有大量的法律知識,需要嚴謹的法律思維來進行報道,要求提高記者的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意識。在全媒體時代中,新媒體新聞傳播渠道越來越廣泛,微博、微信、新聞App上的新聞層出不窮,對法治類新聞報道的把關,發揮其對受眾的積極意義成為重要的發展目標。針對受眾的新需求,可以通過提高法治類新聞受眾的法治理念入手,定時展開培訓學習會議,使法治類新聞要求記者工作擁有正確的職業道路和社會道德,不會為了增加該新聞報道的影響力而罔顧社會道德,對一些消極信息進行大肆宣傳;定期撰寫理論性較強的法治類新聞報道,對公眾進行法治理念的教育培養,同時采用獎懲制度,獎勵優秀的法治類新聞報道,增加新聞報道者的法治競爭意識。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全媒體時代下主要是指新聞傳媒實現“互聯網+”的方式發展,而法治類新聞報道由于專業性較強、較為枯燥等短板導致受眾較少,發展緩慢,傳播目的和傳播事實相違背等問題。因而做好法治類新聞報道工作必須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確定當前法治類新聞報道的新需求;其次,對癥下藥,從法治類新聞報道的兩大主體——記者和受眾入手,通過培訓教育等方式來實現法治類新聞報道的創新驅動發展。另外完善我國的新聞傳播的方式,建立專門的法治類新聞報道體系,為我國法制建設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礎。

[1]張義.傳道釋疑解惑,黨報時事新聞的制高點——新媒體時代地方黨報如何做好時事新聞報道探析[J].記者搖籃,2016(2):49-50.

[2]于志剛.全媒體時代與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的制裁思路[J].法學論壇,2014(2):92-100.

G2

A

2096-0360(2016)18-0116-02

樊滿江,河南法制報社。

猜你喜歡
新聞報道公眾受眾
公眾號3月熱榜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她時代”新聞報道中的“時代精神”呈現
論新聞報道中的流行語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新媒體不當新聞報道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