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性研究

2016-11-15 00:32付海戀
新媒體研究 2016年18期
關鍵詞:互補性新聞傳播自媒體

付海戀

摘 要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引領我們進入了全新的信息時代,自媒體應運而生,并迅速融入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并且還有效地改變了新聞傳播的格局。

關鍵詞 自媒體;傳統媒體;新聞傳播;互補性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8-0005-02

自媒體的出現,以其獨特的優勢為新聞傳播行業帶來了新的格局,并對傳統的媒體產生了很大的挑戰。自媒體與新聞媒體在本質上沒有任何的沖突,但在各個方面卻有很好的互補性。文章結合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對于新聞傳播過程中互補的意義進行簡單的闡述,并對兩者之間的互補性進行探討。

1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的意義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除了可以為傳統的媒體帶來巨大的沖擊之外,對于新聞的報道形式也是一種改革,從而體現出社會的進步。新聞傳播在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相互作用下,可以使得新聞傳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1.1 新聞工作者方面

1.1.1 擴大新聞傳播者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補,可以使得專注于某一領域的專家的觀點更容易被大眾所了解,同時為普通民眾提供了發表意見與看法的平臺,成為信息傳播的主動者。除此之外,還可以使多樣化的新聞傳播者更加真實。

1.1.2 改變傳播者價值的判斷

對于傳統媒體傳播者,新聞具有重要性與顯著性的特點,而自媒體則更接近于新鮮性、趣味性的特點,因此,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補,可以使得新聞價值的判斷呈現出多樣化與細化等特點,從而滿足公眾對新聞價值的需求。

1.2 新聞方面

1.2.1 拓寬新聞內容的涵蓋面積

自媒體與傳統新聞媒體的互補,有效擴大了新聞內容的涵蓋面積,與此同時,豐富了受眾對于新聞內容的認知,使得很多的社會問題得到多渠道的解決,讓新聞信息的傳播過程更加完善。

1.2.2 弱化新聞內容的把關制度

自媒體新聞傳播與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更加具有平民化的特點,因而有效的對壟斷信息的權力進行弱化與消減,從而使得每一位公眾都具有新聞傳播權,只是需要對傳播信息內容要負責[1]。

1.3 新聞媒介

1.3.1 改變新聞媒介傳播形式

有效改變了新聞媒介傳播的形式,并且拓寬了新聞發布的渠道,同時加強了彼此之間的聯系與互動,有助于新聞傳播更加透明化、多樣化的發展。

1.3.2 促進媒介平臺的改革發展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補提供了豐富的媒介平臺,從而有助于事件的及時報道與更新,使得新聞傳播更貼近民生,更具有時效性。

2 自媒體的特點分析

自媒體指的就是公眾可以通過開放性的網絡,利用一些社交平臺發布新聞事件,并發表出自己的觀點、態度,以及對其進行評論。自媒體對于新聞傳播的真實性難以考證,并且在發布過程中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實現即時性發布,作為新聞的接受者同樣也可以成為自媒體新聞的傳播者。除此之外,由于自媒體新聞的發布非常方便快捷,因而有著非常強的時效性,加之互聯網的特點,依靠自己的社交網絡新聞傳播速度很快,因而能夠很快引起社會輿論對于新聞事件的看法。

另外,自媒體新聞傳播還有著非常廣闊的社會覆蓋面,自媒體平臺的開放性,可以使得社會中的任何個體都可以參與進來,源自于不同階層、不同職業領域等,都可以對同一個新聞事件發表自身的觀點態度,有助于新聞內容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的分析。而自媒體新聞中所表現出的個性化特征,其表現的形式也是多樣性的,同一新聞內容可以由不同的自媒體媒介進行發布傳播,從而使得自媒體新聞具有更多的傳播者群體。

3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性

3.1 傳播者角色的互補

傳播者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擔任著主體的角色,并且是新聞信息傳播鏈的起點。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者上的互補,可以有效彌補新聞報道過程中的不足,同時還能擴大新聞傳播者的隊伍,使得新聞報道主體更加多元化,與此同時,還能提高受眾新聞參與的積極性。

3.2 新聞內容涵蓋面的互補

內容既是新聞傳播活動的中心,同時也是新聞事件的表現形式。對于傳統的媒體而言,新聞內容往往是通過專業的媒體人員進行采集、書寫、審核等,最后呈現給官方。代表著信息權威的角色,有著非常高的可信度,而自媒體的新聞內容則多源自于個體的制作,僅僅代表著個人的一些意見與觀點。

如果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在新聞報道內容上形成一定的互補,傳統媒體的內容往往是一些新聞事件,有著高度的社會關注度,內容比較全面而又深刻,而自媒體則側重于個人的情感與意見,兩者相結合,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對新聞內容進行報道,從而有助于受眾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全部過程。例如在2014年5月22日所發生的烏魯木齊早市的暴恐案,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對于這次的突發事件,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了理性的表達,并傳達出國家領導人對于這次事件的批示與態度。而以新浪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則更多的是站在個人角度表達出對此次事件的憤慨,多以感性表達為主。理性與感性的相結合,都共同作用于新聞傳播,通過兩者新聞內容的互補,可以更加全面的對整個事件有一個清晰的了解[2]。

3.3 媒介形態的互補

新聞媒介是新聞傳播過程中的一種手段,目前常見的媒介包括有傳統媒介中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以及自媒體中的網絡、手機等,傳統媒介往往需要經過嚴格的程序步驟來進行信息內容的發布,并且新聞內容有著非常強的針對性,而自媒體新聞內容的發布則不受時間、地點的影響,因而呈現出即時性與高效性的特點。在新聞傳播過程中,通過自媒體對新聞內容的關注與深化,同時通過傳統媒體進行深度的報道,有助于新聞內容更加清晰。

3.4 受眾群范圍的互補

受眾屬于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客體,同樣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補,有助于提高受眾參與新聞傳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形成一定的聚集受眾群體,增強新聞信息的活躍程度,對于信息的流通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如曾經備受關注的馬航客機失聯事件,最初是由傳統媒體官方網站發布了MH370航失蹤的消息,隨后官媒也利用了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在互聯網上對此次的事件進行了簡單的報道。瞬間有關馬航客機失蹤的信息引爆整個媒體,吸引了眾多的網民,并通過自媒體來不斷更新事件的最新發展[3]。

3.5 傳播效果的互補

傳統媒體對于新聞內容的報道會進行篩選與糾正,對于新聞傳播效果起到一定的輿論引導與把控措施,而自媒體則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有著一定的隨意性,有助于信息內容的發散性與互動性,是一種比較民主的傳播方式。在實際的新聞傳播過程中,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互補,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傳統媒體的失語而影響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另一方面自媒體的信息渠道被阻塞后會影響到新聞信息的可信度。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有著自己獨特的傳播策略與模式,并且得到了社會民眾的廣泛關注,通過兩者之間的互補,合理利用好優勢,從而為民眾提供更多表達自己意見的渠道,提高民眾參與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多元化的媒介有效保障了公民的話語權,從而不斷完善和發展新聞傳播,有效發揮好新聞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苗琳.自媒體傳播特點以及優劣勢分析[J].科技傳播,2016(10):65-66.

[2]袁媛.微博自媒體虛假新聞現狀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9(7).

[3]劉暢.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解構與重塑[J].西部廣播電視,2015(23):30.

[4]晏詩潔.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性研究[D].潭州:湘潭大學,2014.

猜你喜歡
互補性新聞傳播自媒體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淺析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性
企業外部互補性資產管理對象的選擇
企業外部互補性資產管理及其“情境”培育
小句關系的多元解釋與研究方法的互補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