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自媒體及其對傳統出版業的影響

2016-11-15 01:08劉軍
新媒體研究 2016年18期
關鍵詞:出版業自媒體微信

劉軍

摘 要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微信迅速普及,微信自媒體崛起伴隨著深度閱讀,對傳統出版業造成了嚴重影響。

關鍵詞 微信;自媒體;出版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8-0088-02

微信自媒體是以微信為依托,以個人為主要傳播主體的傳播模式。微信自媒體與公眾平臺大體類似,都是以用戶訂閱為主,定時推送的方法為主要傳播手段和運作模式。微信相比微博的公共傳播,更加私密化。微信的出現給很多致力于互聯網事業的人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伴隨著微信的發展和普及,微信自媒體出現了。

1 微信自媒體發展現狀

如今微信自媒體的門檻比較低,可以說任何人都可以運作一個公眾賬號,這使得自媒體的數量急劇上升,同時也激發了很多業界精英人士的加入,因此自媒體的內容質量良莠不齊。數量的增加使得內容也越來越多樣化,單從內容來源來看可以分為如下幾種:1)原創型,即內容都是公眾賬號主辦人自己創作;2)歸納型,即在轉發和推薦的基礎上歸納補充說明,比如評論、觀后感、讀后感等;3)推薦摘要類,即主要摘自其他媒體或者推薦其他優質媒體內容。

目前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像推薦摘要類的可能越來越不被鼓勵,微信將會更多的鼓勵原創類型的文章,特別是高質量的原創。自媒體的內容涉及面較廣,各行各業的都有,如:新聞類、時尚類、營銷類、服裝類、旅游類等等。巨大的數量決定了自媒體質量的參差不齊。一些自媒體內容質量不高、資源不多、缺少特色自然會被淘汰,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市場自然會做出選擇。只有有個性有特色的自媒體才可以生存,如:papi醬,羅輯思維,填補受眾需求的空白正是兩者成功的關鍵。

參與主辦微信自媒體的人很多,但優秀的自媒體主辦者大多是職業精英,他們在辦自媒體之前大多都是行業精英,自媒體主辦者大體可以分為下幾類。1)資深媒體人士,他們本身就是媒體從業者,了解媒體的運作方式,擁有較多的人脈資源,信息來源廣,擁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媒體表達能力和較強的媒體運作能力。比如羅輯思維的羅振宇,他本身就是媒體從業者是央視的制片人,所以對媒體有很強的敏感性。2)行業精英,有很多自媒體人是各個行業的精英,對他們所在的行業非常熟悉,并且在行業內擁有很高的威望和資源。比如:喻國明,還有比如一些時尚博主等等。3)社會觀察人士,這類人士比如有評論家,這類人往往對社會觀察細致入微,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其實普通人結合自己的職業優勢再加上自己的愛好,或許也可以做的

很好。

很多自媒體在做大做強了之后,慢慢的就會開始商業化,這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自媒體亦是如此,但是自媒體的商業化目前還處于嘗試階段。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有會員付費模式、廣告模式、付費閱讀模式、打賞模式,還有線下模式。打賞模式目前還處于內部測試階段,自媒體的商業化也吸引更多的企業和個人的積極加入。自媒體的商業化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也是自媒體不斷發展的結果。但是自媒體的發展也有其短處,微信自媒體的傳播不同于微博傳播。微信傳播屬于私密性的傳播,微博傳播屬于公共性、開放性的傳播,微信傳播只能是自己的朋友或者能看到朋友圈的人才能看到,而且微信傳播必須通過轉發或者直接搜索,再或者通過其它社交軟件的推廣宣傳,所以相比其它的社交軟件,微信的傳播手段非常狹窄。

2 微信自媒體的優勢

微信自媒體與微信公眾平臺都屬于微信的附帶模塊,都是依托微信這個平臺才能發展起來。每一個微信公眾賬號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自媒體,雖然傳播內容各有不同,但都是以音頻和圖文為主要方式,都以用戶主動訂閱為獲取方式,主辦方定時推送信息為主要運作模式。所以微信自媒體具有微信公眾平臺的所有優勢。微信自媒體除了具有公眾平臺的所有優勢外,微信自媒體內容一般都具有針對性,用戶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由于是用戶主動訂閱,信息定時推送的運作做模式,所以微信自媒體的內容都以“小而精”的較高質量呈現來吸引受眾,有些自媒體的發展甚至超過了傳統媒體。微信自媒體的主辦者就是微信自媒體的運營者,他們對自媒體的熱愛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和興趣,基于自身的熱愛和對其所在領域資源的掌握,使他們有足夠的信心和動力做好自媒體,不斷增加的訂閱用戶也不斷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除此,微信自媒體發布流程簡單,直接的人與人的傳播和具體的閱讀數據,使自媒體擺脫了傳統媒體的一些限制,這些都不斷地激發了自媒體人的積極性。

同時自媒體因為具有針對性,所以其質量較高,伴隨著深度閱讀,這對傳統出版業可以說的一次巨大的沖擊。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模式越來越碎片化,但是自媒體的出現使人們的閱讀越來越往深處發展,可以說打破了人們一直擔心的閱讀模式的變化。

3 自媒體對傳統出版業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的高質量化和便捷化,由于傳統出版業采取的是付費訂閱模式,訂閱者每次還得在固定的時間地點拿取報紙或雜志,傳統出版業受到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統出版業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高質量的生活追求。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網絡計算機的發展,出現了網絡出版。網絡出版的出現向傳統出版業和其從業人員提出了挑戰。雖然大多數傳統出版有了自己的網站,但大多數還處于嘗試階段,只是機械地將紙媒上的內容照搬到網絡上,沒有將網絡看成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微信的出現對于傳統出版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使傳統出版業更上一層樓。從自媒體的優勢我們可以看出,微信自媒體幾乎涵蓋了傳統媒體的所有優勢,而微信公眾平臺和自媒體的優勢卻是傳統媒體所沒有的?,F在,受眾幾乎不用付費即可訂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甚至不用出門拿,只需點擊隨身攜帶的手機就可以選擇和獲取,這樣受眾自然就減少了購買紙質書的理由。

雖然微信公眾平臺和自媒體誕生才幾年的時間,但它對傳統出版業的影響已非常明顯,隨著用戶量的不斷增大和微信的不斷完善這種影響還會繼續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出版業不能回避應該順勢而上,積極尋求適合微信發展的策略。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多出版業擁有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賬號和自媒體賬號,大多數的公眾賬號只是選取紙質版上的優秀內容推送到微信用戶手機上而已,缺少個性化和特色化的內容,這種做法只是將微信公眾平臺和自媒體作為補充傳播信息的手段而已,這是種低層次的運作方式。在微信和微博時代的今天,傳統出版業若不積極尋求轉型和適應方法將難以應對受眾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

4 傳統出版業應對方法

傳統出版業可以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和自媒體的數據統計功能,發現讀者的喜愛和偏好,進而調整報紙、雜志的出版內容,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優化微信推送的內容還可以用微信來促進出版業內容的發展。除此,可以使用微信公眾平臺、自媒體與受眾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是傳統出版業所達不到的功能。

媒體發展的關鍵在于更便捷、更快速的為受眾帶來內容的傳播,先進的、權威的內容才是傳統出版業永恒不變的主題。傳播技術和模式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才是關鍵。微信、微博的傳播總體來說都屬于“碎片化”傳播,在內容上很難做到全、深。鑒于此點,傳統出版業更需要在傳播內容上下工夫,注重內容創新和選題等,才能應付微信、微博的

沖擊。

新媒體的出現不代表舊媒體的消失,但是新媒體對舊媒體的沖擊不可否認,所以傳統媒體要利用好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創作出有個性有特色的東西以吸引受眾,可以將線下的讀者引流到線上,以適應這個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和受眾閱讀習慣的改變。另外,與粉絲、受眾或者說用戶的互動也是成功的關鍵。傳統出版業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但是在互聯網時代下,受眾才是“上帝”,只有把受眾或者說用戶“伺候”好了,才有更大的市場和前景,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3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陳夢軼.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學解讀[J].三明學院報.2014,31(1):76-80.

[3]吳荊棘,王朝陽.出版業微信營銷研究[J].中國出版,2013(8):15-19.

[4]楊永敏.淺談紙媒微信公眾賬號的運營[J].佳木斯教育學院報,2013(9).

[5]朱曉鳴.微信自媒體是個半成品[J].新聞與傳播,2013(19).

[6]張振接.抱殘守缺,還是順勢轉型——談傳統出版業怎樣發展網絡數字出版[J].科技與出版,2006(5):3-5.

[7]聶震寧.數字時代:出版業的變與不變[J].科技與出版,2014(1):19-21.

[8]張洪忠.微博、微信對傳統媒體內容使用的影響[J].新聞記者,2013(12).

[9]王瑤.微信與微傳播[J].傳媒觀察,2013(2):39-41.

[10]劉巖.紙媒微信公眾賬號運營發展策略[J].中國傳媒科技,2014(8).

[11]楊光.論微信的兩種意義[J].今傳媒,2013(12):93-95.

[12]石磊.報業數字化轉型研究——媒介融合時代的發展戰略[D].成都:四川大學,2008.

猜你喜歡
出版業自媒體微信
以按需出版為抓手,推動出版業數字化轉型
微信
AR與VR技術在兒童出版業中的應用
自媒體時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課改革路徑
對出版業供給側改革的思考
微信
微信
南宋出版業考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