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學做合一”中優化思維品質 提升創新能力

2016-11-16 13:22何建平
化學教與學 2016年10期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思維品質創新能力

何建平

摘要:結合高中化學“乙烯”教學設計,談了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教學做合一”教學法的策略。通過“玩”有機分子模型、開展分組實驗、進行研究性學習等實踐(實驗)活動,為學生搭建動手實踐、發現問題、拓展思維、探究未知世界的平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動手嘗試,獲取真知,提升創新能力。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思維品質;創新能力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10-0073-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0.025

課堂教學改革進入到現在,由于受應試教育和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大部分教師課堂上仍主要滿足于灌輸理論知識,很少開展實踐(實驗)活動,不能給學生創造和搭建發現問題、真正探究未知世界的機會和平臺,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對創造型人才的需要。

陶先生曾說過:“教學做合一,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薄耙夥艃和碾p手,讓小孩子有動手機會,使他們能干;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們能看……” 在課堂上開展有效的實踐(實驗)活動,是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切入口和抓手,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發現問題,開拓思維,鍛煉技能。下面筆者結合“乙烯”一課談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實踐(實驗)活動。

一、學前做——發現問題,深化認識

教學片段一:乙烯結構的探究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以甲烷為代表的簡單烷烴的結構,學習了用結構式、電子式、結構簡式表示有機物結構等基礎知識,學生也掌握了碳的四價理論,這為本節課的學習鋪墊了基礎。但學生第一次接觸乙烯這類不飽和烴,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課上老師直接給出乙烯的結構,則學習毫無挑戰性,且失去了深入理解碳碳雙鍵結構的機會。筆者教學設計如下:先讓學生動手搭建甲烷和乙烷分子的模型,感知飽和烴的成鍵方式和特點,然后搭建未知分子乙烯的結構模型,由于不同學生的理解不同,會出現多種“預料之外”的模型,教師抓住機會,啟發學生思考,師生共同探討結構的可能性。

教學實錄如下:

師:請同學們運用所提供的材料,搭出甲烷和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學生搭建的模型如下:

師:根據模型,請同學們分析甲烷和乙烷分子的結構有什么特點?

生1:甲烷和乙烷分子中原子都通過共價鍵相結合。

生2: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都是單鍵。

生3:每個碳原子與相鄰原子都形成四個共價鍵?!?/p>

師:已知乙烯的分子式為C2H4,請你嘗試搭出乙烯的球棍模型。

學生搭建的模型如下:

師:你認為上述搭出的乙烯模型合理嗎,為什么?

生1:根據前面學過的知識,每個碳原子要形成四個共價鍵才穩定,所以,模型二和模型三的結構是不穩定的。

生2:乙烯分子中每個碳原子與兩個氫原子結合形成兩個共價鍵,所以,碳原子之間還必須形成兩個共價鍵才滿足四價。

二、學中做——開拓思維,鍛煉技能

乙烯的加成反應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一般教師的處理方法是,先演示乙烯與溴水發生反應的實驗,然后按照書本講解反應的過程和類型,引出加成反應的定義。學生對加成反應沒有深入體驗的過程,自然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

筆者主要采用如下設計:首先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你能嘗試用模型搭建乙烯與Br2反應的可能產物嗎?然后對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可能回答展開深入探討、排除、總結。接下來通過書寫乙烯與其他分子發生加成反應的方程式,總結加成反應的實質。

教學片段二:乙烯加成反應的探究

1. 提出問題

師:你認為乙烯的化學性質與乙烷相比,是活潑還是穩定?

生:乙烯比乙烷穩定,因為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間形成了兩個共價鍵,原子結合得更牢固。

師: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一起來探究。

2. 動手實驗

生:乙烯氣體中滴加溴水。

3. 解釋現象

師:你能嘗試用模型搭建乙烯與Br2反應的可能產物嗎?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先小組討論、然后動手搭建產物的模型,推選學生代表板演化學方程式)

學生搭建的模型如下:

師:請同學們說說這樣考慮的理由。

生1:我們小組認為該反應和甲烷的取代反應相似,產物應該是CH2=CHBr和HBr。

生2:產物也可能是CHBr=CHBr和H2,從有機物的結構來看也說得通。

生3:我們采納了書本上的結論,但為什么這樣反應,我們有疑惑。

師:大家講得都有道理,你能恰當的方法來證明你的結論是正確的嗎?

(學生討論熱烈,不時有爭論的聲音,教師下班級巡視,與學生交流)

生1:如果反應按假設一進行,產物中有HBr生成,我們可以檢測反應后溶液的pH,如果溶液顯酸性,則假設一成立。

師:還有什么方法檢測HBr?

生2:可以檢驗溴離子,在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如果有淺黃色沉淀生成,則證明生成了溴離子。

生3:如果反應按假設二進行,產物中應該有氫氣生成,但剛才我們沒有觀察到有氣體生成。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考慮問題很全面,對各種可能的假設都作了分析,態度很嚴謹,這就是科學研究所需要的方法和態度。

師:乙烯分子碳碳雙鍵中的兩個鍵完全相同嗎?

生:不同,其中一個共價鍵比較容易斷裂,而另一個共價鍵則比較牢固。

師:這就是含碳碳雙鍵的有機物容易發生加成反應的真正原因。

師:讓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出的問題,你認為乙烯的化學性質與乙烷比,是活潑還是穩定?你對乙烯分子中的碳碳雙鍵有什么新的認識?

生:應該是乙烯比乙烷活潑。乙烯分子中的碳碳雙鍵中兩個鍵是不同的,它不是兩個碳碳單鍵的簡單疊加。

三、學后做——建構知識,學會應用

教學片段三: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對人體有害嗎?

師:香蕉、芒果等一些熱帶水果為了便于運輸和貯存,往往在青色時就要采摘,如何讓它快速地變黃變熟?

(老師展示市場上購買的青香蕉,同時用ppt展示果農采摘成批青色香蕉的圖片)

生:把青色的香蕉和成熟的蘋果、芒果放在一起,密封在袋中。

師:沒錯,但這種方法只能用于催熟少量的水果,你知道大型水果營銷企業用什么方法催熟水果嗎?

生:資料上說,用一種叫乙烯利的有機物,將它溶于水配成一定濃度的溶液,然后噴灑在香蕉果實表面后密封,放在一定溫度下,2到3天即可轉黃。

師:網上曾流傳,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對人體有危害,你怎么看?依據是什么?請同學們以“乙烯利催熟水果對人體有害嗎”作為研究課題,通過查閱資料,走訪水果批發商,走訪有關專家,撰寫一篇調查報告。

創新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尤其是高中教育,創新教育包含的內容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創新情感和創新人格的培養。本節課力求讓學生“在用腦的時候,同時用手去實驗;用手的時候,同時用腦去想”,通過搭建模型、動手實驗、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討論辨析、總結歸納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猜你喜歡
教學做合一思維品質創新能力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學做合一”思想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媒介運營管理者應具備的一種新的思維品質
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喜愛度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研究
“教學做合一”思想在職校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職高體育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研究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