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腺癌2例報告

2016-11-17 03:00王明睿周洪瀾高寶山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6年10期
關鍵詞:尿路腫物腺癌

王明睿,周洪瀾,高寶山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泌尿系統疾病診治中心,吉林 長春130021)

?

*通訊作者

膀胱腺癌2例報告

王明睿,周洪瀾,高寶山*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泌尿系統疾病診治中心,吉林 長春130021)

膀胱腺癌發病率低,僅占膀胱惡性腫瘤的0.5%-2%[1]。膀胱腺癌的生物學行為特殊,具有明顯的浸潤性和轉移性,惡性程度高,預后差,目前臨床總體治療效果并不樂觀?,F總結本中心經手術治療的2例膀胱腺癌患者,并回顧性分析膀胱腺癌相關文獻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1,女,67歲,因間斷性無痛肉眼血尿15天入院。泌尿系彩超:膀胱腔內可見一32 mm×21 mm實質性低回聲團塊,周圍散在點狀血流信號。磁共振盆腔平掃:膀胱前壁中線區可見團塊影,大小約3.2 cm,T1WI呈等及稍高信號,T2WI呈不均勻稍高信號,病變向膀胱外突出,與臍尿管分界不清(圖1)。膀胱鏡檢查:膀胱前壁偏右側可見一直徑約2.5 cm的暗紅色球形腫物,表面附著壞死物質,部分呈濾泡樣改變。

病例2,男,47歲,因間歇性肉眼血尿伴尿痛1個月入院。既往膀胱結石病史,26年前行膀胱切開取石術。泌尿系彩超:膀胱左后壁見一中等略強回聲,大小15.7 mm×4.8 mm,改變體位未見明顯移動,與前列腺分界欠清,其內未見明顯血流。磁共振盆腔平掃:膀胱腔內見結節樣異常信號影,大小約9.0 mm×5.0 mm,T1WI呈稍高信號,T2WI呈稍低信號,與膀胱后壁分界不清。雙側精囊腺信號減低。雙側腹股溝區、雙側髂血管旁見多個結節,大小約4.0 mm-9.0 mm(圖2)。膀胱鏡檢查:膀胱三角區尿道內口6點處可見一腫物,大小約15 mm×15 mm,寬基底,腫物表面光滑。膀胱鏡下留取病理提示:膀胱中分化腺癌。

1.2 手術方式及術后病理

病例1:行膀胱部分切除術,術中見膀胱頂底壁交界處有大小約30 mm×25 mm×25 mm腫瘤,突入膀胱,表面有出血及壞死組織附著,質地偏硬。距腫瘤2 cm處用電刀環形切開膀胱黏膜、肌層直至顯露脂肪,腫瘤附著于腹膜,圍繞腫瘤切除腹膜,并向臍部切除,尋找到臍尿管,近臍部高位切斷。將膀胱腫瘤處全層膀胱壁連同覆蓋腹膜、部分臍尿管一并切除。術后剖開腫物,切面灰白色、實性、質韌。術后病理:粘液腺癌,侵及膀胱結締組織。腫瘤體積30 mm×25 mm×25 mm,切面灰白色、實性、質韌。神經可見癌浸潤,脈管未見癌浸潤,周切緣未見癌浸潤(圖3)。免疫組化:CK20(+),CK7(-),Villin(+),β-catenin(漿+)。

病例2:行經腹腹腔鏡膀胱根治性切除術,回腸膀胱術。術后剖開膀胱,距尿道切緣34 mm,距左側輸尿管開口40 mm,距右側輸尿管開口5 mm,膀胱底壁見一腫物,大小約8.0 mm×6.0 mm×5.0 mm,切面淡褐色,實性、質脆。術后病理:膀胱腺癌,中分化,侵及上皮下結締組織,脈管及神經未見癌浸潤(圖4)。免疫組化:CK20(+),CK7(灶狀+),KI-67(+40%),Villin(+),CDX-2(部分+),β-catenin(細胞質+)。

2 討論

2.1 膀胱腺癌的組織來源及分類

膀胱腺癌根據其組織來源不同被分為原發性膀胱腺癌、臍尿管腺癌和繼發性膀胱腺癌[2]。根據腫瘤的病理特點,又可將膀胱腺癌分為黏液腺癌、乳頭狀癌、印戒細胞癌、非特異性癌及混合性癌五類。目前認為膀胱腺癌的組織來源有三種:①胚胎臍尿管殘留:腫瘤多發生于膀胱的前壁或頂壁;②膀胱壁內胚胎腺的殘留:腫瘤時常發生于膀胱三角區、頸部,亦可發生于其他部位;③膀胱尿路上皮組織化生:膀胱長期經慢性炎癥、結石或致癌物的刺激,導致尿路上皮向黏膜固有層增殖,形成上皮芽,之后逐漸形成von Brunn巢,再轉化為腺性或囊性膀胱炎,最終發展為膀胱腺癌[3]。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組織化生被認為是原發性膀胱腺癌的主要病因。

2.2 膀胱腺癌的流行病學及臨床表現

膀胱腺癌發病率低,僅占膀胱腫瘤的0.5%-2%。

于膀胱前壁中線區見大小約32 mm團塊影,呈不均勻稍高信號,病變向膀胱外突出,與臍尿管分界不清。

圖1 盆腔磁共振平掃,T2W1加權像

膀胱腔內見大小約9.0 mm×5.0 mm結節樣稍低信號影,與膀胱后壁分界不清。

圖2 盆腔磁共振平掃,T2W1加權、脂肪抑制像

腫瘤組織內見大量粘液分泌,部分區域形成粘液湖。粘液湖內有腺癌細胞漂浮其中。腫瘤分化較好,以腺管樣及篩狀結構為主。細胞漿內有粘液分泌,部分區域有印戒細胞形成。HE染色,40×。

圖3 病例1術后病理

腫瘤大部分由結腸型腺性成分組成,分化程度較好,大量腺管形成。腺腔排列紊亂,組織異型性明顯。HE染色,40×。

圖4 病例2術后病理

繼發性膀胱腺癌的診斷、治療及預后與原發灶密切相關,本文不做討論。原發性膀胱腺癌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臍尿管腺癌為50歲,均以男性多見[1]。

膀胱腺癌的臨床表現與膀胱尿路上皮癌相似,最常見的癥狀為肉眼血尿,其次是尿路刺激癥狀,但血尿及尿路刺激癥狀的發生較膀胱尿路上皮癌晚;部分患者可有黏液尿,黏液量不等,稠厚者可阻塞尿道而發生尿潴留,這是膀胱腺癌的特點之一。起源于膀胱頂部臍尿管的腺癌,位置隱匿,多無癥狀,少部分患者以觸及下腹部腫物為首發癥狀。部分患者有反復腺性膀胱炎發作或膀胱結石的病史。

2.3 膀胱腺癌的診斷及治療

膀胱腺癌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B超、CT檢查、MRI和膀胱鏡。其中膀胱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腫瘤的大小、位置、形態,并可留取腫瘤組織活檢明確診斷。而B超、CT檢查、MRI對腫瘤的臨床分期具有重要意義。

膀胱腺癌因其癥狀出現晚、惡性程度高、浸潤深、轉移早、對放化療不敏感等特點,至今手術治療仍是其最主要的治療方法。膀胱腺癌極易向深部浸潤,因此對于確診的膀胱腺癌,應慎行膀胱腫瘤電切術。對于膀胱頸部、三角區、廣基或多發的體部腫瘤宜直接行膀胱根治性切除術[3]。臍尿管腺癌的治療通常為臍尿管切除以及膀胱部分切除,Siefker-Radtke等[4]認為廣泛的部分切除(切緣陰性)與膀胱根治性切除的療效相近。對其他部位的局限性病灶也可行擴大的膀胱部分切除術,但需嚴格把握其適應癥,并提倡術中行快速病理檢查手術切緣,根據快速病理結果決定手術范圍。對于保留膀胱的患者,術后還應規律行膀胱灌注。對于術后是否需要常規行局部放療,目前仍有爭議,部分研究認為放療可降低腫瘤的復發及遠處轉移率,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而也有學者認為腺癌對放療不敏感,而且放療可以引起多種并發癥,如腹瀉、腸梗阻、腎功能損害等,不主張常規應用[5]。

2.4 膀胱腺癌的預后

膀胱腺癌的惡性程度高,易轉移,預后差。其預后與腫瘤分期密切相關,因此早期診斷應更加積極、徹底的手術是改善膀胱腺癌預后的關鍵。

[1]Grignon D J,Ro J Y,Ayala A G,et al.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a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72cases[J].Cancer,1991,67(8):2165.

[2]江偉凡,孫 光,劉曉強,等.原發性非臍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臨床病理學特點分析[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0,31(4):273.

[3]張榮明,沈周俊,何 威,等.膀胱腺癌診斷及治療的臨床分析(附32例報告)[J].現代泌尿生殖腫瘤雜志,2011,(6):333.

[4]Siefker-Radtke AO,Gee J,Shen Y,et al.Multimodalitymanagement of urachal carcinoma: the M.D.Anderson Cancer Center experience[J].J Urol,2003,169(4):1295.

[5]吳美榮,吳志華.膀胱腺癌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1,20:46.

1007-4287(2016)10-1776-02

2016-03-14)

猜你喜歡
尿路腫物腺癌
不同通道經皮腎鏡治療上尿路結石的研究進展
十二指腸腺癌88例臨床特征及相關預后因素
乳腺腫物的超聲自動容積成像與增強磁共振診斷對比分析
帶你了解卵巢腫物
益肺解毒方聯合順鉑對人肺腺癌A549細胞的影響
微信授權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
高齡患者結腸癌伴右肝腫物的診治探討
小鼠早期肺腺癌模型的建立
乳頭狀汗管囊腺癌一例
主氣管腫物手術的氣道建立和麻醉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