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二次傳播和可視化路徑探析

2016-11-18 13:21王健趙凈
中國廣播 2016年10期
關鍵詞:直播全媒體可視化

王健 趙凈

【摘要】2016里約奧運會報道,央廣網發力移動端,著力打造“能聽又能看”的全媒體傳播格局。本文著重介紹了此次奧運會期間央廣網以聲音為特色、構建符合“廣播+互聯網”特征的奧運會特色報道實踐,就新媒體時代如何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廣播”之路提出了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央廣網 奧運 全媒體 直播 廣播 “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2016里約奧運會是一場媒體盛宴,如何發揮平臺所長,呈現好精彩賽事和賽場內外的故事,成為各家媒體比拼的重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緊緊依靠前方報道團隊和臺屬各頻率的力量,圍繞傳統廣播的優勢和移動端傳播的新特點,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構建了符合“廣播+互聯網”特征的奧運會特色報道,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在報道中,央廣網利用“央廣新聞”客戶端和“中國廣播”客戶端,在做好圖文報道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廣播節目二次傳播和可視化路徑,將傳統廣播打造為能聽又能看的全媒體傳播格局。

一、多方位發力,打造全媒體傳播格局

(一)“央廣新聞”客戶端推出央廣記者視頻秀

里約奧運會期間,“央廣新聞”客戶端新版上線??蛻舳顺ㄟ^“刷新聞”板塊對奧運會進行綜合性圖文視頻報道外,還利用“在現場”板塊著力突出視頻報道功能。

《央廣記者里約行記》是一個專為前方記者量身打造的個人視頻報道秀。在里約奧運會近20天時間里,央廣網前方記者竹立志、穆天雨憑借手中的手機和自拍桿,克服11個小時的時差,從前方源源不斷地發來視頻報道內容。在奧運會開幕前,記者親身探訪奧運村和比賽現場,在運動員餐廳、官方紀念品商店等地實時視頻報道所見所聞所感,把受眾拉到了里約的現場。奧運會開幕后,兩位記者每天都來到比賽現場,對當日的焦點賽事進行實時介紹,讓網友如臨現場般體會奧運比賽的緊張和刺激。

與此同時,直播頁面上還開通了彈幕互動功能。網友不僅可以看到兩位記者帶來的前方一手信息,還可以通過彈幕方式留言或提問,讓前方記者在直播中解答疑問,大大提升了網友的參與度和活躍度。

(二)“一機三端”同步直播,讓廣播有了畫面

除了記者個人直播秀,央廣網在奧運會期間利用“央廣新聞”客戶端視頻報道功能探索廣播與移動互聯網結合的新模式,對中國之聲每天晚間的《里約大挑戰》節目進行了全程網絡視頻報道。

與以往在直播間架設攝像機不同,此次央廣網拍攝團隊采用全新模式,在直播間和導播間架設并啟用四臺高清攝像頭,由自身團隊進行視頻拍攝并進行流媒體推送,在“央廣新聞”客戶端視頻報道廣播節目,并提供分流,讓更多移動端用戶在網易新聞、優酷自頻道、樂視體育以及樂視電視端同步觀看。

以往,受眾聽廣播僅有聲音卻沒有畫面,而這一次受眾不僅可以通過手機聽到廣播的內容,同時可以看到主持人播音時的狀態,還可以看到直播間內體育明星和嘉賓的樣子。在直播過程中,受眾甚至可以通過彈幕的方式,與主持人和嘉賓互動,提出問題,發表評論。一邊聽廣播一邊看直播現場,彌補了廣播缺乏畫面感的缺陷。由收音機、電腦(PC)端、手機網頁(WAP)端、客戶端組成的“一機三端”同步實況直播,極大地豐富了廣播的傳播渠道和受眾接受的內容。

(三)匯聚臺內優質資源,突出聲音優勢

奧運會報道期間,“中國廣播”客戶端、央廣網奧運專題牢牢把握聲音客戶端的定位,建立“奧運聽精彩”專題專區,集納推送中央電臺《里約大猜想》《里約大挑戰》《三人五環》《難忘的中國之聲·奧運傳奇》等多檔欄目,以及《“藝”游未盡》《“聞”所未聞》《“吳”所不談》等前方記者音頻節目專欄,將優質音頻節目推送給電腦端、客戶端的網友,最大程度發揮中央電臺的音頻節目優勢。

廣播的優勢在于聲音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而劣勢在于稍縱即逝。通過建立“奧運聽精彩”專區,實現了廣播優質內容的二次傳播,受眾既可以通過“中國廣播”客戶端實現收聽,又可以將節目下載后反復收聽,彌補了“稍縱即逝”的弱點,擴大了廣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四)豐富全媒體報道格局,積極傳遞奧運正能量

當然,央廣網的奧運報道不僅僅局限于廣播節目的二次傳播和視頻化推送。奧運會期間,央廣網利用新媒體圖文特色和多端布局的特點,在微博、微信和電腦端都通過專題頁面和專欄的形式,加大奧運報道力度。央廣網、“央廣新聞”客戶端、“中國廣播”客戶端、“央廣新聞”微信公眾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官方微博、央廣網官方微博等渠道和載體,既各有特色,又互為補充,形成立體式奧運報道格局。這些新媒體呈現手段既成為了廣播節目的載體,也成為了廣播與網友進行互動交流的工具,最大程度拉近了傳統廣播電臺與網友的距離。

盡管本次奧運會報道,央廣網主推移動端產品和資訊,但電腦端方面,央廣網在網站首頁依然開設了大型多媒體報道專題。專題借鑒了當前互聯網先進的互動頁面設計樣式,以醒目活潑、特色鮮明的手繪元素為設計風格,里約風光與手繪素材相輝映,點線面相互配合,每個版塊既有獨特美感,又與整個頁面和諧統一,營造出獨一無二的互動式頁面氛圍;同時專題在醒目位置展示央廣記者獨家新聞專欄,突出央廣獨家報道資源和央廣報道優勢,充分體現了前方記者與后方策劃的融合。

在移動端,除了“央廣新聞”客戶端和“中國廣播”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平臺也充分發揮作用,成為快訊和深度閱讀的重要載體?!把霃V新聞”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三人五環》《記者專欄》等中央電臺優質節目,同時早晚各推出一期獨家采寫的奧運專欄《大話奧運》,記者以奧運親身體驗者的身份來觀察里約,關注場內場外給人帶來的新鮮、愉悅、感動之處。此外,“央廣新聞”公眾號每天早上推送當日(里約當地時間)賽況結果,下午推送當天(里約當地時間)賽事預報,選取當日熱門話題宣傳奧運正能量,積極引導輿論,如《被取消一輪成績后“帆船女王”還能第一!中國“最孤獨”的奧運選手創造新歷史!》《中國女排問鼎!》《解讀“洪荒之力” 切莫用力過猛》獲得了廣泛好評。在微博平臺,中央電臺官方微博、央廣網官方微博設置奧運微博話題“里約有約”,通過及時快速的賽程報道、風趣幽默的熱點話題吸引網友關注,如“獨家視頻:傅園慧七夕節送祝?!钡全@得超過2000萬閱讀量。截至8月19日,“里約有約”微博話題閱讀量已近一億人次。

二、里約奧運報道廣播可視化探索的思考

總結本次央廣網里約奧運報道的得與失,尤其是移動端主打廣播優質內容二次傳播和廣播可視化的探索,讓我們看到了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發展的新機遇。仔細分析,里約奧運會報道廣播可視化探索給我們如下思考:

(一)運用新技術補齊廣播的短板,為廣播插上翅膀

眾所周知,廣播在其傳播屬性上有快速生動的特點,但同時也存在稍縱即逝、缺乏畫面的不足。對于體育賽事的轉播和報道而言,缺乏畫面往往無法讓受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v然語言描述再準確,也總有缺憾之感。正因此,體育賽事的轉播成為了視覺媒體的天下,電視臺體育頻道往往在奧運比賽期間達到收視率的高峰。

如何彌補聲音的不足,讓廣播煥發新的生命力?媒體融合不斷推進,新媒體技術手段不斷發展,讓廣播終于有了畫面。此次里約奧運會的報道,央廣網利用“央廣新聞”客戶端的手機直播功能,讓前方記者成為了“攝像師”。只要借助手中的手機和自拍桿,記者所見所聞都可以第一時間收入鏡頭,讓遠在萬里之外的受眾有了如臨現場的感覺。在這一刻,廣播記者已經不單單是聲音的傳遞者,而是全媒體新聞人。尤其是賽場外的花絮,更可以讓視頻報道大展拳腳。例如:里約奧運會官方紀念品商店什么樣?中國制造是否依然包打天下?記者都可以第一時間為受眾帶來視頻報道。此外,記者的吃飯、行走、工作都可以攝入鏡頭,既帶來記者一線直擊,又讓受眾了解了前方記者的工作狀態,吸引受眾長時間停留在直播頁面,增強了用戶黏性和帶入感。

如果說《央廣記者里約行記》是一檔隨時處于移動狀態的視頻報道,中國之聲《里約大挑戰》節目則是固定機位的視頻報道。以往,廣播直播間對于受眾來說有一種神秘感,受眾對于主持人的工作狀態有種種猜測,對于嘉賓的樣貌憑借想象來描繪。這一次《里約大挑戰》視頻報道,把幕后搬到臺前,讓受眾如同走進直播間一樣,看著畫面聆聽主持人和嘉賓交流,信息量極為豐富。

當然,新媒體技術不僅僅是為傳統廣播補短板,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信息傳遞的瓶頸,讓新媒體樣態的廣播實現了多元傳播。收音機不再是收聽廣播的最主要渠道,智能手機讓“收看廣播”成為現實,這也為廣播插上了翅膀。

(二)廣播可視化,央廣的“獨家”優勢更加明顯

當前,在各移動應用市場上公開下載的視頻報道客戶端多達上百個,眾多網紅一擁而上,也讓手機直播成為了激烈競爭的前沿。與手機直播領域的領頭羊一直播、映客、熊貓、斗魚相比,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究竟在哪兒?

一方面,央廣有17個頻率、數千記者和駐各地記者站的優質資源,還有一大批精彩的廣播節目,這些都是“央廣新聞”客戶端視頻報道的重要依托。在許多新聞現場,央廣記者能夠深入核心,在第一線發來報道。以往,記者從新聞現場發來的報道僅僅是聲音,再通過文字速記配以圖片,實現二次傳播?,F在,依托于手機視頻報道平臺,記者的一次采集可以形成多渠道傳播的態勢。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現場、在抗洪的大壩上、在國家重大事件的發生地,記者都可以借助手機實現視頻報道,這讓央廣“獨家”的優勢更加明顯,也是與網紅聊天式直播平臺最大的區別所在。

當前,中央電臺有“海陽現場秀”“王冠紅人館”等一系列優秀節目,借助直播平臺的傳播渠道,可以拉近粉絲與主播的距離,形成更加強烈的集聚效應,也會讓傳統廣播受眾的黏性更強。更為重要的是,新聞客戶端本身就是廣告營銷和產品推廣的平臺,有利于在廣播時段外開拓更多的運營空間,讓企業信息有效到達目標受眾,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三)廣播可視化給廣播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然,廣播跨界走入視頻報道的“舞臺”,對廣播從業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廣播節目不必像電視節目一樣,需要化妝、燈光、布景等復雜工種;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新聞主播和記者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培養符合視頻報道氣質的語言表達方式和鏡頭感。

雖然廣播新聞主播不必像電視主播一樣面對鏡頭,但時時拿稿、字字細述的表達方式會讓視頻報道感覺生硬。而廣播記者用手機直播時,雖然不必像電視記者一樣注重舉止和手勢,但肢體語言同樣是重要的表達渠道,也需加以注意。此外,記者用手機直播還應注意端穩手機,切忌隨意亂晃,讓受眾產生眩暈感。

總之,央廣網的里約奧運會報道,在廣播節目二次傳播和視頻化路徑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事實證明,受眾需要新形態的傳播和新路徑的表達。傳統廣播借助新媒體的技術,能夠走得更快、走得更遠。廣播節目視頻化的突破,也值得在未來進一步加以嘗試,讓媒體融合之路不斷深入。

(作者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本文編輯:寧黎黎)

猜你喜歡
直播全媒體可視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視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運行動態分析與可視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維可視化
“融評”:黨媒評論的可視化創新
淺析移動端視頻的發展
淺析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全媒體語境下體育新聞教育建設的思索
全媒體環境下主持人競爭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體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