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微博的“語—圖”互文分析

2016-11-18 19:59馬章喆
新媒體研究 2016年19期
關鍵詞:人民日報互文性微博

馬章喆

摘 要 重視與發掘圖像的作用,使傳統媒體更適應于互聯網的新聞傳播轉型。人民日報等傳統媒體紛紛借助自身優勢,探索微傳播下的表達方式,現已基本形成圖解新聞和圖說知識兩類微博圖文應用模式,營造出別致的“語—圖”互文景觀體驗。

關鍵詞 語圖關系;互文性;微博;人民日報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9-0054-02

互聯網帶來的沖擊和讀者分流,是任何一家傳統媒體都面臨著的現實之困。在“視覺時代”的新聞傳播中,圖像一方面對微博語言文本有依賴,另一方面受限于字數闡釋,圖片容易發生信息接收上的扭曲與變異。利用圖像處理軟件制作的圖解新聞和圖說知識這兩種模式極大豐富了“語—圖”互文型態,對傳統媒體在新媒體領域中擴大影響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1 “語—圖”互文的微博類型

“圖像、視頻等圖像型副文本作為突出的內容存在,其滿足了現代人對視覺、聽覺等生理感覺的本能性需求,逐漸成為微博新聞語篇中的重要資源”[1]。沿著這些色彩斑斕的提示路徑,讀者完成了對報紙微博意義的生成、補足與理解,盡可能地接近編者意圖。

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用圖像處理軟件,產生了圖解新聞和圖說知識這兩種有別于傳統的圖文搭配類型,文字概括圖片大意,圖片加深對于文字的理解。這使得圖文的互動關系得到重視,創造了語圖互文的新景觀。

1.1 圖解新聞,“圖個直觀、解得明白”

在保證信息數據真實、準確的前提下,媒體為了突出某些特定新聞點,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以某種視覺形式使之呈現。在微博中,體現為將多張圖片按事情發展順序,用圖片處理軟件處理成一張長圖的形式。正文則以“一圖+V”的語法形式進行標注。新聞內容方面多涉及政策法規、熱點事件的科普與宣傳。由于對新聞內容挖掘的差異,“一圖”所搭配的動詞有“了解”“看懂”等。媒體通過把抽象化的數據、信息轉化為生動的圖像,復雜的概念轉變為易懂的圖片,以受眾為中心,決定新聞內容的闡釋與挖掘深度。

1.2 圖說知識,“圖畫通俗,說明科普”

人民日報新浪微博還以節日為契機,推出圖說知識類微博。通過線條、色彩、構圖等圖像形式吸引讀者興趣,增強了讀者點擊沖動,傳播知識與文化。此類微博受到追捧,如人民日報于2013年8月20日發布首條以開學季為話題的圖說知識微博:“一張長圖,開學季,專屬新生的五個貼士”,當年僅1條。在2014年8月21日至9月5日期間,則發布了17條。這種形式的微博數量眾多,創設了基于大眾生活和傳統文化的共同空間,廣受好評。

2 微博中圖像與文本的互文現象

法國符號學家克里斯蒂娃最早提出“互文性”的概念,她認為每一個文本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換。微博極大豐富了“語—圖”互文形態,為網絡新話語的爭奪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2.1 圖像先聲奪人,文本言簡意賅

熱奈特區認為預述是對于事先講述或提及以后事件的一切敘述活動[2]。新聞圖片有著類似“預述”的功能。照片是新聞事件結果的展現,當讀者先看圖時,其對事件結果已然知曉,因此其閱讀正文的時間也就相應變短。

微博的字數限制要求編輯刪繁就簡,提取精髓,直接展現最核心的信息。附上的縮略圖雖小,但能夠展現出其色彩、背景圖等版面設計,吸引讀者去點擊放大。這里,微傳播中的“觀看”讓大眾采用審視的態度,把握著信息接收的選擇權。

2.2 圖文意義復調,二者互仿比照

微博正文與圖片互為不同符號形式的隱喻,實現兩者意義的交流互動。微博正文會指明其新聞價值,重在情理說服。圖片的顏色與正文的情感色彩、語體特征之間形成互喻,并展現正文所涉及物體的標志。這里的圖像起到了象征與暗示語言敘事的作用。此外,圖文在彼此配合下突破了固定時空形態,如圖解新聞就是讓條理化的內容和結構化的形式有機的共享同一文本,通過點線面的特定視覺結合,讓空間狀態的圖像轉化為具有流動意向的時間狀態,使得大眾完成從第一眼的感性視覺體驗到理性認知的轉變。

2.3 圖文本溢出,形成自身獨立

數字化的生存與現實生活虛擬化在微傳播中產生了大量破碎信息,微博圖片作為完整的語圖共同體,自有其內在邏輯與言說,使其具有獨立于微博正文的可能。圖解新聞多涉及重大事件,新聞價值高,此類圖像也可以脫離微博,出現在其他新聞網站或報刊雜志上,被更多的人所閱讀。

3 微博傳播中的圖文使用策略

如果從新聞生產、傳播和消費的整個過程而言,那么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新型的文化觀念也隨之伴生,于是一種基于新聞素養、科學技術素養與文化藝術素養的結合是必須的。通過研究人民日報新浪微博在微傳播中對圖文的應用,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3.1 循環是高效利用的手段

在信息過載、注意力缺失的網絡傳播中,只有通過更多的曝光,才能使信息能夠有效傳達。微博正文中較多出現“轉給”“轉需”等詞,并用口語化、情感化的語言,稱讀者為“親”親切又簡潔的同時拉近與讀者的關系,并鼓勵讀者轉發。制作一張好圖不易,本著經濟的原則,通過自我轉發,鼓勵讀者轉發,實現單條微博的最大傳播效果?!拔⒉┑脑捳Z表達策略呈現出互動性、親切化和簡潔性”[3]。

3.2 內容是語圖發展的關鍵

語圖關系的核心是其圍繞事件的價值體現。他們不是空洞的文字和死寂的圖片,其依托事件本身完成自身價值,這只是一種表達方式。人民日報“借助對公共議題的討論,鼓勵與傾聽讀者評論,積極建構和諧、理性的網絡討論空間,使得平和、理性的語言得到傳播”[4]。如微評論等欄目,就是基于此種目的。

3.3 真實是視覺呈現的導向

有圖不一定有真相,諸如擺拍、后期處理等,都能構成視覺欺騙。但即便是唯美主義的眼睛也不能掩蓋內容的真實性,藝術化的視覺表達固然有利于大眾審美素養的提高,但形式的多樣化也不能抹殺了內容的真實與豐富,“安徽女大學生稱扶老人被訛”等網絡輿情反轉事件也告訴我們圖像真實和客觀的重要性。

互聯網時代,圖像在信息承載量上的缺陷得到一定的彌補,于是圖像被重新發現。微博傳播中的語圖關系研究無意爭論兩種媒介的優劣,而是力圖在二者之間尋求融合的可能,努力使其達到平衡關系。從微博“語-圖”互文現象入手,其中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值得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姜云峰.報紙微博中的副文本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4):52-55.

[2]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 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4.

[3]陳婧文.以受眾為中心的新聞話語表達——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為例[J].新聞傳播,2016(14).

[4]劉博文,姜云峰.報紙微博的關系傳播探析——以《人民日報》新浪微博為例[J].新聞世界,2016(7).

猜你喜歡
人民日報互文性微博
何以解憂?基于社交媒體大數據的睡眠健康公眾敘事研究
《紅樓夢》與《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讀
“浪子回頭”中的倫理敘事——《基列家書》與《家園》的互文性解讀
事實與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發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谷歌退出中國”美方新聞報道的互文性分析
互文性理論與文學批評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