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特色小鎮文化共建: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新途徑

2016-11-19 09:37朱偉芳
職教論壇 2016年23期
關鍵詞:特色小鎮文化建設高職院校

摘 要:許多小鎮在經濟快速發展、物質生活大幅度改善之后,開始追求更加豐富的文化生活,倒逼政府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文化建設上來,這與在經歷了以市場為依托、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育人、產業育人快速發展之后的高職院校又重新回歸文化育人的方式類同。由于高職院校與小鎮在文化建設的特色與內容方面具有一致性與互補性,因此,開展校鎮文化共建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與現實意義。校鎮文化共建中,既要創建文化平臺,開展多種文化交流,又要使校鎮文化充分滲透、互相補充;通過學術研究、學術交流挖掘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小鎮特色文化,完善小鎮的文化內涵;豐富小鎮文化活動,營造特色文化氛圍,提升小鎮文化品質;創新特色文化產品,推動小鎮文化產業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特色小鎮;高職院校;文化建設

作者簡介:朱偉芳(1978-),女,浙江紹興人,紹興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跨文化交際、地域文化。

基金項目:紹興市哲學社會科學2016年度規劃重點課題“人文旅游發展背景下紹興地域文化對外交流譯界研究”(編號:135017),主持人:朱偉芳。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23-0037-05

一千多年前,當牛津大學的幾十位教師與學生來到劍橋創立劍橋大學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這些師生帶來的不僅僅是育人的知識與育人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大學的文化——一種具有濃厚宗教色彩、哲理色彩和科學色彩的大學文化,影響、感染著劍橋人,經過一千多年的文化發展與文化融合,今天的劍橋小鎮已經被劍橋大學進行了徹底的文化洗禮,成為了具有濃厚橋劍特色的文化大鎮。中世紀的大學對所在的城鎮在文化方面產生的影響之大,是后人難以想象的,以至于在人們的心目中,大學文化與宗教幾乎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影響和引導著人們對于文化的渴望與文化的追求,這不能不承認大學文化的獨特魅力。今天,雖然大學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大學——大學的使命和功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小鎮也不再是原來的小鎮——小鎮的經濟實現了現代化、小鎮的文化更加多元且更加綜合,但是,研究大學與小鎮的文化融合,尤其是研究具有濃厚區域特色和產業特色的高職院校文化與具有鮮明水鄉特色的浙江小鎮文化的融合,仍然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瓶頸

我國高職院校一直重視文化建設與文化育人,在研究與實踐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養成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理想情操的要求出發,研究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內涵,認為“大學文化,是指一切在校園內部環境和校園外部環境的互動下,形成的特定的校園生活方式,是學校以青年學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為核心,以校園特色的人際關系、生活行為方式以及由青年學生參與創辦的報刊、講座、社團及其他文化活動和各種文化設施為表征的精神環境、文化氛圍”[1];“深厚的校園文化底蘊、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和豐富而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陶冶師生的情操、塑造良好的人格、激活積極性和創造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教學育人的不足”[2-3]。二是研究高職院校文化環境建設對培育學生人文素質與職業素質的推動作用,提出“在校園的標志性建筑上布置校訓,在校園顯著位置放置校訓石,在辦公場所懸掛與專業相關的名人字畫”“通過校內外的環境布置來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性格及職業操作能力”[4]。三是研究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特征,提出高職院校文化具有“層次性”“包容性”“延展性”“繼承性”“創新性”,“大學領導”“教職員工”“學生”等多重主體影響著高職院校文化的建設[5];“師生通過完成融入文化元素的教學或學習任務,加深對學校的認知,提升對學校的責任感與歸屬感”[6]。四是從職業需求出發,研究具有企業特色的高職院校文化,“營造企業化的校園文化氛圍”“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體現職業特色,實現與企業文化的對接與耦合”[7-9],等等。這些高職院校文化研究成果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有很大幫助,但對學生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幫助不大,反映出高職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的偏執與缺失,許多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似乎已經陷入了瓶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提出校鎮文化共建,既發揮高職院校文化研究與文化創新的特長,又發揮小鎮特色文化的優勢,使小鎮文化要素更加完整,使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內涵更加豐富。

二、高職院校與特色小鎮文化共建的邏輯起點

高職院校與特色小鎮文化共建的邏輯起點主要有兩點:一是特色小鎮的文化挖掘、文化培育、文化創新,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方法途徑,都需要高職院校的參與;二是高職院校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提升校園文化品質,實現文化育人,同樣需要小鎮特色文化的充實。

(一)特色小鎮的文化建設離不開高職院校

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文化建設也需要快速跟上,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浙江省政府正是在這樣的一種前提下提出特色小鎮的文化建設。到目前為止,經國務院批準,浙江已經有兩批共200個小鎮正在進行特色小鎮建設。特色小鎮建設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特色經濟建設;二是特色文化建設。經過政府職能部門的統籌協調、資金運作與產業發展,特色小鎮的經濟建設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在文化建設方面相對緩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少高職院校師生的參與,需要與高職院校文化融合。

1.小鎮特色文化的挖掘需要高職院校的幫助。由于戰爭和自然災害的原因,江浙一帶小鎮的許多特色文化已經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又由于改革開放幾十年,人們過于注重經濟發展,疏忽了文化建設與保護,使得原本已經保留不多的小鎮文化又丟失了許多。要做好小鎮的文化建設,首先要做的是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這是一項既沒有經濟收益,又費時費力的事情,雖有政府的發動,社會響應寥寥無幾。但是,這項工作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則具有不同的意義,小鎮特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文化在內涵上具有趨同性與互補性,而且高職院校師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積淀與文化創新能力,比較適合從事小鎮文化的挖掘工作。

2.特色小鎮的文化內涵需要高職院校文化來充實。正是由于小鎮保留下來的特色文化越來越少,因此,要豐富小鎮特色文化不僅僅需要對遺失的小鎮文化進行挖掘,還需要融合其它文化內容,充實小鎮文化。但是,可以融入小鎮文化的“外來文化”必須具有小鎮的地域特色和產業特色,而高職院校的文化恰恰具有這兩個特點。其實,高職院校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本身就是地域文化與專業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以高職院校文化反哺小鎮文化正是小鎮文化創新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3.特色小鎮的文化傳播需要高職院校師生的推動。小鎮的文化建設不僅僅只是文化元素的增加與文化產品的增多,同樣重要的是對小鎮文化的宣傳與發揚,雖然許多人可以從事這項工作,比如,小鎮人通過日常生活習俗與文化產業內容傳播小鎮文化,通過旅游服務和文化服務傳播小鎮文化,但是,與每年都在不斷變更的高職院校學生的數量相比,這些從事小鎮文化傳播的人則顯得數量不足,發動來自全省乃至其它省份的高職院校的學生傳播小鎮文化,會更顯成效。

(二)高職院校文化建設離不開特色小鎮

高職院校文化不但具有高校特色,還具有地域特色,高職院校文化的地域特色越豐富,文化育人的內容就越豐富,育人的效果也就越好。高職院校要盡可能傳承、吸收更多的小鎮文化,并將之內化為學校文化。

1.高職院校文化的地域特色源于小鎮文化。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是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在育人方面,招生與就業數量最多的是本地學生;在開展科學研究方面,合作與服務最多的是本地的企業、行業、產業;在依托專業與技術開展社會服務方面,主要面向的也是當地的企事業單位、社區居民、政府職能部門。因此,高職院校在育人、科研、社會服務中形成的文化,主要元素或是起主要作用的也依然是當地的特色文化,即小鎮文化。

2.高職院校創新文化產品離不開特色小鎮。文化產品的創新設計是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重要內容,每一所學校都有文化產品的研發功能。學校研發的文化產品必須有其自身特色,這一特色應體現出教師的專業特色、本地的產業特色、區域的文化特色,其中,教師的專業特色取決于學校的專業設置與當地的產業布局,而當地的產業布局與區域文化有緊密的銜接與因果關系。因此,學校研發的文化產品關鍵是體現出本地的文化特色,要體現本地文化特色就離不開對小鎮文化的挖掘、研究,而且,在設計、制造出文化產品之后,還要依托小鎮的文化企業、旅游產業實現產品的交易銷售。

3.高職院校提升文化育人水平也要依托特色小鎮。高職院校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豐富學校文化內涵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育人,但是,僅僅依靠學校本身很難提高文化育人水平,必須要依靠社會、依靠企業、依靠政府,尤其要依靠特色小鎮,依靠小鎮的文化元素與小鎮的文化活動,要安排學生到小鎮進行文化調研、學習觀摩、研究思考,最好能夠融入到小鎮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之中,以小鎮特有的文化元素培育學生。

三、高職院校與特色小鎮文化共建的理論基礎

高職院校與特色小鎮文化共建既要符合文化建設要求,又要研究方法途徑,還要搭建平臺,設立建設項目,組織活動內容,因而需要研究內在規律。

(一)文化滲透的布朗運動規律

在高職院校和特色小鎮文化共建過程中,兩種文化之間必然會產生文化元素的滲透,這種滲透方式符合布朗運動規律。布朗在高分辨率的顯微鏡下觀察到兩種不同濃度的液體混合在一起時,分子之間存在著從密度高的一方向密度低的一方滲透的現象。將兩種濃度不同的文化元素混合在一起,也會存在從文化元素密度高的一方向密度低的一方滲透的現象,滲透的快慢取決于兩者接觸的頻率以及接觸的范圍。

(二)文化再生的生長規律

挖掘小鎮傳統文化是文化共建的重要內容,挖掘的方法遵循學術規律。但是,傳統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挖掘層面,還需要讓挖掘出來的文化能夠得以傳承和發展,這就需要研究小鎮文化生存的外部條件。傳統文化之所以需要挖掘,就是因為小鎮的環境已經不再適合傳統文化的生長,要使它們重新生根發芽,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就要象對待植物的種子一樣,進行澆水、施肥,提供空氣、陽光等生長條件,文化的再生也需要營造生長環境。

(三)文化重構的發展規律

文化共建的另一個內容是文化創新。猶如兩種不同液體混合到一起必將形成一種新的液體一樣,兩種不同特色的文化相互滲透不只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會出現大量的文化創新。與液體相互混合產生化學反應所不同的是,在文化融合過程中存在著人的思想與人的行為這一特點,所以,文化的融合所帶來的文化創新,其內涵更加豐富,對人們的影響更加深遠,而且文化的融合、文化的創新等文化重構現象將會循環往復以至無窮,每一次文化重構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形式上更加多樣,也就是說,小鎮文化與高職院校文化的文化重構符合融合、重構、再融合、再重構循環往復螺旋式上升的發展規律。

四、高職院校與特色小鎮文化共建的要素構成

了解文化滲透的布朗運動規律、文化再生的生長規律、文化重構的發展規律,并以此為理論進行高職院校與特色小鎮文化共建,應強調以下幾個要素:

(一)文化融合的充分性要素

產生布朗運動的充分條件是將兩種不同濃度的液體倒入同一個容器之中,使兩種液體充分融合,同理,欲使兩種不同特色的文化達到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目的,也需要保持兩種文化頻繁互動、充分接觸。

1.文化交流的多樣性與制度性。多樣性可使文化交流的內容更加豐富,制度化可使文化交流的機會更有保障。因此,高職院校應在多種層次、多個維度,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文化交流。例如,安排師生到小鎮參與文化調研,參與小鎮文化志愿者服務;開展小鎮文化宣傳與特色文化產品研發,將高職院校文化元素、小鎮文化元素融入到特色文化產品中;邀請小鎮文化名人到學校講課,介紹小鎮的生活習俗、特色飲食、四季風光、名勝古跡、歷史文化、文化名人,制訂文化活動的長效機制,不斷豐富與創新小鎮的特色文化內容。

2.文化滲透的基層性與特色性。文化產生與發展的基礎是小鎮百姓,只有依靠小鎮人,才能更好地繼承、發揚小鎮文化,因此,要讓眾多的小鎮人參與文化共建,盡可能調動小鎮人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挖掘小鎮人熱愛的文化內容,為他們組織喜愛的文化活動。例如,利用各種傳統節日為小鎮營造文化氛圍,培養小鎮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養成自覺維護傳統文化的習慣;通過制造、銷售、宣傳小鎮文化產品,擴大文化滲透范圍,提高小鎮文化影響力;開發文化旅游,開放文化場館,建設文化雕塑,提升文化品牌,在提高小鎮特色文化影響力的同時,提升小鎮人的文化品味。

(二)文化挖掘的再生性要素

傳統文化的再生需要做好兩件事情:一是將已經淹沒于歷史長河中,具有鮮明特色并能很好地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文化內容挖掘出來并加以發揚;二是營造文化氛圍,加強文化宣傳,提高文化活力,使挖掘出來的傳統文化得以“再生”。

1.對小鎮傳統文化的挖掘。高職院??沙闪⑿℃偺厣幕芯炕?,聘任高水平文化研究專家、小鎮長者、有興趣和專長的學校師生、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專家作為基地的研究骨干,長期研究小鎮的文化發展史;成立課題組,通過走訪調研、專家研討、文獻分析、實物論證等方式,挖掘不同歷史時期小鎮的文化特色,分析產生特色文化的歷史背景和人文背景,研究特色文化在特定歷史時期對小鎮人的經濟、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研究特色文化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成因,研討小鎮各歷史時期特色文化的產生、發展、變遷、融合,將已經流失的、正在流失的、將要流失的文化,利用各種平臺、渠道、方式方法進行傳承、發揚。

2.小鎮傳統文化的“再生”。文化再生至少應滿足下列條件之一:一是能夠豐富現代人的精神生活;二是能夠融入到現代文化之中或是獨立生存;三是雖然當下不具備生存的環境,但可以用文字、圖片、實物等形式保留下來。為此,高職院校至少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挖掘出來的再生文化的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再生文化,欣賞、享受再生文化帶來的愉悅,將再生文化融入到生活、工作、學習中,讓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二是撰寫再生文化書籍,以文字、圖片的形式,為再生文化提供新生平臺,甚至將再生文化融入到春節、元宵、端午、七巧、中秋等傳統節日的慶?;顒又?,使再生文化展現出新的活力;三是將再生文化融入到小鎮的特色建筑之中,使小鎮人習慣于再生文化習俗。

(三)文化重構的創新性要素

小鎮文化表現為三種形式:已經被傳承的文化元素、獲得再生的文化元素、不斷創新的文化元素。三種元素的交叉出現,必然會出現文化重構。創新文化元素是文化重構的主要源泉,文化創新是文化重構的主要動力。

1.小鎮需要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既是被動的,又是主動的。被動的文化創新,是指小鎮之外的外來文化潛移默化地改變小鎮的文化內涵,將新的文化元素滲透到小鎮的主流文化之中,使小鎮的文化自然而然地產生變革。主動的文化創新,是指人們根據小鎮所處的社會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在原有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文化創造、文化重構,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梢哉f,被動的文化變革一直在發生,這也是一種文化滲透的布朗運動,這種被動的文化變革有可能使小鎮文化往好的方向發展,使小鎮文化內涵更加豐富更加健康,也有可能往壞的方向發展,外來文化占據文化主陣地之后,必然排擠小鎮傳統文化。在校鎮文化共建中,需要更加主動地開展文化創新,在融合小鎮傳統文化與高職院校文化的前提下,使創新文化的內容更加豐富又更加健康。

2.高職院校應在小鎮文化創新中發揮積極作用。文化的創新需要經濟的支撐,文化的創新又有利于文化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文化產品,對經濟有推動作用,這樣的文化創新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高職院校應當在創新特色文化產品、加強特色文化創意設計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高職院??梢岳媒處熀蛯W生的專業特長,利用小鎮的文化資源、旅游資源、產業資源、市場資源,從生活、娛樂、消費等角度,研究人們對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愛好需求、特色需求、數量需求,將文化元素融入到生產、生活、學習、工作的各個環節,開發、挖掘各種文化產品,開創小鎮的文化經濟。

五、文化共建使校鎮雙方得益

文化共建不但有利于小鎮的文化建設,也有利于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使校鎮雙方皆可得益。

(一)學校得益

1.豐富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內容。教師通過參與小鎮文化建設,可以開闊文化視野,拓寬文化研究范圍,提高文化素養;學生通過參與小鎮文化建設,可以擴大文化活動空間,獲得更加豐富的文化知識;學校通過文化共建,利用在特色文化研究方面有專長的專家學者為學校服務,可以豐富大學文化元素,增加文化育人的渠道,提高文化育人水平。

2.加強學校區域文化特色。將小鎮文化與高職院校文化相結合,在高職院校文化中增添了文化元素,尤其是小鎮已經傳承下來的文化元素,曾經流失在歷史長河中被研究和挖掘出來的文化元素,受到外來文化侵入而產生變異的文化元素,以及融入到文化創新產品中的文化元素,這些元素具有明顯的時域特色和地域特色,使高職院校文化更加多樣、更具特色。

3.鍛煉教師文化研究能力。高職院校教師通過參與具有區域特色的小鎮文化的研究,可以弄清楚小鎮文化的發展規律以及影響小鎮文化生存與發展的特征要素,學會高職院校文化與小鎮文化的融合方法,鍛煉文化創新產品的實踐能力。而且,項目研究有抓手,研究內容實用性強,感同身受,趣味性好,投入感強,教師研究能力提升較快。

4.提高教師文化服務能力。由于高職院校在幫助小鎮、社區進行文化建設與文化服務方面重視不足,教師的文化服務能力已經遠遠落后于技術服務能力,教師的技術與文化之間已經失衡,通過與特色小鎮進行文化共建,可以有效地改變這一現象,不但使教師越來越重視文化育人,而且通過文化挖掘、文化研究、文化實踐,大幅度提高文化服務能力,為學?;貧w文化育人奠定師資基礎與文化基礎。

(二)小鎮得益

1.完善小鎮傳統文化。通過師生對小鎮傳統文化的挖掘、再生以及對傳統文化產生、發展、變遷、融合的研究,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化創新產品之中,并與政府職能部門合作,開發文化旅游,開放文化場館,加強文化宣傳,提升文化品牌,創新、完善、發展小鎮的傳統文化。

2.豐富小鎮文化生活。通過師生挖掘小鎮人熱愛的文化內容,幫助他們組織喜愛的文化活動,調動小鎮人對文化活動的參與熱情;利用傳統節日為小鎮營造文化氛圍,培養小鎮人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豪,養成自覺維護傳統文化的習慣,提升小鎮人的文化品味,豐富文化生活。

3.拓展小鎮文化產業。高職院校為小鎮研發特色文化產品,設計特色文化創意作品,研究人們對小鎮特色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愛好需求、數量需求,將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化產品中,將文化創意設計融入到包裝、服裝、影視作品中,利用小鎮的旅游資源、市場資源,發展小鎮的文化產業,開拓小鎮文化產業。

參考文獻:

[1]孟慶浩.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5(8):52-53.

[2]曹孫志,譚學君.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分析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08(23):77-78.

[3]劉長虹.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素質教育的辯證關系[J].職業技術教育,2013(5):88-91.

[4]李向妃.從校園環境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5(3):55-56.

[5]曹賽先.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主體略論[J].大學教育科學,2003(3):76-79.

[6]王亮,錢群雷.社會學習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證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5(23):65-68.

[7]俞立軍.企業化視閾中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高教研究,2010(7):82-83.

[8]馮莉群,李志誼,李云雷.企業文化引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24):37-38.

[9]曹雪明,周東華.企業文化精神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1(23):37-39.

責任編輯 韓云鵬

猜你喜歡
特色小鎮文化建設高職院校
德國名鎮哥廷根的建設對中國特色小鎮創建的啟示
論特色小鎮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創新
“特色小鎮”切莫成為“房地產小鎮”
發展“特色小鎮”,核心在哪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