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深耕社區教育的一部新作

2016-11-19 12:44陳乃林
中國遠程教育 2016年9期
關鍵詞:理論社區研究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沈光輝教授的新作《轉型發展中的社區教育問題研究》即將付梓,囑我寫個書評。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便欣然應允。

因為工作關系,我和沈校長認識已有十多年了。雖然謀面不多,但是,為了一個共同的事業和目標,大家走到一起來了,經常以文會友,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與情感,所以雖遠猶近,關系甚篤。有些時候為了討論或研究一個問題,深入一層,更是猶如故友至交。這次認真研讀沈著,掩卷三思,覺得有幾點感受,說來和作者、和讀者朋友,一起交流分享。

就本書的定位,誠如作者自己所說:“本書對現代社區教育轉型發展進行研究,不僅是為了解決社區教育管理與運行層面的具體問題,而且希望通過理性的思考與分析,從中尋找出社區教育發展的趨勢與規律,籍以促進我國現代社區教育的改革、發展與創新?!笨偟目磥?,這是著眼于基本理論研究,以應用理論研究和決策咨詢研究相結合為主要特征的一項研究成果。

一、著意社區教育基本理論

研究,尋求理論破題

本書中涉及基本理論研究的,大致有社區教育的相關概念辨析、本質屬性、功能定位、外部關系規律、內部關系規律等一些內容,作者都力求作出自己的理論詮釋。

關于社區教育的本質屬性,作者把它定位于“社區發展為本”和“居民終身發展為本”兩個屬性的有機統一體?!叭绻穸松鐓^教育以社區發展為本的屬性,也就否定了社區教育中‘社的質的規定性,混淆了社區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的區別?!薄叭绻穸松鐓^教育以社區居民終身發展為本的屬性,也就否定了社區教育中‘教的質的規定性,混淆了社區教育與其他社區活動的區別?!弊詈蟮贸鼋Y論:“社區發展本位與人的發展本位作為社區教育的本質屬性,兩者缺一不可,相互制約、相輔相成,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社區居民的終身發展寓于社區發展之中;社區發展離不開并依賴于社區居民的終身發展。一句話,社區教育的社會(社區)屬性與教育屬性的辯證統一和有機融合,即為現代社區教育的本質內涵?!薄皬纳鐓^教育發展趨勢看,強化教育屬性與社會屬性的融合,進而實現社區教育從教育主體本位向社會主體本位的轉變,是未來社區教育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第二次飛躍?!边@些妙語實屬精彩之筆。

在論及社區教育與社區建設的關系時,引入了社會(社區)治理的新理念,對兩者的內涵也進行了最新的闡釋,并且引用了臺灣學者提出的社區營造和社區教育聯系融合的做法,指出臺灣社區營造的重心走過了一條從造景、造產到造人的轉變之路,最終把社區營造的重心放在造人上,而造人的關鍵就在于社區教育,給人們以啟示。

關于社區教育功能定位,在論及非功利性功能和功利性功能的爭論時,并沒有就事論事,簡單地評判是非,而是把這個問題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正確地指出:“目前社區教育的發展階段,必須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社區教育的功能定位必須符合現實社會發展水平?!痹诋斍暗纳鐣洕l展條件下,“功利性也是無法避免的,它是開展社區教育的動因之一,也是社區教育不斷發展的現實基礎”?!爸挥袑⑦@兩種價值觀結合在一起,才能有助于社區教育的發展”,最終達到非功利性價值的目的。

關于社區教育的規律初探,作者借鑒潘懋元先生關于高等教育學基本規律的研究框架,分別從社區教育的外部關系、內部關系及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對其規律進行研究。

作者指出社區教育不能不受到其所處的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的制約,如果“就教育談教育”,就可能成為“空中樓閣”。作者以上海市的典型案例,說明經濟發展水平支撐、推動社區教育的發展;以全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說明經濟發展制約社區教育的發展。同時,作者指出不能簡單地以經濟規律或社會規律來代替社區教育的自身規律,甚至也不能簡單地以一般的教育規律來照套社區教育。社區教育是以滿足民眾需求為目標的新型教育形式,其價值追求主要體現在:一是民眾教育,一種平民化教育,直接為社區民眾服務;二是民生教育,以關注民生為目標,與民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三是民權教育,是實現公民受教育權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實現教育公平和民主。社區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平民進步的階梯、教育公平的砝碼”。這些論述樸實中肯,可謂一語中的。

在論及社區教育內部關系規律時,作者指出需求導向是社區教育的內生動力,要以了解學習需求、掌握需求動態為前提;跟蹤調研、適應不斷變化的學習需求;主動引導需求,促進科學發展;最后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社區教育運行機制。

綜上所論,只要是熟悉社區教育的業內同行,就可發現,在社區教育還沒有擺上主流教育的位置,在理論還處于很不成熟、眾多研究還限于經驗總結或泛泛而論的情況下,作者專心致力于社區教育理論研究,論說了不少有見地、有價值的內容,給我們帶了一個潛心研究、深入研究的好頭。也啟示我們,社區教育需要社區教育工作者戮力同心,進一步以加強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有機結合為路徑,推動新時期我國社區教育的廣泛深入發展。

二、著重社區教育實踐問題

研究,尋求認識飛躍

毛澤東在《實踐論》里指出,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提升,這是認識的第一次飛躍:“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睂嵺`工作者要向理論工作者學習,就要學會理性思考,掌握飛躍的本領。而理論工作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以科學理論指導實踐,通過研究,對實踐問題做出理論詮釋。我們看一項科研成果(包括著作、論文等)有沒有理論價值和社會功能,有沒有生命力和影響力,關鍵在于能否緊跟形勢,緊跟時代,傾聽實踐的呼聲,總結實踐的經驗,重視理論提升。沈著的一個特點,就是適應了形勢任務發展變化的新要求,圍繞社區教育發展的新階段、轉型期遇到的新問題,力求把靜態和動態、歷史和現狀、宏觀和微觀、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對社區教育實踐加以理論概括,以期形成新的理性認識,指導社區教育實踐。

作者指出:“在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后,我國社區教育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边@是本書一個基本判斷及其立足點。然后緊緊圍繞這個新階段,以社區教育轉型發展為主線,以社區教育改革發展的實踐為主題,分別從社區教育的發展形態、地位作用、體制機制、途徑形式、服務對象等方面,簡要地分析了社區教育發生的變化,強調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命題之后,我國社區教育開始從以往的政府單一主體管理,轉向政府主導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治理;隨著學習型城市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各類學習型組織、社區學習共同體、數字化學習、移動學習等新形式、新載體不斷涌現,社區教育朝著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的方向轉型升級;社區教育正在從邊緣狀態向中心地帶位移,成為我國學習型社會與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載體與途徑,成為基層社會管理創新與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與形式。

本書的研究,具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堅持以問題研究為導向。這里的關鍵是能不能發現真問題,精準地抓住真問題,敢于直面、緊緊抓住這些問題,開展深入的理論聯系實踐的研究,總結梳理實踐經驗。只有基于實踐,反思實踐,經過理性思考,概括提煉實踐,才能達到向理性認識的飛躍,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對策,高于實踐,指導實踐。在這方面,作者長期在一個省級開放教育部門擔任領導工作,兼具管理者、實踐者、研究者的角色于一身,而且勤于學習,勤于調研,勤于思考,思想敏銳,思路開闊,善于捕捉區域的和全國的社區教育改革發展的最新進展和實踐創新成果??梢?,具備了主客觀方面的基本條件,從而成就了這項研究。

從本書結構內容分析就可發現,作者把文獻研究和問題研究結合起來,梳理出了關于社區教育管理體制、政策、評估等管理方面的問題,關于社區教育資源整合、課程開發和管理、數字化學習和社區遠程教育、社區老年教育、社區職業教育培訓,以及學習型城市建設、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社區教育等社區教育改革發展中碰到的主要問題,都是一些真問題、大問題、難問題,對社區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作者勇于直面這些問題,深入研究,做出必要的理論詮釋和概括,體現了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和責任擔當。

不僅如此,作者致力于把理論研究和實踐推進結合起來,以理論研究為先導,以理論應用、解決問題為目的,在研究過程中始終注意研究的現實性、針對性、操作性,重視闡明理論應用的路徑、策略、方式、載體,很接地氣,指導性很強。

在國外的教育理論研究中,有所謂大理論、中理論、小理論之分,這主要以對事物本質的概括抽象程度高低深淺而定,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只有發生作用影響和指導輻射的范圍大小、領域寬窄之分。大、中、小理論之間,也沒有一條鴻溝,小理論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可以上升為中理論,再依次上升為大理論。在教育研究的實踐中,往往需要有一個過程,企圖一步到位,搞出一個高大上的大理論,除了極少個案,事實上也是不可能的。

通觀本書,作者顯然不滿足或停留于一般性實踐經驗總結的層面,而是力求理論概括抽象的程度高一些,力求逼近對社區教育規律性的認識,以期更好發揮對社區教育實踐科學指導的作用?,F在看來,書中涉及基本理論層面的有關研究,有許多真知灼見,而大部分的理論抽象及闡述,則達到了中理論的深度和高度。

就以社區教育的政策研究為例,作者分別從社區教育的政策界定和功能、社區教育政策的演進歷程、社區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社區教育的政策制定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概括和系統的分析,進而就社區教育的政策目標、政策主體、政策措施、決策程序、決策思路等,進一步作了比較深入的剖析和解讀。例如,在論及社區教育政策的制定思路時,指出確立合理的社區教育政策價值向度,保障社區居民自主學習權,追求教育公平正義,服務社會民生和個體全面發展;在論及制定社區教育政策的關鍵要素時,指出提高社區教育政策的決策水平,構建民主、公開與透明的決策機制,突出教育資源整合的協調機制,明確社區教育政策的分類試點與分步推廣。

對于所有這些具有一定深度而又專業的論述,試想作者如果不是兼管理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于一身,沒有勤奮學習、深入思考的嚴謹作風,沒有較為深厚的理論功底和開闊的理論視野,就不可能具備這樣的專長和優勢,就不可能把研究做到如此深入的程度。正如作者所言:“本章從社區教育的政策文本出發,探析政策的目的、主體,措施的變化規律和政策制定的一般程序,以期確立合理的社區教育政策的價值向度和逐步形成清晰易行的社區教育政策的體系,為進一步提高社區教育政策的決策水平,構建民主、公開與透明的決策機制和完善教育資源整合的協調機制提供借鑒?!?/p>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作者的研究成果,在社區教育同類研究中是屬于比較專業的那一種,在深化社區教育研究的征途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著力管理決策理論研

究,尋求科學應對之策

書中涉及社區教育管理決策理論,主要有社區教育治理、政策、評價等方面的內容。

作者站在現代治理理論的高度,對我國社區教育管理體制的實踐作了階段劃分,分析了特點及內在聯系,指出了管理體制經由改革創新從管理向治理演化的向度。作者把開展社區教育初期由教育部門直接主導開展社區教育活動的垂直型治理模式稱為“I”模型,把新世紀以來形成政府統籌、以社區教育委員會為基本形式、多個部門共同參與社區教育的模式稱為“Y”模型,并預測今后的社區教育治理,將會注重在政府指導之下形成以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為主要特征的社區教育治理的“X”模型。指出對于社區教育多元治理模型的構建,應體現以下幾點內容:實現多元主體的有效參與;達成多方協同的目標共識;形成利益分享的資源網絡;促進社區教育的專業化建設。社區教育治理的發展方向,必將更加關注通過多中心的公共治理格局來提供質量更高、數量更多的公共服務,政府主要在理念引導、規范制度、目標設置、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主導性作用。

在論及社區教育多元主體治理體系構建策略時,作者從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積極培育社會組織、搭建信息化平臺、探索市場化機制、加強法律制度建設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比較周全的思考,并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的最新理念融入分析與破解現實問題的研究之中。

筆者還注意到,作者將社區學習共同體作為社區教育治理的一個重點問題加以論述。書中將社區教育共同體與社區學習共同體,分為兩個有所區別又相互聯系的層級的社會組織,作為社區教育治理的一種創新形式與舉措納入社區教育治理體系的范疇,而且吸取了各地的實踐經驗,對其內涵與意義、推進策略等作了新的概括。

作者敏銳地指出,近幾年來,在一些社區教育示范區的示范和引領下,社區教育不斷向社區居民的自主學習、互動學習轉型發展,學習社團(學習共同體、學習圈)陸續產生成長,成為社區教育自主學習的主體力量。居民主體、社區自治在社區教育中發揮著廣泛的基礎性作用,成為社區教育協同治理的目標共識和愿景追求。進而指出:實現真正的多元參與下的協同治理,需要建立社區教育治理的協商決策機制、政策保障機制、資源共享機制、監督評價機制,以推進治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將承辦社區教育活動的職能向民間組織適當地轉移,通過購買服務、經費補貼等辦法促進其自治功能的發揮。作者闡明的這些觀點,都體現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維品格。

四、期待繼續深入研究,期盼

這項研究日臻完善

關于社區教育本質規律的研究,是一個深層次、高難度的問題,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包括實踐、糾錯、提升、完善這樣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同時,由于社區教育規律的基本矛盾和關系是多維的,故可以從不同范疇、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來把握它們的不同關系。因此,書中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例如把社區教育的領導體制、機構隊伍、學習資源等方面的要素歸入內部關系規律研究,著重研究社區教育發展與社區居民接受教育服務的關系,這是從教育管理的角度來探討社區教育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研究的是條件性問題,尚未上升到從本體性問題來探討社區教育的內部關系規律,似覺有必要作進一步深入的探討。

社區教育內部關系規律研究,本質上主要解決社區教育和人的發展、特別是與社區居民的發展相互關系的本質聯系??煞癜ㄈ齻€方面:一是社區教育和人的發展(全面發展、充分發展、終身發展、自由發展),社區教育與人的生活(謀生型、發展型、樂生型、享受型),社區教育與人的價值(追求物質生活的利益型人生、追求生活質量提高的發展型人生、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型人生、追求回饋奉獻社會的服務型人生),從成人與成才的關系等方面深入加以研究。二是社區教育和底層民眾、困難群體、弱勢群體、特殊群體的關系,以揭示社區教育最具人本性、人文性、全納性、包容性、普惠性的本質特征,它迥然不同于精英教育,社區教育不是以篩選與淘汰為前提的拔尖教育,而是補短板、促公平的平民教育、草根教育、兜底教育,是不讓一個人變差、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教育,是讓每一個普通人、底層民眾成人的教育。三是研究教育者與學習者、管理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學習者,以及社區教育學習的生態圈里面,各種角色之間錯綜復雜、相互作用影響的關系,最后作用于社區居民素質的結果、成效。這樣處置是否更為符合所謂內部關系規律的研究邏輯。

這里還要注意的是,人的發展不僅和社區教育有關,也和一般教育或其他類型的教育有關。所以,從本研究主題出發,應該更加重視社區教育對人、特別是對社區居民的發展發揮什么樣的作用與影響,這些作用與影響所能達到的范圍與程度,而不能把一般教育或其他類型教育的作用和功能誤讀為社區教育的效果。

在學術研究的語境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理論創新、理論繁榮的根本之策。相互之間的討論、爭論、切磋,都是正常的、必經的過程和路徑。這種討論不一定有對錯之分,但可以幫助和促使人們的研究和思考更為縝密,有利于理論走向成熟與完善。

總的看,《轉型發展中的社區教育問題研究》,堪稱沈教授在我國進入改革發展轉型期,深入思考和研究社區教育實踐和理論的一部力作,可喜可賀,希望再接再厲,期待更新佳作問世。

以上所言號稱書評,可能作為一種互動討論的感言更為合適,歡迎作者、讀者批評指正。

陳乃林

2016年6月5日于南京

(作者系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社區教育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咨詢專家、全國學習型城市聯盟專家)

猜你喜歡
理論社區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社區大作戰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3D打印社區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