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改增”政策效應分析

2016-11-19 15:46趙夢瑩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6年4期
關鍵詞:營改增分析

趙夢瑩

[提要] 本文從“營改增”時代背景引入,進而對“營改增”政策效應總體可以分為四大類:優化稅制;帶動財政體制改革;放大企業投資,增加吸納社會就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最后,提出發揮“營改增”效應政策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政策效應;分析

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2月15日

一、引言

1994年我國分稅制改革確定了營業稅和增值稅為主體的稅收結構,稅收制度的改革承擔著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經濟增長的角色,作為一項結構性減稅措施,營業稅改增值稅(簡稱“營改增”)是稅制的完善,它2012年在上海進行試點,之后被推廣到北京、江蘇、安徽,最后在全國范圍全面鋪開?!盃I改增”已經如火如荼的進行了3年多,將要進入立法的試探階段。營業稅有很久的歷史,很多西方國家已經用增值稅代替營業稅?!盃I改增”是我國稅制與國際接軌的舉措,有利于完善統一增值稅稅率,盡可能減少稅收檔次,降低小規模納稅人占比和建立留抵稅額退稅制度?!盃I改增”對國民經濟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其影響作用深遠。因此,研究“營改增”的效應有利于更好地發揮“營改增”對國民經濟的效應,為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增加引擎。

二、“營改增”效應分析

(一)優化稅制?!盃I改增”進一步簡化了我國現行稅制,終結了貨物與實務實行不同稅收制度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征管,減少了稅收流失?!盃I改增”對稅收制度是一次重大的變革,它必將促使中國稅制在國際化和效率化的道路上前行。

(二)帶動財政體制改革。在“營改增”試點,原來歸地方的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后依然歸地方,中央不參與因試點所帶來的增值稅增量的分成。盡管短期內“營改增”將不會影響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劃分,但長期看來,地方的大批財政支出與日益減少的稅收形成極大反差,中央與地方的稅收和財政支出的矛盾會倒逼財政體制改革,一大批方案、政策會應運而生。

(三)放大企業投資,增加吸納社會就業。由于購進設備進項稅額可抵扣,這就會提高納稅人更新設備、擴大投資規模的積極性。同時,企業研發費、咨詢費等各項進項稅額均可抵扣增值稅,更加有利的政策條件是:運輸費用增加4%的抵扣率,這樣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進企業加大投資、積極擴大企業規模,發揮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

(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1、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服務業減稅。服務業對下游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由下游企業抵扣,減輕下游工商企業稅負,生產企業內部服務部門獨立分離,以及服務業外包,擴大服務規模;消除重復征稅,促進了第三產業發展。

2、提升產業分工程度?!盃I改增”后上述外購貨物和勞務所負擔的稅款,均能通過規范的增值稅機制納入抵扣范圍,產業分工與協作的稅收成本因隱性稅負的消除而得以降低。促進了服務業專業化、市場化分工。服務業是典型的分工導向型經濟,“營改增”后可以盡量避免重復征稅問題,促進社會分工的深化和服務業發展。

3、為重點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在服務業“營改增”試點中,對于政府重點支持發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先進技術重點服務業獲益最大,大都同時產生了試點企業進項抵扣比例高,以及下游企業抵扣多的企業試點企業和下游企業雙向減稅效果。

4、服務貿易增強?!盃I改增”后,對于境內企業向境外單位提供服務享受零關稅待遇,減輕了跨境服務貿易稅負,有利于降低服務貿易成本,提升服務貿易企業競爭力,促進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優化我國進出口貿易結構。

三、進一步發揮“營改增”效應的政策建議

(一)加快“營改增”步伐,完善稅制設置,擴大抵扣范圍。金融、房地產、建筑施工、居民消費性服務等行業仍有相當大的外購服務不能像其他項目一樣進行進項抵扣,這說明改革的紅利還未完全釋放出來。應通過加快推進改革步伐,將“營改增”盡快全面推開?!盃I改增”應以點帶面、試點先行、不斷調整,逐步實現“營改增”這項工程的全面竣工。

(二)利用“營改增”支持部分現代服務業發展。政府可以利用“營改增”的時代背景,因地制宜地多出臺支持第三產業發展的措施,使納稅人充分享受“營改增”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減輕稅負,增強自身經營能力和外部競爭力,促使企業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現代化服務業發展,也可以更好地利用領先的高技術第三產業改善第三產業自身內部結構,提升第三產業發展質量。

(三)在推行 “營改增”改革過程中應當盡可能減少增值稅率的檔次。目前,在“營改增”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增值稅率存在多層次的現象,多層次增值稅率意味著稅率差異以及由此可能造成效率損失。為了避免效率損失,在推行 “營改增”改革過程中應當盡可能減少增值稅率的多層次,避免改革紅利的受損,使企業真正享受減稅的福利。

(四)正確處理好“營改增”帶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稅收收入的分配關系。從長期來看,“營改增”必然會影響總的稅收收入,進而影響地方政府的收入,而地方政府收入的多少又會影響到地方性公共支出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最終又會反過來影響整體經濟的運行態勢。因此,在“營改增”的過程中要積極探索一條緩解中央和地方財政矛盾的路徑,為財政體制改革探路。

(五)制定政策,實現“營改增”的平穩過渡?!盃I改增”效應的發揮都會存在一定的時間滯后性,為緩解短期內某些領域出現的稅負不減反增的情況,使一些行業利益暫時性受損,減低密切關注政策執行效果,出臺過渡性扶持政策。以此來降低改革過渡期所帶來的局部利益沖突,以達到向改革索要紅利的最終目的。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新,安體富.“營改增”減收效應分析[J].稅務研究,2013.10.

[2]王玉蘭.李雅坤.“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稅負及盈利水平影響研究[J].財政研究,2014.5.

[3]黃衛華.“營改增”對我國商業銀行稅負效應影響[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2.

猜你喜歡
營改增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100例分析
在線教育與MOOC的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