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結合部經濟可持續發展分析

2016-11-19 08:41郭雅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6年4期
關鍵詞:城鄉結合部可持續發展

郭雅

[提要] 城鄉結合部在實現城市化過程中往往會由于發展過快而忽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以產業支撐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探討點,以石家莊市裕華區南栗村和槐底村為例,通過正反對比,通過對產業建立的意義、城鄉結合部產業現狀、當前城鄉結合部產業建立和發展面臨的政府以及居民和社會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從社會、居民、政府方面得出解決措施,并闡述城鄉結合部需要建立什么產業。

關鍵詞:城鄉結合部;可持續發展;產業支撐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2月7日

一、城鄉結合部產業建立的意義

在城鄉結合部,存在大量無序經營的個體戶和小微企業,各企業各自為生,導致城鄉結合部整個社會的經濟狀態混亂運行,難以形成整體的凝聚力和整體的發展方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引入產業,發揮優勢產業對經濟的指導作用,就會為經濟的發展指明方向。在市場自由競爭機制的作用下,會使一些競爭力差的企業淘汰,改變經濟發展由于找不到方向的狀態,使經濟發展可以在產業支撐和市場力的引導下,形成無形的朝著一個方向的凝聚力,使得經濟社會可以有序運行。

工業革命促進了西方國家走向近代,而工業革命實現的過程中,產業化則為西方各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固的經濟基礎。一個地區只有具有優勢產業,有產業支撐,才能在奠定自己堅固經濟基礎的同時,圍繞核心支柱產業,發展多種產業,豐富經濟成分,形成產業鏈,具備其他地區沒有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卓越的競爭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大型的支柱產業資金雄厚,生命力頑強,既可以保障大量閑散的勞動力就業,也可以保障這些勞動力的就業穩定,同時還可以為勞動力提供較高的收入。在收入提高的情況下,人民的消費能力就會提高,從而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使得生產發展,經濟增長,區域經濟社會整體處于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

二、城鄉結合部產業現狀

十八大以來,我國推行“互聯網+”政策,希望通過“互聯網+工業”的形式,改造傳統工業的生產制造方式以及經營方式,實現傳統工業的升級。然而,在我國城鄉結合部地區,絕大部分產業與國家的政策脫軌,沒有將互聯網與工業接軌。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以及產業的發展對互聯網的需求愈加明顯,然而在我國城鄉結合部地區,產業發展幾乎沒有對這一需求做出回應。

城鄉結合部地區,產業層次落后。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不僅在數量上處于劣勢,而且在質量上也不容樂觀。服務業多為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而保險、咨詢、調查等新興服務業,卻嚴重滯后。以筆者所調查的南栗村為例,該村常住人口有8,000人,暫住人口高達3萬人。然而,企業卻只有300家,并且餐飲、商店等傳統服務業的數量便占到了102家。

(一)個體戶無序經營。在當前城鄉結合部,存在大量無照或者偷稅漏稅經營的個體戶。它們分散于街道兩側,出現于早市、夜市,沒有統一的規劃,沒有科學的經營體系,大多數都處于產業層次的最低端,生命力薄弱,難以長久生存。在南栗村,300余家企業,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人經營,而是以提供經營場所收取租金的形式,交給外地人經營。外地人的經營大多都是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導致大部分企業沒有固定的經營模式,也沒有統一的管理理念。

(二)產業單一,缺乏活力。城鄉結合部地區,大多由于人才、資本、技術等資源的限制,各種新興的產業難以建立,使得城鄉結合部的產業大多為地區遺留下來的落后產業,或者市區外遷的低層次產業。所以,產業單一便成為城鄉結合部的典型特征。同時,由于各種類型的產業難以充分發展,導致地區的經濟發展缺乏活力。據不完全統計,南栗村各類門市總數達300余家,以餐飲(飯店,早餐店)、小型超市、五金店、手機銷售、維修店、糧油蔬菜店、各類地攤等為主。而這些產業大多都為傳統的服務業,以銷售簡單的小商品為主,各商戶之間競爭壓力小,產業發展缺乏活力。

(三)缺乏支柱產業。對于一個地區來說,支柱產業不僅可以解決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收入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并且可以推動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對于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城鄉結合部來說,幾乎沒有因地制宜的建立起適合本地區經濟的支柱產業,沒有發展起可以承擔本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居民就業以及解決一系列社會問題的產業,經濟發展缺乏后勁。據有關數據顯示,南栗村超市及商店數量為58家,其中只有5家投資50萬元以上,經營面積大于100平方米。而餐飲行業有44家,投資100萬元以上,經營面積200平方米以上的飯店只有2家。另外,糧油蔬菜有42家,服裝店13家,五金家電以及電子產品商店23家。所有這些數據顯示,雖然南栗村有300余家企業,但是規模小、資金薄弱,導致沒有一個產業可以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

三、城鄉結合部產業現狀背后的原因

(一)缺乏長遠規劃,重速度輕質量。在我國城鄉結合部的發展過程中,往往存在迅速加強區域外觀設計、高樓遍地起、生活方式城市化匆匆實現的現象,然而卻沒有對區域的發展做長遠的規劃,忽視了區域城市化過程中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導致區域沒有產業支撐,失地農民難以實現再就業,經濟發展失去方向。比如:南栗村在2010年為了順應裕華區城鄉結合部經濟的整體規劃,在沒有考慮區域失地農民的就業以及后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情況下,為了實現城市化,社區啟動了村民住宅項目建設工程,本工程占地90余畝,建設村民住宅12棟,然而由于缺乏長遠規劃,生活方式的迅速城市化使得本地的經濟缺乏動力,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缺乏財政支持,招商引資面臨困難。資金鏈短缺是城鄉結合部產業建立和發展的瓶頸。城鄉結合部的政府對于本地區的產業發展,一般很難做到放遠目光,制定合理產業發展政策,包括給予更多的財政支持。另外,對于我國大多數地區城鄉結合部的政府,往往為了順應城市化的大潮,沒有考察和學習其他地區成功城市化的經驗,沒有做到將外部經驗合理地引入本地區,與本地區實際情況相結合,建立適合本地區的產業。以南栗村為例,2000年后,面對村內集體經濟的瓦解衰落,村集體并沒有加大財政支持去建立新的產業,也沒有派遣政府官員(村兩委會干部)外出學習,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使得本地區的發展只局限于自身的情況,沒有擴寬視野。

對于城鄉結合部來說,因為它的前身是城市邊緣的農村,在生產方式上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商業不發達,沒有可以支撐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當然也就缺乏融資渠道。這種融資渠道的缺乏,不僅表現在自身經濟基礎的薄弱,本地政府財政支持少;更表現在由于歷史因素造成的外界融資少和融資渠道短缺,以及政府對于外部資金進入的支持力度。

(三)缺少與居民溝通,政策難以被認可。在任何地區,政策如果不被居民認可,是很難以推行的。對于當前城鄉結合部產業難以建立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缺乏與當地居民的溝通。居民在失地后看不到產業建立可以帶給他們長期的經濟收益,以及對于以后就業包括社會問題解決的好處。所以,居民往往會選擇在短期內得到失地補助,獲得短期的經濟利益。

(四)缺乏創業精神。在城鄉結合部,農民在失地后往往處于被動就業狀態。他們可能向城市發展,在城鄉結合部居住,卻選擇在市區工作,甚至就近就職于經營不穩定并且工資收入低、效益差的個體戶,而不是靠自己掌握的技能、知識,或者參加培訓提高自己的素質,通過這些途徑實現自主創業。居民缺乏創業精神,各種適合本地的產業就難以建立,更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形成自己的優勢,逐漸發展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五)消費動力不足。經濟學告訴我們,收入是消費的前提,是消費的基礎。同時,消費也可以在拉動內需的基礎上,刺激生產,為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但是,在城鄉結合部,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總體偏低,社會消費動力就會不足,在社會消費動力不足的情況下,生產就難以進行,產業的發展就會失去動力,甚至破產,這對建立支柱產業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六)基礎設施不完善。城鄉結合部由于長期的落后于城市的發展,經濟基礎薄弱,社會保障不足,因而會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等比較現實的社會問題。另外,有些地區的城鄉結合部,可能因為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或者內部道路沒有修整好,道路狹窄導致交通不便,這也會阻礙產業的建立和進入。通過對南栗村的調研,我們發現處于城市化初期的南栗村,在基礎設施方面極其匱乏,不僅沒有公共的衛生間、公園、老年人休閑場所,就連起碼的垃圾箱也設立無幾,更不用說服務于企業的大型的基礎設施。如此惡劣的環境,又怎么會吸引產業的進入,經濟又怎么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城鄉結合部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一)建立什么樣的產業

1、實現“互聯網+農業”。城鄉結合部作為城市生態圈以及農副產品供應地,其為城市提供生活所需的瓜果蔬菜以及糧食的功能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應該堅持發展農業,將互聯網技術引入農業的生產管理。通過建立農業互聯網體系,實現農業自動灌溉,機械化收割。建設完善的農業生產加工以及銷售體系,提高農業生產率以及農產品的附加值。通過完善的互聯網體系,擴大農產品的銷售區域。因此,要將互聯網與農業接軌,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生產,網絡化銷售。

2、全面發展服務業。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在城市地區已經趨于飽和,但是在城鄉結合部地區還有很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所以,要引進和建立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另外,保險、咨詢、調查等新興服務業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相對滯后。所以,城鄉結合部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占領市場先機,促進保險、咨詢、調查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

3、實現“互聯網+工業”?!盎ヂ摼W+工業”即傳統制造業企業采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改造原有產品及研發生產方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以及市場競爭力。城鄉結合部地區,作為城市的衛星城,常常發揮著分擔城市壓力的功能,因此常常承接市區遷出的工業制造業。然而,這些遷出的產業往往生產方式落后,被城市先進產業淘汰。所以,應該促進這些產業的升級,實現工業制造業與互聯網的接軌,使得城鄉結合部的工業制造業符合經濟發展的需求以及社會消費需求?!盎ヂ摼W+工業”是當下產業發展的新需求,也是城鄉結合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依托。所以,城鄉結合部應加緊工業互聯網的建立。

(二)具體措施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財政支持力度。政府應該加強對產業的政策支持,為產業的發展提供優惠的政策,減少稅收,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允許各種產業進入地區。同時,對各種高新產業實施免稅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從1994年至2014年槐底村劃定“懷特商圈”,不僅加大財政支持自行建設,在1995年拿出80萬元沿東崗路、育才街和體育南大街擴建了第一批商業門臉,還大規模招商引資,建立懷特大廈、懷特裝飾城、懷特商廈等商業廣場,由此實現了城市化過程中的第一步“產業先行”,為后續的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2、加強與居民溝通,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政策的實施需要民心,需要得到人民的認可。所以,在政府找對了方向的情況下,向居民說明政策,加強與居民的溝通,爭取得到居民的理解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產業先行政策要想順利實施,還需要城鄉結合部的政府利用高素質的行政人員加強與居民的溝通,保障政策得到理解。在槐底村,實行村務公開制度,1995年創辦槐底電視臺,每天播放《槐底新聞》、《村務公開》等自辦欄目,使得居民了解本村的變化以及政策,加強了與居民的溝通,提高了政府的信譽度,為政策的實施創造條件。

3、結合城鄉發展規劃,劃定產業園區。城鄉結合部地區應該劃定產業園區,發揮產業的集聚效應,使得產業園區的產業自由競爭,促進產業發展。在槐底村,通過劃定懷特商圈,20年來槐底共開發“三產”面積200多萬平方米,入駐商戶2萬家,每年直接繳納稅金和培植稅源5億多元,固定資產總值達到600億元。懷特集團形成了餐飲、零售、建材、教育、娛樂、文化等多元化服務業于一身的項目集群和產業格局。2002年懷特集團入選河北省百強企業。2005年以來連續入選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钡走B續四屆獲“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

4、發揮創業精神,激發創業活力。當下,我們國家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精神,創新對于一個民族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同時,生產力的發展根本上取決于人民的力量。所以,在我國城鄉結合部地區,要想實現產業先行政策,建立城鄉結合部的支柱產業,還需要當地人民積極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技能,發揮創業精神,積極創業。

5、提高居民整體收入,拉動產業發展。經濟學告訴我們,消費和生產密不可分,消費為生產提供動力,消費使得生產可以繼續進行,而收入是消費的前提,是消費的基礎。所以,在我國城鄉結合部產業要想持續發展,離不開人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因此應該提高居民整體的收入水平,刺激消費,拉動生產。

6、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應該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更大的力度,為產業的建立和發展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道路的通暢也是產業愿不愿意和能不能進入的一個前提條件。所以,應該加強財政投入,完善交通,為產業進入奠定基礎。以槐底為例,打通育才街、富強大街、槐安路等“斷頭路”,使得地區交通得到了極大的疏通,使得外界與本地區的交流更加便利,為本地區產業的建立以及發展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主要參考文獻:

[1]劉玉,鄭國楠.城鄉結合部功能定位與規劃管理國際經驗.國際城市規劃.

[2]崔向華.市民化與土地脫鉤——北京城鄉結合部新型城鎮化問題思考.

[3]賈凱.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鄉結合部社會治理問題研究.

[4]張春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鄉結合部土地可持續利用探討——以大連市為例.

[5]徐熙巍.中英城鄉結合部社區案例的經濟與社會轉型比較——以諾丁漢比斯頓和漳州大徑社區為例.

猜你喜歡
城鄉結合部可持續發展
淺談城鄉結合部小學英語教學現狀與解決的策略
基于城鄉結合部小學家校合作問題的調查研究
“城邊村”學校周邊環境對英語教學的影響與建議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