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及對策思考

2016-11-21 08:13劉曉王鴻祥王辰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26期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就業高校

劉曉++王鴻祥 王辰

摘 要 貧困大學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體,也是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弱勢群體,本文通過對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分析,探討貧困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成因,并從政府、社會、高校以及貧困大學生四個角度思考相應對策,激勵、調動貧困生的自身潛力,促進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和自身和諧發展。

關鍵詞 高校 貧困大學生 就業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貧困生的人數也在不斷增長,有資料顯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占全部在校生總數的20%-25%,其中,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人數占全部在校生總人數的8%-10%。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的順利就業直接影響學校和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對貧困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與分析,進一步激勵、調動貧困生的自身潛力,促進貧困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和自身和諧發展。

1貧困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貧困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既有內部原因造成的問題,也有外在客觀環境造成的問題,其中內部原因為主要原因。這些問題使得貧困大學生在就業率、就業質量以及工作后發展前景等方面均比非貧困大學生稍弱。

1.1經濟條件限制

貧困大學生都在不同程度的承受著經濟困擾,家庭經濟狀況是導致貧困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直接原因。

貧困大學生基于經濟條件的限制,生活一般比較艱苦,除去每年上繳的學費外,剩余的生活費一般僅能滿足基本生存所需。在就業準備階段,參加各類認證考試的費用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例如英語四六級考試、教師資格證考試、公務員選拔、事業單位招考等等;另外,求職簡歷及各類證書的文印費用、交通費用、職業正裝的選購等常規就業投入,也會增加經濟負擔。這些事項都會使貧困大學生陷入窘困之中。

1.2心理壓力過大

經濟因素固然是造成貧困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直接原因,但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視,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因素對其就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首先,貧困大學生的性格往往具有內向、敏感、自卑等心理特點,這些心理特點直接影響其順利就業。就整個群體而言,貧困大學生的總體生活相對單一,經濟上的弱勢抑制了其人際交往的主動性,性格往往內向,并羞于向外界展示自我;他們對自身不足及別人評價過于敏感,既渴望融入群體,得到別人認可,又不愿接受同情幫助,致使人際交往并不順利;更有甚者自我封閉,產生消極、自卑等負面情緒。

其次,與非貧困大學生相比,貧困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心理壓力與心理負擔往往要大得多。貧困大學生往往是其家庭的榜樣和希望,家人、親朋好友甚至鄉親鄰里都對其寄予厚望,而這種期望帶給貧困大學生的更多的是思想包袱和心理壓力。很多貧困大學生為了“光宗耀祖”、“出人頭地”,往往偏重選擇機關、事業單位等穩定、體面的工作,或者在一線城市尋找工作,這無形中增加了就業難度。

1.3綜合素質及能力不足,就業競爭力較弱

由于貧困大學生成長的環境、教育條件相對落后,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動手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等相對較差。進入大學后,經濟因素的影響進一步顯現,他們為了擺脫這種境況,多數人都有參加校外兼職或勤工儉學工作,沒有時間、精力通過參加各類學生組織等平臺來鍛煉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因此人際溝通、語言表達、社交禮儀、組織策劃等方面相對較弱。綜合素質及能力的不足使得貧困大學生在就業時競爭力較弱。

另外,除了以上原因外,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高校缺乏針對貧困大學生的有效的就業指導和心理疏導、用人單位招錄公正缺失等原因,也使得貧困大學生的就業難度進一步加劇。

2貧困大學生就業對策思考

貧困大學生在就業過程遇到的困難,既有政府、社會、高校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的因素。要想真正改變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困境,就需要我們從貧困大學生的利益出發,以人為本,政府、社會、高校以及貧困大學生一起努力。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給貧困大學生就業帶來困難。

2.1政府角度:完善保障體系,加大經濟資助,建立監督體系

各級政府要制定有利于貧困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建立完善的就業服務保障體系,加大貧困大學生的免費服務力度,為貧困大學生提供更多地實習實踐崗位;適當設立專項幫扶資金,加大經濟資助力度,提供免費的就業創業培訓和合理的就業求職補助;進一步規范就業市場,加強對用人單位招錄的監管監督,完善公平公正的就業競爭體制,保障貧困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2.2社會角度:增強輿論引導,關注成長訴求,打造實習基地

解決貧困大學生生就業問題,還需要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社會、用人單位要正確看待貧困大學生,全社會要營造寬松的輿論氛圍,減輕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全社會要積極關注貧困大學生的成長訴求,用人單位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鼓勵用人單位優先錄用貧困大學生;用人單位應加強與高校的聯系與合作,為貧困大學生設立獎助學金或實習實踐基地,激勵貧困大學生更多的參與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

2.3高校角度:開展職業規劃,加強心理疏導,提高就業能力

高校應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通過正確的引導,讓貧困大學生學會理性分析,尋找自我定位,主動思考人生規劃;高校應重點關注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加強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疏導,提高其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幫助他們積極調整就業心態;高校應加大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幫扶,做到“一生一策”,幫助貧困大學生客觀認識自己、分析就業形勢和政策,正確面對就業,提高就業能力。

2.4貧困大學生角度:自立自強,提升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

貧困大學生作為就業的主體,要主動作為,提高獨立意識,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自立自強,不斷學習,不斷獲取新知識,掌握更多本領與技能;貧困大學生要主動培養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利用各種機會鍛煉自己的組織管理能力,提高自身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貧困大學生要正視現實,不怕困難與失敗,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做貢獻。

猜你喜歡
貧困大學生就業高校
淺析高校輔導員對貧困大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發展型資助視角的貧困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