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木情深

2016-11-22 21:21孫芝華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早期木刻版畫

摘 要:楊涵是中國新興美術事業的重要人物之一,從小受“鐵”與“木”的熏陶,愛好美術。青年時,受新興木刻運動和報刊上的漫畫成為他木刻之路的契機,成為一名軍旅版畫家。蘇中報時期積極開展木刻工作,身兼數職,刀工和技術不斷進步,是他版畫創作的黃金時期。他的作品從生活中仔細觀察取材繪制,具有現實主義色彩,成為魯迅版畫思想與精神的傳承者。

關鍵詞:楊涵;木刻;版畫;早期

一、時代造就從藝之路

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倡導了“新興木刻運動”,將蘇聯和歐洲的木刻藝術引入中國,出版木刻作品集,開展講習班,舉辦展覽等等,為中國的進步青年指引了前進的道路。各地社團組織不斷涌現,出現了第一代中國版畫家,他們散布木刻的種子,培育新一代的木刻工作者,楊涵就是其中之一。

楊涵從小就在“鐵”和“木”環境中長大,父親是鐵匠,外公是木匠。其外公那邊祖上的木工十分厲害,整個溫州市的重要建筑都出自他們家,現成文化遺產。也許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遺傳因子與打鐵技法——打制工程中會先預設一個形象——才能使其對形象把控良好,創作出《報告戰況》這樣的處女座。11歲的時候,母親離世加上生活的不安,使他大病。他對周圍的一切表示強烈的憤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這一時期讓他產生了“憤世思想”,這也為他之后的木刻道路埋下了伏筆。病愈后到了余笑峰老先生的私塾上課,深厚的文學素養也是受其影響。老先生還教他刻印章,臨摹芥子園,畫梅蘭竹菊等等,使其與藝術結緣,感受藝術帶來的心靈撫慰。楊涵也慢慢地從憤世思想轉向了避世思想,似乎這就是他童年時期的一個“世外桃源”。短暫的平靜后,回歸現實的楊涵看到報刊上的漫畫雜志,之前對于現實的不滿與壯志凌云的抱負似乎找到了突破口,最終使他決定拿起木刻刀。1943年進入《蘇中報》正式開始長達一生的木刻之路。由此可見,在那個物資和通訊都不發達的年代,楊涵參加木刻工作的背景條件十分良好,再加之從小對美術的愛好,遇到如夏子頤這樣的好友帶入門,走上木刻之路似乎是注定的。

二、木刻之路黃金時期

因其受到好友夏子頤的影響,自學木刻。后來中斷了,直到1940年遇到了沙兵,在他的鼓勵下又重新拿起了木刻刀,一同參加當時全國最大、最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木刻函授社團——浙江戰時木刻研究社,師從第一代老版畫家金逢孫先生,并創作了他的第一幅木刻作品《報告戰況》。此次也算是楊涵前期比較正式的學習木刻的活動。在此期間,還與沙兵一起為合作社的同學們出版了《木刻通訊》一書;與鄭野夫一同創辦了木刻合作社,刻了《母親》,還為魯迅小說刻制了不少插圖。1941年因其有打鐵的經驗,遂被派遣參與木刻刀的打制工作中,恢復了木合工廠(其中包括他的胞弟)制造木刻刀。

1943年8月,調到《濱海報》工作。成為賴少其的助手,任副刊助理編輯,負責全部木刻工作,并發表了他在《濱海報》的第一幅木刻《鑄手榴彈》。為了活躍木刻活動,促進蘇中木刻創作的發展,賴少其組織了蘇中木刻同志會,負責編寫教材,楊涵則負責木刻刀的打制工作,一共制了十多把。年底,《濱海報》改為《蘇中報》,在發刊詞中楊涵刻了張粟裕同志的木刻像,用梨木刻“蘇中報”三個字。1944年楊涵以車橋戰役為題材進行現實主義木刻作品創作,英雄人物的肖像等等。在《蘇中報》興旺時期,他與江有生一起合作,將其漫畫作品改為木刻發表在期刊上。隨后,涂克調到《蘇中報》,與楊涵、江有生、費星一起籌備《蘇中畫報》,在籌備的同時出版了《漫畫與木刻》,楊涵還作為木刻刀工廠的技術指導。根據《蘇中畫報》每期不同的主題,楊涵創作了《新四軍進城》《公審大會》《反突圍》《架橋攻敵堡》等等。1945年任《蘇中畫報》編輯,《蘇中報》美術及木刻工作也一同進行,因此這一時期可統稱為“蘇中報”時期。

特別的是,在這一時期楊涵的木刻創作除了以戰爭場面為主,還有刻制地圖,尺寸僅有火柴盒那么大。一開始只刻地圖輪廓及線和點,在地名位置上一一挖出小洞,用鉛字嵌進去①,效果不佳,后采用木口陰刻的辦法,用木口三角刀刻字,與徐澄波同志一同研究出更好的效果后,刻制地圖的任務增多。除了地圖外,火柴盒尺幅的作品還有描線戰爭場面的,例如《沙溝戰役》等,從中可以看出楊涵精湛的刀工和在不斷技術上突破,他對待版畫無比認真的態度值得我們新一代的版畫人學習。從楊涵在蘇中、蘇北創作的風光版畫中就能看出版畫也并非只和政治掛鉤?!短K中報》可謂是他早期創作的黃金時期,作品數量最多,種類多樣,歷練最多。

《蘇中畫報》??笳{到《江淮畫報》?!缎捱\河水閘》是他在發表的第一幅作品,整體把握比之前更成熟。還與楊中流、江有生、王流秋創作了連環畫《黃友根》,這個作品誕生的原因有三:一是魯迅除了倡導木刻外還大力提倡連環畫,二是在此之前《鐵佛寺》獲得了成功,他們在創作時不免會想同樣是連環畫的《鐵佛寺》,三是在當時特定的創作條件下只有木刻才能勝任。這是他到晚年也一直非常珍視的一件作品?!督串媹蟆穬H維持了三期就???,隨后楊涵轉到《衛兵報》,華東野戰軍政治部美術組進行美術工作。

三、在模仿與觀察生活中不斷突破

楊涵在《魯迅與版畫出版事業》②中提及:

“雖然我有啟蒙老師,但更多的是得益于阿勒惠支、梅菲爾德、麥綏萊勒、畢斯卡萊夫的木刻作品與《玉引集》《蘇聯版畫集》?!?/p>

通過比較他們的木刻作品可略知一二:

《母親》刻于1941年,楊涵非常早期的作品之一,不論是構圖還是表現手法都和珂勒惠支的《自畫像》極為相似。同樣以女性人物為題材的緣故,同樣采用了側面的方式來刻畫主人公,在黑白關系處理上,一大塊黑面為主,輔之小面積的白面。光源置于右側,從右往左可以概括為“黑——白——黑——白——黑”的關系。人物右側刻白,背景左側刻白,與臉部的黑面形成了強烈對比。

不同于他多數革命寫實主義的作品,1941年的《魯迅像》則是楊涵為數不多具有插畫意味的木刻作品。畫面以魯迅頭像為主,多種元素、畫面的組合使得前后空間關系一下凸顯出來,增加了趣味性,同時畫面更具節奏和韻味。在刀痕的處理上,干凈利落,同樣以單刀——三角刀刻畫,一刀一刀間沒有過多的猶豫、簡單明了。不管從表現形式和手法上都可以看出麥綏萊勒黑白木刻的痕跡,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在蘇中報社時還用木刻翻刻過麥綏萊勒的木刻作品和《安娜·卡列尼娜》的木刻插畫③,對于這些優秀作品的模仿借鑒給楊涵之后的木刻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指導作用。

對比同時期的版畫家,其風格較為細膩,線條感比較強烈。早期作品《對照》《打鐵》《母親》《報告戰況》等等,創作風格還處在摸索期,創作才能卻已經表現出來。1940年的《報告戰況》中,線條簡單、刀法整齊,相對后面《沙溝戰役》等來說雖然比較稚嫩,明暗效果的把握卻已有雛形。1941年《運送傷員》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一共14人,構圖生動活潑,人物主次分明,陰刻陽刻相結合,前后層次拉開。再現了當時戰爭緊張、軍民團結一心的場面。

到了新四軍后,創作了《車橋戰役》《蘆家灘伏擊戰》《占領灘頭陣地》等等戰爭類題材的版畫作品。1945年創作的《沙溝戰斗》雖然尺寸只有火柴盒大小,但是卻真實反映了戰爭激烈的場面,線條粗細的把握、組織,已經有了明顯的個人風格,線條成為其畫面的主要組成部分。從局部來看雖然都是寥寥幾筆,卻氣勢恢宏,和它的畫幅形成強烈的對比。

除了這些戰爭場面外,題材還有農村生活,例如《曬鹽》《收棉花》《割草》《春米》等,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場面,體現了楊涵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與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洞蛩肥撬屑氂^察人物打水時的動作、手臂走向等細節,在心中構圖后直接在木版上刻畫的,畫面人物形象靈動,就像是抓拍的一樣,如果沒有深厚的速寫功底和觀察力是無法辦到的。還有他一直在刻的人像類版畫《高爾基》《邱巴娘》等,刀痕鏗鏘有力、線條干脆、黑白關系明確,使生活和版畫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1945年的《日落西山》,還有《憶苦》《談心》,從現實主義到了革命浪漫主義,光影效果非常好,可以看出德國表現主義的影子,由于受到麥綏萊勒的影響,他的版畫作品灰調較少,主要以黑白為主,從《日落西山》等作品中也能看出來。

總的來說,楊涵的版畫作品光影效果好,黑白對比強烈,刀味與木味的結合富有力量感,表達了其強烈的情感。畫面以群體人物為主,題材豐富,充分體現出他作為文藝工作者的特點和救亡圖存的雄心壯志。同時,經歷了戰火的洗禮,作品樸素、真實、嚴謹。同時他又有文人的情懷,在作品中表現了浪漫主義的情懷。

四、結語

當時很多的作品都是靠速寫來完成的,雖沒有系統地學習,卻能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和潛力,迅速達到專業的水準,真是令人驚嘆。

楊涵的版畫風格由于當時條件的限制,受大師前輩的影響居多,同時期的木刻工作者相互學習,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大體一致,與之相比,雖套路相差無幾但線的運用更為細致。他的創作歷程大多結合政治主題,帶有濃厚的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題材多是表現戰爭勝利和軍民斗爭生活以及根據地的壯美風光,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生活氣息濃重。還刻制地圖、報頭、美術字、幻燈片等,種類繁多,范圍寬泛。

雖沒有受到魯迅的直接指導,但他同樣是魯迅版畫思想與精神的傳承者,是新中國美術事業的中流砥柱,是上海版畫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注釋:

①1楊涵.我與蘇中報[A].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和思考——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論文集(二).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2005.

②1楊涵.楊涵文集[M].徐永齡編.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140.

③1楊涵.楊涵文集[M].徐永齡編.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32.

參考文獻:

[1]魯迅.木刻創作法·序[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37.

[2]魯迅.新俄畫選·小引[M].上海:朝花社,1930.

[3]李樺,李樹聲,馬克.中國新興版畫運動五十年[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82.

[4]楊涵.我與蘇中報[A].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和思考——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論文集(二).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2005.

作者簡介:

孫芝華,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學。

猜你喜歡
早期木刻版畫
版畫作品選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魂之躍》減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畫
逐風騎行——擦色刻版畫
拓印版畫是這樣做出來的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梗死偏癱患者臨床中的應用分析
早期應用瑞舒伐他汀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分析
馬克思主義早期大眾化研究的重要學術成果
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