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育與多元文化的關系

2016-11-23 16:48余了裊
人間 2016年24期
關鍵詞:多元文化關系教育

摘要:人類社會信息流通越來發達的情況下,文化的更新轉型也日益加快,新的文化也將層出不窮。由于地理、歷史、語自等方面的差異,各國、各民族在價值觀念、信仰、風俗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認同,各種不同的文化豐富和推動著社會的發展。目前我國已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經濟,政治領域的變革以及社會文化的日益多樣化必然反映到教育方面,教育具有選擇、傳遞、保存、改造和創造文化的功能,并對具有矛盾沖突的多種文化具有整合作用,多元文化的出現與發展,對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就教育與多元文化的關系進行探討。

關鍵詞:教育;多元文化;關系

中圖分類號:G5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133-01

一、多元文化的概念界定

多元文化主義一詞的出現始于八十年代的美國,1988年春斯坦福大學校園的一場課程改革成為了后來被學者們稱為“文化革命”的開端,這場改革迅速波及整個教育界,學術界對此現象進行探討和爭論。到九十年代,由于爭論的激烈程度,有人甚至把多元文化主義及相關的爭論稱為“文化戰爭”。對于多元文化定義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

日本異文化教育學學會會長、九州大學的江淵一公認為所謂的“多元文化教育”是在多民族國家中對具有多種多樣的文化和民族背景的青少年特別是對少數民族與移民等處境較差的社會集團的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并在尊重他們的民族及其文化特征的基礎上實施的教育。

英國的多元教育理論家詹姆斯·林奇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是在多民族的社會中為滿足各少數民族群體或個體在文化、意識、自我評價方面的需要而進行的一場教育改革運動,其目的是幫助所有不同文化的民族群體學會如何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積極和諧地生活。

因此,綜合起來看,多元文化中的文化含義是指區域、社會、集團、群體和階層中的成員所創造、掌握、運用和共享而又作為社會性遺產代代承襲的生存、生活和發展方式。它具有超越性,是超生物、超個體、超民族的社會化、理性化的群體文明的產物。

二、教育與多元文化的關系

(一)多元文化促進了教育思維方式的變革。

不同時代需要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育具有不同的文化知識,教育觀念,思維方式,因此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進行思維的革新,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之一,要求我們變革陳舊的思維方式,培育新的思維方式。多元的思維方式是從多角度、多層次、多變量思考問題,從時間、空間,從大千世界,不斷變換思維視角,從矛盾的復雜性中認識事物。

教育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因為教育改革涉及到教師教學理念和思維方式的深層變革。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教學技能和模式層面的轉變而不轉變教學理念和思維方式,那么帶給我們的就是一個封閉、僵化的課堂。一味的壓抑課堂,不僅教學難以進步,而且教師的創造智慧很難被激發,教師的生命發展也會被窒息。

(二)多元文化促進了教育民主的發展。

教育民主化有三層含義,首先是指教育機會均等,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是強調教育權利平等,即所有的受教育者,不論其種族、民族、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別,都應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機會,包括入學機會的均等,教育過程中享有教育資源機會的均等和教育結果的均等。

其次是指師生關系的民主化,平等的教學氛圍是師生民主化的體現。多元文化思潮的到來也讓我國傳統教育弊端漸露端倪,從以前學生的絕對服從到師生間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再次是指教育活動、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等的民主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機會。雖然在處理制度缺陷和改變社會結構上我們無能為力,但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實現,課程資源、公平享受教師資源,制定適合少數民族文化的教科書,政策幫助來實現教育公平。

(三)多元文化為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多元化的教育給我國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以前我國以傳統中國式教材為中心到現在逐漸融合其他文化的教材,從而產生一種新的東西,自改革開放來,我國努力接受國外的先進文化和制度,我們既要堅持發展民族文化教育,尤其要堅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弘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又要大力發展民族教育,敢于接納新思想新文化。

(四)多元文化利于創新性人才的培養。

創新型人才往往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們的百家爭鳴時期,孔子,老子等學者為了宣傳自己政治學說,都曾周游走于各諸國,他們的思想甚至主導了中國大半個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文化的一個繁榮時期,先后產生了但丁、莎士比亞等思想巨人,文藝復興同時也是知識由于印刷和在藝術,詩歌,建筑等領域新技術的應用而導致的知識爆炸。馬克思與恩格斯在指導和推動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理論與實踐的發展上都作出了開拓性的歷史貢獻。鴉片戰爭后,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人就開始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批判繼承馬克思思想理論下,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歷史充分表明,多元文化和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有著內在的本質聯系,創新型人才往往產生于一定的多元化。

(五)利于提倡個性化教育。

從教育公平角度看,學生文化背景差異不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障礙。多元文化教育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性,從學生的不同文化背景角度,考慮個人的生理、心理、年齡特點,考慮個人的天賦、特長、尊重人和人的個性,突出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和全面發展都是教育中應該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教育應努力引導孩子這方面的發展。同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實現德智體全面的發展,努力適應社會發展。這種理念體現在課程上就是要通過多元文化課程的建構來適應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學習需要,為他們創造平等的學習和發展機會。

參考文獻:

[1]曹霞.多元文化背景下課程發展[D].廣西師范大學.2003

[2]湯勇.多元文化對教育的影響和作用[J].湖南師范大學

[3]孫婷婷.多元文化背景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D].武漢大學.2009年

[4]李永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學校教育新理念》,《江西教育科研》2001 年第 8 期。

[5]方丹丹.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民族認同感培養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6]李華.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讓增強當代大學生民族文化認同感[J].沙洲職業工學院.

[7]何燕楠,張景書.淺析多元文化背景中的中華民族文化認同[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作者簡介:余了裊(1990.07-),女,漢,四川巴中,碩士研究生,四川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

猜你喜歡
多元文化關系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多元文化語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淺析BJD人偶的藝術性
現代室內設計的多元文化表現探究
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