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防衛與控制課程模塊化教學探索與實踐

2016-11-23 18:16林永
人間 2016年24期
關鍵詞:公安院校課程改革

摘要:防衛與控制課程在教學中面臨較多問題,缺乏針對性、技能訓練設計不合理、影響防衛與控制教學質量等。作為警察類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防衛與控制能力的提升,不僅有助于提升警察的執法能力,也對警察自身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诖?,公安院校在防衛與控制學科教學上,以模塊化設置為改革方向,從提升防衛與控制技能教學質量上,提升學員的體能、技能素質,增強公安隊伍的戰斗力和實戰水平。

關鍵詞:公安院校;防衛與控制;模塊化設置;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D631.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202-02

在執法活動中,警察的防衛與控制技能不僅是塑造自身形象的基礎,更是保障警察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現實執法環境下,加強對防衛與控制課程的合理設計,積極從防控技能訓練中提升教學質量,圍繞當前公安院校警務技能課程改革實際,從不同教學培訓層次性、差異性下來突出學科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模塊化課程設置將成為未來課程新架構的重要方向。

一、防衛與控制課程教學及設置現狀

(一)課程構成現狀。

從當前公安院校防衛與控制課程設置來看,秉承公安教育要求,圍繞學歷教育、兼顧其他教育培訓方式,來滿足社會多元化人才培養需求目標。如??平逃?、本科教育、民警在職培訓,以及政法院校招錄的體制改革試點專業等教育。針對防衛與控制課程教學中教學訓練質量普遍不高的問題,實施課程改革,尤其是注重實戰訓練的占比,提升學員的體能及技能素質。由于不同教育基點下的課程設置具有多樣性,有些課程在名稱上還存在區別。如在??平逃龑哟?,防衛與控制課程設置為《擒拿格斗》;在本科教育層次設置為《緝捕技能》;在職業民警培訓中設置為《徒手防衛與控制》;在體制改革試點招錄教育中設置為《警察防衛與控制》。同時,在不同的教育課程類型下,其教學內容也存在差異性。如在《擒拿格斗》中,理論模塊主要有人體基本知識、常見運動損傷預防、基本訓練方法等;在實訓模塊主要有步法訓練、上肢訓練、下肢訓練、功放技術、摔法訓練、徒手實戰、協同擒拿、綜合訓練等內容;在民警培訓課程上,理論模塊多為基本實戰原則及應用,常用訓練方法;而在實訓模塊主要有戒備訓練、上下肢訓練、警械使用方法、搜身與押解等訓練內容。從上述課程名稱及內容來看,由于實施對象不同而存在不同教育階段教學內容的分配不一致。相對而言,通過對相關行業專家的探討與溝通,對于防衛與控制課程來說,很有必要進行名稱的統一,無論是哪種層次的公安教育,只有從課程名稱的梳理與統一上,明確其分支及歸屬關系,才能針對性的提升課程實施的目標性。

(二)在課時分配上的現狀。

防衛與控制課程在課時分配上,依據不同階段的教育類型,其課時也存在差異性。在??茖哟?,理論課時為2-4h,實訓課時約為68-72h;在民警在職培訓上,理論課時為1-2h,實訓課時具有分段性,初警培訓為21-25h;司晉司、司晉督培訓為12-18h;督晉督培訓為9-12h;體制改革招錄警務人員在理論課時上,因不同入職期差異而有所變化??梢?,本科、??茖哟喂步逃谡n時分配上具有一致性,且在每學期課時安排上,隨著實訓周期的長短相應增減;而對于民警在職培訓,由于不同培訓目標及任務的差異,其實訓時間具有不一致,也未能從課時上進行完全固定。對于體制改革新招錄警務人員的培訓,一般為兩年學制期,扣除對口單位為期半年的社會實踐外,實際在校訓練時間為一年半,且由于不同批次下招錄學員數量及時間的不固定,使得課時安排上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也未能從課程教學目標與課時設置上進行統一規范。從2012年公安機關對突發事件防爆應急預備力量的重視,從課程教學上,加強了對《防暴戰術》課程的常規化訓練,并融合了《警械使用》、《警察防衛與控制》課程內容,使其成為綜合課程。但對于體制改革招錄警務人員培訓來說,一直以《防暴戰術》來命名,課時上平均為96課時。但縱觀課程名稱及教學內容安排邏輯,顯然具有模糊性,不一致性。

二、對防衛與控制課程模塊的優化設置方法

針對公安院校防衛與控制課程教學現狀,從模塊化設置上來優化教學內容,厘清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培養類型及不同警種的差異性,從防衛與控制學科教育階段性、系統性上來提升動態化設置水平。由于在課程名稱上,???、本科學歷教育、民警在職培訓,體改專業培訓等教育類型的不同,在課程教學內容上也不統一,加之各門課程內容較多,課時分配也存在差異,導致教學任務不明晰,造成“大而全、滿堂灌、蜻蜓點水”般的教學漏洞。因此,在對防衛與控制課程教學實施模塊化之前,很有必要從課程名稱、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整合與優化,特別是結合不同人才培養方向,分批次、模塊化、層級式的實現資源互補與平衡,滿足不同培訓目標需求。具體來看,從教育層次、人才培養類型及學科專業特點上,盡快將現有的防衛與控制課程內容中的4門子課程、12個子模塊進行重新劃分,使其滿足理論教學、身體素能訓練、防衛技術、擒拿技術、倒地保護技術、警械裝備技術、摔控技術、搜身與押解技術、綜合實訓等內容的層級化組合。同時,在課時安排上,根據不同教學模塊及內容,靈活動態的分配教學課時,提升學員的技能掌握能力,增強警務實戰能力。如利用某一門課程進行合理分解成若干個子模塊,通過“少而精、練有效、按需設教、以訓促戰”理念來布置不同課程內容及課時要求。優化理論知識模塊,將之設定為人體基本知識、訓練常用方法、原則、防衛與控制技能運用、安全意識、戰術應用原則等;在身體素能訓練模塊,細化為體力、速度、耐力、力量、靈敏、協調性、抗擊打能力、專項能力訓練;在摔控技術模塊,將抓把技術、摟腰摔、夾頸摔、抱腿摔、過橋摔、摔跤實戰等進行分解訓練;在倒地保護技能上,將前、后、側滾翻、前、后側倒及防衛、身體平衡度訓練等進行細化;在擒拿技術上,將基本擒拿術、被動解脫控制技術、協同控制及綜合模擬訓練進行細化;在搜身及押解技術上,細化為徒手、警械控制后搜身、徒步押解、交通工具押解方法;在綜合實訓實戰技能中,將單項訓練、綜合訓練、模擬場景訓練及特殊環境訓練進行細化。

三、防衛與控制課程模塊化設置與應用

(一)本科教育階段模塊化課程設置。

從《緝捕技能》課程轉換為防衛與控制課程,融入《警械使用》、《防暴戰術應用》、《戰地應急救援》等知識,使其在教學內容上具有一致性;在課時安排上,以64學時為主,結合教學內容每周4學時。其中警械使用24學時,防暴戰術應用24學時,戰地應急救援20學時;在教學時段分配上,大一第二學期開設“徒手防衛與控制”、大二第一學期開設“警械裝備與使用”、大三第一學期開設“戰地應急救援”課程,從學員自身身體及技能訓練承接性上,分別優化各教學模塊及課時,促進學員在前三年完成相應技能訓練。在教學模塊上,為了突顯防衛與控制課程的連續性、基礎性,對于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應該進行細化分解,尤其是在單項技術、拳法教學、腿法教學上要注重實效性。以“徒手防衛與控制”為例,在理論教學上,要注重各項技能訓練與身體技能的適應性,如步法、姿勢、腿、腳及踢法訓練,要注重攻防結合、要側重兇器防奪技巧訓練,增強實戰性;拳法訓練上以直、擺拳法為主;腿法上以橫踢、彈踢、正蹬為主;擒拿上以主動突擊控抓為主,并側重被動解脫、協同擒拿;在摔法上以鎖喉、摟腰、后抱腿突摔為主,在警械使用上,對手銬的練習及快速上銬。其他模塊內容應該根據課時、場地、學生差異來優化,盡可能增強學生的實戰技能和訓練水平。

(二)體制改革招錄教育模塊化課程設置。

針對體制改革及招錄對象特點,在防衛與控制課程模塊化設置上,應該突出重點,重在優化。結合四項基礎課程,根據三個學期來進行合理分配。在時間分配上,第一學期設置“徒手防衛與控制”,課時為96學時;第二學期上下半期分別安排“警械使用”與“防暴戰術應用”課程,課時為48學時;最后一個學期安排“戰地應急救援”,課時為36學時。由于體制改革招錄的學員在入學前因專業、身體素質差異性較大,如警察類院校畢業生、退伍軍人、普通高校文理課畢業生等。因此在進行防衛與控制課程設置與優化上,要結合具體教學情況,有步驟、有側重的進行優化配置,不能顧此失彼,兩極化傾向發生。在開展防衛與控制課程實施前,需要對普高類文理科畢業生進行考前身體技能測試,來了解不同學員的情況,在測試中盡量以基礎性技術動作為主;對于警察類院校及退伍軍人,這類學員多受過相近科目的學習,因此在防衛與控制課程教學上,要進行分類對待,并在技能訓練和自我訓練水平上進行分段。對于基礎強、自我能力較高的學員,應加強深度性和綜合性實戰訓練教學,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員,要分層次、分組別進行不同模塊教學內容的設置,做到實用、管用、促進“教、學、練、戰”一體化對接。如在“警械實用”課程設置上,從警械基本信息、裝備配帶及安全、手銬實用技巧、警棍使用方法、捆綁技術、防暴器械使用、盾牌使用、畏服性徒手防衛與控制技術,以及搜身、帶離等技術進行分層考核;在防暴戰術教學上,從戰術使用原則、安全理念、單對單、多對單,以及小組協同戰術應用、室內外看守、搜身、押解、追捕堵截等方法訓練,以及防暴隊形訓練、群體性突發事件處置方法等進行訓練。

(三)在職民警教學模塊化課程設置。

在職民警教育涵蓋成人教育和警察專業培訓,特別是在初任民警培訓、警銜、職務晉升培訓、專門培訓及輪崗培訓等方面,要從提升民警教育程度、提升民警整體戰斗力上,實現對民警防衛與控制技能的訓練。針對在職民警培訓時間短、民警個體差異性大等現實,對于警務實戰技能的培訓與教學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傳統教育模式顯然難以滿足教學需求,迫切需要從課程模塊化整合上來創新和改進。通常情況下,對于初警培訓層級,以警務實戰技能和職業基礎性、關鍵性技能訓練為主,著重提升學員的自我防衛意識、團隊協同意識、強調警務實戰技能訓練和基本知識掌握。因此以72課時安排為例,警務技能訓練為主,突出警務技能總學時所占份額。如對于“徒手防衛與控制”課程課時安排24學時,以基本知識、基本訓練方法,以及戒備姿勢、步法訓練、上下肢攻擊訓練方法,攻防訓練、拳法、閃躲、摟抓、反擊等主動擒拿技術訓練為主;“警械使用”課時為16學時,以警械知識、警棍、單警裝備、手銬、捆綁、盾牌、特殊防暴器械使用等為主;“防暴戰術”課程20課時,以戰術原則、戰術運用、協作抓捕、巡邏盤查、搜身押解、追捕堵截,以及模擬特殊環境緝捕實訓為主;“戰地應急救援”課程12學時,以警務救援、現場急救、特殊環境救援來進行模擬訓練。

四、結語

警務防衛與控制課程模塊化設置,要從課程教學內容、課時安排、教學實訓與實戰上,強調動態性、互動性和職業對接性,避免生搬硬套。隨著警種的不斷增多,對于綜合實訓及協同戰術應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防衛與控制課程模塊化教學上,要圍繞學員實際,警務執法環境,打破傳統常規課程設置局限,做到特定警種特定目標教學。如刑警在防衛與控制課程模塊化設置上,要加強多警協同戰術教學,突出手銬、捆綁技術、追捕堵截及特殊場景模擬緝捕訓練;對于治安警、巡警,應突出攻防結合、手銬、警棍、盾牌、特殊防暴器械的訓練和使用;對于交警,需要從車輛查控、追擊堵截、傷害現場急救等方面進行訓練,促進模塊化課程設置的科學、合理。

參考文獻:

[1]王濤.警察院校學員徒手防衛與控制能力生成的路徑[J].體育學刊.2014(06).

[2]馮紅新.實戰化教學背景下警察體能與技能模塊化教學的思考[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4(06).

[3]趙輝.警務技戰術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09).

作者簡介:林永(1987-),男,山東,鐵道警察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警務指揮與戰術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歡
公安院校課程改革
新形勢下公安院校學生工作品牌建設路徑探析
互聯網時代公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
淺析公安院校大學語文教育教學中人文內涵的特質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創新研究
公安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初探
公安院校警察職業素質的內涵及其構建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