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探討

2016-11-23 01:14林麗娟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人類環境發展

林麗娟

摘 要: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在地理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不失為一種正確的選擇。筆者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師,怎在地理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恰當滲透環境教育,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而且喚醒了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環境教育

當今世界、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成為了世界關注的主題環境的日益惡化備受關注。由于人類活動中對自然環境的過分索取,違背自然的客觀規律大搞發展不僅使局部區域環境遭到破壞還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嚴重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通過高中地理知識與環境相滲透的學習,讓學生們把所學的書本知識融入到身邊的環境中。協調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解決好資源的合理利用是現在地理教學的核心內容。

一、滲透環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

1.滲透環境教育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

由于目前全球的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英國生態學家愛德華曾經將環境惡化比喻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他指出如果環境繼續惡化,將會使人類喪失生存的能力。近年來,全球的溫度持續升高,導致海平面上升,并且部分生物種類已經滅絕,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應該滲透環境教育,以期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2.滲透環境教育是教育發展的要求。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地理教學中對于環境保護,要求人們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并且要促進人口、環境和社會的協調發展。而在提升人們素質方面,要從學生抓起,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其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在高中教學中,地理教學與環境教育的內容存在統一性,可以實現環境保護的價值。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可行性

地理學科與環境科學都以人地關系作為研究主線,有較多的相似性和交叉性。國際地理聯合會地理教育委員會早在1992年就在《地理教育國際憲章》中對地理學性質、特點進行這樣闡述的:“地理學探索地球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系。研究地球是一項自然科學工作,研究社會是一項社會科學工作。地理者最感興趣的是研究地球上人與地球環境的關系?!备咧械乩碚n程現行的10個模塊教材中,除《地理信息技術》這一模塊作為學科技術支持外,其他九個模塊均突出人地關系這條主線,以這條主線架起了溝通自然、人文領域的橋梁。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與可持發展觀念。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不僅確立了環境教育在地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是環境教育在地理教學活動過程中開展和實施的一個重要的指導性文件,為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構建了總體框架?!陡咧械乩碚n程標準》中明確的環境教育導向意圖,也促使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具有可行性。

三、結合環境變化調整地理教學策略

1.在社會經濟發展相對緩慢時期環境所收到的破壞程度顯得較小。

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六類貪婪地對自然環境索取更多的自然資源使環境被污染莊態失衡。導致臭氧層被破壞、全球氣溫升高、海洋污染和土地沙化等現象產生。通過地理教學與環境教育的滲透使學生對生活環境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提出疑問,進而對地理知識產生好奇,使其渴望能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使其提高學習效率。

2.注重開展實踐活動。

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看到學生的環境意識,學生環境意識的形成也依靠實踐,想在地理課堂中滲透環境教育,就要帶領學生走出可以課堂,多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在課外活動中得到資料,以便分析和解決問題。為了使環保意識真正走進學生內心,也應該從家庭方面進行教育,比如適當開展一些主題活動,讓家長也參與其中,讓環境教育走進家庭,讓學生多方面得到教育。也可以在地球日、植樹節、世界環境日等環保節日,組織學生開展宣傳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人們對和環境的破壞程度,y定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比如組織學生開展回收e品,觀測氣象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環境問題,直面了解環境知識,從而更好地將環境知識轉化為環保意識。通過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在真實的環境中體會,深刻了解環境的重要性,將課本的理論知識轉變為日常生活的良好習慣,在思想上提高自己,積極主動地接受環境教育知識。

四、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新課改的表現之一。教師不僅要在教學時挖掘教材深層次內容,讓學生明白自然和人類必須和諧相處,才能共存于這個地球上,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充分體現教學的價值。高中的教學,是在學生剛剛形成社會意識的時候,對學生的人生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此時加強環境教育,才能夠從根本上加強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高中地理學主要研究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行為,二者的關系緊密相連,相互影響,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相對較強,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是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國高中在地理教學中應合理設置教學課程,并且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

參考文獻:

[1]高紅萍.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方式探究[J].赤子(中旬),2013,10(6):99-101.

[2]王冰清.淺談當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環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2,1(4):269-270.

猜你喜歡
人類環境發展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環境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