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滋養生命的德育探究

2016-11-23 09:12侯春貴
教師博覽·科研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個性生命教育和諧

侯春貴

[摘 要] 生命教育是包含價值教育、人文教育、個性教育、和諧教育、死亡教育等多種教育的綜合體,具有工具性、整體性、智慧性、成長性、關愛性、意義性。人文教育,讓生命根植沃土;個性教育,讓生命彰顯能量;和諧教育,讓生命敢于擔當;價值教育,讓生命成就夢想。高中德育應針對高中生身心發展規律,積極探尋有效的滋養生命的方法,構建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體系。

[關鍵詞] 生命教育;滋養;人文;個性;和諧;價值

2010年7月,教育部的《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將生命教育作為一項重大課題來實施。由此可見,在當前的中學德育工作中,圍繞生命教育探尋有效的滋養生命的方法并常抓不懈顯得尤為迫切。

一、生命教育對德育工作的意義

生命教育是一種包含價值教育、人文教育、個性教育、和諧教育、死亡教育等多種教育的綜合體,具有工具性、整體性、智慧性、成長性、關愛性、意義性。從理論層面上,河南大學教科院王北生教授認為生命教育應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真正尊重學生的生命活力,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北京師范大學肖川教授指出在課堂上貫徹生命教育的理念就是尊重生命主體的自由和幸福,這應是教育目的追求的一種新的價值取向,在課堂上能夠進一步激發生命的潛質,從而更好地提升生命的品質等等。從實踐層面看,生命教育可以引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同時生命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堅持從學生的個性發展入手,在各學科知識上融入生命教育,在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和思考的課堂上滲透生命教育,在各類德育實踐活動、主題教育活動中融入生命教育,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二、德育課程中生命教育的內容

生命教育的內容已形成普遍共識,就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質量,彰顯生命價值。筆者認為高中階段生命教育應當側重培養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意識,引導學生理解并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熱愛生命,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

1.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長期以來,應試教育使學生們的生命發展嚴重被“分數”束縛,顯得蒼白、干癟、毫無生氣。在高中語文、政治、歷史、生物、地理等學科中,蘊含著大量的浸潤生命、滋養生命的人文養分,是生命成長的沃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有效滲透,喚醒并滋養學生的生命,從而,讓學生能夠提升人性境界、培養生活品味、豐富生命成長的經驗、理解生命的社會價值。

除了課堂學科滲透教育之外,人文精神的養成還有多種渠道,包括閱讀、校園文化的熏陶、社會綜合實踐體驗等等。人文教育,不僅使學生人性境界得到提升,也能使學生更加理解并重視生命的意義,并愉快地將個人生命融入社會發展,實現生命的社會價值。

2.個性教育

個性是指一個區別于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顯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和內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在人的生命發展活動中,任何計劃的實施、目標的達成,其行為均受著個性的影響,所以,在使學生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還要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個性品德?;诟咧猩睦戆l展特點,除了“三觀”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題教育之外,高中德育應強化如下三方面的教育,促成高中生個性的發展:

第一,磨難教育。獨生子女家庭結構、家庭教育的滯后、享樂主義的膨脹等等因素,導致學生畸形早熟、養尊處優等棘手問題,使他們缺乏磨難體驗,缺少挫折教育,以至于不肯吃苦、缺乏斗志和毅力。

第二,自我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弊晕医逃歉咧猩鷤€性發展的重要環節,離開了這個環節,任何教育都是蒼白無力的。讀好書活動建設、學生會自管組織建設、班級學生干部自管隊伍建設、學生各類社團組織建設等等,無疑為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學校德育理應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為重要抓手,為學生搭建施展和鍛煉的舞臺,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與否是評價一個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良好的個性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唯有心理健康,才能直面困惑,才能懂得用積極的心態去適應和調整,才能熱愛生活、感恩生活,才能不斷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進而不斷地彰顯生命正能量。無論是課程滲透還是德育活動,都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健康心理的教育,通過專題教育、主題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去思考和體驗,才能促使學生不斷地反思和養成,從而不斷地聚集涵養、理性、方法和經驗。高中生正處于性成熟的關鍵時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面廣量大,但有一點必須引起足夠重視,高中生性生理與性心理、性倫理的矛盾日益突出,應側重對他們進行性責任感、異性交往、愛情觀、貞操觀和自我保護等方面的性道德觀教育,防范性失誤、性罪犯。

3.和諧教育

和諧教育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工程,此處特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三大和諧關系的教育。在引導學生與自然、社會和諧共處的過程中,應重視來自對自然、社會的感動。大自然和社會發展是最好的生命教育道場,自然里提供了奧妙的情境與內容,讓我們從中學習成長的美妙與奧秘;對人與社會和諧發展意義的感悟,讓我們能深刻的學習接納、包容與愛,在活動中去經歷和感受真實生命的張力。在引導學生與他人和諧共進的過程中,學會“共情”。高中各學科教學、德育活動應突出團隊合作精神,明確分工、明確責任,相互配合、協作共進,教育活動中突出相互交流和溝通,強調相互理解和包容。以此三大關系的和諧教育為抓手,整合各種力量,讓高中學生在學習探究、實踐體驗、反思提煉等活動中形成正確的認識、科學的方法和自覺的行為,讓學生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逐步懂得擔當,懂得義務、奉獻和責任,達到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目標。

4.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是基于生命發展、生命價值的教育,生命發展、生命價值教育與理想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前者是前提,后者是重要抓手。對高中生進行理想教育應側重生涯規劃教育,學校應成立學生生涯規劃領導小組,在科學地引導學生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系統地指導學生規劃好自我奮斗的目標,并設計好高中三年的階段奮斗計劃,形成比較合理的生涯規劃書。調動各種因素,采取有效辦法,通過三年的不斷激勵和跟蹤,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階段目標,完成自己的高中三年的規劃,使學生在追求生命價值的道路上,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科任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德育活動或課堂中的生命教育元素,鼓勵學生認真閱讀、討論、交流,還可以通過成立共進小組、觀看影片錄像、征文比賽、圖片展覽、演講比賽等形式,為學生營造平臺和精神氣場,不斷幫組學生有效推進生涯規劃的修正和實施。

總之,生命教育是以生命啟發生命、以生命感動生命的教育,對生活中隨處可得的經驗,應及時引導學生去學習和體會,使學生領悟生命的意義,確立生命尊嚴的意識,追求生命的價值,綻放生命的光彩,使他們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此外,要求廣大教師認真落實課程標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開展多維互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對話能力,鼓勵學生質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和個性發展,通過辯論、感悟、自省等手段,利用各種機會,營造和諧的育人氛圍,構建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體系,感悟生命的教育真諦,創造滋潤的生命環境。

參考文獻

[1]曹海永.關注生命:教育的必然選擇[J].班主任之友,2003,(8).

[2]朱永新.生命教育:一個嚴肅的話題[J].天津教育,2005,(5).

[3]嚴春燕.中學生生命教育現狀和反思[D].上海師范大學,2009.

[4]岳云華.論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D].蘇州大學,2009.

[5]潘林榮.高中開展生命教育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08.

責任編輯 鄧 振

猜你喜歡
個性生命教育和諧
如何在影視欣賞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學探索
語言表達重“個性”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新課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
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和諧勞動關系實證研究
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的教學策略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對班主任管理的幾點看法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個性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