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貧困生的心理韌性研究及其培養策略

2016-11-23 09:31蔣國偉
東方教育 2016年17期
關鍵詞:心理韌性培養策略

蔣國偉

摘要:貧困大學生問題一直是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重點問題。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生源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院校的貧困大學生問題越發顯得突出。貧困大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的特殊,他們承受了正常學生所不能體會的壓力,從而出現了各種不良的情況。本文從積極心理學出發,以心理韌性為研究點,采用文獻綜述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來探討心理韌性對貧困大學生的健康和諧發展中起到的作用和影響。針對高職貧困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建立心理韌性模型,以期待對貧困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工作提供可行性的幫扶政策和教育途徑,使貧困大學生得到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職貧困大學生;心理韌性;培養策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社會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個體的價值體系正在由單一性向多元化轉變,文化沖突、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等矛盾不斷顯現。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群體,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貧困大學生作為校園內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自身獨特的心理特性和行為習慣,不僅要面對其他學生的問題,還要承受經濟拮據難以完成學業的壓力,這就更容易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文件的頒布,可以預見,高職在校生的人數規模將越來越龐大,隨之而來的高職貧困生的人數也將不斷增加。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高職貧困生的心理韌性不強,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過分注重經濟形象,內外表象不一

貧困生的家庭往往經濟情況都比較困難,這導致他們承受了許多經濟壓力。在與普通的學生相比,他們更注重自己的經濟形象,特別是特困生,們都是處在經濟最差,物質最缺乏的家庭。他們對于經濟和物質,顯得尤為渴望。在涉及到經濟和物質時候,貧困生往往表現的比普通學生更加敏感,內心很渴望,但是表現出來卻又顯得不是那么需要,這就讓老師同學有了一種虛偽的感覺,形成了在表里不一的映像。

2.人際交往手段匱乏,人際關系相對欠缺

大學是個半封閉的社會,既是校園,又有社會的觸角。學生進入大學后,,社交范圍擴大,不再是僅僅處理好與同學老師的關系即可,更是要處理好各種關系。在進入大學前,學生所處的校園基本上都是本地的生源,語言、風俗、飲食等等方面基本相同,所以相處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進入大學后,同學來自五湖四海,觀念的不同、文化的差異、飲食習慣的不同,這些都是影響人際交往的因素。貧困大學生又在某些方面特別敏感,戒備心理比較重,自我封閉,不主動與人交流,這就造成他們脫離主流群體,被邊緣化。

3.心理抵抗力弱,容易滋生心理問題

貧困大學生由于經濟上的匱乏,使他們比其他大學生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引起焦慮,產生自卑心理和人際關系方面的心理問題。通過訪談,10名訪談對象,或多或少的存在心里困惑。貧困生由于經濟的原因,內心往往都比較敏感,一旦敏感后就容易陷入多想的泥潭,這樣心理抵抗力就弱了,就容易滋生心理問題了。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自卑心理、自我封閉、自怨自艾、自我墮落。

4.目標不明確,缺乏持久力

通過訪談,訪談者大多數對自己的未來缺少規劃,不知道自己想從事什么職業,自己能勝任什么工作。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設立目標,也沒有明確的規劃,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也就按部就班的進行校園生活,多余的一些提升自己的鍛煉方式大都是勤工儉學,減徑自己的生活壓力。其他一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職業素養等就比較缺乏。極少部分學生,在新生入學時候就樹立了自己的目標和規劃,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后,受各種環境和認為因素的影響,也慢慢的淡忘了,半途而廢。

針對高職貧困生心理韌性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培養,提高貧困生的心理韌性。

(一)加強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三觀

貧困生由于經濟貧困的原因,在三觀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是重中之重。意識形態決定社會行為,貧困生由于貧困,他們比其他普通學生受到更多的生存壓迫、心理壓力和社會關注,如果不在思想他根本的幫助他們,而僅僅是在物質上幫助,那是不夠的,也只能解一時的困境。加強思想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和金錢觀,引導貧困生正確看待貧困,讓貧困生意識到一時的貧困并不代表什么,金錢的匱乏與否不能衡量一個人的全部,讓他們對貧困有一個清醒而冷靜的認識,接受現實,勇敢挑戰,將物質貧困轉化為精神財富。

(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未來發展可能

貧困生目標專注不夠,對未來缺少計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該生能否更好的發展,能否成才,對未來的迷茫是造成貧困生心理韌性不強的主要原因。影響目標制定和計劃設計的很大一個因素就是學生對自己所學習的專業和未來所從事的職業以及可能得發展缺少一個了解,更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缺少足夠的信心。為提升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和對未來的展望,學??梢匝垏鴥韧鈱W者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對學生進行專業講座、學術報告會、學生論壇等形式,介紹本專業的歷史,現狀及發展前景,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再通過具體的在行業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和技術能手的零距離的交流溝通,使學生通過典型事實,了解本專業的優勢,正確認識專業的崇高性,激發學生熱愛專業的上進性,消除社會對本專業的偏見引發的心理失衡的誘因,牢固樹立專業信念,戰勝在校期間的各種困難。

(三)發揮個體心理優勢,強化挫折的承受能力

心理韌性的培養首先要發現和擴大個體優勢,在成就感的驅動下幫助大學生心理上得到肯定,以此達到不斷強化和擴張挫折的承受能力。大學生處在成就動機強烈的階段,營造多形式的舞臺,讓貧困生多途徑的得到個人發揮。學生在自我展現過程中,自我實踐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優勢,同時,也會面對挫折,克服挫折,這就加強了學生的受挫能力。鼓勵貧困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讓他們發現自己個體的優勢,給予發揮優勢的機會,使學生在新的環境中不斷強化和擴張優勢,彌補缺點,培養挫折的承受能力。

(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困難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種價值觀和不良風氣對學校的沖擊,學校和學生都不斷在發生著變化。同時,面對著劇烈的社會轉型和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的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頻發。正是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各個高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集中教育的方式和個別心理咨詢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是大學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提升學生韌性的重要途徑。通過設置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使大學生了解基本的一些心理學的知識,讓他們能了解自己的一些心理狀態和心理行為能有大致了解,增強抵御心理問題產生的能力。同時,設置專門的心理中心,由專業的人力人員對全校的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個案咨詢,做到普查和個查的有機的結合。開展一系列的團體輔導,讓貧困生在輔導中得到提升。

(五)開展韌性干預訓練,提高大學生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干預從過去的人的缺點和脆弱性的病理性研究模式,轉變為關注個人的優勢和支援的健康模式。從成就動機出發,通過提高個體的內心成就感,肯定個人的優勢達到個體對自己的肯定,擁有足夠的心理韌性。心理韌性的培養,應注重平時有意識地訓練,有助于培養健康的心理韌性。積極開展提升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各種活動,比如說:高空跨越、幽洞探險等素質拓展活動,但是在活動中要注意安全防護。

猜你喜歡
心理韌性培養策略
基于工作要求—資源模型的新生代產業工人工作倦怠的研究
中國留守兒童研究趨勢述評
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管理類本科生就業能力構成分析及培養策略研究
高危學生心理韌性研究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